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酪農新知
餵飼小牛高品質初乳的重要性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提供
接續酪協月刊第152期
第二因素是初乳餵飼的時間與出生時間的關係
小牛能吸收像免疫球蛋白這大分子的能力時間很短暫,每一小時都在縮短。一出生後,在小腸上的上皮細胞利用非選擇性胞飲作用來吸收大分子,像免疫球蛋白。當在腸道的細胞成熟後,吸收大分子的能力降低。影響腸道關閉的因素包括胰島素及甲狀腺荷爾蒙。另外,緊迫的指標因子皮質醇也會加速腸道關閉。所以,立刻在初生後餵飼初乳特別對於小牛予的小牛更為重要。
除了腸壁細胞吸收大分子的能力,剛初生的那幾小時,腸胃酵素的分泌量低,讓免疫球蛋白這些大分子能維持完整並能直接吸收。大約在12小時,酵素分泌增加,降低了抗體吸收含量。文獻研究指出出生後立刻餵飼初乳的最高血清IgG含量是小牛初生後24小時後餵飼初乳的三倍(圖五)。
圖五.第一次餵飼初生時間對於最大血清IgG含量的影響
|
|
第一次餵飼初生,小時 |
儘早餵飼初乳除了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效率,另一個理由是降低病菌感染。剛初生的那幾個小時,小牛因小腸多孔性原因讓小牛本身容易受病菌感染的風險大增。雖然如此,在初生前幾小時給予初乳可讓未吸收的初乳抗體附在腸道上防止病菌附著在腸道壁上而引發疾病。有研究指出當以大腸桿菌添加於鹽水給予2~6小時大的小牛,腸道膜淋巴結的大腸桿菌數量及腸壁上的菌數變高。當大腸桿菌是添加於初乳裡餵飼於小牛,腸道膜淋巴結的大腸桿菌數量變低,及無病菌附著在腸壁上。另外,大腸桿菌攻毒前一個小時先餵飼小牛初乳,在腸道膜淋巴結及腸壁上並沒發現病菌的附著。此外,血液中抗體含量變高,代表著當大腸桿菌先到達腸道,免疫球蛋白的吸收降低了。
第三因素是初乳中細菌的數量
近期,美國明尼蘇達的研究發現初乳以60℃加熱60分鐘來消滅有害菌像牛結核桿菌、單合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大腸桿菌O157:H7及腸炎沙門氏菌去替代新鮮的初乳造成較高的血清IgG含量(22.3與17.5mg/mL)。菌會降低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的方式包括菌與免疫球蛋白分子間在腸道上皮細胞的受體競爭或菌種以物理性方式結合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降低了吸收率。
減少餵飼初乳前細菌的附著/增殖,小牛應在出生後與母牛分開並避免吸允母牛及隔離母牛和小牛。因小牛繼續與母牛相處,會因小牛要試圖站起及要找乳頭吸允而增加小牛攝食到糞便的風險。此外,只依賴吸允母牛的初乳,其結果必不是最理想的。大約有40%吸允的小牛並未得到足夠的抗體。
小牛也可能經由初乳感染到細菌。調查商業酪農場收集下來的初乳發現,80%的初乳樣品有超過100,000cfu/mL的菌數。一份研究文獻指出初乳中菌數因採集過程及儲存條件會有所不同(圖六)。從這試驗指出,應遵守一個恰當的乳房準備事項;
前面剝離(fore-stripping),先浸入以0.5%碘為主的乳房浸泡物並利用乾淨的毛巾擦乾乳房頭。再來,擠乳的設備應利用人類飲用的擠乳設備清洗方式徹底清洗。但在商業酪農場很難可以真的以人類飲用的擠乳設備的清洗方式徹底清洗。所以,商業酪農場的初乳菌數比文獻作出的實驗之菌數更高。在室溫中儲存初乳比放進冷藏中儲存及添加山梨酸鉀並儲存於溫室中更容易造成初乳中大量菌數快速增加。處理擠出的初乳之最佳方式是添加山梨酸鉀並冷藏起來。在冰箱中儲存初乳而並沒有添加任何保鮮劑仍會增加菌數感染,並不適合餵飼新生小牛。
圖六.採集點、儲存方法及儲存時間對於初乳中菌數的影響
|
|
未完下期再待續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