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11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每個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建築師。

[克羅底亞斯]
 隨機文章
藍瑞斯公豬合照(中文) (8598)
杜洛克公豬合照(英文) (7780)
杜洛克母豬合照(中文) (1790)
第三十三卷(2004) (25591)
藍瑞斯公豬合照(英文) (1827)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迷彩豬種

 

種豬場: 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

主講人: 吳明哲

電  話: (06) 5911211 分機236

傳  真: (06) 5912452

Email:  mingchew@mail.ncku.edu.tw

 

選種過程

1989年在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家畜生理系進行蘭嶼豬種(Miniature Lanyu, M)的豬胚移置到杜洛克種(Duroc, D)新母豬試驗時,首先選用台東種畜繁殖場迷你豬保種之蘭嶼種公豬兩頭與配國家核心種豬場南場提供的6頭杜洛克種新母豬;亦以3頭杜洛克公豬的精液,採人工授精方式與配5頭蘭嶼種母豬。杜洛克與蘭嶼豬種雜交後裔仔豬於8週齡時檢查其體色,不論正交(MD)或反交(DM)的仔豬均有65% 的仔豬身體兩側呈現黑色橫條紋與紅棕色橫條紋﹝棕黑條紋﹞交複排列型態。這類具有棕黑條紋的仔豬被選留為種畜。

棕黑條紋仔豬成長至五月齡時,留種12頭母豬,而公豬則僅選留6頭。選留的6頭公豬是以在五月齡時尚具棕黑條紋者為優先。因此,做為選育族群第一代(F1)的種豬有6公12母。其中各有一半的種畜是DM 和MD,亦就是有3公6母的MD和有3公6母的DM。在1990年7月至1991年12月間把做為迷彩豬選育族群第一代(F1)的種豬6公12母採觀察發情配種方式。每頭母豬均產有兩胎,共計有四種配種組合:DM x DM、MD x DM、DM x MD、和MD x MD。待產母豬趕入分娩舍,分娩時記錄活仔數。來自F1種母豬的第一胎和第二胎剛出生的F2代182頭迷彩豬仔豬中,有17頭仔豬身體的兩側呈現白色橫條紋與紅棕色橫條紋﹝棕白條紋﹞交複排列型態者,這類仔豬被稱為迷彩豬。

產有棕黑條紋或棕白條紋仔豬的經產母豬與有棕白條紋仔豬的公豬於1992年7月底運到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讓產有棕黑條紋或棕白條紋仔豬的經產母豬再與配有棕白條紋仔豬的公豬,繼續生產第三胎和第四胎,計有145 頭仔豬,其中有11 頭仔豬為棕白條紋仔豬。棕黑條紋或棕白條紋仔豬達五月齡時,稱重並選留體重不超過35公斤者為第二代(F2)種畜。被選留的種畜具體側棕白條紋交複排列型態者才優先留為種用,計有6公18母。所用的 6 頭公豬均為棕白條紋,而母豬則有 8 頭為棕黑條紋和 10 頭為棕白條紋。

選留的F2代種豬 6 公 18 母,於1993年7月起分成六組併欄配種,每欄飼養 1 頭公豬和 3 頭母豬。六組公豬輪替併欄的方式是1 頭公豬和 3 頭母豬併欄10天,再一起把6頭公豬隔離 4 天後,再替換另一頭公豬到併同一欄的3 頭母豬群裡10天。此時,公豬採輪替方式而被放入另一母豬欄之考量,是為避免因某一頭公豬的受精能力低落而致母豬無法受孕產仔的狀況產生。持續兩個月的併欄配種,剛好更換 4 頭公豬,藉以減少配種作業所需的人力,母豬分娩日期再扣除懷孕天數 114 天,可用來推測與配公豬。待產母豬於 11 月至 12 月間陸續分娩,出生仔豬之體色、體重均予以記錄,達8 週齡離乳並稱重。全黑仔豬則逕予淘汰,而棕黑條紋公仔豬亦逕予淘汰。棕白條紋、棕黑條紋和紅棕色仔豬則繼續飼養至 5 月齡,達 5 月齡時稱重並測量體型性狀。選留新公母豬的 5 月齡體重均需 30㎏ 以下者,才作為第三代(F3)種畜用。

選留的F3種豬6公18母,所用的 6 頭公豬均為棕白條紋,而母豬則有 8 頭為棕黑條紋和 10 頭為棕白條紋。於1994年7月起分成六組併欄配種,每欄飼養1頭公豬和3頭母豬。待產母豬於 11 月至 12 月間陸續分娩,出生仔豬之體色、體重均予以記錄,達8 週齡離乳並稱重。全黑仔豬則逕予淘汰,而棕黑條紋仔豬亦逕予淘汰。棕白條紋仔豬則繼續飼養至 5 月齡,達 5 月齡時稱重並測量體型性狀。選留新公母豬的 5 月齡體重均需 30㎏ 以下者,才作為第四代(F4)種畜用(1995年7月)。F5代的種畜均是具有棕白條紋者(1996年7月)。F6代的仔豬均是具有棕白條紋,F6代的種畜於1997年7月併欄配種。如此形成一年一世代的選育方式。F7代(1998年7月)起以兄妹配進行全同胞選育。

迷彩豬選育族群的經濟用途上,除因其體型小與體色有特性,提供為休閒觀賞用豬種極具潛力外,亦可供醫學研究用實驗豬。

 

外型特徵

從F1至F6世代,豬隻的條紋體色出現頻率,以佔有該世代豬隻總頭數的百分比表示之。迷彩豬僅選留有棕黑條紋的第一代仔豬為選育種豬,因此在體色不呈條紋或不全黑或不全棕的仔豬均歸類為有雜點的仔豬。各世代仔豬體色分布頻率列於表1。

表1. 選留體側有條紋相間的迷彩豬做種用,其後裔仔豬體色類別及其所佔比率(%)

世代

頭數

棕黑
條紋

棕白
條紋

體色
全黑

體色
全棕

體有
雜點

原代

 

 

 

 

 

 

杜洛克種(D)

9

0.0

0.0

0.0

100.0

0.0

蘭嶼種(M)

7

0.0

0.0

100.0

0.0

0.0

 

 

 

 

 

 

 

第一代(F1)
(雄親×雌親)

 

 

 

 

 

 

D×M

40

65.0

0.0

2.5

0.0

32.5

M×D

35

80.0

0.0

0.0

0.0

20.0

 

 

 

 

 

 

 

第二代(F2)
(1+2胎)

 

 

 

 

 

 

DM×DM

40

45.0

12.5( 5)a

27.5

12.5

2.5

MD×DM

40

40.0

5.0( 2)

32.5

7.5

15.0

DM×MD

45

46.7

13.3( 6)

26.7

4.4

8.9

MD×MD

57

33.3

7.0( 4)

49.2

10.5

0.0

第二代(F2)
(3+4胎)b

145

31.0

7.5(11)

43.5

18.0

0.0

 

 

 

 

 

 

 

第三代(F3)

217

41.5

25.3(55)

1.4

31.8

0.0

 

 

 

 

 

 

 

第四代(F4)

114

21.1

72.8(83)

1.7

4.4

0.0

 

 

 

 

 

 

 

第五代(F5)

185

0.0

91.9(170)

0.0

8.1

0.0

 

 

 

 

 

 

 

第六代(F6)

130

0.0

100.0(130)

0.0

0.0

0.0

a括弧內數字為具有棕白條紋的頭數。

b所配種公豬需在其與配母豬所生第 1 或 2 胎內有棕白條紋相間仔豬者。

 

第一代的DM或MD豬均以棕黑條紋居多,達65% 左右。第二代是第一產次和第二產次所生者,則仍以棕黑條紋居多,初步顯示杜洛克豬種紅棕體色對蘭嶼豬種黑體色為共顯性,但僅限體側部位。

根據第一代母豬前二胎的仔豬體色,僅選留第一代種公豬有棕白條紋仔豬後裔者,來與配第一代種母豬,生產第三和第四胎,仔豬有43.5% 為全黑,而僅有7.5% 為棕白條紋,暗示棕白條紋的組合受控於種母豬成分之可能性較大。經過第二代種豬選留時,要求公豬需具棕白條紋,母豬以棕白條紋為優先,棕黑條紋母豬次之,進行第三代仔豬之育成,體色全黑仔豬僅佔1.4%,而棕白條紋仔豬由上一代的7.5%增加為25.3%,更在第四代增加到72.8%。第三代種母豬平均每胎產6.00頭活仔豬,仔豬為棕白條紋體色者有72.8%,較上一代的25.3% 增加甚多,顯示棕白條紋為隱性基因且己趨純合。第六代增加到100%。

第四代迷彩豬因只選留有棕白條紋者,至五月齡的豬按性別測量其體型性狀,體高、體長、耳長、耳寬、胸深、胸圍、前肢長、前肢管圍、後肢管圍、臀寬、尾長、睪丸長和睪丸寬之平均值列於表2。

表2. 第四代迷彩豬五月齡體重與體型

性   狀

頭    數

14

28

體    重,㎏

27.33±6.83

32.48±8.92

體    高,㎝

39.16±4.36

41.50±4.95

體    長,㎝

63.54±7.44

68.11±7.96

耳    長,㎝

9.20±1.26

9.97±1.45

耳    寬,㎝

6.58±0.93

7.16±0.84

胸    深,㎝

23.98±2.86

24.60±3.26

胸    圍,㎝

65.34±7.90

69.58±8.42

前 肢 長,㎝

18.38±1.86

19.12±2.08

前肢管圍,㎝

11.87±1.19

12.27±1.08

後肢管圍,㎝

11.49±1.09

11.99±1.16

臀    寬,㎝

19.57±3.00

21.27±3.66

尾    長,㎝

11.61±7.18

16.48±4.87

睪 丸 長,㎝

6.21±1.65

 

睪 丸 寬,㎝

2.76±0.73

 

平均±標準偏差。

 

繁殖性能

選留的F1經產母豬經配種後,計有17胎F2仔豬。平均每胎有9.24±2.83頭(平均±標準偏差)活仔豬,合計有83公74母仔豬。因有兩胎仔豬在離乳前就配合農業研究概況之展示而送出埸,顧及疾病防疫,這些仔豬未再回埸,故該頭母豬的離乳資料不計,達八週齡時僅有15胎母豬有離乳記錄,平均每胎離乳6.60±2.75頭,離乳仔豬的育成率是以離乳活仔數之平均值被除以出生活仔數之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之,離乳仔豬的育成率為71.4%(表3)。

選留的F2豬有20頭女豬,計有38胎分娩,亦即每頭選留母豬分娩兩胎,平均每胎出生活仔豬數為5.79±3.28頭,合計有125公95母仔豬。達八週齡離乳時,僅有28胎有離乳記錄,平均每胎離乳5.32±2.95頭,F3仔豬的離乳育成率為 91.8%。選留的F3豬有19頭女豬,計有19胎分娩,亦即每頭選留母豬均分娩一胎,平均每胎出生活仔豬數為6.00±2.10頭,合計有54公60母仔豬。達八週齡離乳時,有19胎有離乳記錄,平均每胎離乳5.05±2.25頭,F4仔豬的離乳育成率為 84.1%。

表3. 迷彩豬種母豬之繁殖性狀

性狀

第一代母豬

第二代母豬

第三代母豬

產次

3~4

1~2

1

分娩胎數

17

38

19

每胎出生活頭數

9.24±2.83

5.79±3.28

6.00±2.10

活仔豬總頭數(公/母)

157(83/74)

220(125/95)

114(54/60)

八週齡離乳胎數

15

28

19

八週齡每胎離乳頭數

6.60±2.75

5.32±2.95

5.05±2.25

離乳仔豬育成率(%)

71.4

91.8

84.1

平均±標準偏差。

 

生長性能

迷彩豬仔豬自出生至五月齡期間,因受其外表體色選拔流程所需,僅保留有棕白條紋相間體色的仔豬至五月齡稱重,不符選拔準則的仔豬通常於離乳後就予以隔離出選育族群。迷彩豬雜交一代和二代五月齡重介於 26∼35kg 重。而雜交二代至四代按性別區分之出生重、八週齡重和五月齡重列於表4。

表4. 迷彩豬之生長性狀

世代

性別

出生重,kg

八週齡重,kg

五月齡重,kg

第二代

1.16±0.33(125)

10.32±3.99(90)

30.54±8.06( 2)

 

1.12±0.30( 95)

10.01±3.29(60)

33.51±6.62(11)

 

 

 

 

 

第三代

1.14±0.25( 25)

 9.32±3.05(25)

32.50±6.76(13)

 

1.12±0.24( 60)

 9.27±2.75(50)

33.47±7.64(22)

 

 

 

 

 

第四代

1.00±0.54( 54)

 6.07±4.51(50)

27.33±6.83(14)

 

0.98±0.50( 60)

 5.80±4.90(46)

32.48±8.92(28)

 

 

 

 

 

第五代

1.04±0.19( 88)

-

-

 

0.98±0.14( 97)

-

-

 

 

 

 

 

第六代

1.12±0.24( 68)

9.49±2.38(60)

-

 

1.13±0.27( 62)

9.34±2.56(57)

-

平均±標準偏差。

括弧內數字為頭數。

 

屠體性狀

未測量。

 

遺傳型頻率

Hal-1843基因型為CC。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褐色菜鴨 腳號:333 - 台灣保種畜禽圖譜 p36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