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專題報導 |
|
擠乳時「正常乳汁」或「不正常乳汁」的定義
◆ 新竹分所 李素珍
一、前言
歐盟(European Union)於 1989
年對於乳生產時的一般衛生條件就有要求,列於指引 89/362/EEC
第三章第四節中,要求「個別牛隻擠乳前必需檢視牛乳,若有任何物理性異狀,則該牛乳必需棄卻,不得混入總乳」。2002
年 11 月 27
日歐盟舉辦的「擠乳時正常乳汁與不正常乳汁的定義」座談會上,此主題再度被討論。
二、乳腺組織被感染時乳汁變化
健康的分房被認為無病原菌存在,而有病原菌但乳汁外觀正常者,稱之潛在性感染(subclinical
mastitis),一旦乳汁或乳房異常,稱臨床性乳房炎(clinical
mastitis)。
若乳腺組織被感染,會使乳腺上皮細胞受傷及製造乳液之血流受阻,導致乳產量減少及乳成分變化。有關乳房炎影響乳產量及乳成分的研究報告非常多,但是同一篇報告幾乎包含所有乳成分者不多,Korhonen
and Kaartinen (1995)之報告即其中之一(表 1),表中顯示:主要乳成分之脂肪率、蛋白質率、乳糖率都降低;游離脂肪酸含量上升;C4∼C12低鏈脂肪酸含量上升,而C16∼C18
長鏈脂肪酸含量降低;蛋白質中,酪蛋白總量降低,而乳清蛋白質總量上升;酪蛋白中,αs1
及 β- 酪蛋白降低,κ- 酪蛋白上升;乳清蛋白質中,α-
乳白蛋白及 β-
乳球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乳鐵蛋白、蛋白月示-蛋白月東上升;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中,鈉、氯、鐵、銅上升,鉀、鈣、鎂、磷、鋅降低;14
項酵素( )中,有 12 項活性上升,1
項活性上升或降低,僅 1 項活性降低;5 項維生素中,有 3
項降低,2
項上升或降低。視乳腺受傷程度,各項乳成分上升或降低之比率不一,有些可上升
10 至 1,000 倍,或降低 10%,甚至 75% 以上。
以上各乳成分有些上升或減少,酉每活性上升,都曾被建議作為實驗室判定乳房炎的方法,然而,至目前為止,尚無法以任何一乳成分來明確區分健康或被感染之分房。近年各國廣泛以乳體細胞數為主,以分離乳房炎病原菌為輔,作為監控或預防乳房炎的指標。
三、由乳汁外觀判定「正常乳汁」或「不正常乳汁」的試驗結果
長久以來乳體細胞數被認為乳腺組織被感染的主要指標,且作為控制乳房炎計畫的重要工具。然而有些乳房炎乳中,未分離到乳房炎病原菌。
最近之研究試驗,欲於擠乳時區分或定義「正常乳汁」或「不正常乳汁」。30
頭牛,每頭牛取 4 個分房乳,共有 120
個乳樣,包含外觀正常之乳、臨床性乳房炎乳及高體細胞數乳,由
15 位評審,包括 5 位乳品質檢驗員、5 位擠乳員及 5
位消費者。於取樣 15
分鐘內以肉眼判定,分為正常、水樣、含結塊、含血液或初乳等。結果:大部分評審認為有結塊之乳樣,其體細胞數都很高。然而,有
25% 之乳樣被認為正常者,其體細胞數每毫升卻超過 100
萬,甚至超過 1,000
萬,結論為:無法藉乳汁外觀來判定其體細胞數低或高。許多研究也支持此結論(Hillerton,
1999;Smith et al., 2001;Rasmussen, 2002a)。
此外,Rasmussen(2002a)試驗,利用 0.05、0.07、0.1、0.2、0.5、1.0及
2.0 mm 不同孔徑的濾片,每週一次,試驗 130
頭牛之分房前擠乳乳汁,記錄乳汁外觀及過濾結果,共 11
週,同時進行加里福尼亞乳房炎(California Mastitis Test, CMT)試驗。共試驗
5,167 個分房前擠乳,外觀判定為正常者,經 0.1 mm 濾片過濾,97%
無結塊,約 1% 有結塊,2% 有細粒。外觀判定為水樣乳者,經
0.1 mm 濾片過濾,74% 無結塊,17% 有結塊,9%
有細粒。外觀有結塊者,經 0.1 mm 濾片過濾,僅 2% 無結塊,96%
有結塊,2% 有細粒。外觀帶黃色者,經 0.1 mm 濾片過濾,46%
無結塊,39% 有結塊,15% 有細粒。外觀帶血色之乳,經 0.1 mm
濾片過濾,78 % 無結塊,22 % 有結塊,0 %
有細粒。結論為:用過濾法不能準確指出那個分房為水樣乳、帶黃色或血色乳。但是濾片上的結塊卻可認定其為異常乳。因此認為,過濾法若再修正濾片設計,將來可能會廣被採用。
四、結論
座談會上將「正常乳汁」與「不正常乳汁」定義,作成以下決議:
(一) |
對全自動擠乳或傳統式擠乳均適用。 |
(二) |
擠乳時可分為 4 類 |
1. |
正常乳汁(normal milk):適合人飲用的乳。 |
2. |
不正常乳汁(abnormal milk):外觀顏色(如血乳)或均質度與正常乳不同者,或有顆粒者。 |
3. |
污染乳(contaminated milk):乳牛經抗生素或其他藥物治療,約
3 日之乳不適飲用,不能混入總乳,稱之。 |
4. |
不適飲用乳(undesirable milk):初乳及高體細胞乳不適飲用,稱之。 |
表 1. 乳房炎乳成分變化
乳
成 分 |
正常含量 |
上升或降低之程度 |
主要乳成份 |
脂肪率 ( % ) |
4.3 |
- |
蛋白質率 ( % ) |
3.3 |
- |
乳糖率 ( % ) |
4.8 |
- |
脂肪組成 |
游離脂肪酸 ( mEqv/L) |
0.7 |
++ |
C4-C12脂肪酸 (
mg/g 脂肪 ) |
126.4 |
+ |
C16-C18脂肪酸 (
mg/g 脂肪 ) |
708.4 |
- |
蛋白質 |
酪蛋白總量 ( mg/mL) |
27.9 |
-- |
乳清蛋白質總量 ( mg/mL) |
8.5 |
+++ |
酪蛋白 |
αs1 - 酪蛋白 ( mg/mL) |
13.3 |
--- |
β- 酪蛋白 ( mg/mL) |
10.6 |
--- |
κ- 酪蛋白 ( mg/mL) |
1.6 |
++? |
乳清蛋白質 |
α- 乳白蛋白 ( mg/mL) |
1.2 |
--- |
β- 乳球蛋白 ( mg/mL) |
3.3 |
+++ |
免疫球蛋白 ( mg/mL) |
0.6 |
+++ |
血清白蛋白 ( mg/mL) |
0.3 |
+++ |
乳鐵蛋白 ( mg/mL) |
0.1 |
+++ |
蛋白月示-蛋白腖 ( mg/mL) |
0.5 |
++ |
礦物質 |
鈉 ( μg/mL
) |
470 |
++ |
氯 ( μg/mL
) |
1030 |
+++ |
鐵 ( μg/mL
) |
0.53 |
+ |
銅 ( μg/mL
) |
0.12 |
+ |
鉀 ( μg/mL
) |
1500 |
- |
鈣 ( μg/mL
) |
1210 |
--- |
鎂 ( μg/mL
) |
120 |
--- |
磷 ( μg/mL
) |
950 |
--- |
鋅 ( μg/mL
) |
3.6 |
- |
酵素 ( 酶 ) |
Catalase ( μ
mol O2/min/mL) |
0.08 |
++++ |
Lactate dehydrogenase ( mU/mL) |
300-500 |
+++ |
Alkaline phosphatase ( U/mL) |
191 |
+++ |
Acid phosphatase ( μ
mol /min/mL) |
0.06 |
++ |
Carboxylesterase ( μ g
/mL) |
0.004 |
++++ |
Arylesterase ( μ g
/mL) |
0.03 |
+++ |
β-glucuronidase ( μ g
/mL) |
0.01 |
+++ |
Lactoperoxidase ( μ g
/mL) |
0.02 |
+ |
Lipase ( μ g
/mL) |
1.5 |
+++ |
Lysozyme ( μ g
/mL) |
0.0004 |
++++ |
Xanthine oxidase ( μ g
/mL) |
12 |
+/- |
Plasmin ( U/mL) |
73.5 |
+++ |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 U/mL) |
984 |
-- |
N-acetyl-β-D- glucose-aminidase (NAGase % ) |
7.3 |
+++ |
維生素 ( μ g
/mL) |
維生素 A ( μ g
/mL) |
0.37
|
+/- |
β-胡蘿蔔素 ( μ g
/mL) |
0.21 |
+/- |
維生素 B1 ( μ g
/mL) |
0.42 |
- |
維生素 B2 ( μ g
/mL) |
1.72 |
-- |
維生素 C ( μ g
/mL) |
18 |
--- |
+:上升 10倍 |
-:降低 10 % |
++:上升 11∼100 倍 |
--:降低 11∼25 % |
+++:上升 101∼1000 倍 |
---:降低 26∼75% |
++++上升超過 1000 倍 |
----:降低超過 75% |
資料來源:Korhonen and Kaartinen (1995)。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