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系統農業產銷班組織的調適與因應
曾青雲
近年來,由於國內外經貿及政治環境的改變,使農業的經營環境面臨空前的挑戰,而且一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然對農業產生巨大的衝擊。政府為建立現代化的產銷體系,與制度化組織的輔導系統,有必要就目前現有的組織予以通盤整合,有效利用農業各項資源,使產業能永續經營。目前農業產銷班是最基層的農民組織,也是目前農業經營的主要步驟之一,同時亦屬政府推廣經營輔導的主要對象。政府於民國81年開始規劃辦理農業產銷整合計畫,並於81年10月9日訂頒「農業產銷經營組織整合實施要點」,於82年3月24日修正後實施,為輔導農業產銷班具有企業經營理念而實施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全面設置農業產銷班,截至87年6月底止,整合完成的有6049班,計有蔬菜、花卉、果樹、特用作物、稻米、雜糧、毛豬、乳牛、羊、肉鳼、蛋鳼、繁殖水產品及養蜂等16項產業產銷班。
目前台灣農業產銷班的組成大部份是由行政機關指導而成,成員間的凝聚力不足,以及在制度上沒有上軌道,故無法建立互信,導致相互猜疑,整個產銷班無法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來約束其成員,因此產銷班的功能大打折扣,不能充分發揮,同時產銷班不具法人地位的團體,當個人利益高於產銷班團體時,通常會捨棄團體利益,產銷班束手無策無法有效約束,無形中也限制產銷班的發展與運作。目前有些產業另闢途徑組成法人組織(生產合作社),取得法人地位,但與原有的農民組織爭奪當地資源,形成對抗的緊張關係,造成雙輸的局面。農業產銷班在政府農政單位的輔導下,形成一個農產品行銷管道,如果產銷班成員能同心協力,凝聚向心力,吾人相信可強化農產品的行銷系統,如完全依賴農政機關與經費補助,而本身的組功能未能凸顯;即使具有法人地位,亦無補於事,產銷班組織亦即無法持續生存。基本上,政府所能提供的資源極為有限,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農政機關只能提供釣魚杆協助其自力更生,而無法長期捉魚供班員共享;同時讓成員共同參與,上下一條心為自己的產業奮鬥,則產銷班的運作即可正常化。
為因應加入WTO後對國內農業受到的衝擊,宜發揮國產農產品本土特色與多樣性,形成不同的市場區隔,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使國內農業不利影響降至最低,農業才能永續經營。一般而言,降低農業產銷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可經由生產技術的改進,改善產品運銷方法及加強推廣教育工作等方面來著手進行,然而國內在現有的小農家庭農場經營型態下,必須依賴農業產銷組織成功的運作,方能提高經營效率與提昇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為促進國內農業產銷班運作正常化,早日達到企業化經營的境界,提昇產品競爭力,必須快馬加鞭儘快實施下列策略:
一、建立完整產銷資訊體系,加強資料搜尋與應用。
1.建立產銷班資料庫與疫情監控通報系統。
2.定期報導產銷動態,了解市場機制與價格變動。
3.加強國內外資訊報導、架設網際網路,擷取資料包括政府最新法規、產業動態與產銷預測。
4.電腦使用率與資訊化的認知要普及化以及電腦軟體開發應用要及時化。
二、建立健全的組織功能運作與管理
1.因應業務上的需求,組織結構職掌須機動調整,建立合理分工專業化與管理制度化,加強班員凝聚力。
2.各種專業人員與管理人才之培訓要制度化。
三、輔導開發符合消費者喜好的新產品系列,以市場顧客為導向,形成市場區隔,生產新鮮、衛生安全、
營養及多樣化等高品質的優良農產品,加強國產農產品品牌信譽宣傳與認證,增加行銷通路。
四、加強行銷管理與生產管理的教育訓練,加速企業化經營,重視競爭策略並推動不同組織間經營模式之
策略聯盟,建立產銷制度與體系,提高產品競爭力,掌握消費市場之需求,實施全方位行銷。
五、建立財務管理之總體觀念與成本計算,以及財務報表與成本分析能力的認知與了解。
有關國內農業結構調整,過去皆以市場需求與生產技術以及資源豐富與否作為考量基礎,未來我國預定於本(89)年上半年加入WTO,整個農業大環境即將改變,調整產業結構必須捨棄過去的思維模式,除了要持續新技術的開發,掌握關鍵技術以及國內資本、勞力與經營結構等供給面因素外,應重視消費者喜好之變化,利用組織的力量引進現代化企業管理觀念,提昇產銷效率並注意農產品商品化的趨勢,以及消費者對農產品衛生安全、健康、休閒與喜好的變化,讓消費大眾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尤其是透過適當調整產業結構,使得農業資源利用更合理化,未來面對進口農產品壓力的競爭,我們必須提高國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而欲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有效控制運銷組合─4P即農業生產(product)、運銷通路(place)、產品價格(price)與促銷(promotion)等,更邁向市場導向、擴大農業發展空間,使國產農產品更具競爭力的產業。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電話03-5373094轉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