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飼養管理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吳永惠
一、 |
前言 |
|
就如其它動物牧場一樣,乳牛場每一場多少都有生物性病原(病毒、黴漿菌、披衣菌、立克次體、細菌、原蟲、寄生蟲)潛伏,這些潛伏性病原在牛隻飼養管理和免疫抵抗力正常時,並不會引起疾病,但在分娩、初乳攝食不足、換料、營養缺失、牛舍潮濕不潔、擁擠、過熱、寒風或管理失當等種種緊迫,導致乳牛抵抗力或免疫力下降時就會趁機發作,防不勝防地引起牛隻下痢、肺炎或流產等種種病症,讓你不知不覺或不明就理地遭受很多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斷絕這種牛場常見、潛伏性、傳染性之病原的代代相傳,也是經營上之重要課題。 |
二、 |
潛伏性傳染性病原的傳染途徑 |
|
因編幅有限,以下僅舉三例最常之潛伏性傳染性病原,如何在牛群內代代相傳,以讓大家知曉要如何做,才能降低或斷絕這些病原的傳播。 |
1. |
副結核菌 |
|
它和結核菌都屬及分支悍菌,在環境中可存活數年,也會感染人及羊、鹿等多種動物。調查臺灣全島牛場的成牛,結果有如國外80%以上的乳牛場多多少少都有本菌的感染牛。 |
|
牛隻常早在一出生即因舔到含有本菌的母牛或牛床上的糞便或乳汁而感染,六個月齡內仔牛最易感染但不發病。 |
|
感染後本菌躲在腸壁內,抵抗力較強的牛可將本菌排除,但多數牛會持續感染而成為無症狀的健康帶菌牛,這種帶菌牛會因菌增殖而排菌量增多,約僅1%感染牛在2歲後會體重會逐漸降低,但食慾可能尚正常,最後出現無法治癒之水樣下痢、乳量減少、消瘦和惡病質,甚至死亡。 |
2. |
Q熱 |
|
本病病原為貝氏考克斯菌,在環境中可存活數月,也會感染人及羊、鹿等多種動物。調查臺灣乳牛場,場約47∼80%而牛約9∼17%血清抗體呈現陽性。 |
|
任何年牛齡牛隻均可經由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和皮膚傷口感染。感染後本菌可在胎盤和乳房大量繁殖,而從正常分娩牛之胎衣或流產牛之胎衣、子宮排出物(羊水)、乳汁、糞便和尿液等排出、散佈病原。 |
|
牛感染通常無症狀,偶爾會引起微熱和流產。母牛經乳房實驗感染尚可引起急性乳房炎等症狀。 |
3. |
仔牛下痢性病原(輪形病毒、冠狀病毒、大腸菌、沙門氏桿菌、隱孢子蟲等)。 |
|
仔牛下痢性病原很多,用ELISA套組調查臺灣乳牛場,這些病原在各場下痢仔牛多多少少都有,而且約1/3有2種,約37%有3種,約18%有4種病原感染,可見這些病原在乳牛場感染相當普遍,且場內環境可能到處都有。 |
三、 |
降低傳染性病原代代相傳的方法 |
|
由上述,可見乳牛場的母牛和其它較大的牛隻,很多都是帶菌牛(有感染某些菌,但不發病),經常藉由糞便、或分娩時的胎衣和子宮排出液、甚至乳汁,排泄各種病原。仔牛一生下來若不立即隔離到無這些菌污染的地方飼養,給予消毒殺菌過的初乳,那馬上又會感染而成為帶菌牛,而代代相傳了。 |
|
就像人產房與育嬰室的觀念一樣,盡量降低飼育仔牛場所以及其食品與器具的病原污染,是降低傳染性病原代代相傳的唯一方法。 |
(一) |
專用產房或產區,隔離出現分娩徵狀的母牛 |
|
為減少仔牛一生下來,立即接觸到多量、多種傳染性病原,首要工作就是將出現分娩徵狀或分娩預定日的母牛,與其它待待牛隔開,並徹底清洗牛床。仔牛生下能自己站立後立即移到徹底清洗並以無刺激性消毒水消毒過之場所。胎依一下來立即移除,清洗、消毒場所。 |
|
若上述方法有所變通,那就要保握「不讓仔牛舔到母牛乳頭或身體上污穢糞便,以及地上保持清潔衛生」之原則。譬如清洗母牛乳房和乳頭(最好再行乳頭藥浴)﹔清除母牛體上污穢。 |
(二) |
高床飼養仔牛 |
|
高床要先清洗與消毒過如圖1A。有的認為一生下直接上高床,初生仔牛皮膚嫩易摩傷,而將仔牛先放予鋪有墊料之水泥地上,這些場所與墊料也要遵守「單獨隔離、清潔與消毒」之觀念,不要混在一起群養如圖1B,以免一頭下痢,病原大量增殖,傳染整群仔牛。 |
|
圖1A.餵飼初生仔牛之高床須先清洗消毒過。圖1B.地面圈養要遵守單獨隔離、清潔與消毒之
觀念,不要混在一起。 |
(三) |
餵予滅菌消毒過之乳汁 |
|
因為有些病原可被吞噬細胞吞噬,經由乳汁傳染給哺乳牛;或者分娩時即有乳房炎而病原菌會經由乳汁讓仔牛感染;或者乳汁因糞便等污穢物污染而傳染病原。因此,餵予仔牛之乳汁(初乳早日常乳),用市售牛奶加溫滅菌桶,加溫至63∼65℃滅菌30分鐘是必要的,如圖2。 |
|
通常病毒和一些細菌56°C30分鐘滅菌會死亡,但特殊菌如結核菌和副結核菌須62.1℃30分鐘才會死亡,溫度越高則乳內移行抗體或其它養分也越易被破壞。 |
|
|
圖2.市售牛奶加溫滅菌桶。
左為內筒裝奶,桶外
加水;右為外觀,可
裝定時定溫器,使用
相當方便。 |
(四) |
出生第一天儘早餵予足量之初乳 |
|
由於母牛所含至少19種病原菌抗體,無法經子宮壁給予胎牛,而仔牛出生後接觸病原自我產生抗體也須約10-14日齡後才會出現,因此初生仔牛完全靠初乳中之移行抗體,來對抗生存環境中各種病原。然而,乳中移行抗體約每12小時衰減一半,出生6-12小時後急速下降,生後24小時已降至出生時之4%,48-72小時後已近乎常乳。另方面,仔牛腸吸收乳中移行抗體能力,在生後1小時即開始下降,生後6小時內維持最大吸收量,生後24小時已無吸收力。因此最好在仔牛生後6∼8小時內,餵予足量(3-5公升/天)初乳。冷凍牛初乳成分較低,故餵予量應
增20-40%。乾燥初乳抗體含量低,僅能當作補充用。 |
(五) |
其它 |
|
臍帶消毒2∼3天以預防自臍帶之感染;預防寒冷感作,高床須床墊以預防自床底之冷風吹腹部;隔離病牛以避免藉由病牛大量增殖之病原的傳播
;不讓狗、貓在牛舍或牧草田遊走,以避免新孢子蟲或弓蟲經由糞便傳播;裝設專用捕蚊燈以減少昆蟲媒介性疾病如牛流行熱、赤羽病、藍舌病等)﹔颱
風或水災過後加強清洗消毒牛舍,淹過水之狼尾草田也暫停收割餵牛;牛舍驅鳥和防鼠設施等生物安全防範措』,多少都可降低病原感染,減少病原傳播,有利於降低傳染性病原
代代相傳。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