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4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微笑是保持健康的良藥,不用花一分錢。

[奈斯比特]
 隨機文章
約克夏公豬合照(英文) (1810)
藍瑞斯母豬合照(英文) (1627)
藍瑞斯公豬合照(中文) (1289)
約克夏完檢(中文) (1289)
農牧旬刊2009年12月5日 (1286)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種母鵝產蛋性能改良

葉力子

摘要

  本省養鵝悉為肉用,全省約有300戶種鵝場飼養60餘萬隻種鵝,其中97%以上為白羅曼鵝。基於以往行銷市場的需求偏好大型的肉鵝,種鵝場亦多選留大型的種鵝,以致多年來國內種母鵝的產蛋性能遲滯不進,平均年產蛋數約40個,年產雛鵝多不足25隻,生產效率偏低,難以降低生產成本。

  本場自民國82年開始執行鵝品系選育計畫,以場內原有之白羅曼及中國種鵝經系統孵化建立系譜,進行生長及繁殖性能檢定,選拔高產蛋母系及大體型公系。白羅曼鵝每年可維持約100公及240母之選育鵝群,均於每年4、5月間依系統繁殖後裔育成選留,其母鵝之平均初產日齡由83年度之289±32天減少到86年度之250±20天,平均產蛋數則由83年度之36.5±16.4天提升到86年度之41.9±12.8個,選育之公母鵝群均係以個別籠飼,其後裔以大群平飼作為繁殖推廣族群,歷經三產其母鵝之平均產蛋數可達50個,已顯現選拔改良的效果。中國鵝之選育因藾菢性使產蛋週期分散,後裔選留不易,致進度落後,尚未有成效。

緒言

  臺灣養鵝係以肉用為目的,肉鵝之生產97%以上為進口白羅曼鵝(White Roman Goose)之後裔。據調查,目前之種鵝數量逾60萬隻,年屠宰數量僅800餘萬隻(王等,1996),種鵝之生產效率偏低。一般種鵝場均採1:4∼5之公母比例大群飼養,生產之種蛋經孵化作為肉鵝或日後選留作種鵝,無法建立系譜及個體生產資料。目前市場仍喜好生長快之大型肉鵝(呂,1989),種鵝場亦多選留大體型之種鵝,惟此類性狀會影響其產蛋性能,使得國內白羅曼種母鵝之產蛋性能一直停滯不前(葉,1995)。

  本土性之中國鵝體型纖細,其皮下脂肪薄、肉質佳,頗受消費者歡迎,惟其具藾菢性(broodness),產蛋少、生長慢,且產期分散不易經營管理,影響飼養之經濟效益,致年生產量逐漸減少,已不足總產量之3%(葉,1995)。民國74年間,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曾自美國進口愛姆登(Embdem)及吐魯斯鵝(Toulouse Goose)與場內原有之白羅曼及中國鵝進行品種性能比較,其結果在生長及繁殖性能都以白羅曼鵝較佳(邱等,1989)。有鑑於此,本場於82年開始現有之白羅曼及中國鵝族群成立鵝品系選育計畫,期能育成高產蛋母鵝品系及大體型公鵝品系,以雜交生產肉鵝。

鵝品種性能比較

  亞洲與歐洲的鵝種本屬不同來源,中國鵝體型較纖細,除廣東澄海、汕頭一帶特有選別大型的獅頭鵝外,均屬中小型鵝種,且多具藾菢性,除少數有高產性之地方品種外,其年產蛋數均不超過35個(吳,1992)。歐美的鵝種多屬大、中體型,商業生產者多已改良成無藾菢性、產蛋數可達60個以上之中型鵝。根據本場進行之中國鵝及白羅曼鵝之生長及繁殖性能比較顯示,白羅曼鵝之生長較中國鵝快,12週齡即可達標準的5公斤上市體重,往後的生長則遲緩。中國鵝的生長較慢,至16週齡時體重僅有4.7公斤。繁殖性能如表1所示,白羅曼鵝與中國鵝的產蛋數、受精率及孵化率都是以白羅曼鵝較佳(吳,1984)。

表1. 中國鵝與白羅曼鵝之繁殖性能比較

品 種

性   狀

初產日齡
[日]

初產體重
﹝Kg﹞

產蛋數
﹝個﹞

受精率
﹝%﹞

孵化率
﹝%﹞

中 國 鵝

313±35

4.2±0.6

24

77.2

61.3

白羅曼鵝

302±60

4.7±0.6

35

79.8

85.9

  本場曾於民國74年自美國進口愛姆登及吐魯斯鵝,與本場原有之白羅曼及中國鵝進行生長及繁殖性能比較試驗,各品種之生長曲線如圖1。愛姆登及吐魯斯鵝原屬歐美大型鵝種,美國進口者可能係商用改良之中型品系,其生長性能不如白羅曼鵝,白羅曼鵝於10週齡體重可達5.17公斤,愛姆登及吐魯斯鵝至14週齡體重始超過5公斤,中國鵝之體重則仍不及5公斤(邱等,1989;Tai,1989)。

  其後經過兩個產季之繁殖性能檢定。選拔後,本土性之中國鵝的繁殖性能仍不如外來種,其年平均產蛋數僅約25個,受精率與孵化率約在72∼74%之間,歐美鵝種的白羅曼與愛姆登之年產蛋數相近似約40個,受精率與孵化率都在80%以上(邱等,1989;Tai,1989)(詳表2)。愛姆登鵝之外型與白羅曼鵝極相似,惟族群量少,民間多與白羅曼雜交生產,現已不見純種飼養。吐魯斯鵝產蛋略差且毛色不被市場接受,目前亦無商業飼養。

表2. 不同品種鵝隻繁殖性能比較

性狀

品  種

白羅曼

愛姆登

吐魯斯

中國鵝

白色

褐色

產蛋數

40.0

39.9

36.1

24.0

25.5

受精率﹝%﹞

80.7

81.1

81.0

71.5

73.5

孵化率﹝%﹞

84.5

81.5

84.4

72.5

72.9

鵝產蛋性能選育

  本場於民國82年以原有之白羅曼及中國鵝族群進行品系選育計畫,從原始族群中挑出大體重之公鵝及產蛋較好之母鵝,掛腳號識別,以1公配4母進行後裔繁殖,經系統孵化之選育鵝群經生長檢定育成後,改以個別籠飼,以收集準確的個體性成熟及產蛋等繁殖性能資料。公鵝亦予籠飼,進行人工授精,建立系譜,母鵝選拔產蛋數,公鵝選拔體重及受精力。中國鵝因藾菢性使產蛋週期分散,後裔選留不易,成效不佳。白羅曼鵝每年均可維持約100公及240母之選育族群,於每年4、5月間根據系譜避免近親,繁殖後裔,逐年進行生長、產蛋性能檢定及種鵝選拔。83年至86年之白羅曼種鵝選育成績如表3所示,其平均初產日齡由83年度之289天減少到86年度之250天,平均產蛋數則由83年度之36.5個提升到86年度之41.9個,平均性成熟體重亦由83年度之5.03(♂)及5.11(♀)公斤提升到86年度之6.08(♂)及5.85(♀)公斤,產蛋數及體重分別有14.8及17.7%之改進量,其性成熟年齡及產蛋數之變異係數則分別從83年度之11%及44.9%降為86年度之8%及30.5%(葉等,1995,1996,1997)。

表3. 83∼86年度白羅曼選育鵝群之平均生產性能

年度

初產日齡
(日)

性成熟體重
(Kg)

產蛋數
(個)

選留種鵝
平均產蛋數

83

289±32

♂5.03±0.64

36.5±16.4

50.0±14.1

 

♀5.11±0.60

   

84

259±15

♂5.19±0.70

40.5±13.5

53.8±12.3

 

♀5.17±0.70

   

85

280±14

♂5.53±0.70

38.8±11.9

43.9±9.1

 

♀5.02±0.60

   

86

250±20

♂6.08±0.89

41.9±15.3

54.8±10.3

 

♀5.85±0.60

   

註:表內數值為平均±標準偏差。

  由白羅曼選育鵝群所繁殖建立之推廣族群,以平飼的方式飼養。每批種鵝歷經三個產期,大量繁殖推廣。根據二個批次之調查,其產蛋性能如表4所示(吳等,1996),三個產次之年平均產蛋數達50個,較一般民間種鵝場平均40個年產蛋數高出許多,第二批種鵝之第一產平均蛋數即高達45個,87年2月之平均產蛋率亦高達35.5%,顯然已產生逐年選拔產蛋之效果。

表4. 白羅曼選育鵝群後裔之產蛋性能(平飼)

批次

第一產

第二產

第三產

1

平均產蛋數

41.8

51.9

56.3

(83年4月出孵)

月高峰產蛋率(%)

32.5

32.4

35.7

2

平均產蛋數

45.7

(86年2月出孵)

月高峰產蛋率(%)

35.5

種鵝的經營效益

  鵝之生產有其季節性,在臺灣正常的產蛋期是從10月至翌年4月,70%之雛鵝孵化集中於1∼4月,致使雛鵝及肉鵝之價格有顯著的波動(如圖2);季節內、外之價差,雛鵝高達4∼7倍、肉鵝為2∼3倍。因此,臺灣種鵝之經營效益反而著重於產期之調控,許多種鵝場以控制飼料營養供給之方法,使種鵝停產或及早開產,雖然受到營養、生理及日照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未能達到理想之生產效率,但處理妥善者反而有較佳的經營收益。本場最近以密閉式鵝舍,運用光照來調控種鵝產期的試驗,已獲得相當令人滿意之成果(賴等,1996),有意推廣到商業性大規模生產,以評估其效益。

結語

  種鵝之性能仍應以高產為首要,國內現有白羅曼種鵝係源自歐洲之商用品系,依目前之繁殖性能較歐洲種鵝年產60個蛋、36隻以上雛鵝的水準尚有一段距離。本場選育之高產母鵝後裔雖已有50個以上的產蛋能力,但以現有之種原要再快速提升恐怕很不容易,引進高產蛋的種鵝應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本省以密集舍飼的養鵝環境,限制了鵝的生長特性,應該加強營養生理方面的研究,使其發揮生產效率,若針對國內鵝隻之產銷型態,似乎可以加重母鵝連產性能之選拔。

參考文獻

王勝德、吳國欽、邱作相、陳振台、葉力子。1996。八十四年度種鵝資訊調查。臺灣農業32:(5)82∼88。
邱作相、洪典戊、戴謙。1989。鵝隻各品種產蛋性能之選育。畜產評議會試驗研究工作報告。
呂秀英。1989。臺灣養鵝產銷市場之研究。中國土地銀行,農業金融論叢22:51∼89。
吳素琴。1992。養鵝生產指南。農業出版社。中國,北京。
吳國欽。1984。白羅曼鵝與中國鵝經濟性能比較。臺灣農業20:2。
吳國欽、王勝德、胡見龍、葉力子。1996。種鵝籠飼對生產性能之影響。畜產評議會試驗研究工作報告。
葉力子。1995。鵝品種改良近況。臺灣農業31(5):73∼78。
葉力子、邱作相、王勝德、吳國欽、張秀鑾。1997。鵝品系選育。畜產評議會試驗研究工作報告。
葉力子、吳國欽、邱作相、王勝德、許瓊瑛、張秀鑾。1996。鵝品系選育。畜產評議會試驗研究工作報告。
葉力子、吳國欽、邱作相、許瓊瑛、陳振台、張秀鑾。1995。鵝品系選育。畜產評議會試驗研究工作報告。
賴銘癸、胡見龍、葉力子。1996。光照週期對母鵝產蛋之影響。畜產研究29(2):129∼135。
Oscar, G., 1985. Modern Waterfowl Management and Breeding Guide, Fourth printing, American Bantam Association U. S. A.
Tai, C., 1989. Ut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Waterfowl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Food & Fertilizer, Technology Center Extension Bulletin No. 291. ASPAC.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種原鳴叫聲-波形圖-母豬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