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3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意志永不屈服的人,沒有所謂失敗。

[俾斯麥]
 隨機文章
藍瑞斯完檢(英文) (2126)
藍瑞斯完檢(中文)
杜洛克完檢(中文) (1323)
約克夏公豬合照(英文) (635)
農牧旬刊2011年9月5日 (685)
農牧旬刊2012年10月5日 (541)
 熱門連結網站


0 Foreword 0 自序 0 Preface
自序

自序

  我生於鄉下,長於鄉下,沒有太多學識。攝影半世紀,以「土法煉鋼」、一步一腳印,從切身體驗的素材,盡力傳真熟悉的鄉土與人文,而「拍牛」是我的最愛。

  記憶中,家裡養過一頭黑褐色,體型不大的黃(赤)牛。到了國小和國中換了一頭大黃牛,割草餵牛是每天放學後的工作。朝夕相處的大牛溫馴可親,唯一的缺點是食量大,我常因貪玩沒餵飽挨罵哩!

  早年,農家大都養牛,粗重的耕犁、搬運都是牠的工作。牛繩栓在鼻子上,左右牠的行動,叫牠往東,牠不敢到西。牛不僅為主人分勞,也是忠實的家人;深厚的情感,是驅使我不停按下快門的動力。

  民國86年我提前退休,適逢牛年,以「展牛」為另一個生活規劃的開端,如今一晃十二載,又是己丑牛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隨著時代進步,農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耕作改用不必吃草的鐵牛,越來越多的耕牛失業了。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資料,台灣肉用、役用水牛民國88年尚有9562頭•黃(赤)牛24075頭,到了97年,水牛剩下3595頭•黃(赤)剩下3737頭,分布區域多在南部及東部偏遠山區。以前出門,牛隻隨處可見,拍攝方便,如今必須東奔西跑,到處去「找牛」。

  拍牛多年,有趣事也有奇遇。曾經被牛追,其實是自己不懂牛性,水牛群接近人,是因為牠視力不佳,好奇的上前來嗅嗅味道,沒有惡意。

  有一次開車,從鄉道轉入河床便道,為了趕時間,無視尾隨而來的巡邏警車,下來兩位警察大人瞭解我並非做壞事的歹徒,指點某個地方有牛群,還邀請路過派出所時務必進去喝杯茶。

  另有一次,前往南部恆春關山丘陵地,收集的資料,該處有很多牛群,抵達時,卻不見半隻牛;正當我停車張望時,一位騎機車村婦問我『找什麼?』我說明來意,她說『這裡已經沒人養牛了。』她用手一指『對面山後面有專業養牛!』聽了好消息馬上驅車前往,我循著牛糞、蹄跡,果然看見一群水牛正在樹叢中吃草,當天可謂「盡興而歸」。

  拍牛多年,多少瞭解一點牛脾氣。我手拿相機心中很想拍到擬人化的畫面,始終不盡滿意。

  早年學習拍照時,中油公司經常邀請名家前輩蒞苗講授攝影,前台北市攝影學會理事長張敬德博士的『計畫攝影理念』,深植人心;張博士並且一再鼓勵我以「台灣牛」為題材,如今哲人其萎,本書付梓,謹表悼念與感謝。

  春牛乍醒,牛轉乾坤之際,拜讀中央社董事長黃肇松先生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的「與牛共甘苦」大作,道盡了早先養牛人呵護老水牛的經過,真情流露,讀之,應了客家俗話「膝頭會流目汁」。蒙 黃董慨允轉載,並親自審慎譯成英文版,更見黃董治學之嚴謹與厚實。

  感謝摯友大漢之音電台張強董事長賜序鼓勵、硬頸攝影群陳雲錦老師的翻譯、同好們的協助、許多牛主人的熱忱……以及吉錦弟和兒女家人的支持。

  作者才疏學淺,惟對於攝影藝術的執著和狂熱,始終如一;尚祈藝壇先進,不吝賜教。

謝其煚 謹誌
2009.04.12
0 Foreword 0 自序 0 Preface
Last modified:2010-06-29 16:46:43 by agrkb Powered by TadBook2
這些評論各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對於他們的發言內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擔保.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台灣種豬發展協會9607期L0774-04採精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