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母牛產褥期間各種重要疾病之防治 洪漢卿 老師
前 言
台灣夏季氣候高溫多溼,對乳牛而言是一種非常大的緊迫,由於特殊的三段計價方式,夏季往往為乳牛分娩的時期,乳牛在面對外部高溫多溼氣候,內部分娩後生理劇烈轉變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下,在產褥期發生疾病的比例和嚴重性就亦更加惡化了。
根據調查,就乳牛發生疾病的期間予以統計,分娩後7天內所佔比例最高為56.9%,在分娩後2個月內佔72.5%,2個月後到乾乳期是21.6%,而分娩前1週到分娩是5.6%。分娩後兩個月良好的產褥期管理可說是決定整個乳牛場是否獲利的關鍵。
乳牛產後疾病大致為:分娩時膣道、子宮損傷,子宮脫垂,卵巢功能未恢復導致不發情、子宮復舊不佳、胎盤滯留、子宮內膜炎,嚴重時子宮內大量腐生菌滋生產生大量毒素被母體吸收造成產褥性中毒症(產褥熱)、蹄葉炎以及產後代謝障礙如酮病、乳熱和母牛倒臥症候群等。
相信各位酪農先進皆有遇過產後乳牛有膣道、子宮損傷或會陰部裂傷、胎盤滯留甚至麻煩的子宮脫垂以及產褥性中毒症等產褥期疾病,母牛因傷口疼痛、子宮復舊不良,惡露無法排出、細菌感染產生敗血症或細菌大量滋生產生毒血症導致牛隻高燒、食慾減退、反芻停止、削瘦、泌乳量下降、眼眶下陷、脫水、牛雙淘汰或死亡等棘手情形。若牛隻患有產後代謝障礙,如:酮病可見食慾不振、挑食精料、持續消瘦、泌乳量減少、不發情等症狀。患乳熱牛隻臨床可見肌肉震顫、牛隻伏臥,頭、頸歪於一側,嚴重時四肢伸直完全弛緩、意識障礙而昏迷。母牛倒臥症候群係指牛隻分娩後因代謝障礙如低血鈣症或麻痺之傳染性疾病(如內毒血症、乳房炎)或運動器官傷害(如跌倒、髖關節脫臼、骨折劈腿)引起倒臥起立不能為主之症候群。產後代謝障礙若治療無效最終造成牛隻淘汰或死亡等切身之痛。
最令人頭痛的是由於產後母牛正值泌乳高峰,牛隻耗損大量能量在分泌大量乳汁,即牛隻身處熱能負平衡的狀況,產褥期疾病的治療往往事倍功半地治療上很長一段時間,不僅是藥物、人力等金錢上的損失,更嚴重的是泌乳量下降及泌乳高峰不明顯造成收入的減少、產後空胎期延長造成飼養成本的提高,以及治療後牛隻不易受孕,終至牛隻淘汰造成牧場經濟上莫大的損失。
本文將從產褥期間牛隻生殖道復舊、惡露排出和卵巢功能恢復等正常生理情形,談到分娩後產道損傷所造成疾病、子宮脫垂、脫盤滯留、產褥以及代謝障礙疾病。期望藉由了解母牛分娩後正常生理情形,讓各位酪農朋友在母牛產褥期間發生疾病時,可迅速的診斷治療,並給予正確的反應和處理,才能將牧場的損失降至最低。
產褥期間:
係指完全分娩後的期間,包括從第三期的陣痛至生殖系統恢復到正常無懷孕時期的狀態。任何延長產褥期間的原因,都可能影響動物個別的繁殖性能,但初產動物產後無法完全恢復至未懷孕前的狀態。
產褥的恢復包括:
1. |
生殖道特別是子宮的縮小及萎縮,產後子宮肌肉會持續數天的收縮,藉此過程幫助子宮內液體排出及組織的剝離,使子宮復舊。 |
2. |
子宮內膜及子宮壁深層肌肉的復舊。 |
3. |
卵巢功能的恢復,多發情動物開始有週期性的發情。 |
4. |
子宮腔內污染的細菌排除乾溼。 |
|
脫兒的分娩主要靠催產素及前列腺素的作用,但在產後三天,前列腺素的濃度達到高峰直至產後15天才恢復到正常值。 |
|
子宮的恢復: |
|
肌纖維長度:從750um縮減至400um產後第一天至少縮減200um。 |
|
妊角大小:縮減一半約5天,完全恢復約26∼52天。 |
|
子宮頸口:分娩後10∼12小時,在一隻手掌已難伸入,分娩後96小時,僅二指可伸入。 |
|
分娩後子宮頸外口平均直徑: |
|
2天→15公分 |
|
10天→9∼11公分 |
|
30天→7∼8公分 |
|
60天→5∼6公分 |
|
在子宮的復舊過程中,前列腺素扮演重要角色,從產後3天起每天兩次,持續10天注射外源性前列腺素,子宮可在6∼13天內加速復舊。 |
|
惡露包括子宮的分泌物、血液及胎膜等組織碎片。 |
|
惡露在經產生可達 3000ml |
|
惡露在初產牛約 500ml |
|
惡露正常大約 1000ml |
|
惡露的排出: |
|
分娩後2∼3天大量排出,8天就減少,14∼18天完全不見。初期排出紅棕色,至第9天呈血絲狀,正常不應有臭味。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