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學術園地

轉換期牛群之飼養管理重點

王思涵  編譯

  乳牛轉換期飼養管理策略之優劣與否,是影響牛群在分娩後乳產量表現及健康最重要的因素。轉換期是指乳牛分娩前後三週的階段,簡單掌握幾項轉換期之重點,就可以為乳牛採食量、健康及長壽性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觀念,下一胎次的起點是從乾乳期開始,而非自分娩當天計算起。乳牛於乾乳期的飼養管理會直接影響下一胎次時乳牛之健康與產乳量表現。乾乳期至少需維持50-60天左右,勿低於45天或高於70天,才能使乳牛分娩之效能發揮且維持牛群健康。
  第二點,預防乳牛群在分娩前過度肥胖。近年來對於乾乳期牛群的體態評分指數(Body conditions score,  BCS)已經有部分修正。過去,建議乾乳期牛群的BCS落在3.5且維持。目前,修正後建議乾乳期牛群之BCS為3.0-3.25。乳牛群在乾乳期階段若BCS落在3.5或高於3.5以上,在脂肪肝、酮症及繁殖力低落等有高度產生之風險。許多研究報告指出,BCS過高會導致初產女牛發生難產的機率提高,甚至產生較多的健康問題,包含胎衣滯留、子宮炎。BCS較適中的乳牛群在分娩後因為採食量仍維持在高量,所以產生代謝疾病的問題會較少。乳牛分娩前的BCS在過胖與過瘦的標準界線,其實沒有很明確的閥值,能真正說明是否絕對會造成分娩後的疾病,但分娩前不要有過多的營養給與是該掌握的重點。
  第三點跛腳問題跟轉換期也有關係,轉換期乳牛的飼養管理若不佳,會造成分娩後許多負面的影響,包含胎衣滯留、乳熱病、酮症、脂肪肝、女牛之乳房水腫及跛腳等問題發生。如乳熱病及酮症,有時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出現,但持續影響的牛群的健康。分娩後之60天內,若沒有掌握好飼養管理,牛群發生非自願性淘汰的機率以這個階段最高。乾乳期牛群的管理應注意採食或休息的空間是否充足,以女牛為例,女牛較經產牛在牛群的社會地位低,若採食或休息的空間不足,女牛群佔立的時間多,休息的時間少,就有可能因此產生跛腳的問題。
  第四點將轉換期牛群的緊迫程度降至最低,維持牛群最佳的採食量。轉換期的牛群無論在營養配方、管理、畜舍環境及移動等,應盡量維持在最小的變化,以減少緊迫的產生。若非不得已需要更動飼糧配方,也應漸進式的替代轉換;移動牛群時更是要以牛群為團體,單獨移動一頭牛群會造成極大的緊迫。

  期能藉轉換期乳牛群飼養管理重點的簡要整理,提供給酪農朋友們參考,增進牧場的經營管理效益。

文章出處:Donna Amaral-Phillip, Management Needed for Care-free  Milking Dairy Cows: Management of Transition Dairy Cows. University of Kentucky.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