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作專欄
復耕聲中談擴大青割玉米種植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 陳嘉昇
最近有關單位開了一個擴大青割玉米種植的討論會以聽取各方意見,緣由是為慮是高糧食自給率、擴大復耕成效。農政單位為避 免復耕集中於水稻,初步規畫了幾類的優耕作物,因此,在WTO之下棄守的作物紛紛雀屏中選,有機會重現於台灣的士地,真令人有物換星移的感覺。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吧!在這個狀況下,國內自行消納得了的飼料作物、青割玉米等當然名列其中,被期望擔起復耕重任的不小配額。
不久前看到有人對回頭種雜糧及飼料作物表達出一付不以為然的樣子,筆者的反應是:不然呢!種植所謂有國際競爭力、單價稍高的農產品能用得了幾公頃 ? 同樣都要成本,種給自己人吃的雜糧及養動物用的飼料,總比種出柴油或酒精來養汽車好吧!本10年前已經停止休耕,我們算慢的了,尤其今年國際上的黃( 豆) 小 (麥)玉(米)產區不是大水就是乾旱,缺糧的恐慌再起,我們的土地還在休耕實在說不過去。至於復耕該種甚麼是一個頗棘手的問題,而休耕多年導致灌溉設施淤塞、代耕體系凋零,加上氣候變遷 ......等等,使大規模復耕更是困難重重。不管如何,青割玉米列名其中,對酪農朋友至少是正面的訊息。
土地是耕種的根本不可輕忽
尋求節能減減碳的永續
因勢利導的青割玉米
以永續為目標
其實觸動撰寫本文的真正動機是來自那個討論會前的問聊中,聽到有久自認同一塊地一年種了四期的青割玉米,筆者脫口說 : 你在殺雞取卵!這樣的生產實在太隨興了,未生長到該有的產量與價值不說,也不符士地倫理。這個時代講創意,怕是異軍突起、強渡關山後又曇花一現。種玉米不是新鮮事,如果士地的持續生產力都照顧不好如何談其他的永續?而又是誰該負教導之責?所以撰寫本文的心情是複雜的。
合理經營的要件
青割玉米的生產要從大環境(氣候、土宜)考慮起, 接下來是品種、栽培管理、收穫調製,再看到動物的 飼養(圖一)。生產的環節有各種的考量:產出/風險、品質成本及永續的操作等,品種、收穫管理、低投入、青貯技術、節能減碳措施及栽培制度等都是合理經營需關照的內涵(圖二)。有關收穫管理、品質及調製的部分已在本刊各期多所著墨,有興趣的讀者可回頭看;而田間栽培的部分,因讀者性質之故比較少談及,但從利用端導正觀念、要求品質也不失為好的辦法。
永續的技術面問題無法在本文細談,但技術面之外的倒想先提出幾點供大家討論:
1.
檢討青割玉米價格,提高生產誘因,使貨源充足。
2.
走向合作或契約生產,依乾物率、澱粉量等計價。
3.
盡量維持自主性,莫因政策的擴大支持養成依賴性。
4.
共用資源,組織以酪農為主體或企業型的供應中心。
5.
考慮問植豆科以節能減碳,減少對進口首囂的依賴。
6.
適地、適期、適作,不要勉強。
圖一、青割玉米生產體系
圖二、合理經營的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