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飼養管理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吳永惠
一、 |
流涎的疾病 |
|
乳牛因採食之草料較為粗硬,口腔較易有小傷口,若因而黏膜發炎疼痛(口內炎,圖1A&1B)或細菌侵入引發下層結締組織甚至顎骨病變(顎部腫脹,圖2),都易刺激
唾液腺而引起流涎(流口水,圖1C)、採食減少和咀嚼異常,甚至反芻和飲水障礙而逐漸消瘦與脫水。這種病情因涉及草料品質與病原菌的傳播,有時會多頭發生,而且因病情或病變之初期常不易發覺,所以一旦發現案例,除治療發病個體外,須同時
檢討給與草料的品質。 |
|
再者,牛因唾液分泌每天達100∼190公升之多(休息時每分鐘亦達35∼95毫升),所以只要唾液分泌過盛(如口內炎、換牙/飼料黴菌毒素/刺激性化學物質、環境太熱等)、
嚥下障礙(如食道梗塞、咽喉炎)、或口腔不能閉合(如引起顎部腫脹之放線菌病、放線桿菌病),都可引起流口水:而且很多重要傳染病如口蹄疫、牛病毒性
痢、牛丘疹性口炎、水皰性口炎、藍舌病、惡性卡他熱、牛瘟、茨城病和牛結節疹等,都可引起口腔病變(含舌、唇)而引起流口水。因此,一看到牛流口水,一定要追究原因,以免病情或疫
情擴大。 |
|
口腔及周圍組織的疾病當然還包括舌頭或牙齒疾病、皮膚創傷及顎骨骨折等,因限於
篇幅,在此不擬加以敘述。 |
二、 |
口內炎 |
|
口腔包括唇、頰、舌、口蓋和齒齦等黏膜的發炎統稱為口內炎。如前述,很多重要傳染病常會併發口內炎,故一有發現,不可不謹慎加以鑑別。 |
(一) |
原因與病變:原因可大致分為: |
1. |
感染性原因: |
(1) |
病毒性:口蹄疫、藍舌病、牛丘疹性口炎、牛病毒性痢、惡性卡他熱、水皰性口炎、茨城病、牛瘟和牛結節疹等。較易多頭發病,病變也較廣泛或多發(圖1A),通常呈水皰性(破裂則成爛斑如圖1A)、丘疹性、糜爛性或潰瘍性。 |
(2) |
細菌性或黴菌性:常為小創傷的繼發感染,故多為孤立性(圖1B),多呈白色或灰白色小圓形壞死灶,黴菌性周圍易有紅暈圍繞(圖1B),細菌性
可出現纖維素性偽膜覆蓋,亦可演變為蜂窩組織炎性腫脹或化膿。至於放線菌病和放線桿菌病在下一節再詳述。 |
2. |
非感染性原因: |
|
堅硬草梗或尖銳異物的創傷(圖1B)、齒牙疾病(如換牙、齒槽骨膜炎)、過酸/腐敗/黴敗/過熱飲食物或化學物/有毒植物的刺激。引發之流
涎通常都呈散發性單頭發生,但飼料性或黴菌毒素性所引起之流涎,也會多頭同時發生。 |
|
圖1.病毒性口內炎病變通常較多發或廣泛
( 圖A
為口蹄疫 ),也較易多頭發病;細菌性、黴
菌性或非感染性口內炎病變通常較孤立( 圖
B為創傷性口內炎繼發黴菌感染
)。圖C為
口內炎常會刺激唾液線分泌過盛而引起流
涎 ( 流口水 )。 |
(二) |
症狀與處置 |
|
牛一有口內炎,最容易被發覺的症狀是流口水,嚴重則可引起採食和咀嚼動作減緩及食慾減廢。所以,看到牛過度流口水,要打開其口腔,觀察有無水皰(通常都破潰成爛斑)、糜爛、潰瘍、丘疹或肉芽腫性結節等病變。若多頭或一頭接一頭的發生而不明其原因,一定要趕快報告防疫機關或請專家做進一步鑑別診斷,以免疫情擴散。
病毒性原因須做疫情控制(隔離、移動管制、追溯病源等)、畜舍尤其飼料槽和飲水槽的清潔與消毒。至於細菌性或黴菌性的繼發性感染,以及非感染性原因所引起之口內炎,以去除誘發因素為要,局部病變通常會自癒,或先經清洗、消毒後,可以敷上抗生素或磺胺劑粉末。 |
三、 |
顎部腫脹 |
|
顎部包括上、下顎之腫大最常見之疾病為放線菌病和放線桿菌病,顎部膿腫、腫瘤、齒槽骨膜炎或惡性水腫等之病例則較稀發。 |
(一) |
原因與病變: |
|
在牛,放線菌病是牛放線菌(Actinomyces bovis),放線桿菌病是利尼耶爾放線桿菌(ActinobaciIIus Iignieresii),主經由口腔小傷口感染所引起。兩菌都是正常牛口腔即可能有的細菌,而採食草類尤其堅硬草
梗的牛隻口腔發生小傷口的機率又較大,因此兩病在草食動物之發病機會也就較高。 |
|
兩病初期病變都以頸部軟組織的肉芽腫為主,因較小而易被忽略,等變成雞蛋大(如圖2A)或更大(如圖2B放線菌病及2C放線桿菌病)後,始逐漸被發現或確診。若其誘因為堅硬草料,則此時一仔細觀察牛群,常已多頭呈現大大小小之病變
。兩病都以顎部的腫大為主,但因放線菌尚可侵入顎骨,致肉芽腫與被溶解的顎骨結為一體而不能移動,而放線桿菌病則因僅限於軟組織故病變多少尚可移動,且病變內易有化膿灶甚至形成婁管排膿。此外,兩菌除口腔或顎部之病變外,也都可以引起乳房、內臟等其它部位軟組織之病變,所以光靠外觀病變有時難以分辨兩者。 |
|
|
|
圖 2. 放線菌病和放線桿菌病的初期病變都以顎部軟組織的肉芽腫為主(A↑所指處,因較小而易被忽略。逐漸變大
後,因
放線菌尚可侵入顎骨,故肉芽腫與被
溶解的顎骨結為一體而不能移動(B);但放線桿菌病則因僅限於軟組織,故病變
多少尚可移動(C),且肉芽腫內部易有大大小小之膿瘍。(B、C圖摘自學窗社食肉衛生檢查病理學彩色圖譜)。 |
(二) |
處置一旦發現有顎部腫脹之牛隻,應仔細觀察牛群僅是單頭還是已多頭發生,若是多頭發生則應檢討草料是否太堅硬,若怕病變太小而有發覺不到之個體,則危險群可在精料中添加碘化納或碘化
鉀碘劑:病變較小者可行手術摘除病變,並注射β一內
醯胺類抗生素(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因牛放線菌是革蘭氏陽性菌),或氨基糖?類抗生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因放線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菌)/四環素類。局部也可注入碘劑。 |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