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飼養管理
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吳永惠
一、前言
前次分享過蹄部疾病中最常見之蹄底潰瘍的防治方法,本次將繼續談到也是蠻常發之趾間皮膚炎和蹄葉炎,而較少見之趾間皮膚纖維瘤以及蹄壁和蹄骨疾病將省略之。
蹄部尤其趾間皮膚發炎主因含內環境衛生不良所致,亦受營養和體況所影響。牛舍糞尿淤積泥濘或雨季潮濕,牛蹄長期浸漬濕蝕,易使皮膚表皮損傷,超過10種以上之細菌會感染而產生不同病變,如主由壞死梭桿菌
(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引起之腐蹄病、主由密螺旋體Treponema引起之毛樣疣、主由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
sp.)引起之泥濘熱(Mudfever),這些疾病之處理方法類似,故本文將選腐蹄病和毛樣疣代表敘述之。
二、趾間壞死桿菌病(腐蹄病) |
(一)、 |
病 因 |
|
牛舍潮濕污穢尤其雨季,牛蹄長期浸漬其中,易使趾間裂或蹄冠部皮膚不健全,而招致常在菌壞死梭桿菌(F.
necrophorum)的感染,有時亦併發小結節擬桿菌(Bacteroides nodosus)、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
sp.)或不解糖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asaccharolytica)等的感染。壞死梭桿菌的感染常引發深及真皮和皮下組織的腐爛而發惡臭,甚至蜂窩織炎。 |
(二)、 |
病變、症狀 |
|
產後第1個月最常發。最初24-48小時皮膚常不見傷口,但突發1肢跛行,趾間部紅腫,頻頻舉起患肢,以蹄尖輕輕打地,試圖減輕負重。 |
|
1-2天後,趾間裂皮膚出現裂口,流出惡臭乾酪樣物或覆蓋偽膜如圖1A,組織壞死、腐爛、惡臭如圖1B,然後皮膚剝離,蔓延至各蹄部關節,嚴重者蹄脫落。亦可蔓延至蹄球引起角質糜爛(蹄球糜爛),甚至龜裂、蹄底出現肉芽組織、整個蹄球糜爛。 |
(三)、 |
治療 |
|
患部:將病牛隔離於乾燥處圈養,用0.1%高錳酸鉀液、2%來蘇爾液等徹底清洗消毒患部,除去所有壞死組織,然後塗抹抗生物質或5%硫酸銅後包紮。 |
|
全身:嚴重者肌肉注射Ceftiofur、青黴素G或長效四環素。亦可依狀況靜脈注射或飼料添加四環素或磺胺二甲嘧啶(Sulfadimidine)等抗生物質。 |
(四)、 |
預防 |
|
去除病因(避免牛舍潮濕污穢),平時以5∼10%硫酸銅液、3∼5%福馬林液或6%熟石灰腳浴,或每週以4%硫酸銅液噴蹄1-2次,或飼料添加有機碘。 |
三、毛樣疣(趾皮炎) |
(一)、 |
病因 |
|
牛蹄經常浸泡於泥濘尤其糞尿中,易使蹄部皮膚表層角質脫落,若場內有引進患有本病之牛隻,則易招致螺旋菌(Spirochaeta, 5種以上的密螺旋體Treponema)或併發糞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faecalis)的感染,使兩蹄球上方的表皮發炎、糜爛(甚至潰瘍)、滲出、脫落。慢性者,上皮細胞受刺激而增生肥大,形成毛樣疣。 |
(二)、 |
病變及症狀 |
|
主發於後肢蹄腹面(掌面)兩蹄球上方近趾間裂處皮膚如圖2A,但發於背面者也不少如圖2B,亦可擴及蹄踵和蹄冠。初期,患部皮膚表層角質脫落,滲出液與毛粘在一起,洗去表面壞死碎屑可見2∼6公分大之圓形表皮炎(未如腐蹄病侵及深層)如
圖2A,患牛跛腳。然後,病變部逐漸擴大,上皮細胞受刺激肥大增生,病變部含顆粒凸起呈花椰菜樣毛樣疣如圖2C。患牛劇痛,不願移動,以蹄尖行走,乳量下降。 |
(三)、 |
治療:早期發現以免傳播造成大損失,依狀況選擇: |
1. |
全身:青黴素、Cefazolin或Cetiofur等肌肉注射3天。 |
2. |
局部:於20%甘油中加25mg/mL OTC噴或敷5天。大病變外科切除、電絡器燒烙。 |
3. |
腳浴:TC 6-8g/L、Lincospectin 150g/200L、0.1%林可黴素、熟石灰20公斤/80公升水、或5%硫酸銅液,每週蹄浴1-2次。 |
4. |
牛舍徹底清潔後用以上藥物充分消毒。 |
(四)、 |
預防 |
|
腳浴:OTC 5-6g/L、Lincospectin 125g/200L、5-10%硫酸銅液、3-5%福馬林液、6%熟石灰液,依場內環境衛生條件每週1-2次。 |
四、蹄葉炎(蹄真皮症) |
(一)、 |
病變部位 |
|
雖然蹄葉炎之病名一直被沿用於本病,但蹄葉炎原先係指蹄真皮之角葉層(蹄葉層Laminae,參考其期之蹄正常構造圖)的炎症,然而本病之炎症大多波及整個真皮層,因此有認為用真皮症(Coriosis)可能更為適當。 |
(二)、 |
原因 |
1. |
瘤胃酸中毒:長期餵予含高碳水化合物之飼糧,引起瘤胃內pH顯著下降,導致胃腸道內革蘭氏陰性菌大量死亡,其菌體內毒素隨血流至蹄部,可使蹄真皮層和角葉層之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而血管滲透性增強,急性者發炎、水腫、疼痛如圖3A,慢性者蹄之前緣因長期發炎腫脹且負重較蹄底部輕而逐漸伸展如
圖3B&C。 |
2. |
過度負重:分娩前後各30天和第一產女牛最好發之原因,除與高精料引起酸中毒有關外,與分娩期角質合成被抑制而蹄底變薄,再加上站於水泥地太久而適度負重,導致蹄葉層充血、鬱血和發炎也有關。 |
3. |
組織胺長期增多:子宮惡露蓄積、後產停滯腐敗、化膜性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等因蛋白分解亢進而組織胺長期增多,導致真皮層血管滲透性增強、發炎。 |
4. |
過敏性疾病:可引起蹄真皮層和角葉層充血、鬱血和發炎。 |
(三)、 |
症狀與病變 |
1. |
急性蹄葉炎 |
|
蹄真皮(含蹄葉〉瀰漫性發炎,輕症者因蹄部疼痛而不願走動,喜軟地面而避硬地面,並呈現各種異常姿勢,若四肢疼痛則四肢頻頻交互負重、拱背、頸前伸、後肢或四肢集腹下:若兩前肢疼痛則前肢交互負重。若兩後肢疼痛則頭低下、兩前肢後踏。蹄部熱感,壓診示痛尤其蹄尖部。重症牛起立困難或不能,蹄冠充血、腫脹如圖3A。 |
2. |
慢性蹄葉炎 |
|
全身症狀輕微,蹄之前緣彎曲翹起,蹄輪向後下方延伸且彼此分開,蹄腫下沈→繼發蹄底潰瘍、白線病、蹄踵裂開等。蹄底角葉層變厚、出血。 |
(四)、 |
治療 |
1. |
去除病因:減少高碳水化合物之精料,1週內僅給乾草和水。乾燥清潔之軟地面圈養,橡膠墊,慢性者修蹄。 |
2. |
蹄冷敷並減緩疼痛:Aspirin 15-100mg/kg/12小時口服;10%水楊酸鈉液100 ml靜注;Phenylbutazone 4.4mg/kg/48小時口服
;Flunixin meglumine 1.0mg/kg/12小時靜注;Dexamethasone5-10mg。 |
3. |
抗組織胺:Pyribenzamine 300-1000g。 |
4. |
瘤胃酸中毒:7%重曹500-1000ml、氫氧化鎂250-500g、維生素B1,2-4g、第一胃液移植。 |
5. |
促進恢復:Methionine 10g/天/3天,然後5g/天/10天。 |
6. |
生物素20mg/頭/天。 |
(五)、 |
預防 |
1. |
避免瘤胃酸中毒之因素:粗/精料比要適當,不要急換飼料種類。 |
2. |
避免過度負重。 |
|
圖3.A圖急性蹄葉炎,蹄冠充血潮紅、腫脹(箭頭↑)。B圖慢性蹄葉炎,蹄之前緣因長期發炎腫脹
且負重較
蹄底部輕(參看C圖,箭頭↑)而逐漸伸展。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