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4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假使上帝關上這一扇門,祂會開啟另一扇門。

[愛爾蘭箴言]
 隨機文章
體型評鑑 (1626)
畜牧半月刊2008年3月25日 (1829)
體型評鑑 (1279)
藍瑞斯完檢(英文) (1091)
約克夏公豬合照(英文) (544)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乳 牛 的 蹄 病

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陳鵬文

一、前言

  運動器官疾病與繁殖障礙及乳房炎疾病併稱為乳牛三大疾病,雖然它較不會涉及人畜共同傳染病的問題,如結核病症或布氏桿菌症,但酪農若沒有注意其牛隻的飼養管理與維護牛蹄的健康,牛的體質會逐漸變壞,泌乳量及配種成功率下降,若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而形成整個牧場的問題則必定造成酪農相當嚴重的經濟損失。台灣近年的淘汰牛隻中,因運動器官疾病淘汰幾乎佔整個省農會淘汰牛理賠的四分之三,故了解如何防治乳牛蹄病對於獸醫人員及酪農本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二、蹄病的原因

  在世界各地,牛隻蹄病的問題與氣候環境、牛舍形式結構、飼養管理型態及牛隻品種等均有相當的關係,發生蹄病的類型當然不盡相同;然而牛隻發生蹄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後蹄比內蹄有較高的蹄病發生率,其部份原因可能是後蹄較易處於潮濕汙濁的場所,且後蹄要承受較高的身體體重比例。
2. 本省梅雨季節所造成濕熱的氣候環境,與蹄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3.  產後6至7週發生蹄病,很可能因發情週期明顯的開始,牛隻互相駕乘而滑倒,因而傷害到運動器官。
4.  餵飼過量的蛋白質,或過於頻繁的變換飼料,影響牛隻的正常消化,消化道的病變產生後,造成蹄葉炎的發生。
5. 牛舍設計不良,包括牛床過度粗糙、運動場地過於堅硬等,常造成飛節及膝關節受傷。
6. 酪農缺乏牛蹄保健的觀念,沒有定期修蹄與護蹄。

 

A:趾尖角度 - 前肢為50o,後肢為45o 
B:趾長 - 3英吋
C:蹄踵 - 1.25英吋
D:趾高
E:蹄底長
F:蹄對角線長度

三、牛蹄解剖學上重要的構造

  牛是偶蹄動物,各肢的末端均有內外兩蹄,內蹄為第3趾而外蹄為第4趾之末端部,蹄前緣與蹄底所形成的角度在前肢約為50o,後肢約45o,蹄壁長與蹄踵長在前肢的比例約2:1.5,後肢則約2:1;其蹄部在解剖學上與蹄病的發生較有關係的,大概可分為:

1. 骨部:包括大中手骨、小中手骨、種子骨、第1-3趾骨(繫骨、冠骨及蹄骨)。

2. 角質部:包括蹄壁、蹄底及蹄球。

四、蹄病的種類

1. 趾間疾病

  趾間在構造上因較易被污物所附著,且此覆蓋之皮膚也較易受嚴重之損傷,所以有種種的病變發生,以下簡述其重要者:

(1)趾間皮膚炎

  又稱趾間濕疹Interdigital eczema,為趾間裂之蹄冠部或蹄腫部的肥厚、充血、滲出物、偽膜形成及痂皮形成等病變。在潮濕不潔環境下所飼養之牛常發本病,由病變部位易分離到黴菌或其他細菌如,這些都可能是繼發性感染。輕症時跛行不顯著,但嚴重則因蹄踵之角質分離而異物侵入致呈明顯跛行。輕者清潔患部即可,重者需除去分離之角質,再以硫酸銅粉末、磺胺劑粉或碘酊等塗敷或塗擦。

(2)疣狀皮膚炎

  趾間裂之蹄冠部或蹄腫部的皮膚有花椰菜狀新生物,直徑常達數cm,一般認為並不是慢性皮膚炎所引起的異常增殖或角化症,但又不能確定是真正的乳頭瘤。本病一般有輕度跛行,但有二次感染則會變為嚴重。療法為趾間保持清潔,疼痛則用局部浸潤麻醉或神經阻斷對症療法。疣狀物可以夾子或手術刀切除,頑固或出血嚴重則行燒烙,術部最後塗敷防腐滅菌劑。

(3)趾間皮膚增生症

  又稱趾間纖維瘤Interdigital fibroma、慢性趾間皮膚炎Chronic interdigital dermatitis或雞眼Corn,為一足或數足之趾間裂前面之表皮和皮下組織長出指狀硬突出物。一般跛行輕度但有二次感染或挫傷則可呈重度跛行和全身症狀。本病多發於肉牛、成年乳牛,可能和遺傳有關,但內外兩蹄過度張開致趾間皮膚緊張伸展、趾間十字韌帶發育不良,甚至過重體重、腐蹄、趾間皮膚炎等刺激亦被認為有關。若引起嚴重跛行則應徹底切除,手術中應施行局部麻醉,減少痛楚;出血應行止血,或用燒灼器,術部應防止蹄之張開。

2. 蹄壁和蹄底之疾病

(1)裂蹄病

  蹄壁尤其前面和外側面有縱裂傷,長度不一,其深度也不一(有的僅表層,有的深及肉壁而出血、發炎,甚至化膿)。原因為乾燥環境使角質變脆、營養不平衡使角質易裂傷,或慢性蹄葉炎使蹄壁過度異常生長,牛舍水泥地面不平,蹄冠部因故外傷或遺傳,時間則在跳躍、奔跑或跌倒後發生。表層之裂蹄可將裂開部削掉而至露出健康部為止。全層之裂蹄則將角質全部削除至露出肉壁為止,其後清除化膿組織,塗上木餾油和化學藥劑,並施以壓迫繃帶緊紮以免肉芽組織生成。

(2)無菌性挫傷性蹄真皮炎

  當蹄變形或不良姿勢致蹄負重異常、在硬地上長時間站立或步行,在石礫多之場所運動或有異物陷入蹄底內等種種原因時,則蹄易挫傷而引起蹄真皮之無菌性炎症。其症狀或炎症程度不一,急性者一般多發於蹄尖至蹄底,呈明顯之跛行,因疼痛而避免以患蹄部負重,嚴重時甚至食慾和乳量減退、發熱,蹄冠和蹄踵潮紅,蹄底真皮出血而蹄底變色,指壓或以檢定器壓診則訴痛。慢性病例多因後肢之蹄過度延伸致以蹄踵負擔過重而伴有蹄球疹之病變,跛行及蹄冠和蹄踵之紅腫均輕度,步行較困難而步幅短縮。一般體重大之牛、妊娠牛或蹄角質軟之牛易發本病,以後肢較多發。療法為洗淨蹄部,削去多餘角質,確認有無異物或變色,若有則除去異物,削去變色或變性部位,有出血則燒烙止血,以抗生素軟膏混合化學療法劑塗佈。

(3)慢性壞死性蹄真皮炎(慢性腐蹄病)

  在潮濕不潔之環境、過長蹄或變形蹄等因素下,於蹄間、蹄底後半部及蹄球之角質發生糜爛、壞死和崩壞等病變的疾病。病變徐徐進行,初期蹄底和蹄踵呈黑色、凹凸不平,多有腐敗臭。但當蹄踵顯著糜爛而傷及真皮,則呈嚴重跛行,甚至全身症狀惡化。本症多可檢驗出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而隨壞死之進行,病變部會有二次性感染。治療法為除去角質,以氯黴素溶液等抗菌物質噴霧,再以木餾油或硫酸銅粉末等作蹄之保護。其他要定期削蹄,保持蹄部乾燥衛生為要。

(4)蹄底潰瘍(限局性蹄真皮炎)

  蹄底或蹄底與蹄踵交接處之軸側,先是真皮層鬱血、出血,然後周圍之角質缺損而真皮顯現,接著F. necrophorum、Corynebacterium pyogenes、鏈球菌、葡萄球菌和黴菌等二次感染而引起化膿性蹄葉炎,甚至肉芽組織由開口部露出。公牛易發於前足內蹄(因頭、頸、肩之重量大),而母牛易發於後足外蹄(因乳房、妊娠子宮之加重)。原因尚未充分明白,可能是長期繫留致蹄過長(蹄尖過長則負重於蹄底後力而易引起裂傷等)和蹄真皮層鬱血(會引起出血、壞死),過重體重負擔,遺傳(某些肉牛前肢內蹄增殖、外蹄萎縮致體重大多由增殖之內蹄承受),後肢過直(改良遺傳所成,太直則腱和韌帶之吸收震盪能力降低)、削蹄過度或不足(尤其電動削蹄機之熱度可達組織壞死之程度,應予注意)、創傷(尖銳物等)。本病病牛呈現慢性跛行,拱背,不願走動,步伏不穩,步幅短而舉小心,母牛後肢外轉而以內蹄負重,蹄踵部站立時不敢著地(以蹄尖負重),身體突出部創傷(因起臥疼痛而易創傷),最後都橫臥、體重漸失、乳量劇減而終遭淘汰。治療首先完全除去蹄底病變部之角質、過多之肉芽及壞死組織而使病灶充分露出,然後排除滲出液(因有某一程度之出血故應準備止血,因也會引起疼痛故最好麻醉下施術),其次以碘劑、磺胺劑或氯黴素等治療化膿瘡,或以硫酸銅液連日藥浴。缺損部包上厚紗布並以防水膠帶包裹防止水分浸濕。健康正常蹄利用削蹄或墊物(如石膏、木板)之方法使保持此患側蹄高,以使患側蹄負重減輕。通常須經數週或數個月才能恢復。在治療期間並應限制病牛運動、去除致病原因和誘因,供給充足之飲水和飼料(蹄底潰瘍亦有認為與飼料不平衡有關),若有深部蔓延時則注射抗生素藥物。

(5)白線病

  此病症之特徵是在蹄底面及蹄壁間有分離及穿通現象,而繼發感染造成腐敗物於該處形成黑色裂痕。有時形成膿瘍,嚴重時對於關節及肌腱造成嚴重的破壞。因發生於白線處,故稱為白線病。

3. 蹄葉炎

  蹄葉炎一般開始很急性,為局部或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症狀,繼而轉換成慢性蹄葉炎。患有急性蹄葉炎的牛隻體溫升高、食慾及泌乳量降低,不願行走,站立時背部拱起且站姿異常,有時可見出汗或肌肉震顫,蹄冠上方皮膚呈紅色、觸診時有熱感及痛感。當轉成慢性時,症狀會稍微減輕,站姿持續異常,跛行仍會存在,時間久後出現蹄形異常,蹄過度生長,蹄壁出現水平橫紋,飛結與球結高度下降,最後繼發其他之蹄疾病,如蹄底潰瘍等。蹄葉炎的原因可分為食因性、產褥性、負重性與過敏性。

五、蹄病的防治

1. 牛舍的設計

  台灣因地狹人多、土地昂貴,牛舍的空間與運動場地的面積往往會受到限制,這與牛隻的健康很有關係;除了因氣候多為濕熱多雨,而考慮涼爽舒適的牛舍設計外,也要有足夠面積且以鬆軟泥土為主的運動場地,這對於牛體與牛四肢的健康均有很大的幫助。

2. 選擇性育種

  雖然蹄病的發生率與遺傳之間的關係甚少有研究報告提出,但一般多認為,對於大動物,腿及足部的構造和外觀與蹄病的發生有關,因此選擇性的育種對於控制蹄病的發生甚為重要。

3. 足浴的實施

  其目的在除去蹄部的腐蝕性物質及減少微生物的感染,並使蹄角質更為硬化,防止過度磨損。藥浴的深度要能越過整個蹄部,一般連續使用二到三天,一個月後再重複一次即可有良好的蹄病預防效果;浴池內可放5%硫酸銅或5%福馬林等收歛性的化學溶液,每次均要更換新的溶液,確保其藥性。

4. 定期修蹄

  定期削蹄可以提供乳牛蹄部平均的體重負荷,促進健康的角質組織生長,每年最少一次,最好是兩次;因牛蹄在冬天較易過度生長,故修蹄時間建議在秋冬變換之際與冬天結束,或是牛隻分娩後未配種之前時施行。

5. 營養

  對於乳牛的蹄病預防,餵飼的日糧營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唯有良好的餵飼日糧才能提供瘤胃原蟲正常的發酵與代謝環境,減少蹄葉炎的發生。補充微量元素(如鋅40ppm、銅10ppm、錳40ppm)、維生素(如維生素A、E和生物素)及β-胡蘿蔔素均可促進角質組織生長、增加傷口癒合以及幫助預防蹄跛行。

6. 蹄病的治療

(1) 以削蹄刀削去所有壞死組織及異常之蹄角質,較深處的傷口則應該將傷口周圍擴大削開,避免肉芽組織增生擠壓,而增加患處痛覺。傷口敷以抗生素軟膏、粉末及其他收歛劑後,以紗布或麻布包裹,5-7天後視症狀再予以治療及包紮。
(2) 若有蹄間組織增生造成劇痛則應以外科手術切除,手術應注意麻醉及止血。
(3) 全身施打廣效性抗生素及類固醇或非類固醇藥物。
(4) 患蹄沖以冷水使溫度降低,或注射消炎止痛劑減輕炎症的疼痛反應。
(5) 減少精料給予。
(6)

牛隻最好與其他牛隻分開飼養於乾淨且乾燥的環境。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台灣區種豬產業協會10408期D0323-01採精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