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5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一個國家偉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它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

[甘地]
 隨機文章
約克夏完檢(英文) (2014)
體型評鑑 (1986)
藍瑞斯完檢(英文) (1366)
藍瑞斯完檢(中文) (1527)
杜洛克公豬合照(英文) (1486)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1.00 (1 票選) | 評分!]


本土性地方豬種

在全球追求高生產效率之趨勢下,常會使用同一品種,導致僅用數個高產肉豬種。本省地處亞熱帶,夏季高溫多濕氣候對產肉用商業豬種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之繁殖力有影響,且繁殖力有漸低落問題產生(林等,1990)。歐美養豬國家為提高豬的繁殖性能,而往外尋求多產性的豬種,法國首先在中國太湖地區發現多產的梅山豬,並引進到法國促使梅山豬聞名於國際。因此國際聞名的多產豬種梅山豬也引起育種專家之熱烈討論時,連帶地有關地方豬種的環境適應力的問題和種原保存的問題亦引起大眾的關注。台灣地區飼養豬隻的歷史很早,大陸出版的「中國豬品種誌」將曾在台灣出現的本地豬分成六個不同的豬種,即小耳豬、小型長鼻豬、大型長鼻豬、桃園豬、頂雙溪豬、美濃豬等(鄭,1986)。然自本省企業化養豬經營模式興起後,在LYD三品種雜交肉豬的高經濟效益生產制度下,本地豬種飼養頭數逐年減少且不被重視,有些豬種隨之消失。在1985年左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考量世界性種原保存的新趨勢潮流下,把多產性桃園豬與源自蘭嶼迷你型小耳豬(簡稱蘭嶼豬)列為保種動物,並由臺灣省畜產試驗所規劃執行族群保育工作。

 

桃園豬(Taoyuan,或俗稱台灣黑豬Taiwan Black

桃園種原為龍潭陂種,或稱為中壢種,1910年起總稱為桃園種,俗稱台灣黑豬。其來源傳說不一,有謂為1877年左右,本省居民前往廣東嘉應州鎮明縣參拜祖廟時,攜歸本省繁殖者;有謂其為1887年左右,輸入本省之廣東豬種選育繁殖而成的;但源自中國大陸殆無疑義(戈,1953;鄭,1986)。依中國豬品種誌對中國豬種之分類,桃園豬與太湖豬同屬地方豬種之江海型豬,其曾在台灣養豬事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然於日據時代,因日本人曾引進盤克夏種豬來改良桃園豬之生長性能,導致本省桃園豬血統混雜。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曾於1952(當時為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新化畜產試驗分所)自本省桃園、美濃及宜蘭等地選購桃園種、美濃種及頂雙溪種公豬各一頭及母豬各四頭,共計十五頭,進行本地豬種試驗。1955年則進行在來豬種改良試驗,以在來種與盤克夏種雜交;並於1956年推廣77頭,隨後於1963年即完全淘汰。然在1974年,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畜牧場自北斗種畜場接收桃園種豬221母,隔(1975)年再次自桃園縣購入535母進行繁殖,至1984年再引入12頭小公豬,成為封閉式族群,並於1987年正式成為國家級保種族群。

 

外型特徵

 

體型中等;從側面看,其體軀呈長方形,皮膚灰白色,背毛黑少且粗,自頸部起至背部有剛毛,公豬尤為明顯,背凹陷,腹大而下垂,尤其是母豬在懷孕後期時甚至於腹部拖地。四肢粗短強健,前肢直立,後肢飛節以下稍向前傾,臥繫,蹄大堅實且分蹄明顯。生長豬皮膚光亮可愛,但於三、四月齡起皮膚開始有明顯皺襞,隨年齡增長日趨明顯,肩部有明顯皺襞形如盾甲。頭短而肥滿,其顏面平廣且皺襞明顯;耳大前垂;鼻鏡黑色且鼻孔較大。尾根膨大下垂,內外扁平且有環狀皺紋,形如鼓鞭,尾尖端有如雞爪之角質,尾巴直而不捲,且常不停擺動。在外觀上整體而言,我們可以以黑色「豬八戒」來想像牠。

 

繁殖性狀

 

依臺灣省畜產試驗所記錄,桃園豬的懷孕期為 116±1天(吳等,1990),出生至八週齡之公/母性比率約在1.11.2間。繁殖性能若依產次區分,零至八週齡前活頭數以第二產為最佳,而仔豬育成率則以初產為最高;其平均乳頭數為12.1±0.7個(林等,1993a);出生活頭數為8.0±2.8頭(表7;林等,1993b)。

 

生長性狀

 

生長緩慢且達一歲齡體重為94.6±14.5公斤,90公斤體重背脂厚度為4.19±0.12公分(吳等,1990)。臺灣省畜產試驗所於1988年至1993年間測定的資料,其在八月齡前各生長階段之平均體重均為女豬重於公豬,且其生長曲線並非呈現S型(表8;林等,1993b)。

 

屠體性狀

 

屠體性能亦較外來種為差,屠宰率為81%,而瘦肉率為40%。

 

體型性狀

 

如表9所示,七月齡女豬之胸圍與胸深亦大於同年齡之公豬(林等,1993b)。


 

 

 

7. 桃園豬之繁殖性狀

     

平均值±標準偏差

     

 

285

 

出生總窩仔數()

10.6±2.8

320

出生活頭數()

8.0±2.8

116

出生體重(公斤)

0.81±0.16

0.421.37

三週齡窩仔數()

6.4±2.8

115

三週齡體重(公斤)

3.14±0.73

1.355.13

三週齡育成率()

78.9

9.1100

八週齡窩仔數()

6.0±2.8

115

八週齡體重(公斤)

10.49±2.43

3.6316.21

八週齡育成率()

74.4

10100

左側乳頭數()

6.02±0.41

5.07.5

右側乳頭數()

6.05±0.38

5.07.5

總乳頭數()

12.1±0.7

10.414.7

 

 

 

 

 

8. 不同月齡桃園豬之體重

 

體重 (公斤)

3

5±4.0(37)*

7±3.7(29)

4

28.7±6.5(73)

32.4±5.4(80)

5

37.6±8.0(96)

43.5±8.3(91)

6

46.1±8.5(89)

50.8±9.8(85)

7

55.8±12.4(98)

60.3±12.4(84)

* 括弧內數字為豬隻頭數。

 


9. 七月齡桃園豬體型性狀

    

年青公豬

女豬

頭數

49

47

體重(公斤)

55.3±9.6

61.0±13.4

體高(公分)

48.4±3.2

46.1±4.4

十字部高(公分)

52.9±3.3

50.7±6.3

體長(公分)

92.1±5.6

92.1±7.5

胸圍(公分)

79.8±6.5

84.7±7.8

管圍(公分)

16.4±1.1

16.4±1.3

尾圍(公分)

11.0±1.7

11.5±1.4

後幅(公分)

22.7±1.9

23.8±2.9

胸幅(公分)

20.8±2.0

21.7±2.6

前幅(公分)

23.9±1.8

23.4±2.7

胸深(公分)

26.6±2.4

28.0±3.1

 

蘭嶼豬(Lanyu

蘭嶼豬為本省小體型之小耳豬種,五月齡體重不及20公斤,成熟體重少70公斤的迷你豬種,為蘭嶼原住民生活中最貼切的家畜,飼養在居家旁。在十七世紀初期荷蘭人佔領台灣以前,台灣地區已有所謂紅毛小耳豬,該豬種後來與來自中國大陸之中國豬種交配,生產黑色小耳豬,當地人稱為「生番種」。此種豬雖馴養年代已久,但性情仍較粗暴且當地居民大多採放牧方式飼養,外表特徵為耳尖且直立,故當時又名小耳種。然自台灣地區開始飼養高經濟效益之外來品種後,即逐漸被淘汰。直到1975年國立台灣大學畜牧系李登元教授自離島蘭嶼引進當地小型黑色豬種,進行生物醫學研究用小型豬的選育工作,與藍瑞斯雜交後培育成李宋系實驗用豬種,小耳豬才被生物醫學界重視。由於蘭嶼地區的迅速開發,民生改善,及當地人對食肉品質需求提高,蘭嶼島民開始引進洋種豬並混雜飼養,使純種蘭嶼豬不易在蘭嶼被保留下來。因此在19806月由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中央加速農村建設「迷你豬採種計畫」經費補助下,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自蘭嶼引進416母,做為繁殖種群,建立醫學研究用迷你豬基礎族群(台東種畜繁殖場,1996)。但因圈養在一個坡林地,自成為一個逢機配種的豬群,每年維持1545母的一歲齡以上的種豬,在1987年被納入國家級保種種原族群,並繁殖推廣給台灣地區之小養豬戶或供醫學試驗研究用(李等,1994)。

 

外型特徵

 

耳朵豎立,皮膚毛色為黑色具光澤,毛質短而黑。體軀呈長方形,體型較小;頸部起至背部有剛毛,背部些許凹背。乳頭數每側約為6個,公豬睪丸緊接臀部。四肢粗短強健,腳呈X字形腳掌貼地,蹄部緊密著地,後腳與地垂直。尾巴常不停的擺動,像似趕蒼蠅。一般而言,依體型上可概略分為精肉型與肥肉型兩種:精肉型之顏面長、鼻孔寬圓、四肢高而瘦長、頭部細長,耳朵稍大前傾,前胸狹窄;而肥肉型則鼻孔稍尖,體型短,頭部豐滿,四肢矮短細小,耳朵較小、豎立,前胸寬度厚些。

 

繁殖性狀

 

蘭嶼豬之懷孕期為114±3天,其左右乳頭數各為5.8±0.2個與5.9±0.2個;出生時公/母性比率為1.25(吳等,1990)。依李等(1994)199110月至19939月間調查台東種畜繁殖場保種區的逢機配種豬群,共計87胎的分娩紀錄,發現大多數的母豬以分娩567頭活仔豬者居多,合計佔有63(55胎/87)(1),最多可有9頭活仔豬,佔有3.4(3胎/87),平均每頭母豬產5.6頭活仔豬,明顯地較藍瑞斯、約克夏和社洛克所分娩的胎活仔豬數7.68.3頭為少(林等,1990);平均八週齡活頭數為5.1±2.5頭,育成率為92。依據李等(1983)研究報告指出蘭嶼豬在臺灣大學畜牧學系飼養後,平均每頭母豬的出生產仔總頭數為7.1±2.3頭,另據陳與吳(1991)研究指出豬蘭嶼豬的排卵數為9.3±1.8個。可計算其胚胎存活率為76(7.1頭/9.3),而若以出生活頭數來計算其胚胎存活率則僅為60(5.6頭/9.3)

 

生長性狀

 

蘭嶼豬屬小型豬種,且因其耐粗飼,故蘭嶼當地居民大多以殘羹、菜餚、牧草等低蛋白副產物為其食物主要來源。在粗放的飼養管理環境下,其不僅出生體重遠較外來種輕,且其生長速率亦緩慢;在22週齡時其公、母豬之平均體重分別為17.95±6.53公斤與16.21±6.29公斤。在154日齡前,蘭嶼豬之體重並無性別間的差異存在(表10);但自612月齡間女豬之生長速率則優於公豬。

 

10. 蘭嶼豬自出生至154日齡之體重(平均值±標準偏差)

(N=26)

(N=30)

  

出生

0.72±0.15

0.69±0.10

2.13±0.55

1.89±0.47

2.88±1.18

2.99±1.48

4.43±1.30

4.15±1.15

5.61±3.07

5.07±1.38

6.84±3.07

6.42±2.10

十二

8.51±3.41

7.80±2.65

十四

10.91±3.67

10.40±5.42

十六

12.03±4.26

11.12±4.04

十八

14.91±5.22

12.90±4.71

二十

16.28±4.79

14.37±5.08

二十二

17.95±6.53

16.21±6.29

 

體型性狀

 

出生時與八週齡仔豬之體型性狀亦無性別差異存在(表11)。成熟豬之體長84.1±4.0公分,體高50.5±20.5公分,頭長27.9±1.6公分,頭寬10.9±0.5公分,肋骨為14對,少數僅有13(張等,1997)

 


11. 蘭嶼仔豬之體型性狀

項  目

仔豬頭數

99

91

71

82

體高(公分)

13.87±0.90

13.92±1.22

25.44±0.32

25.37±0.31

體長(公分)

18.50±1.54

18.76±1.67

40.77±0.51

38.89±0.50

耳長(公分)

 3.01±0.28

 2.99±0.26

 5.00±0.04

 5.04±0.42

耳寬(公分)

 2.50±0.30

 2.50±0.29

 4.53±0.04

 4.53±0.04

胸深(公分)

 7.16±0.64

 7.19±0.67

14.64±0.19

14.35±0.80

胸圍(公分)

19.50±1.35

 19.60±1.50

39.74±0.53

38.83±0.52

前肢長(公分)

 7.65±0.89

 7.59±0.89

14.34±0.21

14.08±0.20

前肢管圍(公分)

 4.50±0.37

 4.59±0.43

 7.30±0.07

 7.10±0.07

後肢管圍(公分)

 4.12±0.34

 4.22±0.37

 7.26±0.72

 7.42±0.07

臀寬(公分)

 5.26±0.73

 5.39±0.78

13.74±0.21

12.96±0.21

尾長(公分)

 5.30±0.61

 5.02±0.59

 8.07±0.16

 7.82±0.16

 

新引進的豬種

梅山豬(Meishan

梅山豬原產中國大陸江蘇省梅山縣,並於1974年起與同屬太湖地區的二花臉、楓涇、嘉興黑、橫涇、米豬及沙烏頭等豬種,統稱太湖豬。太湖豬以繁殖力高著稱於世,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者。梅山豬不僅在多產性與繁殖效率上為世界公認,且經日本的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梅山豬是現今最具原種性且最純的中國豬;其與一般豬種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保留最純的原種性,不像一般豬種已因雜交而原種性逐漸退化。因此,梅山豬廣受全球重視且為改良豬種繁殖力之重要遺傳基因資源。鄰近的日本於1986年自中國江蘇省引進梅山豬後,進行一系列性能調查和雜交試驗。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於19947月從日本引進23母,並於同年8月上旬開始配種。

 

外型特徵

 

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耳大軟而下垂,耳尖與嘴角齊或超過。凹,腹部下垂,皮膚厚且粗糙,毛色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四肢短粗,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乳頭以8對者居多。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1.00 (1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0201期L0697-02拍賣照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