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11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知足的人,永遠不會窮;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富。

[愛彌兒]
 隨機文章
藍瑞斯公豬合照(英文) (7456)
約克夏公豬合照(中文) (1184)
約克夏公豬合照(英文) (1216)
現代養豬2010年6月號 (1315)
中國畜牧2013年二月號 (676)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產業專欄

牧場中的牛蜱及牛蝨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莊士德

  台灣地屬於亞熱帶至熱帶氣候,牛隻皮膚身上偶而可見寄生蟲的感染;台灣現場可見到的寄生蟲種類多為牛蜱(壁蝨,tick,圖一)以及牛蝨(louse,圖二)。這些外寄生蟲可能對寄生的牛隻本身無明顯的影響或是引起臨床症狀;但是卻因為它們可以媒介相當廣泛的病原引起壁蝨媒介性疾病(tick-borne diseases)而造成經濟動物的損失,特別是焦蟲症(babesiosis)及邊蟲症(anaplasmosis)。台灣最近幾年有二次焦蟲症疫情的爆發,均造成牛隻嚴重的貧血、死亡、緊急淘汰以及母牛的流產。

 圖一、母牛乳房皮膚上叮咬的壁蝨 (箭頭指處 )。

          圖二、牛隻外陰皮膚上叮咬的牛尾蝨
                   ( 箭頭指處 )。

  在各國的調查報告中,寄生於牛隻體表的牛蜱(壁蝨)有相當多種,但筆者於進一、二十年來所發現的,僅有兩種。第一種為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 formerly Boophilus microplus),台灣大多數牛場內存在的壁蝨均屬於此類;另一種為鐮形扇頭蜱(Rhipie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目前只存在於中部某個牧場,並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特性。在顯微鏡下可見蟲體成褐色外觀,雄蜱背側完全被盾板覆蓋(圖三),雌蜱背側盾板約只有體長的三分之一(圖四)。壁蝨屬於蜘蛛綱,也因此有四對步足,也就是8隻腳。蜱的體積大小有賴於其吸血的量,最大體積甚至可以到達其原始大小5∼10倍。生活史可以分為幼蜱(larva)、若蜱(nymph)以及成蜱(adult)等三個階段;一開始幼蜱由卵孵化出來後經過吸血發育成若蜱,再吸血後則形成成蜱,此過程通常需要幾天至兩週的時間。雌性成蜱吸完血之後會和雄性成蜱交配,再離開宿主,掉落至地面。此時其原來外殼的內部會再形成一個殼,而開始產卵至泥土裡,通常一隻可以產出幾千個卵。然後,雌蜱就會死亡,而雄蜱通常還是留在宿主身上等待下一次的交配。

圖三、雄微小牛蜱背側有一完全覆蓋的盾板。

   圖四、雌性微小牛蜱背面只有於頭部有一小塊
               覆蓋的盾板(箭頭指處)。

  通常寄生於牛隻身上蝨子可分為吸吮蝨和刺咬蝨兩類,吸吮蝨共有四種,分別為小藍牛蝨(Solenopotes capillatus)、長鼻牛蝨(Linognathus vituli)、短鼻牛蝨(Haematopinus eurysternus)及牛尾蝨(Haematopinus quadripertusus),刺咬蝨有一種,為小紅蝨(Bovicola bovis)。台灣近幾年來可以於牧場中看到牛隻感染短鼻牛蝨和牛尾蝨,好發部位多是在外陰皮膚以及尾根處,產卵部位則是在尾巴末端的尾毛上(圖六)。

   圖五、寄生於牛隻外陰皮膚上的短鼻牛蝨
            ( 箭頭指處 )。

   圖六、寄生於牛隻尾毛上的牛尾蝨 (箭頭指處)。

  蝨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背腹扁平,體分頭、胸、腹三部分,有一對觸角,胸部處有三對粗壯有爪之步足,利於攀附於皮毛上(圖七、八);牛蝨體長為0.5-0.8 mm,以吸食哺乳類之血液及淋巴液為食。蝨子具有高度之宿主特異性,一種蝨子只會在某種宿主上寄生,而大多數的吸吮蝨也有其特異之寄生部位。蝨子的散播靠著直接接觸傳播或是接觸病畜摩擦過的區域,有時候他們也可以靠著蠅類傳播。牛尾蝨之第三期若蟲經常移行至牛隻之背及肩上,之後他們可以攀爬上角蠅或是其它的蠅類而傳播至其它牛隻身上,所以蠅類在牛尾蝨之傳播上可能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圖七牛尾蝨背側面

   圖六、牛尾蝨腹側面。

  一般而言,驅外寄生蟲的藥物可以使用Ivermectin,但因考慮到經濟成本的因素,可以使用carbamate類外用藥,也就是牛壁逃R來治療。用牛壁逃R處理的方式可以藥浴、噴灑或是注射,但是不管是何種治療方法,都僅能對蟲體產生影響,對於蟲卵卻起不了作用。因此,要有效地防治壁蝨感染,除了牧場每個月進行二次藥浴外,儘量避免牛隻進入運動場或是牧草地,避免原本存在泥土中的蟲卵孵化成幼蜱後,進而感染牛隻。因此,在防治壁蝨上,乳牛場的防治效果就比肉牛場要好很多。針對短鼻牛蝨的感染,也建議畜主使用牛壁逃R來驅蟲,以200~500倍比例稀釋,局部噴灑於寄生部位;尾末端毛髮則以浸泡的方式處理,每兩週一次,需持續3~4次。牛舍周圍同樣以稀釋過的牛壁逃R噴灑,兩週一次,連續3~4次。另外,建議於早春及秋季是治療牛尾蝨感染的理想時間,在早春的施藥可以控制若蟲的傷害及角蠅的傳播,在秋季施藥則可以預防冬季產卵和接下來若蟲造成的傷害。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台灣種豬發展協會9904期Y0548-11採精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