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園地 |
OPU 應用:傳統取卵方式 vs. 活體取卵技術
新竹分所 李佳馨、王思涵、林宗毅 編譯
活體取卵(ovum pick up, OPU)技術至今已發展近 33
年,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已廣泛運用在優質母牛種原保存及推廣上,將取出之卵母細胞以體外授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方式配種性能優異之種公牛(冷凍)精液,並經由發情同期化方式進
行胚移置(embryo transfer, ET),提供酪農在短時間內快速取得多個胚胎,加速乳牛遺傳改良並縮短世代間距。OPU
和胚胎生產技術的應用正在逐漸增加中:根據過去十 年的資料顯示,從 2,000 年轉移的 30,000 個胚胎到 2012 年的 400,000
個胚胎增長近 13 倍,顯示胚胎之體外生產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未來 OPU 技術結合 IVF 及 ET 已是國際性趨勢。筆者在 2019
年曾發表《母牛活體取卵(Ovum Pick Up, OPU)技術之優勢 與應用》(詳細內容請參見本雜誌第 128
期內容),本篇主要整理以往傳統取卵方式及現今 OPU 取卵技術之優缺點(表 1),以了解為何歐美國家及日本逐漸將生殖技術著重在 OPU 之推廣上。
Pieterse et al. (1988)是最早建立利用超音波方式經陰道利用長型針頭抽吸濾泡來
取得牛的卵母細胞。以往傳統取得牛隻卵母細胞方式有兩種:第一種至今在臺灣仍常使用,由人員至屠宰場剪取母牛卵巢,至實驗室處理後,以針筒吸取卵巢表面之濾泡
取得(圖 1);第二種以後肢麻醉由牛隻側腹開創方式將腹腔中卵巢取出或以深入牛隻
陰道方式進行卵巢摘除,此法常見於日本進行肉牛保種及淘汰遺傳性能優異之乳牛。傳統至屠宰場取得方式,好處在於可一次獲取數頭母牛之卵巢及卵母細胞,但不易獲
取母牛之身份背景、血統及血源,造成後續仔牛出生後母系血統不明,且卵母細胞來源只能一次性取得,即便後裔性能表現優異已無來源重複取得卵源;另外有研究顯示,從屠宰廠取得之卵巢,大多自因疾病(乳房炎、腳蹄疾病等)淘汰之牛隻,所取得之
卵母細胞進行體外授精後,發育至囊胚機率相對較低。而以活體方式麻醉後進行卵巢
摘除法,此法雖然能清楚了解母牛血統及血源背景,但對於手術過程需耗費較多時間與人力,且對於手術過程亦造成動物之緊迫,此與屠宰場方式,卵母細胞來源只能一次性取得,無法重複獲取。
OPU
的開發能靈活運用在活體女牛及母牛進行卵母細胞之取得,相較於傳統方式取得,能在短時間尾根麻醉下,以左手置入牛隻直腸中,透過直腸壁抓取牛隻卵巢,右手持以
OPU 之長型超音波探頭及針頭,藉由超音波影像,觀察卵巢濾泡所在位置,由左手翻轉卵巢,右手操作針頭抽吸,以達到快取得牛隻卵母細胞(圖 2)。OPU
的優點除解決傳統方式之問題,同時可用於具有高遺傳價值的牛中,以獲得有價值的卵
母細胞,應用於小牛犢可以通過大大減少世代間隔來進一步加速遺傳增益,也適合患有生殖道疾病(卵巢囊腫等)或對超排卵的敏感性低的牛。但對於傳統方式,OPU
取得技術性較高,操作人員需有一定的熟練度。
OPU 技術在歐美國家及日本已是普遍使用在動物繁殖推廣上,臺灣現階段應用仍不普及,原因為臺灣目前會操作 OPU
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另一因素是酪農朋友對於此技術仍相當陌生,對於選留優良母牛種源尚未被重視。國際間種源之交流,除種公牛冷凍精液外,其次為冷凍胚為大宗,臺灣位處東亞熱帶及亞熱帶國家,尤其在氣候變遷嚴峻的環境下,如何保存國內天噸牛(ten
tons cow,指一胎泌乳期 305 - 2X - ME 乳量平均高於 12,000
公斤)之優良母牛之生殖細胞,應是未來研究單位及種牛場應積極規劃及合作。
參考文獻
李佳馨、楊明桂、王思涵、郭廷雍。2019。母牛活體取卵(Ovum
Pick Up, OPU)技術 之優勢與應用。酪農天地 128:15-18。
Yang, X. Y., H. Lia, W. Y. Huang, S. Z. Huang, and Yi-tao
Zeng. 2005.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schemes of once-weekly ovum pick up
in dairy heifers. Asian-Aust. J. Anim. Sci. 18: 314-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