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編者的話

  在文字歷史記載之前,古文明已發展圈飼馴養動物的方法,豬、牛、羊、雞、鴨、鵝、狗、馬等各有特色,能適應不同環境,提供多式樣產品來提昇人類的生活品質。若大眼瞠去,物種間似各有職司:豬肉香,牛力大,羊吃百草,雞竄野林,鴨鵝翻塘覆埤,馬供乘騎,但細究下來,事實上每一物種又是自有一番天地。就以牛為例吧,水牛耕田、黃牛拉車、犛牛高原攀爬、荷蘭牛產乳、馬賽牛供血飲,印度牛供膜拜……等,樣樣大不同;甚至連乳牛不同品種,都還可以分出高脂、高蛋白、高乳量、好風味……等等不同用途的『品種』。 『畜產生物品種資源』是一個涵蓋範圍較廣的用詞,也是目前保種領域常用的詞語。

  『畜產生物品種資源』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動物為家畜和家禽。植物為飼料作物。微生物為消化系統所存在的微生物和糞尿堆肥發酵作用有關的微生物。畜產生物種原常被簡稱為畜產種原,也常被認為僅有畜禽種原。臺灣畜禽種原包括17個物種:豬、牛、水牛、山羊、綿羊、梅花鹿、水鹿、馬、兔、雞、火雞、鴨、番鴨、鵝、黑天鵝、啞天鵝、鴕鳥等,共計有65個品種品系。本專輯除介紹原有畜產種原外,也加入了牧草及『紀錄』兩項,希望能藉此自勵互勉,延展出『畜產』的新疆土,藉由改變的思維,創造更耀眼的明天。

  感謝林正斌博士、汪秀枝、余珮瑜、張武莉小姐及各分場所種原工作伙伴協助圖文收集與校對,使本書得以呈現在大家眼前。

賴永裕 李世昌  
黃鈺嘉 吳明哲  敬上

2004年6月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