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5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言語簡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袁采]
 隨機文章
體型評鑑 (1333)
採精紀錄資料表 (1322)
約克夏完檢(中文) (1028)
藍瑞斯採精照片 (735)
杜洛克側面照 (962)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一、肉羊場經營仔羊育成理念
  肉羊場的經營效益高度依賴飼養管理技術,首要目標在於建立現有規模的基礎之下,每年可以有最大數量的仔羊出生與育成,而且快速供應育肥上市,以及替補繁殖母羊種群。眾所皆知,飼養後期的成羊生長表現、繁殖性能及經濟效益,除了直接關乎現階段的飼養管理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影響源自於仔羊出生後一系列的照護,包括出生前後管理、初乳計畫、餵乳計畫、教槽計畫、離母離乳計畫等,皆會影響其後續的發展程度。因此,及早重視、落實仔羊飼餵管理與健康發展,不僅有助於後續的生長發育、斷乳後轉換適應,以及成羊階段時的懷孕及泌乳表現,也可藉此提升整體養羊經濟效益。

二、哺乳模式
1. 群體哺乳
  國內的肉羊場目前普遍都是採用群體哺乳的方式飼餵仔羊,在出生後立即由母羊帶大,如此哺乳模式相較於人工哺乳省時省力,然而同時卻也衍生出諸多問題。在欄位設計方面,群體哺乳模式多為將成羊及仔羊混養於同一圍欄內(如圖1),造成仔羊活動範圍窄小且無處躲藏,經常無辜遭受成羊奔跑、衝撞甚至是打架行為之波及。
  仔羊長期處於如此高壓環境下容易發生緊迫,對於其生長發育也可能造成無形的負面影響。因此,為避免仔羊無處躲藏而遭逢成羊攻擊之問題,可以在圍欄內配備仔羊專用避風木箱,提供掩蔽(如圖2),減少緊迫發生。此外,避風木箱內密閉的環境也能夠在天氣寒冷時,抵禦寒風提供保暖,預防仔羊受寒。

       圖1.肉羊母羊群體哺乳圍欄容易發生仔羊緊迫

圖2.群體哺乳欄位內配備仔羊躲藏避風木箱

2. 個別哺乳
  近年來,國內有部分的肉羊場,開始採用個別哺乳的方式飼餵仔羊,並且發現如此飼養模式下,可以改善群體哺乳之不足,包括可以減少斷乳緊迫、母羊恢復繁殖活性快及胎距縮短等優點。
  在欄位設計方面,大致上皆以群體哺乳欄位設計為基礎,並加以改裝。有如圖3可供仔羊自由進出式的個別哺乳欄位設計,將原先的圍欄區隔成三至四個區塊,並將前方設為哺乳區,後方則設為精料教槽區,而在每單位個別哺乳欄位的後方皆留有一處開口,可供仔羊自由進出,選擇吸食母乳,或是採食精料。
  個別哺乳設計之仔羊,也可免於群體哺乳模式下成羊的攻擊,如有異常的仔羊或母羊也較便於觀察及照護。除此之外,也有如圖4及圖5相對單純的個別哺乳欄位設計,即為將仔羊與母羊獨居一欄。然而,如此設計不同於前者設有仔羊專用的空間,可供活動範圍相對限制。因此,若採用此種欄位設計,必須特別注意高床整潔及孔隙是否適宜,應該避免糞便阻塞,否則可能引發仔羊內寄生蟲的問題。

   圖3.肉羊母羊個別哺乳欄位前後分隔
          設計,提供仔羊自由進出

          圖4.仔羊與母羊獨居一欄之肉
                 羊母羊個別哺乳欄位設計

 圖5.仔羊與母羊獨居一欄之肉
        羊母羊個別哺乳欄位,需
        特別注意高床整潔、高床
        孔隙是否適宜,應避免糞
        便阻塞

三、人工哺乳
  國內多數肉羊場多是以自然哺乳的方式飼餵仔羊,不同於乳羊場以乳為販售核心,仔羊出生後便交由人工哺乳,母羊則回到工作行列繼續產乳。雖然肉羊場採用人工哺乳,必須投入大量的勞力及時間,然而已有諸多業者指出,以人工哺乳的方式飼餵仔羊,對母羊及仔羊的健康有較佳的幫助。
  肉羊母羊以人工擠乳有其優勢,可以改善母羊乳房型態及健康。如圖6左圖清楚呈現,以人工擠乳的母羊乳房型態良好,而右圖以自然哺乳的母羊乳房,經由仔羊長時間吸吮,已經變形成為布袋形狀。如此乳房型態不僅容易造成仔羊吸乳困難外,母羊乳房也容易因脫垂過長碰觸地面而汙染,造成母羊及仔羊衛生安全的疑慮。再者,人工擠乳的母羊及仔羊通常性情較佳,由於擠乳及哺乳動作皆由人為處理,長期下來羊隻逐漸習慣與人親近,使其在管理上更為容易。此外,人工擠乳的母羊產後不需長期親自哺乳,因此便可促使其繁殖活性回復較快,提早充分準備孕育下一胎。

   圖6.人工擠乳(左圖)及自然哺乳(右圖)母羊乳房型態比較。

  肉羊仔羊以人工哺乳,有利於仔羊生長整齊度的調節,如發現畜欄中有仔羊生長緩慢,可機動性額外增加餵乳量,縮小仔羊體型間差異,對於仔羊的育成率也有增加的幫助。除此之外,人工哺乳也有助於減少山羊關節腦脊髓炎(CAE)的發生。
  山羊關節腦脊髓炎的病毒可藉由母羊哺乳垂直感染,也可透過環境中的汙染水平感染,患有山羊關節腦脊髓炎的羊隻會出現生長、產乳及免疫力低落的症狀,最明顯的病徵即為其膝關節處會腫大成球狀,但此外觀徵狀約在兩歲後才會顯現,所以在仔羊階段並不容易觀察是否患病。
  人工哺乳為預防山羊關節腦脊髓炎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藉由人為篩選出健康的母羊,供給其乳汁給需要的仔羊飲用。另外有一般常見且較為保險的作法,即在每次餵乳前,都先進行加熱殺菌的動作,確保破壞CAE病毒,上述兩種作法皆可以減少山羊關節腦脊髓炎的發生。
  人工哺乳飼餵仔羊的方式,有如圖7左圖瓶飼餵飼,也有如圖7右圖將乳倒入餵乳槽中,供仔羊吸食等各式方法,以瓶飼餵飼仔羊的好處在於能夠確保仔羊採食初乳,瓶身的刻度也能幫助較為準確地調控餵乳量,而若有生長較慢的羊隻,也較容易針對其做額外補充。以餵乳槽飼餵仔羊必須注意固定式乳頭的位置,若位置過低,仔羊吸乳不便。若位置持平,乳頭處容易因仔羊搶食更換位置,而誤傷其眼睛與感染病菌。因此,固定式乳頭的位置,應該調整高於仔羊的頭部較為理想。

圖 7.不同人工哺乳飼餵仔羊之方式:瓶飼(左圖)及餵乳槽任食(右圖)。

四、初乳餵飼技術
  為確保新生仔羊的健康及餵乳品質,必須維護好生物安全操作步驟。當不確定那些母羊為帶原CAE病毒的個體時,應在每次餵乳前都先將乳汁進行加熱殺菌的動作,常乳一般將溫度設在65℃加熱一小時,而初乳中含高量免疫球蛋白,故將加熱溫度些微降低至56℃,同樣加熱一小時,避免溫度過高破壞過多的免疫球蛋白,造成仔羊總抗體採食量不足,而造成免疫力低落。
  加熱消毒過的初乳,除了供應給剛出生的仔羊外,平時也可以將剩餘的初乳冷凍保存(如圖8),以備不時之需替代品質不良的初乳,供應給所需的仔羊。若仍擔心初乳品質不佳、消毒不完全,或是無凍存初乳習慣者,也可以在仿間購買商業初乳粉代替,雖然價格昂貴,但是通常為針對仔羊所設計的產品,品質皆會經過強化免疫球蛋白,並確保商品含有足夠的營養分,也可以排除CAE病毒的問題,且貯藏上也相當簡單容易。
  仔羊自出生後就必須仰賴初乳獲得抗體,若總抗體採食不足,其保護作用將無法延續至一月齡,也就是仔羊開始製造自身抗體的年紀。因此,在此階段之前,飼餵人員必須擬定好完善的初乳計畫,為求達到最大的抗體採食與吸收。
  仔羊需要在出生後30分鐘內餵食初乳,故若以一般消毒初乳的程序加熱一小時,餵食的時間早已超過建議範圍,再加上飼餵前冷卻時間,第一次餵食的期程會更為延後。因此,若無法確定那些母羊為CAE陰性、健康、乾乳期正常,可能就必須使用凍存初乳,及時提供給仔羊飲用。
  仔羊在出生後6小時內,需攝取體重10%的初乳,也就是說若仔羊出生體重為3公斤,則需喝足0.3公升的初乳,而為避免一次飼餵過多,應均分成三至四餐較為理想,並且初乳的飼餵,必須維持到出生後第二至第三天,以確保仔羊採食及吸收最大量的抗體。
  自然哺乳的仔羊可能會有初乳攝取不足的情形,尤其是多胎的情況,此時便可採用瓶飼,確保每頭仔羊攝取足量初乳,而若有身體虛弱無法自行吸食乳汁的仔羊,則可使用胃管外接針筒灌食。

圖8.消毒的初乳以冷凍保存備用

圖9.隔牆左邊為母羊哺乳欄位,右邊為仔羊離母時教槽欄位

五、自然哺乳仔羊之漸進式離母斷乳
  自然哺乳仔羊相較於人工哺乳仔羊是較難斷乳的,由於仔羊飲乳量難以調控減量適應斷乳轉換,且仔羊與母羊相處時間長,分離後的不適應,使仔羊哀鳴不停,甚至可能引起斷乳緊迫,導致生長遲滯。因此,為達到仔羊早期斷乳轉換適應,自然哺乳仔羊可以採行漸進式離母斷乳之方式,讓仔羊盡早習慣沒有飲乳,以及沒有母羊接觸貼身的狀況,藉以減少突然斷乳所帶來的緊迫。
  圖9即為漸進式離母斷乳的欄位設計,欄位右邊為仔羊離母時教槽欄位,欄位左邊為母羊哺乳欄位,中間設有一活動式閘門,可方便驅趕仔羊和母羊分欄與併欄,而即便在分欄時仍維持母羊及仔羊能夠看到、聽到、嗅到彼此對方。
  漸進式離母斷乳的核心觀念,在於逐漸減少仔羊及母羊相處接觸的時間,故其操作參考模式為一週齡時上午分離,三週齡時增加到整個白天分離。滿五週齡時,只有上午併欄,其餘時間皆分離。滿七週齡時,每天只開放哺乳一次,而八週齡時斷乳將母羊移走,小羊留在原地兩週,觀察其轉換適應情形。
  如此以漸進式離乳斷乳,可以有效降低一般常見仔羊瞬間斷乳所造成的緊迫問題,也可以提早練習採食足夠的固體飼料,促進瘤胃功能及早發育完全。此外,對於母羊的健康也有所助益,包括母羊產後可以較快回復繁殖活性,乳房型態、胖瘦度較佳,胎距也可以因此縮短至兩年超過三胎,藉以提升整個肉羊場的經營效益。

六、仔羊教槽料飼餵管理
  為了讓仔羊盡早達到斷乳轉換適應,教槽料的飼餵管理也十分重要。一般來說,養羊場大多使用單獨固定式的飼料槽,在無分欄的情況下,成羊及仔羊共同使用,然而如此設計對身軀短小的仔羊來說有些不便,可以在飼料槽中採食的範圍較少,且常會有其他成羊搶食,仔羊採食量可能因而不足。
  為了避免如此採食不足,在仔羊階段可額外加裝精料專用與芻料專用之活動式飼料槽(如圖10),又稱為移動式子母槽。如此不僅可以依照不同階段羊隻體型調整運用,也可以任意抽換子槽,配合現場飼餵計畫,彈性控制精料或芻料的供應時間分配比例,避免採食過多造成消化不適的問題。

圖10.仔羊階段精料專用與芻料專用活動式飼槽,便於規劃飼餵時間期程,進行機動調節分配操作

七、仔羊之飼料與瘤胃發育
  反芻動物出生後的消化道發育經歷明顯轉變,仔羊與成羊胃部最大的不同,在於四個胃之間的結構比例有所差異,如仔羊的皺胃佔了70%,瘤胃只佔了30%,而相對成羊的瘤胃比例增加為80%,皺胃減少為7%。
  胃部會有巨大轉變,主要是因為仔羊從原本以乳汁為主要食料營養來源,透過餵飼精料及芻料使其瘤胃發育,逐漸轉變成以精料及芻料等固體飼料為主要的食料營養來源。由此可知,精料及芻料皆為促使反芻動物瘤胃發育的關鍵,然而這兩種飼料對瘤胃發育的功能截然不同。
  瘤胃乳突的發育關乎到仔羊的生長表現,如同人類腸道內的絨毛,扮演吸收養分的角色。瘤胃乳突面積越大,所能吸收到的營養物質越多。反之,瘤胃乳突面積越小,採食進入胃中的營養分便容易流失。
  飼餵採食不同的飼料,對瘤胃胃壁表面乳突發育產生明顯的影響,如剛出生的仔羊,其瘤胃胃壁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在開始餵乳後,乳突開始發育,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喝乳另外再加餵精料,可以使乳突面積增大,主要是因為精料中的成分經由瘤胃發酵轉換成丁酸,而丁酸便是促使瘤胃乳突快速發育的關鍵。
  若是喝乳另外再加餵芻料乾草的話,乳突面積雖然會增大,但明顯相較於加餵精料來的小,主要是因為乾草提供的營養成分較低,加上芻料部分堅韌的質地會刮損乳突,因而延緩瘤胃乳突的發育。由此可知,在斷乳前餵飼精料的效果,對於乳突發育較佳。相對的,餵飼芻料則會延緩乳突發育,甚至可能由於吸收養分能力下降,進而造成體重的增加減慢。
雖然就瘤胃乳突發育而言,飼餵精料的效果確實優於芻料,但就其他瘤胃功能發育方面,在斷乳前供應仔羊芻料仍是有其優點,如可以刺激瘤胃肌肉層發育,或是促進瘤胃蠕動及反芻,減少如亂咬物品等行為問題,並且相較於精料,容易維持瘤胃壁的完整性與健康。
  由於仔羊常因採食過多精料,造成其瘤胃過酸,甚至因為採食過多精料,促使瘤胃乳突增生速度過快,而造成角質化問題,影響了瘤胃黏膜吸收養分的能力等(如表1)。綜合上述不同觀點可得,出生後仔羊的瘤胃發育會影響到後續斷乳的表現,而瘤胃發育的好壞就關乎平時所供應的日糧,無論精料或芻料皆有其飼餵的必要性,然而在飼餵管理中往往在兩者之間難以取得絕佳的平衡,因此在飼餵管理中,經常會額外添加其他飼料添加物,來補足營養分的需求。

表1.比較斷乳前供應仔羊芻料之影響

           資料來源:Soltania et al., 2017. Anim. Feed Sci. Technol. 230:77-86.

八、仔羊斷乳前之飼餵添加物:丁酸鈉
  丁酸鈉為一種飼料添加物,可以直接提供瘤胃乳突發育所需的丁酸。至今已經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補充丁酸鈉不僅可以改善瘤胃乳突發育、生產性能與健康狀況,也可以增加飼料適口性,並且改善日糧中大部分養分的消化率,對仔羊的生長產生正面影響。
  表2為國外研究報告實際應用丁酸鈉的產能表現結果,其試驗目的為探討斷乳前後期間,供應芻料(苜蓿乾草)及補充丁酸鈉在仔羊表現、結構生長、血液代謝物質和瘤胃發酵性狀的交互作用。
  此試驗自仔羊出生後3日開始進行,一直持續至73日齡結束,並於59日齡進行斷乳,其中59日齡前八週稱為斷乳前,59日齡後兩週稱為斷乳後,試驗全期共長達十週。餵乳模式方面,在試驗開始後至18日齡,每日乳量維持0.3公升。19至53日齡,每日乳量增加為0.7公升,而後為了配合斷乳,會於54至59日齡,每日乳量降回0.3公升(如圖11)。如此餵乳量增減模式的規劃與國內養羊場類似,但是斷乳年齡相對較早。

       圖11.斷乳前後期間供應芻料(苜蓿乾草)及補充丁酸鈉之試驗期程
       資料來源:Soltania et al., 2017. Anim. Feed Sci. Technol. 230:77-86.

  此研究試驗共分為兩種教槽日糧,一種為全精料教槽料,另一種為精料中含有10%苜蓿乾草之教槽料,其中又將兩種日糧細分出有無補充丁酸鈉,共四組處理組。本篇文章擷取試驗結果中教槽採食量及平均日增重之部分,僅針對仔羊的生長表現進行整理與探討。
  由表2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全教槽精料的情況下,或是在含有10%苜蓿乾草之教槽料的情況下,補充丁酸鈉在斷乳前、斷乳後及試驗全期,都有提升教槽料採食量與平均日增重。
  在教槽料中皆沒有補充丁酸鈉的情況下,有供應芻料的組別,其教槽料採食量在斷乳前(246.5、275.3公克/天)、斷乳後(913.1、984.7公克/天)及試驗全期(315.1、410.4公克/天),皆較不供應芻料的組別增加。然而,平均日增重方面僅在斷乳後(225.0、235.1公克/天)有些微增加;在斷乳前(191.9、170.8公克/天)及試驗全期(197.0、180.6公克/天)則皆為降低。供應仔羊含有苜蓿乾草芻料的仔羊有較高的採食量,但是生長較慢,顯示飼料轉換增重的效率較差。
  在教槽料中皆有補充丁酸鈉的情況下,有供應芻料的組別,其教槽採食量(全期:454.6、466.6公克/天)及平均日增重(全期:209.9、239.4公克/天)在斷乳前、斷乳後及試驗全期,皆較不供應芻料的組別增加。由此交互作用的結果可以看出,仔羊補充丁酸鈉的效果,會因為教槽飼料的不同而改變。斷乳前後仔羊在日糧中補充丁酸鈉,會提升採食量和增重,而在教槽精料日糧中供應芻料沒有提升生長表現;然而補充丁酸鈉,可以緩解斷乳前後仔羊餵飼芻料對瘤胃發酵(丁酸偏低)及表現所造成負面影響。
  經由四個處理組比較後可得,在教槽精料中含有部分芻料的組別,其補充丁酸鈉對斷乳前後仔羊的教槽採食量及平均日增重,是四個處理組中最理想的飼餵管理組合。因此,若擔心在教槽精料中供應芻料會影響瘤胃乳突發育,造成體重、消化率降低等問題,不妨可以嘗試跳脫以往在精料及芻料間的抉擇,補充如丁酸鈉等飼料添加物,以彌補精料或芻料飼餵效果的不足。

表2. 斷乳前後期間供應芻料(苜蓿乾草)及補充丁酸鈉,對仔羊教槽採食量及平均日增重之影響

         資料來源:Soltania et al., 2017. Anim. Feed Sci. Technol. 230:77-86.

九、肉羊場仔羊飼養管理品質強度與效能等級
  山羊在胎兒時期與新生兒階段受到的飼養照護,決定未來成年的產能表現。肉羊飼養業者將會要在成本、便利性和表現等級之間取得平衡,以決定飼養管理品質的強度。如果小羊是飼養來當作肉用,上市前的飼養期短,成本將會很重要。如果是養來當作繁殖羊群更新替代之用,那麼好的穩健成長可能比成本較為重要,因為飼養成本在羊隻的投資,將分散在較長的期間。
  無論小羊的飼養理由為何,重要的原則有:(1)低死亡率(高育成率)、(2)良好的生長、(3)合理的經濟性。要達到這些目標中的第一個,一定要盡力製造一個好的衛生畜舍飼養環境。想要用任何方法來降低飼養成本,不是在飼料上縮減,而是要排除飼料和人力的浪費。羊隻必需要有令人滿意的繁殖生產,出生後愈快達到愈好,而且是維持愈久愈好的效能等級。整體經營要使肉羊的繁殖表達到最佳,以得到最佳數目的健康小羊,而不致對母羊有過多的緊迫。
  肉羊仔羊出生後至斷乳前後期間的照護,涉及諸多會產生大作用的小細節,因此有必要將仔羊的飼養期程,區分為不同的生理管理階段,並分別建構管理實務要件指標與標準作業程序,促進管理品質的現況評估與改善。如此即時掌握飼養管理品質的動態,有助於提升仔羊的生長與育成,必能達到替補淘汰母羊、維持羊群經濟規模運作、出售羊隻或羊乳的基本經營目標,奠定羊場獲益的基礎。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0609期L0808-01拍賣照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