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場紀錄表的重要性 檢驗組電腦室 方愛茹 自從民國66年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執行以來,每年平均測乳戶數及頭數逐漸增加(表一),由原先不到一萬頭數次,於87年突破一萬頭,其後的幾年間更迅速增加,至92年已衝上二萬頭數次,隨著檢測數量的增加,資料庫也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資料,除了每個月提供酪農「牛乳品質檢驗報告」及「性能檢定月報表」之外,並透過畜產試驗所研究人員統計分析成各式泌乳性能及繁殖效率相關資料及排行等資訊,作為各乳牛場提昇經營效率及育種改良之參考,同時也是辦理乳牛場評鑑、優質牛選拔、牛隻登錄等業務之依據。然而,在數量急劇增加的刺激之下,記錄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成為當前最大的考驗。 表一:民國83年-93年測乳戶數及頭數統計表 戶數總計 (戶) 戶數平均 (戶/月) 年成長率 (%) 頭數總計(隻) 頭數平均 (隻/月) 年成長率 (%) 83年 2146 179 99131 8261 84年 2486 207 15.64% 119531 9961 20.58% 85年 2491 208 0.48% 118722 9894 -0.67% 86年 1956 163 -21.63% 91167 7597 -23.22% 87年 2406 201 23.31% 121963 10164 33.79% 88年 2749 229 13.93% 155811 12984 27.74% 89年 2749 229 0.00% 183221 15268 17.59% 90年 2797 233 1.75% 188509 15709 2.89% 91年 3161 263 12.88% 227410 18951 20.64% 92年 3482 290 10.27% 259682 21640 14.19% 93年 3488 291 0.34% 263390 21949 1.43% 牛群性能的改良是由先天的遺傳性能及後天的飼養管理環境兩方面著手,為使乳牛的遺傳潛能充分發揮,並且一代優於一代,就必須靠著完整的記錄來鑑定個別牛隻性能的好壞,按個別牛隻之異同施以最佳的飼養管理。「現場紀錄表」就是為了提供完整的牛群飼養紀錄以利於資料的收集、保存與分析而設計的,其報表內容概分為五個部分,一、乳牛本身編號及來源:包括統一編號、場內編號、出生日期、父牛精液編號、母親牛統一編號;二、乳牛分娩情形:胎次、分娩日期、母牛體重、犢牛牛號等屬之;三、乳牛配種情形:有配種日期、配種精液兩欄;四、乳牛狀況資料:如狀況日期、狀況代號;五、牛乳採樣情形:上、下午乳量、乳量合計和乾乳日期等欄位。 統一編號是辨識牛隻之代號,本會自民國九十年起接受補助辦理乳牛統一耳標的工作,新制彩色PC質耳標上之編號,前二位為年份,第三位為英文字母,代表縣市別,後四位代表出生地牛隻流水號,於出生仔牛滿兩個月時釘掛,滿一年後作為牛隻烙印號之依據,並可轉成八位數字的統一編號,以利於電腦資料建檔,每一個編號,就如同身分證字號一樣,僅能用在一頭牛的身上,同樣的,一個編號也只能烙印在一頭牛的身上,電腦資料庫裡的每一筆資料都必須仰賴統一編號的正確完整,才不至於發生張冠李戴的情況。 此外,現場紀錄表上正確的出生日期,能算出真實的牛齡,父牛精液編號及母親統一編號可追蹤牛隻遺傳性能,胎次和分娩日期為計算305-2x-ME乳量資料的重要資訊之一,配種日期是預產期推估之依據,母牛體重能評估牛隻生長發育狀況,小牛編號的填寫則有利於查詢其下一代之遺傳性能,精液號碼讓小牛的身分獲得依據,還有狀況資料,相當於牛隻一生的醫療紀錄,直到死亡或淘汰。 每一筆資料都能成為改善牛群管理、提昇經營效益的參考,而錯誤的紀錄也可能誤導飼養管理方式的選擇,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資料越詳實,回饋到酪農身上的資訊就越可靠,整個資料庫的建立及各種分析報告的出具才有其實質意義,相信每一位酪農朋友、輔導員團隊以及檢驗組同仁為使台灣乳業發展步步高升,必能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掌握每一個環節,使DHI計畫發揮的功能更臻完善。
乳牛場紀錄表的重要性
檢驗組電腦室 方愛茹
自從民國66年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執行以來,每年平均測乳戶數及頭數逐漸增加(表一),由原先不到一萬頭數次,於87年突破一萬頭,其後的幾年間更迅速增加,至92年已衝上二萬頭數次,隨著檢測數量的增加,資料庫也累積了相當豐富的資料,除了每個月提供酪農「牛乳品質檢驗報告」及「性能檢定月報表」之外,並透過畜產試驗所研究人員統計分析成各式泌乳性能及繁殖效率相關資料及排行等資訊,作為各乳牛場提昇經營效率及育種改良之參考,同時也是辦理乳牛場評鑑、優質牛選拔、牛隻登錄等業務之依據。然而,在數量急劇增加的刺激之下,記錄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成為當前最大的考驗。
表一:民國83年-93年測乳戶數及頭數統計表
戶數總計 (戶)
戶數平均 (戶/月)
年成長率 (%)
頭數總計(隻)
頭數平均 (隻/月)
83年
2146
179
99131
8261
84年
2486
207
15.64%
119531
9961
20.58%
85年
2491
208
0.48%
118722
9894
-0.67%
86年
1956
163
-21.63%
91167
7597
-23.22%
87年
2406
201
23.31%
121963
10164
33.79%
88年
2749
229
13.93%
155811
12984
27.74%
89年
0.00%
183221
15268
17.59%
90年
2797
233
1.75%
188509
15709
2.89%
91年
3161
263
12.88%
227410
18951
20.64%
92年
3482
290
10.27%
259682
21640
14.19%
93年
3488
291
0.34%
263390
21949
1.43%
牛群性能的改良是由先天的遺傳性能及後天的飼養管理環境兩方面著手,為使乳牛的遺傳潛能充分發揮,並且一代優於一代,就必須靠著完整的記錄來鑑定個別牛隻性能的好壞,按個別牛隻之異同施以最佳的飼養管理。「現場紀錄表」就是為了提供完整的牛群飼養紀錄以利於資料的收集、保存與分析而設計的,其報表內容概分為五個部分,一、乳牛本身編號及來源:包括統一編號、場內編號、出生日期、父牛精液編號、母親牛統一編號;二、乳牛分娩情形:胎次、分娩日期、母牛體重、犢牛牛號等屬之;三、乳牛配種情形:有配種日期、配種精液兩欄;四、乳牛狀況資料:如狀況日期、狀況代號;五、牛乳採樣情形:上、下午乳量、乳量合計和乾乳日期等欄位。
統一編號是辨識牛隻之代號,本會自民國九十年起接受補助辦理乳牛統一耳標的工作,新制彩色PC質耳標上之編號,前二位為年份,第三位為英文字母,代表縣市別,後四位代表出生地牛隻流水號,於出生仔牛滿兩個月時釘掛,滿一年後作為牛隻烙印號之依據,並可轉成八位數字的統一編號,以利於電腦資料建檔,每一個編號,就如同身分證字號一樣,僅能用在一頭牛的身上,同樣的,一個編號也只能烙印在一頭牛的身上,電腦資料庫裡的每一筆資料都必須仰賴統一編號的正確完整,才不至於發生張冠李戴的情況。
此外,現場紀錄表上正確的出生日期,能算出真實的牛齡,父牛精液編號及母親統一編號可追蹤牛隻遺傳性能,胎次和分娩日期為計算305-2x-ME乳量資料的重要資訊之一,配種日期是預產期推估之依據,母牛體重能評估牛隻生長發育狀況,小牛編號的填寫則有利於查詢其下一代之遺傳性能,精液號碼讓小牛的身分獲得依據,還有狀況資料,相當於牛隻一生的醫療紀錄,直到死亡或淘汰。
每一筆資料都能成為改善牛群管理、提昇經營效益的參考,而錯誤的紀錄也可能誤導飼養管理方式的選擇,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資料越詳實,回饋到酪農身上的資訊就越可靠,整個資料庫的建立及各種分析報告的出具才有其實質意義,相信每一位酪農朋友、輔導員團隊以及檢驗組同仁為使台灣乳業發展步步高升,必能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掌握每一個環節,使DHI計畫發揮的功能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