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5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現在乃是最重要的。

[紀伯倫]
 隨機文章
杜洛克公豬合照(中文) (7218)
杜洛克公豬合照(中文)
藍瑞斯母豬合照(英文) (1879)
藍瑞斯母豬合照(英文)
約克夏完檢(英文) (2014)
藍瑞斯母豬合照(中文) (1832)
體型評鑑 (1327)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基因改造作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 簡介

.畜試所新竹分所 李春芳.

  各位酪農朋友這陣子上市場時,是否看過”非基因改造豆腐”的標示?去年 (89) 下半年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發佈兩批基因改造食品檢驗結果,其中牽涉到豆腐、豆漿、漢堡、玉米與炸雞等食品,在國內掀起不小風波;同樣在美國,因將飼料用基因改造玉米 (星鏈玉米 StarLink Corn) 誤為人用的墨西哥餅皮原料,引起消費者對過敏的疑慮,使廠商必須全面回收,這些事件顯示出基因改造食品和我們生活似乎已息息相關。筆者去年底參加了一次講習,才知道基因改造作物如大豆與玉米的生產比例已非常高,值得我們畜牧從業人員多加瞭解。

  生物體的基因 (gene) 攜帶了重要的遺傳訊息,因此決定每個生物體的表現,如皮膚顏色、身高、智力或泌乳性能等等。傳統的經濟動物育種工作,是經由性能選拔來加強性能優良個體的繁衍,以改善整個族群的表現,就如荷蘭牛近百年的選拔育種,以提高泌乳量為主要改進性能;但近年來在遺傳工程技術方面的突飛猛進,使利用基因重組與轉殖等遺傳技術,即可進行性能改變的工作,如將甲生物的基因片段轉殖到乙生物內,因而改變乙生物的表現,乙生物就成了一種基因改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而以此基因改造生物為原料所製造的食品就稱為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若大豆帶有外來基因可以抵抗除草劑即為一種基因改造生物,以此大豆為原料做的豆腐與豆漿,就屬於基因改造食品。家禽畜並非基因改造動物,因此即使攝取到基因改造玉米和大豆,但其肉、蛋與乳的產品並不屬於基因改造食品。

  基因改造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與動物三類,其研究發展不過是近20年的事,時間相當短但成長驚人,第一個被核准上市的基因改造食品為1994年在美國上市的Flavr-Savr蕃茄,然而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面積與價值卻是二三十倍的快速成長。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統計列在表1。1999年種植總面積為1996年的23倍,以國別分析,主要種植與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為美國,佔全球種植面積的72%,其次為南美的阿根廷與北美的加拿大。以作物別分析,最主要的基因改造作物為大豆,種植面積佔全球的54%,並以耐除草劑的Roundup Ready大豆為主,其次為佔種植面積28%的玉米,以抗蟲害的Bt玉米為主,再其次為棉花。以市場價值計算,隨著種植面積與販賣的快速成長,基因改造作物的市場價值於1999年也有29倍的成長,達22億美金。從統計資料顯示,美國是基因改造作物主要生產與輸出國,估計基因改造大豆已佔其國內生產的50%以上,基因改造玉米佔有率也達到31%。本省禽畜精料中的大豆與玉米原料95%購自美國,因此應有相當比例的基因改造作物輸入。

表1. 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

 

年 度

 

項 目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說  明

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百萬公頃 --- 國家別

總面積  

 

1.73

16.8+

27.8

39.9

23倍成長

美 國

  1.50 12.4 20.1 28.7 19倍成長

 

 

 

 

 

 佔全球72% 

阿根廷

 

0.1

2.9

4.3

6.7

 佔全球17%

加拿大

 

0.1

1.5

2.8

4.0

佔全球10%

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百萬公頃 --- 作物別

大豆

   

14.5

21.6

佔全球54%

玉米

   

8.3

11.1

佔全球28%

棉花

   

2.5

3.7

     佔全球9%

基因改造作物市場價值,百萬美元

總值

 

75

2,200

29倍成長

來源:ISAAA,1999;James,1998;James,1999。

  基因改造目的在把要的基因引入,以改善本身某一種性狀,如高油酸大豆的棕櫚酸 (C16:0) 含量降低,但單價不飽和脂肪酸油酸 (C18:1) 含量自15%增加到85%,因此有助穩定品質及降低人類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最著名的基因改造大豆,為耐嘉磷賽 (glyphosate) 除草劑大豆。嘉磷賽是一種廣效性殺草劑,俗稱年年春,它抑制植物中合成某些胺基酸與維生素等酵素EPSPS (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的活性,因此導致植物因蛋白質合成受阻而枯死。土壤中的腫瘤農桿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P4) 有對嘉磷賽不敏感的CP4 EPSPS,研究人員遂將控制此酵素的基因轉殖入大豆,使大豆也能合成CP4 EPSPS,而耐過嘉磷賽的噴灑。自1996年推出至今,這種Roundup Ready系列大豆佔有率已超過美國大豆市場的50%,並且節省10%大豆生產過程的殺草劑用量。另一種與畜牧生產有關的基因改造作物為抗蟲害玉米 (Bt玉米),蘇力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為一種革蘭氏陽性細菌,人類使用它進行生物防治已有五十年歷史。蘇力菌的孢子會產生一種結晶有毒蛋白質 (Cry蛋白質),當昆蟲吃下這個蛋白質,在小腸鹼性環境下它會被解離活化,造成小腸壁穿孔及昆蟲的死亡,研究人員將控制這個蛋白質合成的基因轉殖入玉米,使玉米也能抵抗鱗翅目的害蟲,前所提到的星鏈玉米也是這一系列蘇力菌的飼料用玉米產品。帶有蘇力菌基因的作物可以抵抗害蟲,因此降低殺蟲劑的使用,統計資料顯示Bt棉花的生產過程,使原本5.3次的殺蟲劑噴灑作業降低到1.4次。

  雖然全球已有50多項基因改造作物的商業化生產,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研究證據顯示它的不安全性,但實際上,基因改造仍存在相當多的爭議性。贊成發展基因改造研究的一方認為,基因改造作物可提高產量,是解決世界糧食危機的重要方法,尤其對人口數眾多的非洲與亞洲更見其重要性與急迫性;基因改造作物提高作物營養成分,有助人類的健康,如前述的高油酸大豆,黃金米是另一讓人振奮的基因改造產品,它含有高量的β胡蘿蔔素及鐵,可以預防夜盲、降低死亡率並改善婦女貧血症狀,研究估計只要攝取足夠黃金米,每年可以挽救一百萬孩童的生命;再者,基因改造作物因有耐殺草劑與抗蟲害效果,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因此對環境保護是有利的。

  反對發展基因改造研究的一方則認為,基因改造在食品安全、生態環保、社會倫理與國際貿易都有負面影響。在食品安全方面,有疑慮的包括基因改造作物的毒性、致過敏性、營養組成、園藝性狀及對別種作物的影響等,雖然這些在被核准上市前,都必須通過安全性評估;而轉殖基因中包括一段標示基因,目前多採用一段有抗抗生素作用的基因,以便將來做為確認是否轉殖成功的工具 (將細胞培養於含此抗生素培養液中,若轉殖成功則細胞可以繼續存活,若未成功則細胞被此抗生素殺死),因此若人類食用後有殘留或轉殖問題發生,則人類生病後可能沒有抗生素可使用。在生態環保上,基因改造作物可能挾其優勢競爭力,促使品種單純化速度增快,使生物多樣性減低,而基因改造作物的花粉也可能外傳污染生態,是否因此造成超級耐除草劑的雜草新品種,值得注意;昆蟲長期適應抗害蟲作物,是否會產生新的抗抗害蟲作物品種,也將讓環保問題更棘手。在社會倫理方面,植物基因中是否會殖入動物基因,對茹素的宗教團體造成困擾,科學家是否有權利違反自然,依照自己的意見改變它種生物的遺傳訊息,也被相當的關切注意。在國際貿易方面,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增加產量及輸出以賺取外匯,因此導致商業利益與國際環保條約的衝突。

  基因改造如何發展有待國際的討論,但其作物的存在與流通已是事實,因此目前各國都努力於建立其檢驗與管理的方法,基因改造作物檢驗方法以聚合酵素連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為主,其次為酵素聯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國內對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起步較晚,目前管理工作由國科會、農委會與衛生署共同執行,國科會管理實驗室內基因工程規範,農委會管理基因改造動植物的田間試驗,衛生署管理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標示與查驗等工作。

  根據去年 (89) 衛生署所做的民意調查得到三項結論,民眾普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生產原理不甚清楚,對基因食品並不強烈反對,但希望有選擇的權利,即產品上必須有正確清楚的標示。在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示方面,歐盟歐盟對基因改造的管制最嚴格,最早於1998年開始實施標示制度,基因改造生物容許量1% (食品組成中基因改造生物含量超過1%即需標示),日本將於今年 (90) 四月起強制標示,容許量為5%,紐澳將於今年七月實施強制標示,容許量為1%,美國是生產與輸出基因改造生物主要國家,認為其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 (substantial equivalent),因此一直不願標示,但受消費團體的壓力,於今年一月宣佈自願標示規範。我國的標示有自願標示與強制標示兩種,容許量5%,自願標示已於今年一月開始,強制標示依據食品加工程度分成二到四年的緩衝期,92年1月1日起農產原料大豆與玉米開始標示,93年1月1日起初級大豆與玉米加工食品開始標示,94年1月1日起其它大豆與玉米較高度加工食品實施,但不包括醬油、沙拉油、玉米油、玉米糖漿與玉米澱粉等已不含轉殖基因片段或蛋白質等食品。

資料來源: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 “基因改造食品之發展現況與檢驗標示” 講習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網站http://food.doh.gov.tw/gmo/slides.files/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1101期L1104-04拍賣照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