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泌乳期乳熱病發生於乾乳期可採取的措施
一、
限制鈣、磷的每日攝取量
1.
傳統上的建議是限制牛隻每日鈣攝取量在80~100克以下或日糧乾物質含 0.5%-0.7% 的鈣;磷每日攝取在45克以下或日糧乾物質含0.3~0.35%的磷。而近來的研究顯示,至少須從分娩預定日的二週前限制鈣每日的攝取量在50克以下、磷30克以下,可更進一步降低乳熱病及次臨床(subclinical)乳熱病的發生,因此乳牛業者於乾乳期,尤其是乾乳後期必須限制乳牛攝取含高鈣之牧草如苜蓿製品,因於乾乳期限制鈣的攝取量可以使牛隻調整至缺鈣狀態,在開始泌乳後可使消化管及骨骼中之鈣呈現活潑好動的狀態,能對高鈣需求有較佳的反應。
2.
維持日糧中鈣、磷的理想比例:乳牛日糧中理想的鈣、磷比例在1.5:1-2.5:1間,超過2.5:1及低於1.5:1 均會增加乳熱病發生的比例。但在台灣一般以切短的狠尾草、盤固拉乾草、青刈玉米或玉米青貯、濕豆腐渣、濕酒粕、發酵鳳梨皮渣、濕蕃茄渣等農產加工副產物,配合精料餵飼牛隻,鈣、磷比例通常低於1.5-1:1,因此有必要給予一部分苜蓿乾草(約3公斤),來矯正鈣、磷比例不當的問題。因鈣、磷比例不當會影響鈣、磷於消化管的吸收、骨骼中的蓄積及血液中鈣、磷的含量。
二、
於預定分娩日前3-7天,於每日飼料中供應2千萬至3千萬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
維他命D分別經肝臟微粒體(microsomes)及腎臟粒線體(mitochandria)中之羥化脢(hydroxylase)轉變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維他命D。維他命D可促進鈣的吸收,並與鈣的轉移有密切相關,當血鈣降低時維他命D可刺激甲狀腺素的分泌,促進鈣、磷從骨骼中釋出,提高血漿中鈣、磷之濃度。因此於分娩前3-7天於日糧中供給大量的維他命D,可提高活性維他命及副甲狀腺的作用,在分娩之後使消化管及骨骼中的鈣容易移至血清中,可預防乳熱病之發生,尤其在那些以前曾發生乳熱病的牛隻,其添加更屬必要,並可延長添加時間至產後一週,有助於乳熱的預防。
三、
降低鈉、鉀的每日攝取量
乾乳期使用鹹性日糧可增加乳熱病的發生機率,而酸或鹼性日糧可由日糧中陽離子與陰離子間的含量多寡來判定,一般由鈉+鉀-氯的當量(分子量除以電荷數;以mEq/Kg 表示)或(鈉+鉀)/氯的重量比來表示,一般鈉+鉀-氯的當量在85mEq/Kg以下(或(鈉+鉀)/氯的重量比在1.2以下)即偏向酸性日糧,在代謝上即容易造成酸血症,鈉+鉀-氯在160mEq/Kg以上或(鈉+鉀)/氯重量比在2.0以上,即偏向鹼性日糧,在代謝上即容易造成鹼血症,而在趨向鹼性時鈣在血漿中的活性即降低,乳熱病及次臨床性乳熱病的發生率常提高至30%以上。因此必須控制日糧乾物質中鈉的含量在0.13%附近。芻料一般為鉀的良好來源,常造成鉀的過食,必須控制鉀在日糧乾物質的含量,使其不超過1.5%。
四、
於日糧中添加陰離子礦鹽
由於芻料中含高量的鉀及乾乳後期餵飼高量精料,要限制鈣、磷及鉀的採食量於低量有所困難,可添加陰離子來改善離子平衡。酸性日糧可改善鈣的吸收,同時促進骨骼中鈣質移至其他組織,因為在血液過酸時,骨骼中鈣質扮演了緩衝劑的角色。當骨骼中的鈣移出時,乳牛有較佳的能力,來預防由開始泌乳所引起的血鈣降低,因此較不易發生乳熱病。而在多數的低血鈣症中常扮隨低血鎂症的發生,因此營養專家常利用氯化胺、硫酸胺及硫酸鎂等鹽類來操縱陽離子-陰離子平衡值中所需的陰離子鹽使Na+K-Cl呈輕微負值。於歐洲及加拿大的研究顯示,在乾乳期餵予高陽離子鹽日糧牛隻患乳熱病的比例達86%及46%,而牛隻餵予陰離子鹽日糧,則沒有病例發生,而在美國的試驗亦顯示餵予高、中陽離子鹽日糧有較高的乳熱病發生,而餵予陰離子鹽的乳牛有較低的乳熱病發生,同時在分娩時亦較未餵飼陰離子鹽的有較高的血鈣濃度,其發生次臨床性乳熱病及低血鈣的情形亦較低,因而降低了胎盤滯留的情形。研究結果亦顯示即使在每日鈣的攝食量高達150克時,仍能有效防止乳熱病的發生。而陰離子鹽的採食至少應從分娩前三週開始,每天採食114克的氯化胺及114克的硫酸鎂或57克氯化胺、57克硫酸胺及114克硫酸鎂,因陰離子鹽的嗜口性不佳,因此陰離子礦鹽必需混合於適口性良好的穀物當中如乾酒粕或精料中,並分早晚二次餵飼,及慢慢增加餵飼量使牛隻至少有三天的適應時間。
結 論
由上述得知乾乳期為治療及預防乳房炎的良好時機,並應避免牛隻肥胖及給予適當運動以減少代謝性疾病及難產的發生,同時降低鈣、磷、鈉、鉀的每日攝取量,及於產前一週給予大量維他命D,可防止分娩後乳熱的發生,如有困難可以在日糧中添加陰離子鹽,亦可有效防止乳熱病及次臨床性乳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