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芻料專欄
畜試所恆春分所 朱明宏、陳嘉昇
國內草食動物產業所需的芻料約佔生產成本35-50%,其中超過四成的芻料仰賴進口,受限於氣候的影響,使得國內對於進口豆科芻料更是依賴。所幸近期因休耕地活化政策、牧草種植的補助與青割玉米的穩定成長,種種利多因素為畜牧產業注入一股活水。然而,就市場機制及動物營養角度來看,青割玉米的種植有其適合本土農業的優勢,但也有其略顯不足的部份。
【青割玉米生產之優缺點】
青割玉米素有芻料之王的美稱,是本土可以自行生產且營養價值不居於劣勢的高級芻料。台灣的氣候適合青割玉米生長,相關的栽培管理與收穫機械一應俱全,也不需要耗能的乾燥設備與倉儲體系,對生產者來說是個可以減少投入成本的作物。在營養價值方面,青割玉米的總可消化養分(TDN)可達65-70%,也是本土芻料中唯一不會隨著成熟度增加而營養價值下降的作物。除了提供動物所需的纖維,澱粉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較其他本土芻料來的充足。此外,隨著青貯的技術日益提升,青割(貯)玉米的供應也更趨穩定。
雖然種植青割玉米的優點眾多,但在生產上有其不易避免的缺陷,就是禾本科作物的連作通病。因對養分的需求高,青割玉米對土壤肥力的消耗大。在長期連作之下,為了維持產量而施用大量化學肥料,不但增添生產成本軍容易造成土壤劣化,使後期生產每況愈下。長期的連作,也容易導致害蟲與病菌的滋生蔓延。此外,青割玉米在蛋白質的提供上也有其限制,對於進口豆科芻料的需求問題無法改善。
【青割玉米與芻料大豆間植生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及兼顧動物營養,禾本科與豆科的問植成為解決方案(如圖1)。在台灣可自行生產的作物當中,青割玉米與芻料大豆間植成為短期栽培供作芻料生產的理想選擇。利用大豆固定氮素的優勢,能夠減省氮肥的施用,又因為對養分的需求不同,降低對土壤特定元素的消耗。由國外的研究結果顯示,禾豆間植也能夠提升玉米的產量及抑制雜草的生長。在栽培管理與收穫機械方面,和單純青割玉米的生產可說是大同小異,節省農民的負擔。除了栽培生產的好處,透過大豆的高蛋白質含量,可增加芻料中的粗蛋白質及減省飼料大豆在每日飼糧中的比例。此外,因為豆科酸鹼緩衝能力過強而無法製成良好青貯的問題,也能透過和青割玉米的混合收穫來解決,製成品質及營養均良好的青貯。
【玉米大豆間植之試驗】
目前畜試所恆春分所以青割玉米墾丁1號搭配不同大豆品種,進行間植品種組合與種植比例的試驗。由目前試驗結果發現,不論春作或秋作,品種組合與間植比例有顯著的差異;不同季節下,大豆品種與割期的掌握對提升產量與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目前的品種組合,整體產量約為青割玉米單植的7一8成,粗蛋白質則可提高3-4成,單位面積的總蛋白質產量高於青割玉米單植。
【玉米大豆間植之困難與展望】
禾豆間植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項複雜的生產模式,因為作物彼此間的成熟期、對陽光、水分與養分的競爭能力不同,使得作物品種組合與種植比例影響最終的產量及品質甚鉅。大豆的產量及結實與否受到光週期影響甚大,因此間植生產的大豆品種對遮蔭的耐性及光週期的鈍感重顯重要,後續的肥培管理、青貯調製技術與品質快速檢測方法也需建立。提升青割玉米與大豆間植的生產效率,建立可行的生產與利用模式,可望降低傳統禾本科或豆科單植生產的問題,進而提升國產芻料的品質與自給率。
|
青割玉米與芻料大豆間植(40天)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