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鑾
中國豬和中國鵝聞名國際,但在畜牧生產行列中卻因生長性能和飼料換肉率不符畜產經濟而漸被業者忽視,這種以經濟生產為優先的商業用家畜禽品種選育方式,已造成世界各國本土性家畜禽種原的遽烈性減少,有些甚至瀕臨絕種。在地區性資源是國家資源,亦是全球資源的理念下,我國如其他歐美先進國家也於民國七十六年成立「建立家畜禽種原庫及種原利用」計畫,就本省原有的本土性桃園豬、小耳豬、黃牛、水牛、山羊、鹿、雞、菜鴨、番鴨、鵝等予以外表特徵認定,從民間收購樣本後在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及附屬單位和大學畜笙學系進行保種族群的收集、純化及利用等為期六年的整體性工作。六年的保種資訊工作目標以大眾推廣教育為主,種原回流民間和國際交流為輔;六年的工作將於八十二年六月告一段落。個人在參與的過程中,有幾點省思提供參考。
一、本土性家畜禽的環境適應性
從象形文字上,中國豬和中國鵝應視為兩種最早馴化的家畜禽。中國人以「人定勝天」的開天劈地精神從事畜牧業,這顯示在象形字「家」上,一個家是由房舍和豬組成,而「鵝」則為我和鳥組成,再再把豬和鵝視為人群社會的必有部份。如今我們的居住環境改變成電器環境,但若保種家畜禽也可不計成本居住於電器環境的話,則這些本土性家畜禽將不會被視為耐粗、耐熱、抗病的遺傳資源。我們常在此矛盾的環境認知下,期望那些早被馴化的野生動物“家畜禽”,不要隨人類居家環境的變化而遺失其野外求生的本領。我們若能較易地把家畜禽回歸自然而不致喪失這些本土性品種得話,則也不必眼睜睜地看這些家畜禽受到活動空間的限制和求食於人類施捨的困境。
二、本土性家畜禽的經濟特性
民國八十年畜牧方面的年總產值幾近九百億元,為農業年總產值的37.55%(表一),較民國五十年畜牧年總產值五億元,佔該年農業產值20.93%為高,但這三十年來本土水牛數目由三十二萬頭減為二萬頭,黃牛由十萬減為三萬頭,本地豬由十八萬頭減為不再調查,本土家禽品種雖未明列於民國五十年和八十年,但就民間飼養狀況顯示中國鵝、褐色菜鴨、黑色番鴨均不易收購樣本。而本土山羊亦漸被進口品種努比亞山羊取代,僅鹿有被馴養數目大幅增加之趨勢;然但民國八十年的鹿數目亦較民國七十五年五萬頭減少三分之一。因此,民國八十年的九百億元產值實質上大都由進口品種家畜禽所得,若以民國五十年的五億產值為本地性家畜禽所得來代表民國八十年的本土性品種所得,則預估本土性品種在目前經濟地為約為0.6%,可見其在未來畜產上將愈不重要。
表一、民國五十年和八十年家畜禽年底在養頭數與年總產值
民國五十年 | 民國八十年 | |||
種 別 | 頭 數 | 種 別 | 頭 數 | |
水牛 | 318,162 | 水牛 | 18,618 | |
黃牛及雜種牛 | 96,679 | 黃牛及雜種牛 | 33,699 | |
乳牛 | 3,301 | 荷蘭牛 | 100,539 | |
本地豬 | 178,394 | 豬 | 10,089,137 | |
西洋豬 | 13,631 | |||
雜種豬 | 2,913,451 | |||
山羊 | 136,297 | 山羊 | 175,346 | |
綿羊 | 703 | 綿羊 | 419 | |
乳羊 | 39,600 | |||
馬 | 222 | 馬 | 750 | |
雞 | 7,914,941 | 雞 | 79,120,000 | |
鴨 | 3,910,794 | 鴨 | 10,661,000 | |
鵝 | 1,474,588 | 鵝 | 1,931,000 | |
火雞 | 328,677 | 火雞 | 284,000 | |
鹿 | 649 | 鹿 | 32,842 | |
兔 | 139,050 | |||
年總產值 | 4.9億元 | 895.6億元 |
佔農業總產值 | 20.93% | 37.55% |
三、本土家畜禽的人文地位
在十二生肖中有牛、兔、馬、羊、雞、狗、豬、七種為家畜禽,為何選用這些動物呢?我們相信命相學嗎?若不信,則生肖帶給了我們什麼?在人類記錄和傳播思想所衍生的文化中,生肖所給予的啟示應是人並非高高在上,尚需向家畜禽學習誠實、純真、率性、高貴、守時、忠義和節儉等天性,可惜的是至今這些家畜禽終究仍為滿足人類口福的「東西」而已。古人能取其外在特性和內在天性作為繪畫、雕刻、陶藝、詩文、雜記...等陶冶人性的題材,甚至流傳百世,諸如聞雞起舞、西遊記、春牛圖等。現代人因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多樣化,非但未如古人那麼珍惜家畜禽,甚者在語言表達上使用諸如黃牛、兔女郎、馬殺雞、狗屁不通、豬哥等來代表與描述各種不滿現今社會之產物和現象。這些家畜禽何其過之有!將來若我們的人文思想仍僅侷限於電控世界裡,而將家畜禽拒於八千里外且不再視其為我們生活生態中的人文題材,則十二生肖的存在對中國人將不再具有切身的人文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