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11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物不經冰霜,則生意不固;人不經憂患,則德慧不成。

[楊名時]
 隨機文章
藍瑞斯母豬合照(中文) (7632)
藍瑞斯母豬合照(中文)
約克夏公豬合照(英文) (1637)
約克夏母豬合照(英文) (1316)
約克夏完檢(英文) (1189)
畜牧半月刊2010年6月30日 (1192)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花色豬種

 

種豬場: 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

主講人: 李啟忠

電  話: (089) 224634  223170

傳  真: (089) 229211

Email: 

 

選種過程

在1993年為顧及蘭嶼豬保種族群的近親繁殖可能帶來的白色斑致死遺傳,而把族群中具有白色斑的仔豬,隔離出保種族群。這些白色斑仔豬,依體色特徵白色斑,簡稱花色豬。

隔離出的白色斑仔豬,計有19頭公仔豬和18頭母仔豬,合計37頭。每頭豬自臉部、耳朵、頸部、左前肢、右前肢、背部、左腹部、右腹部、左後肢、右後肢和尾巴等11個部位審視有無白色斑,予以個別記錄之。花色豬基礎族群19頭公仔豬和18頭母仔豬成長至配種日齡時,把18頭母豬全數留種,而公豬則僅選留6頭。選留的6頭公豬是以身體11個部位均具白色斑者為優先。因此,做為基礎族群第零代(G0)的種豬有6公18母。

G0代的6公18母是採併欄配種方式,一欄內放入3頭母豬和1頭公豬,經過10天,再把公豬隔離出來,再經四天後再把公豬放入另一群母豬欄內。此時,公豬採輪替方式而被放入另一母豬欄之考量,是為避免因某一頭公豬的受精能力低落而致母豬無法受孕產仔的狀況產生。此種併欄配種於1993年7月1日起至8月底合計兩個月之久,相當於有四頭公豬在這兩個月期間和同一欄的三頭母豬曾經併欄飼養過。待產母豬於11月至12月間趕入分娩舍,分娩時記錄活仔數。

剛出生的G1代仔豬就有白色斑,每頭活仔豬由臉部、耳朵、頸部、左前肢、右前肢、背部、左腹部、右腹部、左後肢、右後肢至尾巴等11個部位被審視有無白色斑。待仔豬達五月齡時,稱重並選留體重不超過20公斤者6公18母為第一代(G1)種畜。G1代的6公18母於1994年7月1日起至8月底亦採併欄配種方式。G1的種豬於併欄配種時,由於有些種豬其原有白色斑部位有棕毛而呈現棕色斑,因此,把G1的種豬之色斑再區分為棕色斑和白色斑。

G2的仔豬於出生時就分別記錄白色斑或棕色斑。選留具有的白色斑部位要最多者6公18母為G2代的種畜(1995年7月)。G3代的種畜亦是具有的白色斑部位要最多者(1996年7月)。G4代的種畜亦是具有的白色斑部位要最多者(1997年7月)。如此形成一年一世代的選育方式。G5代(1998年7月)起以兄妹配進行全同胞選育。

花色豬選育族群的經濟用途上,除因其體型小與體色有特性,提供為休閒觀賞用豬種極具潛力外,亦因其為近親選育的品系而可供醫學研究用實驗豬。

 

外型特徵

就白色斑出現的部位進行分析,自蘭嶼豬保種族群隔離出的白色斑仔豬37頭中,有100%的豬在臉部、59%在耳朵、86%在頸部、92%在左前肢、97%在右前肢、89%在背部、86%在左腹部、84%在右腹部、76%在左後肢、73%在右後肢、97%在尾巴有白色斑。第一代活仔豬88頭,每頭仔豬的臉部皆有白色斑,其餘身體部位呈現白色斑的頻率為95至99%不等。第二代活仔豬90頭仔豬的臉部、頸部、背部、左腹部或右腹部均有色斑,不過有白色斑或棕色斑兩種,前述五個部位具棕色斑的仔豬頭數比率分別有27.8、33.3、30.0、32.2和30.0%。仔豬的其他六個身體部位仍呈現白色斑,白色斑在耳朵出現頻率為80%、左右前肢為99%、左右後肢為100%、以及尾巴為100% (表1)。

表1. 花色豬之種豬與仔豬色斑頻率

色斑存
在部位

保種區隔離群

第零代種豬

第一代仔豬

第一代種豬

第二代仔豬

臉部

100(37)

100(24)

100(88)

100(24)

100(90)

耳朵

59(22)

92(22)

99(87)

88(21)

80(72)

頸部

86(32)

100(24)

95(84)

96(23)

100(90)

左前肢

92(34)

100(24)

97(85)

100(24)

99(89)

右前肢

97(36)

100(24)

97(85)

100(24)

99(89)

背部

89(33)

100(24)

98(86)

100(24)

100(90)

左腹部

86(32)

100(24)

95(84)

100(24)

100(90)

右腹部

84(31)

100(24)

97(85)

96(23)

100(90)

左後肢

76(28)

100(24)

97(85)

100(24)

100(90)

右後肢

73(27)

100(24)

97(85)

100(24)

100(90)

尾巴

97(36)

100(24)

97(85)

75(18)

100(90)

平均±
標準偏差

85.3±12.2

99.3±2.4

97.2±1.5

95.9±7.9

98.0±6.0

括弧內數字為具有色斑的頭數。

五月齡時體高、體長、耳長、耳寬、胸深、胸圍、前肢長、前肢管圍、後肢管圍、臀寬、尾長、睪丸長、睪丸寬等體型性狀,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表2)。第二代豬隻的公母體重分別為20.30±2.67 和 17.90±4.14 kg,公母體高分別為38.71±1.20 和 36.04±3.51 cm,而公母體長分別為63.90±3.53 和 54.75±12.31 cm。

表2. 花色豬之五月齡體型性狀

 

性狀

第一代

第二代

頭數

10

33

13

22

體重, kg

21.27±4.01

20.68±4.83

20.30±2.67

17.90± 4.14

體高, cm

38.68±2.15

37.50±3.39

38.71±1.20

36.04± 3.51

體長, cm

58.72±4.54

59.55±4.97

63.90±3.53

54.75±12.31

耳長, cm

8.75±0.60

8.48±0.60

8.23±0.47

7.86± 0.66

耳寬, cm

7.09±0.61

6.64±0.53

6.55±0.61

5.96± 0.59

胸深, cm

25.42±1.55

25.31±2.78

23.31±1.09

23.44± 2.42

胸圍, cm

66.06±5.57

64.25±6.41

63.13±3.81

60.46± 7.23

前肢長, cm

17.18±1.35

17.45±1.55

17.29±1.26

16.83± 1.20

前肢管圍,cm

10.49±0.80

10.00±0.86

10.39±0.45

9.43± 0.79

後肢管圍,cm

10.54±0.77

10.06±0.47

10.56±0.45

9.69± 0.75

臀寬,cm

18.62±1.84

18.42±2.07

17.84±1.90

15.74± 3.24

尾長,cm

16.10±2.69

15.08±3.32

15.90±1.69

15.49± 2.51

睪丸長,cm

8.98±1.19

 

9.81±4.87

 

睪丸寬,cm

3.33±0.41

 

3.40±0.31

 

平均±標準偏差

 

繁殖性能

選留的G0花色系母豬18頭經併欄配種後,但有一頭未受孕,故有17頭母豬產下G1仔豬(表3)。平均每胎有5.18±2.30頭(平均±標準偏差)活仔豬,合計有38公50母仔豬。因有些仔豬在離乳前就配合農業研究概況之展示而送出埸,顧及疾病防疫,這些仔豬未再回埸,故該頭母豬的離乳資料不計,達八週齡時僅有13頭母豬有離乳記錄,平均每胎離乳4.69±2.29頭。離乳仔豬的育成率是以離乳活仔數之平均值被除以出生活仔數之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之,離乳仔豬的育成率為90.5%(4.69/5.18)。

表3. 花色豬種母豬之繁殖性狀

性狀

世代

第零代

第一代

併欄配種頭數

18

18

分 娩 頭 數

17

18

每胎出生活頭數

5.18±2.30

5.00±2.13

活仔豬總頭數(公/母)

88(38/50)

90(50/40)

八週齡離乳胎數

13

14

八週齡每胎離乳頭數

4.69±2.29

4.21±1.77

離乳仔豬總頭數(公/母)

61(27/34)

59(24/35)

離乳仔豬育成率, %

90.5

84.2

平均±標準偏差

選留的G1花色系豬有18頭女豬,計有18胎分娩,亦即每頭選留母豬均分娩一胎,平均每胎出生活仔豬數為5.00±2.13頭,合計有50公40母仔豬。達八週齡離乳時,僅有14頭母豬有離乳記錄,平均每胎離乳4.21±1.78頭,合計有24公35母仔豬離乳。G2仔豬的離乳育成率為 84.2%(4.21/5.00)。G1花色豬的繁殖性狀和其雌親代G0花色豬者相較,顯示出生活仔數、離乳活仔數和育成率均略有下降。但就配種分娩頭數來看,G1代選留母豬均產仔,較G0代者僅有94.4%(17/18)選留母豬產仔,略有改善種公母豬併欄配種的繁殖效率。

 

生長性能

花色豬自出生至五月齡期間,因受其外表體色選拔流程所需,不符選拔準則的仔豬通常於離乳後就予以隔離出選育族群,僅保留有七個部位以上具色斑的仔豬至五月齡稱重。仔豬的出生重、離乳時八週齡重與五月齡重依公母列於表4。

第一代仔豬有38公50母,其出生體重平均與標準偏差分別為0.80±0.20㎏和0.74±0.18㎏。第二代公仔豬(N=50)的出生重、八週齡重和五月齡重均較母仔豬(N=40)為重,第二代豬隻的公母體重分別為20.30±2.67 和 17.90±4.14 kg。

第三代仔豬有55公48母,其出生體重分別為0.84±0.14㎏和0.87±0.16㎏。第四代仔豬計有31公32母,合計有14胎,平均每胎有4.5頭活仔豬。出生重公的為0.88±0.21kg,母的為0.86±0.13kg。八週齡重公的為6.30±0.67kg,母的6.18±0.39kg。

表4. 花色豬之生長性狀

世代

性別

出生重, ㎏

八週齡重, ㎏

五月齡重, ㎏

第一代

0.80±0.20(38) a

5.43±2.27(27)

21.27±4.01(10)

 

0.74±0.18(50)

5.81±1.17(34)

20.68±4.87(33)

 

 

 

 

 

第二代

0.81±0.30(50)

6.96±1.55(24)

20.30±2.67(13)

 

0.71±0.27(40)

6.10±1.40(35)

17.90±4.14(22)

 

 

 

 

 

第三代

0.84±0.14(55)

6.26±0.56(50)

-

 

0.87±0.16(48)

6.22±0.69(41)

-

 

 

 

 

 

第四代

0.88±0.21(31)

6.30±0.67(29)

-

 

0.86±0.13(32)

6.18±0.39(27)

-

平均±標準偏差

a括弧內數字是豬頭數。

 

屠體性狀

未測量。

 

遺傳型頻率

GPI遺傳型為BB。PGD遺傳型為AA。Hal-1843基因型為CC。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0410期D0014-01體型-體軀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