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值嚮午時分,位於屏東縣新園鄉這個台灣最南端的惠生乳牛場,李家的二位公子還在牧場內按部就班的的忙碌著,這是典型農家人力發揮運用的極致,每個人都是那麼努的付出在自己的崗位上,南台灣炎熱毒辣的太陽,迫使辛勤的酪農們,汗水淋灕。
談到如何開?李家的養牛事業,發現與花蓮瑞穗牧場的緣起有異曲同工之處,話說民國66年賽洛瑪颱風重創南台灣,此刻立即勾起李正信理事大公子腦海中深刻的回憶,他說:「那年我剛好國中二年級,基本上那天早上天氣還相當晴朗,我們都還依規定到學校上暑期輔導課,沒想到上到第二節下課即狂風大作,當下我們都把課桌椅將教室門堵住但依然無法擋住風的力量,直到中午過後風勢才稍緩下來,當時只見校園一片狼籍,數十年的老樹,倒的倒、斷的斷,在回家路上兩旁的電線桿東倒西歪沒有一根是完好的,幾乎全部攔腰折斷」。
當時李家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栽種香蕉,李理事回憶的說在那時候他家就種了三甲多的香蕉,在那時候香蕉外銷日本曾經替台灣賺取了不少外匯,李家當然也曾經風光一時,只是這個颱風過後,多年的心血就在一夜之間全部泡湯,這個時候的李正信理事,開始思考往後的路該怎麼走下去。
在民國60年代新園地區還有一個相當風光的行業,那就是鰻魚養殖,同樣也是外銷日本賺取外匯,那時的鰻魚養殖儼然已成為屏東縣的重要經濟來源,於是李理事便與父親商量,是否改行從事鰻魚養殖,父親告訴他,如果打算養鰻最少要去跟人家學三年,不只要學會養鰻的技術,還要瞭解銷售的技巧,這樣才能確保不吃虧,當時李理事的表哥是農會的總幹事,所有相關運銷包括鰻魚都由農會負責,照理講應該有很好的背景與資源,但李理事考慮到,三年的時間,家庭的生活該如何渡過,於是他毅然放棄養鰻的念頭,重新思考未來的出路。
正當李理事苦無出路之際,剛好有一個牛販的朋友來訪,建議他怎麼不試著去養乳牛,由於李家在李理事之前就有四代牛販的背景,對牛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就因為這句話,激起李理事的興趣:「對啊!我對牛在內行不過了,不必像養鰻於那樣再去跟人家學三年,況且要養鰻魚我們家這幾分地也不夠經濟規模」;於是便從民國67年大約8、9月從一頭乳牛開始養起,當時就一頭牛大約可以生產55瓶(180mL的瓶仔奶),回想起當年辛苦,當初給他建議的這個牛販朋友就曾問他,正信仔!你會驚艱苦嘸?李理事回答他說:「我驚無錢啦!艱苦我嘸驚啦!」,就這樣每天凌晨二、三點,當所有的人好夢正甜的時候,夫妻倆就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從牛奶的加熱、消毒、分裝到挨家挨戶去送牛奶,回來還得割草餵牛、榨乳,往往一天下來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累到經常坐在椅子上跟人講話講到一半就睡著了,那種辛苦,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表達的!雖然辛苦,但歷經30幾年的考驗,如今牧場已有約230頭牛隻的規模,目前他的經產牛約有110頭,日產量約2390kg,所生產之生乳皆由味全公司收購,現在牧場的工作大部份都交給兩個兒子負責管理,李理事只負責財務管理,是一個家庭型態的公司制度,所以每個人的經濟均可獨立,孩子工作起來也相當認真,目前老大負責飼養管理,老二負責人工授精與醫療,雖然二人並非科班出身,但因自幼環境接觸的關係,加上曾經上過短期養牛養成班,或人工授精技術訓練班的課程,所以基本上的技術及作業都不成問題,另外防治所、屏科大及飼料公司也都會適時提供技術的運用都行之有年,也頗具成效,飼養日糧方面也採用統一TMR,依牛隻產乳性能分群管理,以期充分發揮每頭牛的產能。
南台灣炎熱的氣候與現行乳品公司冬季與夏季乳的價格區分,確實是我們酪農業經營的一大挑戰,同時也突顯制度對酪農不合理之處,舉凡冬夏乳的收購價格(夏季約28.5元/kg、冬季約21.15元/kg),及當今每公斤之造乳成本往往要超過15.5元以上,李理事表示他經常是虧半年,半年有點盈餘,如果稍不注意管理與成本控制,虧本的情況就會發生,所以他對於牛隻在氣候上的克服除了改善飼養環境之外,還要挑選環境適應力較強的牛隻品系,這樣才能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看到兩兄弟及父子間這種合作無間、齊力打拼的精神,這不正是台灣牛精神的寫照嗎!
正當李理事苦無出路之際,剛好有一個牛販的朋友來訪,建議他怎麼不試著去養乳牛,由於李家在李理事之前就有四代牛販的背景,對牛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就因為這句話,激起李理事的興趣:「對啊!我對牛在內行不過了,不必像養鰻於那樣再去跟人家學三年,況且要養鰻魚我們家這幾分地也不夠經濟規模」;於是便從民國67年大約8、9月從一頭乳牛開始養起,當時就一頭牛大約可以生產55瓶(180mL的瓶仔奶),回想起當年辛苦,當初給他建議的這個牛販朋友就曾問他,正信仔!你會驚艱苦嘸?李理事回答他說:「我驚無錢啦!艱苦我嘸驚啦!」,就這樣每天凌晨二、三點,當所有的人好夢正甜的時候,夫妻倆就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從牛奶的加熱、消毒、分裝到挨家挨戶去送牛奶,回來還得割草餵牛、榨乳,往往一天下來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累到經常坐在椅子上跟人講話講到一半就睡著了,那種辛苦,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表達的!雖然辛苦,但歷經30幾年的考驗,如今牧場已有約230頭牛隻的規模,目前他的經產牛約有110頭,日產量約2390kg,所生產之生乳皆由味全公司收購,現在牧場的工作大部份都交給兩個兒子負責管理,李理事只負責財務管理,是一個家庭型態的公司制度,所以每個人的經濟均可獨立,孩子工作起來也相當認真,目前老大負責飼養管理,老二負責人工授精與醫療,雖然二人並非科班出身,但因自幼環境接觸的關係,加上曾經上過短期養牛養成班,或人工授精技術訓練班的課程,所以基本上的技術及作業都不成問題,另外防治所、屏科大及飼料公司也都會適時提供技術的運用都行之有年,也頗具成效,飼養日糧方面也採用統一TMR,依牛隻產乳性能分群管理,以期充分發揮每頭牛的產能。
南台灣炎熱的氣候與現行乳品公司冬季與夏季乳的價格區分,確實是我們酪農業經營的一大挑戰,同時也突顯制度對酪農不合理之處,舉凡冬夏乳的收購價格(夏季約28.5元/kg、冬季約21.15元/kg),及當今每公斤之造乳成本往往要超過15.5元以上,李理事表示他經常是虧半年,半年有點盈餘,如果稍不注意管理與成本控制,虧本的情況就會發生,所以他對於牛隻在氣候上的克服除了改善飼養環境之外,還要挑選環境適應力較強的牛隻品系,這樣才能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看到兩兄弟及父子間這種合作無間、齊力打拼的精神,這不正是台灣牛精神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