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誰會為了追夢,在年近40 時一腳跨入全年無休的乳牛業?筆者帶著好奇從苗栗一路直達國境之南,乳牛專業區- 屏東萬丹鄉,拜訪上秀畜牧場場主―陳建良大哥。才三月中旬的屏東宛如夏日般的炎熱,筆者瞬間回到大學時所體驗到的南臺灣的「熱情」。
  陳大哥是105 年畜牧類百大青農,同時也是肉牛場及牛肉分切室的負責人,想必大家跟筆者一樣好奇吧! 陳大哥從農場到餐桌的一條龍經營國產牛肉事業已在臺灣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為何還要選擇投入乳牛業呢?陳大哥雖不是出身養牛世家,但在東海大學時期即接觸養牛,屏東科技大學碩士班的論文研究題目也是乳牛,學生時期的他多數時間都在牧場度過,畢業後也選擇在飼料加工廠負責乳牛、肉牛的日糧營養配方,這十幾年來的經驗奠定陳大哥對於牛隻營養配方與飼養管理的功力。而能擁有一場乳牛場一直是他的夢想,他暗自在心中規劃六七年之久,因緣際會下,在一年多前承接一場老舊的乳牛場。一切從零開始,購入牛隻、畜舍整修、改建(圖1)、擠乳設備更新、冷卻降溫風扇系統建置,及乳牛日糧配方的調整等一步一步著手改善,目前乳牛飼養頭數約有130 頭,泌乳牛頭數維持60 頭,每頭平均日產乳量約25 公斤,乳脂肪率4.0 %、乳蛋白質率3.4 %、體細胞數及生菌數分別在10 萬及1 萬以下。陳大哥說到剛接手牧場時,每頭平均日產乳量才10 幾公斤左右,每日都要處理牛隻問題,經過一年多不間斷的調整營養配方和設備更新後才提升至25 公斤,陳大哥仍不滿意,他的目標是希望半年至一年後能達到每頭平均日產乳量27 公斤以上。

             圖1.畜舍內部寬敞的走道。

          圖2.使用屏東在地青割狼尾草做
           
  為TMR基礎草料。

 圖3.泌乳牛之完全混合日糧。

  陳大哥說自己的乳牛場沒辦法像一般家族經營模式分工非常仔細,需要親自巡視牧場,以「校長兼撞鐘」的包辦場內所有營養配方調整、發情配種、簡易治療及設備維修等所有工作,飼養管理及擠乳作業則外聘的兩位工作人員負責。另搭配獸醫師定期進行疾病檢查、懷孕診斷及營養監控,明確地掌握全場牛隻健康狀況與生乳品質,所以在108 年也取得乳牛場的生產履歷認證。陳大哥對於牧場管理著重在牛隻分群管理及腳蹄維護,泌乳牛大致分為三群:分娩至泌乳60 天、泌乳60 至90 天及泌乳90天至乾乳,採完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 TMR),而牛隻自分娩至泌乳60 天依乳量再額外補充精料。泌乳牛群飼糧主要以屏東在地青割狼尾草為主(圖2),並搭配苜蓿草、燕麥草、百慕達草及精料等,每日給予兩次,配方以乾物質採食量為首要考量,因此整體TMR 以短纖為主(圖3)。而乾乳牛主要以青割狼尾草搭配進口乾草為主。
  陳大哥的乳牛場與肉牛場之仔牛所使用之代乳粉與教槽料相同,都自行調配飼料配方後,再委請飼料加工廠代工,代乳粉則以進口之代乳粉為主。由於乳牛場仔牛頭數少,訂料成本過高;二來自己肉牛場的仔牛教槽料配方與自行進口的代乳粉需求量較大,一次進口及購買,價格上較便宜,有效控管經營成本,真是一兼兩顧! 在出生至42 日齡前之仔牛飼養管理上陳大哥也頗為用心,可以看到仔牛個別欄上的鐵板記錄著每頭仔牛的生理狀況及治療情形(圖4 及圖5),陳大哥說仔牛在離乳前的消化系統狀況尚未發育健全,容易因為環境變化而影響其健康,若在這時以個別飼養仔牛方式,則可妥善照顧好每頭仔牛。當仔牛離乳後,便從個別欄移至高床進行群養,依仔牛生長狀況及體態再移至平面飼養,陳大哥說於高床群養可減緩女牛群對環境的適應緊迫,例如過於興奮奔跑而滑倒或摔斷腿等問題(圖6)。此外,陳大哥非常注重牛隻腳蹄維護工作,每月聘請修蹄師執行牛隻修護蹄作業,每頭牛至少一年進行2 次護蹄,陳大哥強調牛隻需於乾乳前或分娩前2 個月執行護蹄工作,除避免分娩前後修蹄造成的緊迫外,亦能讓牛隻於開始泌乳至高峰時,能好好專心產乳。

         圖4. 未離乳之仔牛個別飼養欄。

   圖5. 仔牛個別飼養欄上詳細記錄症狀及治療情形。

       圖6.剛離乳仔牛群養之高床。

圖7.牧場使用頸圈式飼養管理系統。

  在母牛配種上都由陳大哥親自處理,場內搭配省工監控的頸圈式飼養管理系統(圖7),作為輔助他偵測監控場內牛隻發情及健康,觀察到發情之牛隻給予注精1 次,場內母牛配種多使用美加地區一般非選性精液,由於陳大哥同時經營肉牛場,沒有一般 乳牛場有「非生母牛不可」之壓力,僅在乳牛場初建時期為迅速擴充牛隻,有短暫使用選性精液,陳大哥說在他的牧場內不管公母仔牛都有其利用價值,這算是同時擁有乳牛場及肉牛場的優勢吧! 陳大哥對於繁殖管理也有其堅持,產後復舊後經人工授經3次仍屢配不孕之母牛則採取立即淘汰方式,選留易懷孕之母牛做為自己的後備牛隻。除了使用管理系統外,陳大哥牧場也購買一臺TMR 攪拌車及安裝一臺推料機器人(圖8 及圖9),他說自己請的員工少,但掃料對於維持牛群在飼槽的採食量是非常重要,藉由推料機器人節省員工推料的時間,而有更多時間專注在牛隻的照護。

          圖8.牧場內之推料機器人。

    圖9.108年申請政府補助之TMR攪拌車。

       圖10.整齊堆疊國外進口草。

  在訪談尾聲,陳大哥熱心帶著我們參觀牧場後方的安格斯母牛群及自家的牛肉分切室(圖11 及圖12),陳大哥不僅考量自家飼養成本,更在乎的是消費者「食用安全」,從全臺第一家肉牛飼養場、乳牛場及分切室陸續通過國家產銷履歷驗證,強調生產、屠宰、分切端、銷售端品牌的一條龍作業,此外對於牛隻的整個生長期間的飼養情況均可完整追溯,讓消費者有更透明的管道得知牛乳及牛肉來源等。陳大哥笑說他算是很早就找到自己的志向,從養肉牛至養乳牛,踏入畜牧業迄今已超過二十年,他覺得工作最大的動力來自於他對牛的「有興趣」,他仍堅持標準化、專業化及AI 智慧化,說實在的養牛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若沒有興趣支撐,真的很難堅持下去,一路走來,他遭遇過各種環境、人力、成本及政策等各種問題挑戰,這些磨掉他個性上的陵角,但澆不息他那像南臺灣大太陽般對於養牛的熱情!筆者覺得人生志業能與興趣相結合屬實難能可貴。別看陳大哥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堪稱人生勝利組,但陳太太說他每天早出晚歸,禮拜一工作到禮拜天,連假日也不例外,每日平均工作16 小時以上,或許這是養牛產業的工作型態。這一刻終於解開筆者上車所有的疑問,上秀畜牧場陳建良先生在國境之南,秉持著興趣與志向開創出結合國產牛肉與牛乳之新天地。 

圖11.牧場後方所飼養之安格斯牛與和牛雜交之小母牛。

圖12.和牧企業社之肉品分切室。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8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