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4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微笑是保持健康的良藥,不用花一分錢。

[奈斯比特]
 隨機文章
杜洛克公豬合照(中文) (1906)
中國畜牧2008年九月號 (1556)
杜洛克公豬合照(中文) (1111)
農牧旬刊2010年3月5日 (994)
藍瑞斯完檢(英文) (902)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吳明哲

牛分為水牛與一般牛兩大類,水牛與一般牛(黃牛、專用乳牛或肉牛)在分類學上不同屬,故不能互相交配繁殖,而一般大眾對本地水牛或黃牛的認知是『刻苦耐勞』、『農民的好幫手』、『會拉車,力氣很大』,並不會刻意區分他們;很多民意代表也都自稱是『台灣牛』,任您使喚,為您服務。但是民眾會對所吃、所喝的或廣告所見的是哪一品種的『牛』漸感興趣,本文提供除水牛外,台灣出現的一些牛品種(包括印度牛與溫帶牛及其雜交種)外觀與來源介紹。

 

台灣黃牛(Taiwan Yellow Cattle)

1960年代的黃牛拉車情景(APEC 2003)

品種特徵

體型小,成熟母牛體重350450公斤,公牛體重600800公斤,仔牛出生體重1823公斤。黃牛被毛短而密,毛色為不同深淺程度的黃、黑、褐、紅、白色及其之間不同的混合色。毛色較深的部位多在面部、頸部、肩部,後腿、 四肢前緣、肛門及外陰部一帶,毛色會隨季節轉涼而變深。腹部、四肢內側及後腿後緣的膚色比其他部位白。角短而薄,角根皺摺粗糙,角呈暗灰色,尖端近黑色。耳小而薄,呈水平狀,鼻鏡黑色,鼻鏡及口周圍的顏色較白,有肩峰, 公牛的肩峰比母牛發達。胸部有垂皮,腹部則無垂皮。公牛的包皮甚短,陰囊貼近身體。乳房小,腳脛纖細,蹄暗褐至黑色。

 

品種來源

黃牛輸入台灣,遠較水牛為早,在漢人移來之前,已有西部海岸平埔族人飼養黃牛的記錄。據 Felius(1985)所言,華南肩峰牛(South China Zebu)最早可溯及秦朝(221207 B.C.)時代即發現存在於台灣、香港、海南島等地。另外,Rouse(1970)則謂「臺灣的牛起初自大陸移入,早在西元六世紀時(約當我國歷史上的隋、唐時代),即跟隨先民移入,但仍屬小規模,大量地移入乃近三百年來之事(即明末先民來台墾荒)。」因此台灣黃牛品種的形成至少近四百年。台灣黃牛體型小,早期多屬役用,為改良其役、肉、乳用能力,在荷蘭人、日本人據臺期間,雖曾由海外引進其他品種的牛來改進臺灣黃牛,大部份均因環境適應差而告失敗,較受到影響的為日本人從印度引進的康固力吉(Kankrej)與紅色辛地(Red Sindhi)二個品種,惟改良工作未能普遍推廣。由於獨特的血緣結構,加上特殊的歷史背景及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也造成台灣黃牛在局部環境中的特殊發展,形成具有獨特遺傳背景的本土品種。

 

畜產種原紀錄

記錄事項:鼻子最塌、角最長、背最凹、體重最重、最長壽22(1982年出生)、花毛色。

者:李光復

提供時間:2004.4.10

 

鼻子最塌

牛角最長(29公分)的母牛

 

背最凹

尾巴最短

最長壽22(1982年出生)

第一頭花斑()

 

體重最重(700公斤)的公牛

 

 

布拉曼(Brahman)

 

品種特徵

中大體型,成熟體重母牛可達450630公斤,公牛可達7201000公斤。毛色有赤黃與淺灰兩種。耳大而下垂,具高聳之肩峰,胸腹有發達而鬆弛之垂皮。性情較神經質,耐熱、耐粗、抗壁蝨,肉質較粗。

 

品種來源

布拉曼牛是在18541926年間,利用4個印度牛種:康固力吉 (Kan- krej)、格爾 (Gir)、尼洛 (Nellore)及克利旭那(Krishna Valley),於美國南部瀕臨墨西哥灣的地區所發展出來的牛種。本品種遍及世界上六十餘國及地區,對當地的牛種均有影響。除了純種繁殖之外,布拉曼牛也常常被用來與一些溫帶的肉牛品種雜交,這些雜交的後代由於具熱帶牛與溫帶牛血統各佔一半,一方面保有原來的遺傳特性,另一面又具有雜交優勢,也就是無論在環境的適應性、生長速度及產肉能力方面,都能兼俱並得到改善。目前恆春分所之族群為1987年自澳洲所引進,曾用來與德國黃牛及夏洛利牛雜交,後代肉用性能優良。

 

聖達(Santa Gertrudis)

 

品種特徵

紅棕色短毛,皮較鬆,耳中大而略下垂;頸部有皺摺,胸前及腹部下方有垂皮,具中等大小之肩峰,體型深、寬且厚。鼻鏡、眼瞼周圍為肉色。聖達牛體格高大,腹部下方偶而有白色被毛,若非大面積之白色仍接受承認為純種。由於兼含溫帶牛及熱帶牛的遺傳,因此兼備溫帶品種生長發育迅速、早熟、屠體品質優良的優點及熱帶品種抗熱、耐粗、耐壁蝨等特性,適應台灣氣候良好,缺點為繁殖效率較低。聖達牛的成熟體重母牛可達500公斤,公牛可達 8001,000公斤。聖達牛原為有角的品種,也有育成無角的聖達牛。

 

品種來源

聖達牛是191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 King Ranch 牧場,利用肉用短角牛 (Shorthorn)及布拉曼牛(Brahman)雜交固定產生的新品種。聖達牛含有5/8短角牛及3/8布拉曼牛的血統。台灣最早於1962年由美國進口,爾後又陸續進口數批,經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多年的飼養及能力調查,認為能夠適應台灣的氣候及地理環境。1970年代嚐試利用聖達牛與台灣黃牛雜交與級進繁殖,恆春分所於1990年代與美方合作進行為期十年之肉牛雜交育種計畫之後,即以布拉曼牛及其雜交種為主要飼養對象,目前僅保留數頭聖達牛種原,至於民間聖達純種牛亦不復見。

 

夏洛利(Charolais)

 

品種特徵

大體型,成熟體重母牛可達570900公斤,公牛可達1,1001,400公斤。毛色白,外觀呈肌肉發達之外貌。晚熟,增重極快,飼料效率極高,屠體性能佳,精肉率極高但大理石紋脂肪分佈少,肉質良好。

品種來源

原產法國,為世界知名肉牛品種。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於1992年曾引進種公牛及冷凍精液為終端公牛品種進行肉牛雜交試驗,目前育有與布拉曼、聖達及德國黃牛、布拉曼及德國黃牛之間不同血緣比例的雜交種,每年均有少量推廣民間。

 

荷蘭牛(Holstein)

 

 

 

 

 

 

品種特徵

毛色為黑白花,黑白相間分明,頭清秀,鼻鏡寬闊,眼大明亮有神,皮薄脂肪少,被毛短而光亮,尾長而細。 母牛後軀較前軀發達,乳房大而豐滿,乳静脈粗而彎曲。荷蘭牛性情溫和,成熟母牛體重450公斤以上,是目前台灣唯一的生產用乳牛品種。優質母牛每年可產乳量達10,000公斤以上。乳牛生性喜歡涼爽的天氣,台灣炎熱的氣候對荷蘭牛的生長與產乳均有影響,成熟體重估計約較溫帶少80公斤,乳量亦間接受體型發育而減少。

 

品種來源

荷蘭牛原產於荷蘭,現已遍佈全世界,我國乳牛之飼養始自日本領台初期之1897年自日本引進荷蘭種乳牛,於台北近郊。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前(1943),擠乳業戶數75戶,飼養乳牛頭數1,706頭。惟至二次大戰終戰時乳牛耗損至巨,擠乳業戶只剩47戶,乳牛873頭,台灣的擠乳業隨日人之離台幾近消跡。民間在光復後亦陸續引入荷蘭牛,1960年國立台灣大學畜產學系創下第一頭由美國冷凍精液受胎的荷蘭牛在台灣生產的記錄,1974年畜試所開始配送冷凍精液推廣乳牛人工授精,1975年畜試所總所進口美國登錄乳牛配種繁殖優良後裔女牛,並推廣高登錄牛後裔於酪農區。

 

畜產種原紀錄

記錄事項:乳牛生產性能最大

者:曾青雲

提供時間:2004.04.10

酪農 陳孟宜  場內牛號 206    最大日產乳量66公斤

酪農 陳俊良  場內牛號 110    出生日期1990.1.1最大胎次14

酪農 蘇明源  場內牛號 6P496  最大3052X體成熟乳量13,849公斤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竹南檢定站9601期D0365-03種公豬拍賣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