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的數值,我們可計算50日齡送檢組自19至30公斤的日增重為478公克,而70日齡送檢組自22至30公斤的日增重則有667公克。50和70日齡兩組送檢組之完檢率分別為87.7和93.8%,相差有6.1%,但兩組豬在30至110公斤的生長速率則雷同,分別需87和89天。不論以送檢體重或送檢日齡來評估仔豬的生長速率,均顯示體重於17公斤或日齡少於55日,其完檢率均少於90%。不過能夠完檢的豬,其在30至110公斤間的生長速率均不受送檢體重或日齡之影響。我們建議送檢豬規定宜朝較重的送檢體重或較大的送檢日齡,使現有的檢定設施亦能達到100%的開檢率和完檢率之檢定目標。
表3.
公豬不同送檢日齡組之生長性狀
送檢 日齡 |
送檢 頭數 |
送檢平均 體重(公斤) |
達三十公斤的平均日齡 |
完檢率(%) |
達 110公斤的平均日齡 |
50 |
118 |
19 |
73 |
87.7 |
160 |
55 |
298 |
20 |
74 |
88.2 |
161 |
60 |
478 |
21 |
76 |
92.8 |
162 |
65 |
768 |
21 |
79 |
91.9 |
167 |
70 |
536 |
22 |
82 |
93.8 |
171 |
種豬性能檢定站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於行政院農委會補助下成立種豬性能檢定站南站,自1989年9月開始第一期性能檢定至1993年7月止,計完成七期之生長與屠體性能檢定。每期檢定結束後,均以公開展示拍賣的方式,一方面公佈檢定成績,一方面公開拍賣檢定合格公豬,提供種豬業者互相觀摩與學習的機會與達到種豬交流之目的。探討國內中央檢定豬隻之品種、性別和檢定期別對生長性能之影響,俾為民間種豬場擬定未來生產指標之參考。
檢定方式
由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種豬登錄委員會認可之純種豬群,經常維持一個或數個專為純種繁殖用之豬群,以及經台灣省養豬場評鑑評定為甲等以上之種豬場或父畜已通過產肉能力登錄之後裔豬,均可報名參加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種豬性能檢定站之性能檢定。參加檢定仔豬以70日齡以下,體重在15至25公斤間之同胎三頭(二公、一母)為一送檢單位。每一送檢單位之三頭仔豬體重差異不得超過四公斤,且每胎至多以二個送檢單位為限。每頭公畜一生中最多只能送檢12胎後裔,母畜則不受限制。參加檢定仔豬須經兔化豬瘟疫苗、豬丹毒菌苗及豬假性狂犬病死毒疫苗之預防注射,並於送檢時出示健康防疫證明。仔豬進檢定站後,採個別飼養,並餵予10公斤預備料(含18%
CP,3150 Kcal/㎏
ME),而後改飼檢定料(含17%
CP,3050 Kcal/㎏
ME)。檢定期間則採任飼方式餵與粒狀檢定料。仔豬進站經防疫觀察後,自豬隻個體重達30±2公斤開始檢定,公豬至110±2公斤,母豬95±2公斤結束生長性能檢定。測定性狀有:
1. 公豬30至110公斤,女豬30至95公斤之檢定期間平均隻日增重(ADG)。
2. 檢定期間飼料效率,即豬隻每增加1公斤體重所需之飼料量(FE)。
3. 檢定結束時,以超音波背脂測量器測量前腳後緣、最後肋骨及最後腰椎上方離背中線5公分處之背脂厚度,取其平均值(BF),再依池與周(1980)公式修正至公豬110公斤,女豬95公斤體重之背脂厚度(ABF)。
公豬背脂厚度(公分):ABF=BF+(110公斤-完檢體重)×0.0224
女豬背脂厚度(公分):ABF=BF+(
95公斤-完檢體重)×0.0224
分析模式
為探討檢定期間(公豬於30至110公斤體重間,女豬於30至95公斤體重間)不同品種於不同檢定期別中,公豬與女豬生長性能之差異,乃應用單變數固定線性模式分析前述測定性能。統計模式係以品種(B)、性別(S)與檢定期別(T)為主變因,及其二因子(B×S,B×T,S×T)與三因子(B×S×T)交互作用;並以開檢體重(SWT)與開檢日齡(SAGE)離均差為生長性能(ADG與FE)之共變數(如模式一),而以完檢體重(EWT)離均差為背脂厚度之共變數(模式二)而成。
模式一:
Yijkl=μ+Bi+Sj+Tk+(B×S)ij+(B×T)ik+(S×T)jk+(B×S×T)ijk+β1(X1ijkl-
1....)+β2(X2ijkl-
2....)+eijkl
模式二:
Zijkl=μ+Bi+Sj+Tk+(B×S)ij+(B×T)ik+(S×T)jk+(B×S×T)ijk+β3j(X3ijkl-
3....)+eijkl
式中:
Yijkl: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第k個檢定期別之第l隻檢定豬隻生長性能(ADG或FE)測量值。
Zijkl: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第k個檢定期別之第l隻檢定豬隻背脂厚度(ABF)測量值。
μ:總平均。
Bi:第i個品種固定效應,i=1,2,3且ΣBi=0。
Sj:第j個性別固定效應,j=1,2且ΣSj=0。
Tk:第k個檢定期別固定效應,k=1,2,…7且ΣTk=0。
(B×S)ij:第i個品種與第j個性別的交感效應,且ΣΣ(B×S)ij=0。
(B×T)ik:第i個品種與第k個檢定期別的交感效應,
且ΣΣ(B×T)ik=0。
(S×T)jk:第j個性別與第k個檢定期別的交感效應,
且ΣΣ(S×T)jk=0。
(B×S×T)ijk: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與第k個檢定期別的交感效應,
且ΣΣΣ(B×S×T)ijk=0。
X1ijkl: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第k個檢定期別之第l檢定豬之開檢體重,
且
1....=ΣΣΣΣX1ijkl/n;n為總測量值數目。
β1:Yijkl對X1ijkl之偏迴歸係數。
X2ijkl: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第k個檢定期別之第l檢定豬之開檢日齡,
且
2....=ΣΣΣΣX2ijkl/n;n為總測量值數目。
β2:Yijkl對X2ijkl之偏迴歸係數。
X3ijkl:第i個品種第j個性別第k個檢定期別之第l檢定豬之完檢體重,
且
3....=ΣΣΣΣX3ijkl/n;n為總測量值數目。
β3j:第j個性別之Yijkl對X3ijkl之偏迴歸係數。
eijkl:逢機機差,且eijkl∼(0,σ2)。
檢定資料依上式統計模式,應用SAS套裝程式之一般線性模型程序(GLM
Procedure)進行變方分析,評估品種、性別與檢定期別效應,並檢定其差異顯著性(SAS,1990)。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種豬性能檢定站自1989年9月起至1993年7月止共計完成七期檢定,其間計有825頭來自全省20個純種豬場公豬550頭,女豬275頭參加檢定;平均期完檢率為82.8%,而檢定期間死亡率為4.6﹪。公豬與女豬平均開檢體重±標準偏差分別為
29.9±1.6公斤和 30.0±1.6公斤;及完檢體重為
108.4±5.7公斤和
95.5±3.0公斤。
品種、性別與期別比較
分析生長性能資料包括787頭檢定期間全程參檢豬隻的
ADG 與 FE 性能,及
683頭完檢豬隻ABF性能紀錄(表
4),不論是
ADG、FE 或
ABF 等活體性狀均具品種、性別、期別與(性別×期別)等差異性(P<0.05);且除檢定期間生長速率(ADG)外,FE與ABF均有顯著的(品種×性別)交感效應(P<0.05);但(品種×期別)與(品種×性別×期別)之交感效應對前述三種活體性狀之影響,在統計上均未達顯著水準(P>0.05)。此外,檢定期間 ADG 與
FE 亦顯著地受開檢日齡(SAGE)影響(P<0.05),然開檢體重(SWT)則僅與 ADG 有顯著的線性關係存在。開檢體重(SWT)愈重之豬隻,其檢定期間生長速率較佳(P<0.01);但其檢定期間飼料利用效率較差,然未達統計顯著水準(P>0.05);此與 Neville et al.(1976)針對美國喬治亞豬隻檢定站
13 年間,計
19 期之 1305 頭純種杜洛克、約克夏與漢布夏公豬所得結果一致。開檢日齡(SAGE)愈輕之豬隻,其檢定期間生長速率較佳(P<0.01);但其檢定期間飼料利用效率顯著地較開檢日齡大者為差(P<0.01)。至於在固定體重(公豬 110公斤,女豬
95公斤)之修正背脂厚度方面,完檢體重(EWT)雖未達統計顯著水準(P=0.0580>0.05);惟仍介於 P=0.10
與
P=0.05之間。藍瑞斯種顯著地優於約克夏與杜洛克種(P<0.01),而杜洛克種的生長速率則較約克夏為佳之結果與
Neville et al.(1976)結論相同,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P>0.05)。飼料利用效率之品種差異分析發現:FE
與 ADG 呈現相似的趨勢,意即優劣順序為
L、Y、D。然固定體重修正背脂厚度(ABF),則以 L 種為最薄,而
D 種為最厚。檢定期間公豬之生長速率與飼料效率顯著地較女豬為佳,但前者之
110公斤
之 ABF 則較後者之
95公斤
ABF 為厚(P<0.01)。女豬之生長速率較公豬為慢,此與其他研究報告(Cunningham
et al., 1973;Kornegay
et al., 1973;Bereskin
et al., 1975;Christian
et al., 1980;Schneider
et al., 1982;Langlois
and Minvielle, 1989;Hammell et al., 1993)所提女豬需較長時間達上市體重之結果一致;惟此與中國豬於生長期間,女豬之生長速率快於公豬者相反(林等,1993)。又飼料效率之性別比較指出:不論品種,均以公豬顯著地較女豬為優;此與
Langlois and Minvielle (1989)之研究報告符合,但與
Christian et al.(1980)、Sather et al.(1980)及
Hammell et al.(1993)提出之飼料效率無性別差異之結論不一致。又雖然大多數學者(Cox
and Smith, 1968; Quijandria et al.,
1970; Neville et al., 1976)認為檢定站公豬性狀的時間改進趨勢無法準確地代表遺傳改進。但七期檢定結果仍顯示:不論
ADG 或 FE 均隨著檢定期別(時間)呈線性式地改進;惟
ABF 仍穩定地維持在 1.60∼1.80公分間。可能原因有二:一為畜主為取得良好名次,故所送檢之豬隻大多是經由”刻意地人為選擇”,因此檢定站檢定豬隻並非各送檢場之逢機樣本;二為近年來大多數產、官與學者一致認為過薄的背脂是近年來本省種豬繁殖性能下降原因之一,故各種豬場在進行種畜選留時均維持一固定水準,而非選留具最薄背脂厚度之種豬為更新種畜所致。
表4.
檢定豬生長性能之品種、性別與期別最小平方平均值與標準機差
變因 |
子項 |
日增重(公斤) |
飼料效率 |
背脂厚度(公分) |
品種 |
L |
0.842±0.007a (353) |
2.48±0.02a (353) |
1.56±0.02a (313) |
|
Y |
0.807±0.010b (148) |
2.56±0.03b (148) |
1.74±0.03b (123) |
|
D |
0.822±0.008b (286) |
2.55±0.02b (286) |
1.77±0.02b (247) |
性別 |
公 |
0.854±0.007a (520) |
2.41±0.02a (520) |
1.79±0.03a (432) |
|
母 |
0.793±0.008b (267) |
2.65±0.02b (267) |
1.59±0.05b (251) |
檢定期別 |
1 |
0.581±0.038a (130) |
2.93±0.09a (130) |
1.76±0.02a (107) |
|
2 |
0.673±0.024b (130) |
2.69±0.06b (130) |
1.65±0.02b (119) |
|
3 |
0.780±0.010c (142) |
2.66±0.02b (142) |
1.65±0.02b (118) |
|
4 |
0.780±0.011c (112) |
2.56±0.03c (112) |
1.63±0.03b (97) |
|
5 |
0.921±0.024d (96) |
2.37±0.06d (96) |
1.70±0.03a,b (83) |
|
6 |
0.919±0.025d (106) |
2.34±0.06d (106) |
1.67±0.03b (95) |
|
7 |
1.111±0.046e (71) |
2.17±0.11e (71) |
1.78±0.04a (64) |
括弧內的數字為頭數。平均值具有相同上標者差異不顯著。
交感效應
品種與性別交感效應對檢定性能之影響,如表5
所示。不論在公豬或女豬,檢定期間生長速率(ADG)均以藍瑞斯種為最佳,其次為杜洛克種;故無品種與性別之交感效應存在。在飼料利用效率方面,公豬之飼料利用效率以藍瑞斯種為最佳,其次為杜洛克,最差者為約克夏種;然女豬方面,則依序為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種,故飼料利用效率具品種與性別之交感效應(P<0.05)。背脂厚度方面,則與飼料效率具相似之趨勢:不論公豬或女豬均以藍瑞斯種之背脂為最薄,又杜洛克公豬之背脂較約克夏者為薄,而約克夏女豬之背脂則較杜洛克種者為薄;因此,固定體重背脂厚度亦顯著地受品種與性別交感效應之影響(P<0.05)。檢定公豬之生長性能,除在第六期呈現些許下降趨勢外,均隨檢定期別之增加而呈改進趨勢;然在女豬方面,則呈兩期為一單元式的階段式改進(P<0.05)。在飼料效率方面,除檢定女豬第三期外,不論性別均持續性地改進;惟公豬之改進速率較女豬為大(P<0.01)。公豬修正 110公斤 背脂厚度,除第一與七期(分別為
1.94 與 1.90公分)外,均維持在
1.68∼1.77公分
間;然縱觀檢定女豬七期間之修正 95公斤 背脂厚度,則顯然較檢定公豬之前述性狀為整齊(1.51∼1.65公分);此種公、女豬因不同檢定期別所致修正背脂厚度差異的趨勢已達統計顯著水準(P<0.01)。
表5. 品種與性別對檢定豬生長性能之影響
品種 |
性別 |
日增重(公斤) |
飼料效率 |
背脂厚度(公分) |
藍瑞斯 |
公 |
0.874±0.008 (235) |
2.398±0.020 (235) |
1.68±0.03 (200) |
|
母 |
0.809±0.011 (118) |
2.561±0.026 (118) |
1.44±0.05 (113) |
約克夏 |
公 |
0.841±0.012 (98) |
2.422±0.029 (98) |
1.85±0.04 (79) |
|
母 |
0.772±0.016 (50) |
2.689±0.038 (50) |
1.63±0.06 (44) |
杜洛克 |
公 |
0.848±0.009 (187) |
2.420±0.021 (187) |
1.83±0.03 (153) |
|
母 |
0.797±0.011 (99) |
2.690±0.026 (99) |
1.70±0.05 (94) |
F-檢定值 |
|
不顯著 |
P< 0.05 |
P< 0.05 |
括弧內的數字為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