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品種選育之國際競爭力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宋永義
一、我國山羊品種的演變
(一) 羊有山羊與綿羊:
羊有產毛為主之綿羊與產乳為主之山羊之分,如同水牛與赤牛屬不同屬故綿羊與山羊亦無法互相雜交,不分綿羊山羊均能生產羊肉或羊乳,而發展成民生所需之主要家畜。已開發先進國家之綿羊頭數遠多於山羊頭數,此等山羊又都以乳用為主之改良種乳山羊,形成世界之綿羊多集中已開發國家,而未經改良之山羊卻集中於開發中國家。此開發中國家之山羊皆以肉用為主少有改良種乳羊。
中國係擁有土種綿羊與土種山羊一樣多之代表,而其地理分佈又以右上東北角至左下西南邊斜線分隔,左上方屬綿羊地區而右下方為山羊地區,亦即屬綿羊地區處少山羊而山羊地區處便不見綿羊,因之自古單以羊統稱各地之羊而不分辨是綿羊或山羊。我國亦不例外,自古所見都只有一種羊,即將肉用山羊簡稱為羊,羊肉也只有山羊肉故不分綿羊肉或山羊肉而統稱羊肉。於日本以漢字「羊」或「綿羊」指稱綿羊與改良種綿羊,而用片或平假名”Yagi”稱土山羊或改良種山羊,顯示有綿羊與山羊之分。
(二) 我國山羊的宿命
我國肉羊或稱羊之發展歷史至為坎坷。漢人未大量移入台灣前本土羊屬南洋島系山羊,体型大毛色多樣,有深淺不同之褐色、灰色、黑、白色等雜色,多分佈於以中央山脈為隔之東部一帶,成群散居林野如同野山羊於無猛獸環境下自然大群衍生。待至十六世紀,中國華南沿海漢人大量移住時雖攜進中國黑色土山羊,惟不及與原南洋系台灣土山羊雜交繁殖,已將西部原大型南洋島系土山羊饞食殆盡。至十九世紀末葉之1895年日人領台時我國西部平地已無原南洋系土山羊,獨留有漢人帶來之黑色山羊,原南洋系土山羊仍留存於中央山脈為界之東部未甚開發地區之花蓮與台東一帶。
二十世紀初之近百年前為改良本土黑山羊,台灣自日本引進撒能(Japanese Saanen)強勢雜交改良,長嶺林(1907)於台灣農友會報發表台灣之牧羊實驗,使黑土山羊變白。因山羊毛色(coat color)白對所有有色為顯性,次為褐色、灰色、與黑色系(乳黃色、茶、棕、與黑),順為赤色系(赤與黃褐)之序,黑色系中以乳黃色最為顯性而黑為最隱性。 另黑底白色斑對所有單色為顯性,惟此顯性非簡單之對立基因,而係較複雜之互補基因作用,背線之較深色之如黑色線稱鰻線者則為隱性。
本土黑山羊與改良種山羊撒能雜交後毛色雖變白,但体型加大提昇產乳產肉效率。小野(1910)於台灣農事報(台農事)發表北投之山羊飼養調查,發現農民不喜其毛色自有色改變為白色逐使山羊之改良滯礙不前。不幸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6--1918/11)後綿羊毛成為重要軍需物質,諸先進國競先發展綿羊產毛與之相關之毛紡產業,柳川(1919)於台農事發表有關台灣之綿羊伊始,宮本(1919)如何選定美利奴綿羊、與綿羊之天性,伊東(1920)綿羊之飼養管理方法等台農事所發表論文均對綿羊多所著墨,我國亦自發展山羊改為發展綿羊為重,於暑熱下引進美利奴(Merino)綿羊與日本柯利黛(Corriedale)綿羊試驗研究開發台灣的綿羊產業,現台大動科技學系(原畜產系)留有台北帝大時期之研究羊毛性狀之諸測定儀器。台灣養羊產業經此改變且農民也不歡迎飼養白色之改良山羊,遂淪為不管不問的弱勢產業達半世紀。至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我國又被引入中國無畜牧科技的『牛食澆,羊食燒』之咒符,強力抑制山羊之發展,使戰後已荒廢不堪之山羊產業更行荒蕪,徒留羊農私自偷養以維生機。至二十世紀末葉1997年3月,台灣暴發已訣別80餘年之國際惡性傳染病口蹄疫(FMD)前,我國畜牧產業發展達頂峰,山羊產業不分乳羊或肉羊於畜產試驗所之加強研究開發下浴火重生,1996年羊農成立養羊協會大力發展。
台灣乳用山羊以已引進近百年之撒能(Saanen)為主外,現有阿爾拜因(Alpine)、努比亞(Nubian)、與杜根堡(Toggenburg)四大品種。自Sung et al.(1999)研究知此四大品種中之乳中体細胞數以阿爾拜因最低,約有80%以上之羊乳合乎美國A級(GA; Grade A)優質乳標準,撒能亦有73%、努比亞49%、與杜根堡41%符合此標準。這一差異係改良種山羊之產乳遺傳基因與遺傳與環境之交感關係之表現的順暢與否所致。顯示阿爾拜因、撒能或努比亞之產乳至為順暢故其生長性應較佳,其肉用性亦大有可為。此遺傳關係不僅表現在品種間,品種內,或個体間均有關,因之急需登記登錄各純種羊之血統系譜,以利選優汰劣就地改良留種,使下一代之羊一代比一代好,才是賺錢的成功的羊農。
(三) 新引進的波爾肉羊
我國畜試所恆春分所於1995年自澳洲引進2公11母計13頭波爾山羊供為我國肉羊產業的新遺傳資源。波爾山羊体型碩大,耐暑熱好養,與之雜交加速肉羊之改良。波爾山羊披毛較長、卷密具光澤,眼臉、眼部及其他無毛部位皮膚黑灰色,皮薄柔軟而鬆,頭及連接上頸部10cm處為褐色或近赤色,其餘胴体與四肢均為白色為特徵,或於胴体具褐赤色斑者,惟諸波爾協會有以前者為純種波爾山羊,而後者胴体具褐赤色斑者為級進種之議。
國人對山羊毛色喜好黑色或深厚色,故於1999年畜試所恆春分所再自美國引進黑色與赤色波爾山羊冷凍精液各100支,利用人工授精著手選拔改良成較少白色斑之波爾山羊,並與各有色山羊雜交使育成如波爾山羊之大体型黑色肉山羊,提高我國肉羊產業之競爭力。
(四) 我國的綿羊
1975年5月,嚴家淦總統訪問中南美洲巴貝多(Barbados)共和國,為我國國家元首出國訪問之首次紀錄。時由巴貝多國王贈送我國2公3母計5頭巴貝多黑肚綿羊(Barbados Black Belly sheep; hair sheep not wool),交由嚴總統於1975年5月18日返抵國門。惟此綿羊非產毛之綿羊而為繁殖力極優之肉用短毛綿羊,外形酷似山羊,為我國相隔60年來再度引進之綿羊,系產肉遺傳資源之新力軍。我國黑肚綿羊於畜試所恆春分所之繁殖衍生力極佳,生長產肉能力亦強,証明巴比多贈送之黑肚綿羊之優秀性。惟其柔嫩之肉質優良特性異於我國所喜愛之具咬勁之山羊肉,故生產性雖好但市場接受性較差而售價較低阻礙推廣發展,現多留存於各地休閒觀光農場。 另一面,巴貝多雖已非我國之正式邦交國,但仍應感謝曾贈送我國寶貴之巴貝多國寶級產肉家畜基因資源而喝采。
二、我國山羊品種改良的國際優勢
改良種山羊概以乳用為主而無肉用改良種。如與波爾山羊(Boer Goat)同源之努比亞(Nubian)屬較大型之肉用土山羊,最初引進英國乃以改進產乳量為目的與本地乳羊雜交,將努比亞改良成大型乳用山羊,全名為英國努比亞(Anglo Nubian),1906年開始新品種登錄。我國引進此等改良種山羊後卻不以與土羊雜交改良,而以純種繁殖為適於在地風土之產乳與產肉兼顧之乳羊。
(一) 產乳與產肉用比
所有家畜均可肉用,經改良成只有單一用途之肉用羊時之比為10成肉用者,如波爾山羊。美國2003年主要乳羊品種之產乳能力如表1。
表1. 美國2003年主要乳羊品種之產乳能力
品 種
泌乳期 年產乳量Kg 矯正乳量Kg 蛋白質率% 乳脂率% 阿爾拜因 305 945 874 3.10 3.50 撒 能 305 871 811 3.07 3.54 杜 根 堡 305 840 752 3.0 3.30 努 比 亞 305 679 742 3.79 4.61 由表,乳用羊之改良程度可預估各品種之乳用肉用比。因乳用山羊系自土種肉用山羊改良,如阿爾拜因(Alpine)、撒能(Saanen)、杜根堡(Toggenburg)與努比亞等之乳用:肉用比分別在8: 2、8: 2、8: 2- 7: 3與7: 3- 6.5: 3.5,即努比亞雖為改良種乳山羊,其乳用肉用比較低。故一般改良種乳羊之乳用肉用比在8: 2至6.5:3.5之間。 羊不似歐洲牛之有乳肉兼用種牛,如乳用短角牛(Dairy Shorthorn; 美國稱Milking Shorthorn)即乳用肉用比在5:5。然於牛此等乳用肉用比與体型大小依地區國情而異,如歐洲之荷蘭牛在荷蘭、德國、丹麥與比利時之体型屬中型而乳用肉用比為6.5: 3.5,於英國與澳大利亞卻成7:3。美國與加拿大之荷蘭牛即大型而乳用肉用比在8: 2,日本的荷蘭牛即屬小型牛其乳用肉用比仍為8:2之比,而同屬小型乳牛之娟姍牛(Jersey)之乳用與肉用比9: 1最高。表示改良種乳牛係改良自肉用牛,故有100%之肉用牛而無乳用肉用比為10: 0之乳牛。
(二) 乳山羊品種之優勢
傳統酪農國家(=先進國家)之乳羊產業以生產發展鮮乾酪之軟乾酪為主,而除羊農自家利用羊乳與就近供應醫療用鮮羊乳外並無鮮羊乳產業。我國山羊產業之演變已如上一所述,以引進改良種乳用山羊擠乳,發展挨家挨戶供應鮮溫羊乳至成立各地區合作社方式共同收乳、受乳、市乳處理、裝填分瓶與各自銷售,形成如早期我國自都市近邊發展之鮮乳配送業。惟鮮羊乳屬高級營養補品之特殊高檔貨,而異於現今經四大食品廠之巨量集乳、受乳、市乳處理、裝填分裝封口,經流通業送達各超市銷售之普遍化牛乳消費產業。我國鮮羊乳消費群較諸歐美日等先進國普遍,這些瞭解“本草綱目”所指羊乳好處之高水準消費者與熱衷羊肉之食補效應,指出我國乳羊之選育能往產乳之一目標而兼有產肉之兩結果,即one purpose two results實為我國乳羊產業的最大優勢。
有需求市場便有生產供給者。只要羊農認知種羊血統登記登錄與參加檢定測乳(DHI)為品種改良最基本辦法,自基層做好基礎選拔使乳羊能一代比一代好,体型變大乳量加多,必能改良成適應斯土斯地之優勢品種。附錄中央畜產會種羊登錄流程圖如圖1,我國種羊若似種豬之具備先進的改良選拔制度,以引進改良種經在地改良後之出口競爭優勢,即有登錄有檢定以提昇生產效率外,種羊之配合南向政策,種羊出口亦大有可為。
(三) 肉用山羊之優勢
1990s代澳大利亞發表引進非洲波爾山羊成功登錄為新品種開始,短短幾年已推廣風行世界各國。我國由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於1995年首度引種成功如上一所述。前美國山羊協會幹事坎貝爾女士(Campbell, L.,1996)於美國乳山羊雙月刊雜誌第74期發表介紹我國乳、肉羊產業之發展堪稱世界第一,自岡山羊肉至溪湖羊肉爐街之盛況讓她驚訝不已。山羊肉之食補效用帶動高價碼消費,高檔的羊肉為羊乳生產的最大支柱,也看出我國在山羊選育上可以乳肉分業發展。
1.加速努比亞之肉用特質;
努比亞之產乳量在我國四大山羊品種中仍然最低,其能受羊農喜愛之原因在其產肉特質為四大品種之首。故為使乳肉羊分業簡便化,需加速選育改進努比亞之乳肉用比至6:4或5.5:4.5之比。一般產乳性之改良能間接的改進繁殖力與生長性,荷蘭乳牛之繁殖性與生長性優勢驕視所有乳牛品種為最好實例。努比亞經長久以來之產乳改良,今畜產試驗所台東繁殖場之山羊育種,選取努比亞單一品種為嚆矢,加 速改進努比亞之肉用特質。改良手段首重種羊體型外貌之審查,自乳羊體型轉為肉羊體型,以體測尺寸加強選拔,體測部為如圖2。使努比亞轉向成肉用較著之體型選育改良變化差異如圖3,必具國際競爭優勢。
圖2.種山羊選拔改良主要體尺測定部位名稱 (1-2)体高(前高), (3-4)後高, (5-6)体長,
(3-5)臀長, (7-8)胸深,胸圍, (9-10)肩寬,
(12-13)髖幅, (14-15)胸幅, (16-17)腰角寬,
(18-19)坐骨寬。
2. 育成有色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屬較新品種,其體型體積與肉量係優秀肉用山羊之首選品種。惟其改良歷史至短,雖已非土種羊但與其他具100多年之登錄與檢定改良種相比難稱為改良種,因之其改良空間較大。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已著手改進減少波爾山羊之白色面積,增加赤色面積或進而導入黑色基因,經生長檢定育成我國特有的波爾山羊品系。此等經改良之波爾山羊,可純種繁殖增加優秀族群外,利用為生產肉羊之終端公羊,或與不純種繁殖之各次等乳羊交配生產雜交肉羊深具國際競爭力。
圖3.肉羊與乳羊體型之差異
(四) 種羊之產肉能力檢定:
凡血統登記登錄種羊均可參加山羊產肉能力之個体生長性直接檢定,以掌握我國各品種羊之生長性能,為選優汰劣之依據。最簡單可行之肉羊生長性能檢定方法有設立肉羊產肉能力檢定站,向各地羊農收集有血統登記登錄已離乳公羊,体重 30Kg以上入場後一週稱重為初重,後每50天稱重,第100天,與第150天,200天,250天,300天,350天,400天,450天,500天稱重,第500天重為結束終重,可算出各生長期之生長率(coefficient of growth),了解其生長曲線,訂定合乎最好經濟生產效率之最適上市或出售屠宰月齡與体重。生長率之求法即以W1為初重,W2為終重,各不同生長期之生長率為(W2/W1)×100,或[(W2-W1)/W1]×100。檢定結束時依生長率之大小排名公布成績完成檢定。
三、提高我國的G/I比與投入高科技
一國農業之強弱影響國力至巨,而歐美日諸先進國家等同於酪農國家。比較一國農業之強弱,有以G/I比值為標準比較所飼養的各不同家畜頭數之比率。如飼有牛一頭與擁有雞一隻之分量截然不同,因此換算成家畜單位予以比較。
家畜單位之總和可觀察出一國的家畜頭數之總家畜量,但欲了解一國農業或畜產之內容與素質時,便需核算屬草食動物之G字頭之家畜頭數,與能集約與企業化經營型態飼養之屬I字頭之家畜頭數比G/I比值。因之評比一國農業之強弱有G/I比說,G者牧草與放牧(grass and grazing); I者集約與企業(intensiveness and industrial)。即一國畜牧產業中不與人爭食且為保全國土的草食家畜產業,如牛羊頭數與非草食家畜豬雞隻數之比,諸歐美先進國之G/I比在6- 8之間而日本為1。說明G/I太高如超過20- 40以上之印度或巴西等只會放牛吃草亦非先進國,而我國加入鹿後之G/I比也未達1之小數點以下,表示企業性集約的豬雞太多而少本土農業的牛羊。自此G/I比窺知發展酪農之養羊產業在我國農業之重要性,應為集中資源該牟力以赴的重要產業。 我國地處亞熱帶,氣候暑熱多雨適草木生長,終年牧草資源極為豐富。牧草產量以狼尾草、盤固草與尼羅草為主。現尼羅草推廣面積約300公頃加上2 -3,000公頃之青割玉米,此國產芻料一年之總乾物產量約為257,975公噸,便可滿足我國草食家畜年所需芻料之一半量。台灣土地具有如此龐大的生產力,當不可輕言我國土地狹小人口稠密,於農業發展上應善用土地的生產力,配合飼養牛羊鹿事業為提昇國土生產力不可或缺的產業,也是我國極需增養牛與羊發展酪農,是正G/I比值之不二辦法。
最近之高油價促使能替代能源之玉米與大豆價也大漲,農民經歷進口高價飼料之苦,重新體會能利用自家生產芻料飼養家畜如羊等之重要性。大家既然重視養羊產業,畜產試驗所所投入分生學高科技之基因篩選,以提昇山羊選育與生產效率亦屬必然。不問較小或較弱勢產業,能結合產官學研資源,積極投入人力物力幫忙選育山羊實為我國增加國際競爭力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