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酪知訊 |
901016 |
建盈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信義路四段307號12樓(106) TEL:02-27551877 FAX:02-27027793 免費服務專線:0800-212818 |
台灣酪農應有自衛防治認知
黃志諺 著
謝志昇 陳銘政 編
前 言
本省光復初期,國人因經濟、物質環境的緣故,一般民眾生活水準低落,在食的方面以米、甘薯、蔬菜為主,在飲料方面唯有茶水,其它高營養畜產品極為貧乏。而時勢所趨,自民國42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建設計畫,繼之61年經建六年計畫;實施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畜牧專業漸進發展。由於國家經濟發展,帶動畜產品的需求急速增加,促使畜牧事業成為農林漁牧中成長最快的部門。台灣畜牧事業能如此蓬勃發展,除了家畜品種、育種改良、飼養管理方法改進,飼料營養研究進步奠定穩定生產基礎外,家畜疾病防治、防範病毒入侵的工作成效更是不可忽視,如早期牛瘟的撲滅,其後豬瘟、新城雞瘟的控制,乳牛結核病及布氏桿菌病的檢除等。現今由於工商發達,人、物、畜出入頻繁,牛流行熱、牛傳染性鼻支氣管炎、牛病毒性下痢……等由海外侵入,農政防疫單位有效的緊急防疫措施,是數十年來建立家畜疾病防疫體系功能的發揮,也提供畜牧生產專業生產的安全保障,維護畜牧業者的權益。
目 的
養牛事業的經營目的在“賺錢”,欲賺錢須有高度技術相結合;換言之,所飼養的牛群長得快,繁殖多,售價高,才能賺錢;目前政府提倡精緻農業,因此在技術上應求經營效率之提高。
因應國際經濟自由化和加入「W.T.O」的行動是為整合現有的技術,推動合理化的經營,旨在擴大降低成本之空間。還應該力求生產與保健技術的改進,使本省產乳、肉品具備衛生、價廉物美的條件,而謀求今後之發展養牛事業前途。
為使牛充分發揮能力,生產更多畜產品,以期增加收入,近年來養牛事業已趨向經濟效的益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單靠政府推行傳染疾病治療與預防,已無法應付密集飼養(繫留式)的需求。
目前外國進口牛隻數量遽增,引起飼養管理上之種種問題,況且疾病預防與治療並非養牛衛生之全部,要確保牛隻之健康還要靠飼養管理者本身來維護,政府機關及專家人員僅能從旁加以技術上之輔導,使其保健衛生、管理能達到盡善盡美。減少牛隻疾病發生,實為改進養牛基本要求,但也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必須養牛專家和有關輔導機關技術人員經年累月共同合作才能達到一保護酪農財產及增加酪農收入的目的。
酪農對牛群疾病自衛防治,病毒防疫應有資訊
酪農事業不僅是精質產業,亦要朝向「科技資訊」、「健康牛群」、「高品質原料」、「優質品牌」是酪農業者未來趨勢應有走向。
酪農要飼養成功,最先必須注意所飼牛隻健康,同時對牛隻疾病( 代謝疾病 )及病毒感染症狀要充分認識,更要巡視日常狀況,這是防治、防疫上的第一要件,也是畜主自衛防治、防疫,保衛財產( 牛群 )的重責大任。
A.自衛防治
從飼養管理較有發生消化疾病、創傷性胃炎、代謝疾病一酮體症,產褥熱、低血鎂症、飼料中毒、植物中毒、農藥中毒、營營不平衡、泌乳障礙、乳房炎、繁殖障礙、蹄病……等疾病的防治。
B.自衛防疫
家畜疾病病毒防疫工作是酪農戶的要務,甚至是全省養畜業者重任;不過一切都得先從本身自衛防疫開始做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點,進而全縣、全省畜牧場都做好自衛防疫後;由點到面,達成一個防疫網,疾病自然能夠得到控制,然後離撲滅就僅一線之隔,這樣我們的畜牧業永保安康!
摘要簡述目前台灣病毒性疾病自衛防疫
(一)牛流行熱(Bovine Ephemeral Fever)
牛流行熱可說牛隻的流行感冒,它並非人畜共同疾病,流行時損失頗為慘重。後來因疫苗引進,農政單位及衛生技術單位輔導下,逐漸減少,相隔一段長時問,未再發生大流行,導致養牛戶太忙碌,失去戒心,忽視對牛隻每年補強一針疫苗。另外產生抗體牛隻早己淘汰光了,致又造成大流行的原因。
病 因
有「牛登革熱」之稱的牛流行熱,本病之病原體為濾過性病毒(Virus)之一一桿狀病毒,係吸血蚊蟲-糠蚊所媒介傳播所致,患牛發生高熱、呼吸困難、跛腳、食慾廢絕、反芻停止、泌乳休止等主徵。
流行狀況
牛流行熱在近四十年來有四次疫情,為避免疫情擴大,農政單位通令全省酪農戶立即為乳牛接種疫苗,各縣市動物防疫所及獸醫人員,共同以防治疫情蔓延,維護酪農收益及保障消費者權益,妥善處理及疫情追蹤。
根據農政單位資料,前次牛流行熱的疫情分別是:
1. | 五十六年發生第一吹牛流行熱疫情,全省約有一千一百八十三頭牛感染,其中六十二頭死亡。 |
2. | 七十二年爆發第二次牛流行熱,全省有五千六百五十頭牛受到感染,其中三百四十頭牛死亡,為死亡頭數最多一次,全省約有十八個縣市傳出疫情,整個疫情至翌年十一月才告撲滅。 |
3. | 七十八年四月的第三次牛流行熱,全省其有十四個縣市的四千兩百一十六頭牛感染,其中兩百一十頭牛死亡。 |
4. | 八十五年八月的第四次牛流行熱,全省共有十三個縣市的一萬五千二百一十七頭感染,其中一千七百二十六頭牛死亡。 |
臨床症狀
潛伏期3- 8天,前驅症狀在皮肌和軀幹肌,但若輕度則多被忽略掉。然後突發40-42℃高熱並稽留1-2天 (偶而亦有持續3-4天者)。在發熱前後有白血球減少症和嗜中性球左轉 (但亦有引起白血球增多症或貧血者)。在發熱同時會呈現呼吸障礙 (肺氣腫,呼吸促迫或開口呼吸,呼吸數每分鐘 60-110次,氣管含有多量泡沫性粘液而咽喉頭和肺呼吸音粗厲尖銳,有時有咳嗽或皮下氣腫者)。結膜炎 (流淚、眼瞼腫脹)、鼻炎 (漿液性→粘液性→化膿性)。泡沫性流涎 ( 唾液分泌增多和吞嚥障礙 )、鼻鏡乾燥、皮溫不整 (尤其角根、耳翼和肢端厥冷)及四肢關節腫脹疼痛(大部分牛會發生,會導致跛行或起立不能),泌乳牛乳量劇減或停止,妊娠牛有的會流產。
此外尚有精神不振、食慾和飲慾減退或廢絕、胃蠕動動減弱、反芻停止、腸蠕動亢進或停止,便秘或下痢等症狀。一般,這些症狀會隨退熱而消失,但有些牛會因窒息而死亡,而乳量之恢復亦需1個月左右。
病理變化
本病病變主要於肺臟及上呼吸道。在短時間內死亡之病例 (急性肺氣腫而窒息死亡)可見咽喉頭及氣管等上呼吸道粘膜呈現充出血。肺腫大退縮不全(不能伸縮),肺含多量氣體,呈問質性氣腫,較顯著病例形成如一大氣囊,氣腫有時波及橫隔膜、頭部、下腹部之肌間或皮下。肺也會出現水腫及充血,各肺小葉實質可見局限性暗紅色,如斑狀之肝變病灶。支氣管充滿黃白色黏液。
心外膜針頭大至粟粗大出血點。肝、脾、胃等實質臟器有輕度腫脹及小壞死灶。消化道並無顯著病變,但粘膜有時可見充出血,尤其在第四胃、盲腸粘膜有漏曲性出血。淋巴節呈腫大,腦呈充血並有水腫性病變。關節囊內黃色關節液增加。
防治方法
台灣地區於民國56年、72年、78年及 85年發生大流行,牛隻發病率高達56.8%,因而死亡或淘汰之牛隻為5%。檢討原因為台灣已成為牛流行熱之常在地區,當因輸入大量無抗體牛隻或本地之牛隻族群保有抗體比例大幅降低時,而由上次大流行所遺留下來之傳染源再度引發大規模流行,另外4-5月之梅雨節亦為誘因之一。
由於台灣的氣候條件對蚊蟲媒介的根除不容易,隨著牛群抗體的消長,週期性的爆發流行似可預期;防治方法應以疫苗對未免疫牛隻第1年接種2次,第2年後每年接種 1次做長期性、經常性的免疫及防疫,使牛群能夠保有足夠的抗體來保護,如此可避免本病之發生及經濟損失。
治療上尚無特效藥,僅能行對症療法,依症狀投與解熱、鎮痛和消炎劑 (Aspirin10-20g、Sulpyrin 25%8m1等);脫水(林格氏液或生理鹽水2-4公升靜脈注射,3-5%鹽類下劑10-20公升經口投與);皮下氣腫(安靜、切開皮膚);顯著過敏症狀時(抗組織胺劑、Prednisolone);肺水腫(放血2-3公升且24小時內禁飲水);關節腫痛(水楊酸鈉);細菌併發感染者(抗生物質);呼吸數異常增加者(精神安定劑如Chlorpro-mazine HCl),其他如強心劑、營養劑、消化整腸劑以及防止褥創等。
預防上應除去吸血昆虫、隔離病畜和限制移動及牛舍消毒。預防接種有活毒疫苗和死毒疫苗。初年度應行二次而次年度起每年一次即可。日本報告初年度行活毒(2ml皮下)和死毒(活毒接種後經1個月再用死毒疫苗3m1肌肉接種)接種方式能得較高且較持久之中和抗體價,而次年度起每年在流行期前再以死毒疫苗接種、1次即可。
本人從事專攻大動臨床獸醫工作四十五年歷經,曾過四次牛流行熱,呼籲全省養牛戶不應再疏忽每年春天普遍實施疫苗預防補強一針,普重視環境衛生減少緊迫飼養管理;並注意代謝疾病,如發生病患僅能對症下藥,支持療法解熱、消炎、強心利尿,營養劑整腸等,自然產生抗體不二法門。
(二)牛副流行性感冒 ( Parainfluenza Type 3:PI3 )
牛副流行性感冒是由副粘液病毒所引起之牛呼吸道疾病,並常和巴斯德菌混和感 染,為造成運輸熱 (Shipping Fever) 的主因。另外。如沙門氏桿菌、鏈球菌及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則是造成二次細菌感染的主要角色,而這些正是引起乳房炎的細菌。
病毒傳播途逕
一般感染 P13病毒後 24-30 小 時,出現臨床症狀。該病毒主要自鼻分泌物中排毒,故其傳播多以接觸傳染為主,P13主要感染呼吸道。
臨床症狀:
自然感染 P13的病牛常有下列症狀:
1.高熱 。 (40.6-41.7℃ )
2.病牛外觀呈低頭、垂耳、閉眼、無精打采、食慾不振及增重率下降等症狀 。
3.感染初期在鼻部可見清澈或粘液狀分泌物,感染後3-4天則轉變為化膿狀分泌物的出現 。
4.病牛有淚泌現象 (Lacrimation)。
治療與防疫:
1.治療: | 病毒性疾病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接種疫苗是唯一的預防方法。使用 Kanamycin直接投藥於氣管 ,可治療二次細菌感染。 |
2.防疫: | 仔牛體內並無P13抗體,必須經由吸吮初乳,才能獲得被動保護力,這樣的保護力約持續至斷奶時消失。 |
( 三 ) 牛病毒性下痢 (Bovine Viral Diarrhea ; BVD )
本病為由Togaviridae的Pestivirus所引起之牛隻急性或慢性接觸傳染病,以淋巴組織之顯著病 變,自血球減少症及消化道粘膜靡爛為主要特徵 。
牛病毒性下痢 (BVD ) 在本省牛隻中早已是一種常在性的感染,BVD病毒對於淋巴系統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受感染的牛隻會有免疫抑制的現象 (Immunosuppression),此時,牛隻最易受到其他病原體的攻擊而發病 ,由此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如流產、下痢、泌乳量降低等) 相當嚴重。所以,為了確保酪農權益,適當的注射BVD疫苗是相當重要的 。
病毒傳播途逕:
1. | 接觸傳染 :感 染該病毒的牛隻在急性發作期會排毒,病毒可經接觸傳染,傳染至健康牛隻,另外不顯性感染BVD 的帶原牛隻,也是主要的傳染源 。 |
2. | 攜帶傳染:牛場和牛場之間BVD病毒的傳播多是藉工作人員及車輛攜帶病毒傳播。 |
3. | 間接傳染:其他受BVD感染的動物,如綿羊、山羊及鹿也是傳染源之一 。 |
BVD對懷孕牛隻最嚴重的影響是造成胎兒的死亡或胚胎的重吸收等 。 | |
1.一般若在懷孕前60天感染BVD會造成胎兒的死亡及重吸收 。 | |
2.在懷孕第 60天到160天感染則會造成死胎、木乃伊化胎兒及畸型胎 。 | |
3.懷孕後期感染,則會產下虛弱體質的牛仔 。 |
臨床症狀
BVD依臨床症狀可分為 4型:
1. | 嚴重急性型:病程十分急速,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潛伏期約 1-3週,臨床症狀以雙相熱 (Biphasic fever),白血球減少症 (低於3000個/m1),流產,下痢及上呼吸道潰瘍為主。 |
2. | 不顯性感染 :多感染較年輕牛隻,症狀不十分明顯,卻是主要的排毒源,臨床症狀包括高熱、厭食、泌乳量減少、白血球減少及流產等。 |
3. | 慢性下痢型:此型為持續性感染之一例,病程可持續 2.6個月之久,受感染牛隻多無法產生中和抗體,但會持續排出病毒,污染環境,其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包括呼吸道異常、下痢、慢性蹄葉炎、皮膚的過度角化(Hyperkerotosis)或無毛症等。 |
4. | 粘膜型:此型BVD會造成消化道嚴重潰瘍,由口腔至肛門均有病變發生,如口角炎,舌頭、咽頭及硬顎潰爛,食道潰瘍,瘤胃、蜂巢胃及皺胃出血,發炎,卡他性腸炎等,一般以8月齡以上之牛隻較易感染,死亡率可達100%,感染此型的牛隻多測不出BVD抗體,可能是由於免疫相容性(lmmuneTolerance),造成抗體的產生失調。 |
BVD的治療及防疫 |
|
a. 治療: | |
1. 目前為止對於BVD感染並無適當的治療方式,惟可以磺胺劑及抗生素預防二次細菌性感染。 | |
2. 若有下痢發生時可使用腸道收斂劑及補充體液做支持性療法。 | |
b. 防疫: | |
1. 患牛在感染BVD 5天後即會有免疫抑制現象發生,血清中的BVD抗體則在病毒感染後8到10天上升。 | |
2. 初乳的保護力約在仔牛6-8月齡時消失,故免疫注射宜實於在斷乳前一個月,以達到最佳預防效果。 | |
3. 注射活毒疫苗可能造成排毒、免疫抑制的現象,另在懷孕母牛則有流產發生,故不宜注射。 |
( 四 ) 牛傳染性鼻支氣管炎 (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 IBR)
台灣地區牛群於民國75和76年颳起了一陣颶風一牛傳染性鼻支氣管炎 (IBR) 的大流行,一時之問造成了大量牛隻的死亡,未死亡的牛隻則併發了流產、死胎、產乳量降低等症狀,剎時,酪農業間一片愁雲慘霧。所幸,政府基於緊急防疫的原則,免費提供了22萬劑量的死毒疫苗供酪農注射;疾病是暫時控制住了,但是,注射IBR的死毒疫苗,牛隻必須每年補強注射一次,保持相當的抗體保護力價,才能確保牛隻免受IBR病毒的侵襲。
由於IBR屬於Herpesvirus病毒的感染,具有特殊的潛在性(latent infection),受此病毒感染的牛隻或許現在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環境中的各種緊迫因子(Stress),如環境溫度過高過低,運輸過程中的緊迫、脫水、甚至於疾病的感染等都是誘發IBR再度流行的原因。時至今日,如果不適時的對牛隻施以免疫注射的話,難保本省牛隻不會再爆發IBR的大流行。屆時,對於本省酪農戶將是再一次嚴重而無情的打擊。
牛傳染性鼻支氣管炎為一由Herpesvirus病毒所造成的急性傳染病,以感染呼吸道或生殖道、結膜炎、神經症狀和造成懷孕母牛流產為主要特徵。
病毒傳播途逕
1. | 該病毒主要以接觸傳染為主,故過度擁擠的畜群,受污染的食物及飲水等,都可能成為傳染源。 |
2. | 呼吸道型IBR病毒主要存在鼻分泌液中,以飛沫及空氣傳播,而生殖道型IBR病毒則存在陰道及包皮中,經由交媾傳染,另外,人工授精時,也會經由公牛精液傳播。 |
3. | 不顯性感染的IBR帶原牛隻也是主要的傳染源。感染IBR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4-7天。 |
發病率及死亡率
鼻粘膜的充血,膿胞,呼吸困難及淚液過度分泌等現象。感染IBR的死亡率一般依患畜的年齡,飼養狀況及健康情形而有所不同。
此外,75年台灣牛場爆發IBR大流行之後,目前儼然已成為常在性病毒的一種,惟其感染已成不顯性,故罹病率差異較大,一般在25%~100%之間,死亡率則在5%左右。
臨床症狀 :
IBR臨床症狀相當複雜,惟依其感染部份之不同,臨床症狀也不同,可分成下列5型:
1.呼吸道型IBR
呼吸道型IBR可感染任何年齡之牛隻,其症狀則由經微的不顯性感染至嚴重的呼吸道感染,都可能發生,在鼻、咽、喉及氣管等上呼吸道,均可發現病變,臨床症狀則見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另外感染牛隻在鼻部會充血腫脹,形成所謂的「紅鼻子」(Red Nose)。
2.生殖道型IBR
感染生殖道型IBR初期症狀,主要以陰道粘膜的充血為主,受感染的母牛最典型病狀為弓背翹尾,加上泌乳量的銳減及受孕率降低;公牛感染IBR的主要病變則在包皮及陰莖,精液中也會存在有病毒,人工授精使用未經篩檢的精液也是本病可能傳播的一種方法。
3.結膜炎型IBR
結膜炎型IBR對粘膜有特殊的親和力,一般最易引發結膜炎,若是與Morexellabovis合併感染,則易併發角膜炎(Keratitis),臨床症狀為角膜充血,腫脹,流淚,畏光及角膜潰瘍等。
4.流產型IBR
大部份感染流產型IBR的母牛,臨床上並無明顯的症狀,但懷孕任何時期的母牛均可能感染本病,而造成流死產,一般來說,懷孕前期感染,多造成胚胎的死亡或重吸收;而後期的感染則多見流產,死胎,或胎兒木乃伊化。
5.神經型IBR
感染神經型IBR的牛隻,多半繼發腦膜腦炎(Meningoencephalitis),臨床症狀包括磨牙(Bruxism),共濟失調,無意識繞圈及目盲等。
IBR的治療與防疫
a.治療:
一般來說,病毒性疾病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惟適當的支持療法可降低死亡率,並預防二次細菌感染 (如呼吸道型所繼發的肺炎)。
b.防疫:
1.IBR的血清中和抗體在感染後10-14天內會出現,在第28天達最高力價。
2.新生仔牛吮食初乳後,初乳中IBR的移行抗體免疫保護力可維持 6- 8月;惟其保護力會隨仔牛年齡之增加而呈下降曲線,逐漸消失,故仔牛的疫苗接種應選在5-6月齡實施最佳。
(五) □蹄疫( Foot& Mouth Disease;FMD)
口蹄疫在國際上被列為重要的動物傳染病,而在我國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中亦被列甲類動物傳染病。不幸於86年3月,口蹄疫入侵本島台灣且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幾乎摧毀台灣養豬產業;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政府提出「豬瘟、口蹄疫撲滅方案」,方能再永續經營的競爭力,豬隻更要加強免疫。
目前動物防疫機關及各縣市動物防疫所正實施教育宣傳,推動全面防疫工作,落實全面 疫苗注射,並由執業特約獸醫師不定期訪察農戶自衛防疫措施。豬隻上市、牛乳交廠都必需持有執業獸醫師簽章之免疫証明書供查核,方能順利交易。
另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檢局、縣市動物防疫所及鄉鎮公所均追蹤該業務,持續進行防疫工作。
結 論
動物防疫機關輔導養畜戶已進行全面預防注射,和徹底執行自衛防疫工作,進行場內畜舍,周圍環境、進出車輛、人、畜等消毒工作,並規定由持約獸醫師監導,定期打疫苗、指導與查核疫情通報,提高畜主自衛防疫效果。
為了照顧您自己的財產,為了台灣養畜產業的明天,希望養畜戶自動自發做好自衛防疫工作,更要配合農政單位健全的防疫制度,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杜絕病原入侵,我們的養畜產業才能擁有永續明天。
Q & A 診 療 站
本期專欄特邀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 洪漢卿教授專業執筆。
Q:本牛場每年皆按規定注射流行熱疫苗,但最近仍陸續發生流行熱疫情,是何原因?應如何治?
(柳營 魏勝民 )
A: | 最近2-3個月,本省中南部發生流行熱疫情,其臨床症狀跟以往幾次發生有些差異,其病程發生甚快,若不留意,開始有厭食現象,未加以處理,很快即併發肺氣腫,肺水腫,呼吸困難或皮下氣腫而死亡。大部份牛隻仍有跛行現象,嚴重者則淘汰,造成經濟上之損失。 |
有此一病例者發生在已有按時接種疫苗之牛場甚多,其可能原因為: | |
一、 | 此次台灣流行熱由臨床症往年比較之差異,此次發生之病毒可能有些變異,致原來所用之病毒株做為抗原,其所產生抗體無法完全保護。 |
二、 | 整群牛場牛隻疫注射後未抽樣檢定,其抗體力價平均上升倍數是否達到具有保護力標準 |
三、 | 疫苗使用後,抗體力價未達保護能力標準之原因包括: |
1.女牛第一次注射疫苗時問低於6個月齡,其身體內尚有移行抗體存在,而降低免疫效力 | |
2.第一次基礎免疫未按規定隔四週再補強一次。 | |
3.全場牛隻未達100%免疫注射或補強注射,例如妊娠末期,或不易保定牛隻未予注射。 | |
4.疫苗之運送、保存未按規定冷藏保溫,致使效力降低或己完全無效。 | |
5.疫苗注射時適逢氣候劇變、換飼料等緊迫而降低效力。 | |
6.少數牛隻在妊振末期、下痢、嚴重寄生蟲寄生、高泌乳量、虛弱、使用類固醇或併發其疾病時,疫 苗使用後,其抗體力價無法上升。 |
|
7.疫苗注射時之牛隻,剛好在本病流行期間之潛伏期,則可能加速本病之爆發。 | |
四、疫苗使用宜注意事項: |
|
1.疫苗之保存製造、運輸至客戶等過程,宜在適溫4~8℃下,不得冷凍,經開封後應在24時內使用 完畢。 |
|
2.施打疫苗應使用經消毒無菌之注射針筒及針頭(每頭更換一支),注射部位不必按摩。 | |
3.注射部份宜使用蒸餾水棉花擦拭乾淨即可,並依規定注射方法及劑量使用。 | |
4.疫苗使用前須回溫至室溫並充分混搖均勻,否則可能僅抽到少量藥劑及大量佐劑而無效。 | |
5.6月齡以上牛隻才予施打疫苗,並在4週後補強一次,以後每隔6個月再補強一次。 | |
五、其他注意事項: |
|
1.本病為經吸血昆蟲媒介傳染,尤其颱風過後易孳生病媒蚊而大量爆發,應注意環境衛生消毒。 | |
2.本病流行期間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視牛場,若有厭食現象、流涎牛隻即應馬上給予解熱鎮痛、 消炎劑,嚴重者一天給藥四次,早期治療愈快痊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