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農、林、漁、牧的生產結構有明顯的變化。在民國70年以前,農作物產值佔農業生產值的比率都在50%以上。民國70年代推動稻田轉作之後,農作物的結構比逐漸降低,漁產與畜產的結構比則不斷上升。在民國85年,口蹄疫發生的前一年,畜產的結構比曾高達35.49%。民國86年發生豬隻口蹄疫重創台灣的畜產業及關聯產業,畜產的結構比也隨之大幅下跌,但93年、94年的豬價上升,又提升了畜產的結構比至33%。
(二)台灣的畜牧產業包括家畜類的豬、牛、羊、鹿及家禽類的雞、鴨、鵝、火雞、鴕鳥,其中養豬產值約佔畜牧產值的一半。台灣地區畜產品的自給率在民國90年時仍有85.6%,91年加入WTO後,自給率隨著市場的開放逐漸降低,至民國94年為74.2%。台灣整體肉類消費量10年來的變化不大,94年平均每人肉品消費量為77.12公斤,其中包括豬肉39.4公斤、牛肉3.63公斤、羊肉1.62公斤、禽肉32.28公斤、其他0.19公斤。
(一)近年來飼料進口數量之變動情形
台灣畜牧產業所使用之飼料以玉米和黃豆為主,以養豬產業而言,飼料中玉米約佔70%,黃豆約佔20%。在政府取消雜糧保價收購計畫之後,飼料的供給幾乎都仰賴進口,近年來玉米和黃豆的進口數量如下表:
民國85年是台灣畜牧產業的黃金時期,當年冷藏、冷凍豬肉外銷金額達到16億美元,當年的飼料進口量也達到最高峰。民國86年3月發生的豬隻口蹄疫重挫台灣養豬產業,據估計包括養豬業、飼料業、藥品業、屠宰冷凍業、運輸業等關聯產業損失約達新台幣1,000億元。
(二)近年來飼料價格之變動情形
由於國內畜牧產業所使用的飼料幾乎都仰賴進口,因此飼料進口價格主要受到國際穀物價格變動的影響,而國際穀物價格則受到全球穀物供需變動的影響。一般而言,國際市場對穀物的需求比較穩定,影響國際穀物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為供給面,尤其是主要大宗穀物生產國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等國家的生產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
另外,國際海運費的變動也連帶影響台灣的飼料進口價格。影響飼料價格變動的關係因素可用下列簡圖表示:
分析飼料價格的變動,可以從長期變動與短期變動兩方面來探討:
1. 長期變動
進口飼料價格的長期變動可用下表表示之:
從上表看來,85年至95年間玉米與黃豆的年平均價格起起落落,形成起落的主要原因為世界重要穀物供應國玉米、黃豆生產的豐、歉狀況。
2. 短期變動
受國際原油價格飆漲的影響,玉米、黃豆的國際價格從95年10月起發生了異常的變動,今將95年5月至96年5月的玉米、黃豆平均價格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進口玉米、黃豆的月平均價格從95年10月起大幅上升,其中玉米價格的漲幅大於黃豆價格,主要原因為黃豆價格的變動是被玉米價格的變動所牽動。在美國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後,有部分種植黃豆的農地轉而改種玉米,導致黃豆的生產量減少,價格上升。
(三)未來飼料價格的變動趨勢
由於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使得美國從政策面鼓勵使用生質燃料。布希總統於2007年1月曾宣布支持汽車業的生產可使用彈性燃料(flex-fuel)的汽車,亦即可使用純粹汽油或內含乙醇的混合汽油,聯邦政府打算在10年內將汽油消耗量降低一成。生質能源的開發,目前仍以玉米提煉乙醇為主,使得美國對玉米的需求大幅增加。
依據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估計,美國現有116座玉米乙醇提煉廠,建造中的有80座,擴建中的有11座,還有200座在計畫建造之列,這些乙醇廠預估在2008年9月玉米收成時都可以投入生產。美國專家警告,提煉乙醇的玉米使用量快速增加可能使得玉米短缺並導致家畜、家禽飼料供應不足。如再考慮全球氣候暖化現象,玉米供給短缺問題將更雪上加霜。
另美國相關業者曾分析過,只要國際原油價格在每桶55美元以上,用玉米提煉燃料酒精就符合經濟原則。在原油不斷開採的情形下,地下石油蘊藏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因此石油出口國家組織(OPEC)不可能大量增產,國際原油價格勢必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因此,在未來高油價的走勢下,玉米、黃豆也將是高價格的趨勢。
一、飼料價格變動對畜產品生產面的影響
飼料價格變動對畜產品生產面的影響最主要的是生產成本提高,至於成本會提高多少,須視價格變動的幅度及飼料成本占生產成本比率之高低而定。飼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率一般多以飼料成本占直接生產成本的比率表示,而此項統計資料又因調查單位之調查對象、樣本戶、調查方法之不同而異。以肉豬之飼料成本占直接生產成本之比率為例,依民國94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估算約為65%,但依動科所8戶記帳戶之資料估算則占79%,差異很大。
另依據中央畜產會之估算,主要家禽產品之飼料成本占直接生產成本之百分比各為:白肉雞62%、紅羽土雞67%、黑羽土雞70%、蛋雞75.81、北京鴨78.61%、土番鴨77.34%、番鴨78.61%、蛋鴨74.86%、鵝67.8%。就理論上言,飼料成本占直接生產成本之比率愈高,飼料價格上漲時,生產成本就提高愈多。
飼料價格上升使得生產成本上升,如果該項產品的市場價格未能相對上升時,將會減少生產該項產品的利潤,甚至造成虧損,如果長期處於虧損狀況時,業者必須以調減生產量的方法促使價格上升,才能使產業維續下去。
二、飼料價格變動對畜產品市場消費的影響
飼料價格上升使得畜產品生產提高時,生產者當然會期望市場價格能相對提高,以維持其收益。但市場價格受供給與需求相互影響而決定,生產者的期望未必能達成。
(一)當市場需求增加時
一般而言,當家庭可用所得提高時,對優質食品的需求會增加,至於增加多少須視對該項產品需求之所得彈性大小而定,今以簡化圖形表示如右圖:
圖一表示供給曲線沒有變化而需求曲線往右上方移動,表示市場上有一個較高的需求水準,此時一般而言價格會由P1上升到P2,市場的交易量會由Q1增加到Q2,但如將交易量控制在Q1時,價格則會由P1上升到P3。價格上升當然會增加消費者的支出,但因家庭所得提升,消費者可能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至於市場價格要從P1上升到P2或P3才能抵償生產成本因飼料價格上升而提高的部分,須視實際狀況而定。
(二)當市場需求不變時
當市場需求不變,供給也不變時,價格也維持不變,對市場消費沒有影響,但生產者因生產成本上升,將使利潤降低,或甚至形成虧損。
(三)當市場需求減弱時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景氣外熱內冷,尤其是自去(95)年下半以來,基層景氣很差,百貨業營業額多為負成長,中央大學於96年5月12日公布5月份「消費者信心調查」,不僅總指數創下5年半以來的新低,更創下2001年調查以來的新低。另中國時報96年6月5日頭版刊載:「近八年來,社會新鮮人的薪資不增反減-根據勞委會的調查,去年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平均起薪是26,700元,比起8年前還少了762元...。」
也有經濟學家提出,台灣已經形成了「M型社會」,亦即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近來全球都面臨農工原料上漲的問題,美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4月上漲2.6%,英國漲2.8%,德、法也漲逾1.3%,亞洲的中國漲3.0%,韓國漲2.5%,日本微漲0.01,但台灣5月份的CPI反而下跌0.03%,其原因除部分農產品如蔬菜、水果、豬肉、雞肉價跌之外,主要還是市場需求太弱,廠商不敢貿然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因為CPI是由供給和需求一同決定,廠商雖想提高物價,但訂價策略仍受市場需求影響,這也就形成股價不斷上升,但CPI卻反向下跌的奇特現象。
當飼料價格上升,市場需求卻減弱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今以下圖表示:
從右圖可以看出,當市場供給沒有變動而市場需求減弱時,市場價格會從P1降到P2,市場交易量也會從Q1減少到Q2。台灣的毛豬平均交易價格在95年11月後明顯下跌,其原因一方面是供給過剩,另方面是需求減弱。至96年1月豬價雖有回穩,但2月農曆春節過後,豬價又開始下滑。96年3月至5月之毛豬交易頭數與95年同期間相差不多,價格為何大幅下跌?最主要就是整體經濟景氣低迷,市場需求減弱。養豬業者在飼料價格上漲,豬價下跌的情況下慘淡經營。我個人在96年1月即呼籲,應儘速淘汰部分仔豬及種母豬,以減少供應,才能提高市場價格。圖二可以看出,當市場需求從D1D1減弱到D2D2時,要想維持原來的交易價格P1,必須將供給從S1S1減少到S2S2。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可預見的未來,玉米、黃豆的價格都將在一個偏高的水準上,即使價格會因生產狀況而有變動,但不可能長期明顯下跌。處在這樣一個高飼料價格的時代,畜禽產業應如何因應?謹提出以下策略供參。
一、擬訂市場導向的生產計畫
不論那一種家畜或家禽產品,要想獲得一個合理(成本+一定利潤)且穩定的價格,絕對不能任性、盲目生產,必須先估算出合理價格,再估算在此價格下的市場供給量是多少,再依此供給量擬訂生產計畫。當然如果空有生產計畫而未執行控制,也是枉然。此部分可與農委會目前推動的生產申報制度互相配合。台灣的農民很多人自以為比別人聰明,常一意孤行,必需不斷再教育。
二、降低生產成本
一種產業或一個企業(農場、牧場)要永續發展,必須不斷追求生產成本的降低,尤其在玉米、黃豆價格上漲後,畜牧業必須從整體成本來考量,設法降低生產成本,例如
(一)採用玉米的替代品
大量玉米用來製造乙醇後,會產生大量的玉米酒粕,如何有效利用玉米酒粕取代一部分玉米使用量,是畜牧業可以努力的方向。另外,試驗單位也可以研究找尋其他較低價的飼料原料,調整飼料配方,以降低成本。
(二)提升生產力
生產力和生產成本是一個相對的觀念,透過生產力的提升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一般而言,生產力的提升可以透過人力素質的改善、技術進步、效率提高和設備更新來達成。
(三)營造畜禽的健康生長環境
台灣農民,種植農作物的常會使用過量的農藥和化學肥料,飼養畜禽的也常會使用過多的針劑、藥劑。我們必須努力去營造畜禽生長的健康環境,藉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以最大的畜牧產業養豬業為例,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如下:
- 建立無特定病原之人工授精站,推廣供應無特定病原精液,使小豬出生時就較健康,較不容易生病。
- 輔導養豬戶落實自衛防疫,加強飼養場之消毒及必要時之隔離措施,強化餿水養豬戶之管理。
- 加強養豬戶用藥的管理,丹麥的養豬戶必須取得獸醫師的處方箋才能買藥、用藥,值得我們仿傚。
- 建立豬隻生產管理紀錄及保健體系,協助養豬戶紀錄豬隻發生疾病狀況及提高豬場衛生管理技術,提供養豬戶家畜重要疾病之診斷及防治方法,減少疾病造成的損失。
- 落實口蹄疫及豬瘟疫苗全面性預防注射,加強肉品市場、繫留場及車輛之消毒,防止疫病之傳播。
三、提升市場競爭力
透過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可以提高畜產品的價值,主要途徑如:
(一)產品的衛生安全要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生產出來的肉質要能迎合消費者的喜好。另外,在畜禽的品種、體型方面也要符合承銷人的需求,交易時才能獲得較高的價格。
(二)輔導優良畜產品建立品牌,有了品牌才能更有效地在市場推廣。
(三)儘量以銷售生鮮及冷藏肉品為主,以便和進口的冷凍肉形成市場區隔。
(四)提供消費者具便利性使用的肉品,以擴張市場需求。
四、加強研發多元化肉品加工產品
德國每人每年平均豬肉消費量約為80公斤,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約有一半為豬肉加工品。德國人對豬的各部位都能做成消費者喜歡的加工品,例如香腸的種類在百種以上,德國豬腳也能成為世界名菜。如果國內對豬肉、雞肉能研發很多符合國人口味的加工品,就可以擴大市場的需求,也可以透過研發創新提高畜產品的價值,例如生物科技產品,有助於產業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