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Q fever 為由立克次氏體科(rickettsiaceae)、科克斯菌屬(Coxiella) 之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 感染所引起,造成羊隻流產的常見病因,也是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所以為了場內羊隻以及工作人員之健康考量,務必要對此疾病之病原、傳播方式、預防及治療方式有基礎的了解。
為什麼叫Q Fever ?

病原
  引起Q Fever的病原為Coxiella burnetii,屬於立克次體科的一員,菌體小而具多形性,大小約為0.3–1.5 µm × 0.2–0.4 µm,細胞膜結構類似於革蘭氏陰性菌,本菌為專性細胞內寄生菌,所以除了寄生於活體外,僅能生長於胚卵及細胞培養環境中,無法以一般之培養基進行培養。

傳播途徑
  此病原可以感染多種動物,牛、山羊、綿羊、狗、鳥甚至昆蟲都可帶菌,受感染之反芻獸可經胎盤、生殖道分泌物、初乳、奶、糞便、尿液、精液排菌,帶原之山羊可持續經陰道分泌物排菌四個月。
  除上述之傳播途徑外,受帶菌之壁蝨叮咬也是造成山羊感染的途徑之一。

臨床症狀
  山羊感染Q Fever常呈不顯性感染,亦即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在懷孕末期的母畜可能造成後期流產(分娩前一個月)及其他的繁殖障礙,包含早產、死產、虛弱仔畜、子宮炎及不孕。當飼養環境不佳造成羊隻緊迫時,會增加臨床症狀出現機會。

病變
  肉眼病變可見到患畜排出之胎盤有散布的白色壞死區域,並可在束狀絨毛葉上看到礦化的情況發生,絨毛膜表面可能會被濃厚的滲出物覆蓋。通常流產胚胎不會有明顯的病變。

診斷
  Q Fever通常可以藉由觀察流產之胎盤的肉眼及顯微病變、血清學檢查及分子生物學檢查三管齊下進行診斷,於此病的診斷胎盤樣本會比胎兒樣本重要的多,如有懷疑此病請務必採集胎盤。對於此病如果單獨靠上述的任一項診斷方式進行診斷都有其盲點,故需要相輔相成,才能有效的確診。單獨以PCR進行分子診斷來檢測病原可能無法作為診斷的依據,原因如上述之臨床症狀,感染此菌之羊隻大多呈不顯性感染,所以即使檢測出患畜身上有病原,也不代表此菌就是造成流產的主因,有可能是因同時有感染的其他病原而造成。螢光抗體檢測法亦是協助診斷的方法之一,但對於診斷實驗室而言,接觸到新鮮組織塊可能增加實驗室人員受到人畜共通傳染病感染的風險,若改以石蠟包埋之組織塊來做為樣本進行PCR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則可以避免掉操作人員受感染的風險。同樣的因為不顯性感染發生的可能性,且尚有採樣時抗體是否以抬升轉陽的問題,單獨以血清學檢查作診斷也是不準確的,目前較常用之血清學檢查方法是以ELISA進行檢測。

治療
  在場內爆發Q Fever時盡速給予四環黴素類廣效性抗菌劑可以有效的控制場內羊隻流產的情形,但給予此類的藥物對於減少患畜排菌及減少人畜共通的風險沒有顯著的效用。

預防
  通常在受感染後,患羊會長期的帶菌,並經由乳汁及生殖道分泌物排菌。可考慮定期對羊隻進行檢測,並考慮將受感染的羊隻淘汰。以及將羊隻分娩後或流產後的胎盤及分泌物及死胎盡快的由場內移除銷毀,以減少健康羊隻接觸到病原的機會。

人畜共通風險
  畜牧場工作人員為此病的高風險群,C. burnetii 感染人類後會造成急性、慢性或亞臨床三種疾病型式。發生急性的病徵時,患者會出現自我限制性的發燒、並且造成肺炎及肉芽腫性肝炎的病變,急性型之發病在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通常可以很快地恢復;慢性型的Q Fever在人類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心內膜炎,若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抗生素治療,最終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且慢性Q Fever之治療需要長期投以抗生素治療(兩年甚至更多),並以血清學檢查進行監控。
  除了上述兩種發病形式外,若孕婦感染此病原,可能引起胎盤炎,導致早產、死產、自發性流產、胎兒生長遲緩等。
  研究顯示人類主要感染Q Fever之途徑為吸入細菌顆粒以及接觸患畜或其生殖系統分泌物(例如: 胎衣、流產胎等),除此之外亦有可能經由涉入受汙染之乳製品(甚至經巴斯德滅菌)造成感染。通常Q Fever不會人傳人,但還是有可能經由分娩、性行為、輸血而造成感染。

*代表通訊作者
 E-mail address: kwchan@mail.ncyu.edu.tw (詹昆衛)。

資料來源
 Pugh DG, Baird AN, ed. Sheep and goat medicine 2nd ed. Maryland Heights, Missouri, 2012.
 Pugh DG, ed. Sheep and goat medicin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2002.
 Matthews J. Colic. In: Matthews J, ed. Diseases of the goat 3rd ed, Chelmsford, UK, 2009.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