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本病又名口潰瘍(soremouth)、綿羊接觸傳染性膿瘡(contagiousecthymaofsheep)、痂皮口(scabbymouth)、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contagiouspustularstomatitis)、傳染性唇皮炎(infectiouslabialdermatitis)、鵝口瘡(orf)。本病是一種副痘病毒(parapoxvirus)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疾病,會對山羊和綿羊有相似的症狀,但其他野生動物以及反芻動物和人類也有報告,群體發病率可達100%,但死亡率很少超過1%,如果有羊死亡,通常是死於肺炎等繼發性感染或飢餓。
人畜共通風險
在人類方面,Orf病毒不會人傳人,但人類如果接觸到受Orf病毒感染的動物或工具(例如摩擦到動物傷口的皮帶),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高危險群是照顧或處理綿羊和山羊的人,特別是對綿羊和山羊從事以下活動:餵食、灌食、剪羊毛或跟羊玩耍,負責處理遭受感染的器具,工作者本身有開放性皮膚傷口,以及被受感染動物咬傷者,都有高風險可能感染Orf病毒。患者通常在手上出現傷口,傷口可能會痛,可以持續達2個月之久。免疫力較差的患者,例如有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接受化學治療、服用類固醇等,感染到Orf病毒時,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傷口。
人的診斷通常以病史和臨床表徵為依據,感染羊隻接觸的人出現有丘疹化膿病灶形成於手指和手臂,嚴重病例可轉移至顏面及軀幹,並有發燒症狀時即應高度懷疑。
病原特性
傳播
爆發時,通常是發生在仔羊。傳播方式可以透過有臨床症狀的羊或其他污染物直接接觸而傳播,或者藉由受污染但泥土或掉落的痂皮造成間接傳播,有些證據指出也有可能沒有臨床症狀但帶原者也能傳播。
臨床症狀
本病的臨床表現相對有特徵性,主要是痂皮樣病變出現於嘴唇、口唇交界處與口內(圖一),其他部位也有可能感染。一開始會先出現的病變是丘疹,接著是水泡和膿泡以及痂皮形成。痂皮通常會在1-4週後癒合並脫落,如果小羊感染(圖二),可透過哺乳、舔舐傳給母羊,引起母羊的乳頭、乳房和小腿感染,因為會很痛,所以使得母羊會拒絕餵乳使得仔羊飢餓。運輸造成的緊迫也可增加臨床嚴重程度。
|
|
圖一. 痂皮樣病變出現於嘴唇、口唇交界處與 |
圖二.本實驗室訪查羊場時之受感染 |
診斷
治療
預防
本病最佳預防方式就是從沒有Orf的場進羊,更進一步的作法,則是把疑似感染的羊和與其接觸的羊一起賣掉,並且注意日常飼料、飲水和器械是否有被污染。如果爆發本病時,要把病羊隔離,剩下的羊打疫苗,這樣才能控制感染以及減少經濟損失。
免疫方面,需要選擇山羊專用的Orf疫苗,最好打在沒感染過的羊群,一般是施打後三週會有保護力,但不會認為是終生都有保護力。自然感染康復的羊通常有2-3年的抗性。有些羊場的orf病毒是地方性的,有些場主會選擇和病毒和平共處,因為Orf病毒感染的病程相對短且再感染的羊症狀也比較輕微。
*代表通訊作者
E-mailaddress:kwchan@mail.ncyu.edu.tw(詹昆衞)。
參考資料 |
|
1. |
Misty A. Edmondson, John F. Roberts, A.N. Baird, Stan Bychawski, and D.G. Pugh. Diseases of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In: Pugh DG and Baird AN. Sheep and Goat Medicine second Edition. Elsevier, Missouri, 262-264, 2012. |
2. |
潘銘正,許清曉,李欣蓉。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引自: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第二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北,29-32,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