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場青貯調製觀念的檢討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 陳嘉昇
兩年前在本刊寫了「善用國產芻料資源,降低進口草價格威脅」,去年寫的「活化休耕—草食動物產業新里程」也蒙本刊轉載,兩年來鼓勵國產芻料利用的形勢如一,但其間卻是高低起伏,頗有轉折。
前年的一場風雨打亂了成長中的青割玉米產業鏈,使國產芻料不進反退,酪農場的大青貯槽都等不到青割玉米,更別說羊場了;還好,去年開始了擴大復耕措施,才使今年的青割玉米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使羊與牛雨露均霑。不管如何,國內青割玉米產銷的動盪期應該已經過去,是養羊界該快速跟上、真正要進入養羊事業新里程的時候了。
青割玉米物超所值 青貯才能使羊場受惠
如果有人問台灣甚麼最便宜,我會直接回答「青割玉米最便宜」,百貨雜項就不細究了,至少青割玉米比之對岸、甚至美國,竟然沒有比較貴,問題是羊吃得到這麼物超所值的料嗎?國內購買得到散裝青飼用青割玉米的時段約從12月到翌年4月,對沒有青貯設施的牛場來說,一年還有半年的青割玉米可以用,這一部分幫了酪農戶不少忙;但對養羊戶來說,要有草商每天載幾百公斤到羊場實在太艱難。對於羊場,除了有人願意自行種植一些青割玉米補充某時段的芻料外,羊場要吃到青割玉米只有青貯一途。
但是,不習慣青貯的人對青貯望之生畏,幸好,國內青貯料的品質近年已經大有進步,互相觀摩學習之下,養羊業者對青貯利用的認知可以跳過摸索期。青貯品質的優劣,原料的好壞佔最大的因素,目前國內原料的問題不大了,羊場的青貯設施或容器卻處於尷尬期,太小的不好用、太大的用不了,解決的方式隨各場而異,羊戶各展所能,有些觀念值得在此提出來討論,因為觀念會決定行動,希望對大家在規劃青貯調製時有所幫助。
對羊來說,避免開封後的腐敗是最大門檻
仔細推敲這麼多年來的青貯料飼養,問題大半不是來自發酵得好不好,而是來自防止腐敗的觀念不清,防範腐敗的作為不足,因而造成了飼養上的問題。做好青貯只是前半段而已,能不能將腐敗降到最低才更重要,這也是青貯調製的一個很大的門檻,其對養羊場來說尤其如此。青貯設施的尷尬與羊農慣有的迷思也都與開封後腐敗的問題有關。或許了解迷思之後,青貯容器的問題就不那麼難解了。
迷思1 一個槽(容器)吃幾天
好些羊農在規劃青貯設施時,共同的思考途徑(或措辭)是:一個槽(單元)可以在幾天內吃完?所以有人想把青貯槽格開成一個個的小槽,也有人想挖一個個小的青貯窖以便於10天或半個月內吃完一個單位,認為這樣比較不會壞掉!這是一個誤解,而且這個誤解會導致反效果。如果進料不夠緊實,或取料時鬆動了結構讓空氣進入,那些青貯料應該兩天就會壞掉,亦即第三天開始都在吃壞掉的青貯料,不管後面有多少天。所以,一個單元吃多少天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天「刮」掉多少公分的深度以確保青貯料的「新鮮」,而不是一個槽(容器)吃幾天。太空包的狀況也是如此,雖然只有幾百公斤,不管餵飼幾天,取料時是熱的就不對了。
迷思2 青貯槽或窖填滿後由上往下壓
正確的青貯槽壓實是要一層一層平鋪後由機具來回輾壓,所以至少要有兩個輪距的寬度才能作業,由於羊場適用的青貯槽或青貯窖直徑較小,幾乎無法利用機具輾壓,有些羊農的做法是從上方進料填滿之後再一起重壓,這樣的壓力其實大多是不足的,一層一層壓實才能確實排出空氣,達到該有的密度。由上而下一次的重壓方式的壓力必須夠大,如具備油壓機的桶式青貯或太空包。
迷思3 小香腸機能解決問題
十多年前台灣發展的小香腸機曾經在羊場推廣了一陣子,幾乎都用於狼尾草,後來全台只剩下一兩部裝填機,近來又有人重提這件事。在此要提醒的是,小香腸的直徑較小,也許可行,但不必然可以解決問題。可能是進料壓力的限制或是取料時不夠謹慎,或是狼尾草的水分高與細切度不足之故,經驗中極少看到小香腸有漂亮的切面,而青貯料用得好的不多。如果有機會再發展小香腸機,其進料的密度需要再提高,而且取用必須非常小心,否則青貯玉米開封後腐敗的速度是快於狼尾草的。如果不夠密實,除前兩天外,之後又全在餵食腐敗的料,不可不慎。
迷思4 桶式青貯一定要每立方米200公斤乾物以上的密度
桶式青貯給人的印象是品質不錯,但太難挖、太辛苦。問題是,桶式青貯一定要擠得那麼硬嗎?青貯槽或香腸式青貯的經驗告訴我們,青貯最好能達到乾物220公斤/立方米以上的密度。高密度當然有助於良好的發酵,但高密度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開封後的腐敗,如果一個青貯桶一天就用掉了,是不是還需要如此的高密度呢?應該是不需要。根據筆者等的試驗與經驗,桶式青貯只要封口的密閉性良好(如何密封良好?),即使只有一半的密度,還是可以開出良好等級的青貯品質,如果一開封就用掉了,就不存在開封後腐敗的問題。青貯槽或香腸式則不同,密度不足的話,開封後空氣易滲透,加速腐敗。容器不同,其著重之處宜有所區別。
迷思5 發熱、適口性不佳的青貯料可以等退熱後再吃
青貯料接觸空氣一段時間後會發熱,發熱是原本靜止的雜菌接觸氧氣後又開始呼吸產熱,實驗室嚴格的定義是高於室溫兩度就算腐敗的開始。很多人習慣了溫熱的青貯料不以為意,認為青貯料就是那個樣子,反正也餵得不多;甚至有人把發熱不好吃的青貯料剷出來,等退酸退熱後再吃,此等觀念真是傷害不淺啊。青貯料發熱發酸(醋酸過高)已是不應該,習以為常的讓它退酸退熱更是錯上加錯,因為這樣吃進去的不僅不是預想中的營養,反而留下一堆的問題。如果取料時青貯料總是在發熱,請務必好好重新檢討。治標是減少鬆動青貯料、加快取用速度,治本則是從容器直徑大小、壓實度等各項青貯守則檢討起。
迷思6 灑鹽巴,在青貯容器上壓重物
前者是不應該,後者是非必要。灑鹽巴是不適合青貯的材料或不適當條件下的「醃製法」,青貯原理有別於「醃製」,並不需要鹽巴。有一個特別的狀況可以用到鹽巴,就是在易於接觸空氣的表面施以高濃度的鹽,可以抑制發霉、提高賣相,如太空包的綁口或封不緊的桶式青貯表面。在青貯容器上壓重物沒甚麼不好,是不一定需要如此。對於無法一層一層壓實者,最後才用重物壓住,如果不麻煩的話是不失為一個辦法,但並不是青貯就該這麼做,如果能一層一層壓實(如怪手鏟斗)及密封就不一定需要重物壓住。至於密實度多少,跟開封後問題有關,同上述桶式青貯的狀況。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