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芻料專欄
∼續上期∼ 畜試所恆春分所 陳嘉昇博士
問題與解決方案
一、穩定與提升青貯玉米的量與品質
青割玉米田間生產技術成熟,草、酪農之間經過這些年的磨合,對品質與青貯調製的認知也充分了許多,整體而言,此刻的青割玉米雖還未能盡如人意,但土地鬆綁、活化休耕地、投資機械、建設青貯槽等力量的匯聚,總是已經脫離起步階段,生產面積翻了幾番,後續可由(不全然的)市場機制決定它的長大速度與強壯程度。青貯品質非常重要,可用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形容,然而「量」是「品質」的先行,量不足就難有好品質,在總量仍不足或不穩定之下,酪農唯有以價格來照顧雙方的利益以獲得該有的這與品質。然而影響室的重要因素並不在草農,而在氣候變遷與政府提高獎勵的競爭作物。雙方夾擊之下,青割玉米的穩定供應其實不如想像的樂觀,對飼養者造成不小壓力。
極端氣候的寒害、暴雨頻仍出現,選擇高耐性品種是必須的,雖然抵抗力有限;未來改變栽培方式(如青割玉米與高梁混植),是可嘗試的方法。競爭作物的問題主要是青割與硬質土地重疊互成牽制,硬質玉米似無消納問題,故某些縣市或農會為業續加碼補助,相對卻提高了青割玉米的取得成本,而其利益關係值得評估。
二、以大豆與青割玉米間植提升蛋白質供應
青割玉米對土壤肥力的消耗大。在長期運作之下,為了維持產室而施用大宣化學肥料,不但總添生產成本更容易造成土壞劣化,使後期生產每況愈下。長期的連作,也容易導致害蟲與病菌的滋生蔓延。此外,青割玉米在蛋白質的提供上也有其限制,對於進口豆科芻料的需求問題須另尋他途。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及兼顧動物營養,青割玉米與料大豆間植是一個解決方案。利用大豆固定氮素的優勢,能夠或省氮肥的施用,又因為對養分的需求不同,降低對土壤特定元素的消耗。在栽括管理與收穫機械方面,早日單純青割玉米的生產可說是大同小異,節省農民的負擔。除了栽屆生產的好處,透過大豆的高蛋白質含量,可增加芻料中的粗蛋白質及減省飼料大豆在每日飼糧中的比例。此外,因為豆科酸鹼緩衝能力過強而難以製成良好青貯的問題,也能透過和青割玉米的混合收穫來解決,製成品質及營養均良好的青貯。
三、夏季及因應氣候變遷的替代芻料作物
春夏季栽培期間常遭逢梅雨與颱風侵襲、或瞬間的大這降雨,導致青割玉米生產遭受損失,又因經常性降雨不適翻耕播種以及為避免風險,目前夏季幾無青割玉米的栽培,每年6月至10月間為國內高能
量芻料的真空期。
高梁營養成分高,具有耐旱、耐瘠等多種耐逆境特性,且再生能力強可宿根栽培及適合湛水環境下生長,之前因為時空背景不同,並未廣泛推廣,因應氣候變遷,做為夏季芻料應用應有其利
基。此外,將青割玉米與高梁混植栽培,可折衷雙方的品質與耐逆境性,是克服極端天候干擾及增加芻料供應的方案。
四、優質平價國產乾草的調製技術與區域供應
國產乾草的品質不穩定、無分級,而價格低、投資少,也互為因果,分級或按品質計價的系統需要執行面的促成。除了分級制度外,要普遍性地提升自產乾草的價值需借助能源及二次加工,但必須兼顧節能及在最低附加
成本內完成。
畜產試驗所已開始執行整合型「優質乾草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計畫,除
改善現有芻料作物調製技術之外,加強各地區的利基性草種及小穀類、豆科牧草等的評估,結合農藝、機械、動物科學領域共同研發,確立其栽培模式與調製利用技術,提供拓展生產面積的基
礎。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是第一步,先解決技術問題才有產業推展的可能,而純粹的技術可能不是大問題,平價的可行技術與生產體制才是未來挑戰的所在!
五、利基型乾草或半乾青貯的產銷
牧草生產的利基性考慮有雙邊因素,一為種植者的利基問題,如:季節性土地利用及收益;二為符合飼養者品質及營養需求問題。在土地利用形式不同於以往(如復耕地以單期為多)及後端加工加入後,國產乾草將可不受限於慣有的熱帶多年生禾本科,各種高品質短期牧草及原有多年生草地改良的利基性值得評估,尤其豆科牧草的
單植或混植將有新的空間。台灣幅員雖不大,但北、中、南、東區域各有其季節氣候特性,評估各地區利基性草種、確立其栽培模式,可善用當地資源、降低運銷成本,有助形成地產地銷的區域循環。冬季牧草是短期內可以著墨的區
塊,間植、混植豆科以提高蛋白質的自給率應會有不同於以往的價值。未來應有專區或農企業以企業的精神與資本、精細效率的專業,改善各調製技術環節,靈活調裂乾草與半乾青貯,分級以鼓勵高品質及物盡其用,建立品牌商
譽,以平價優質乾草以取代進口,嘉惠草食動物業。
六、副產物利用與減緩夏季熱緊迫的環保333飼糧
國內農業與食品加工業產出數量頗多的副產物,其中如酒粕類、麩皮、豆
殼、鳳梨皮渣、豆腐渣與花生藤等等,含有相當的粗蛋白質、能量,同時也有纖維量高但有效性不高的特性,能在夏季牛隻飼糧調配上扮演重要角色。畜試所近年為減緩夏季熱緊迫與加強副產物利用,
證實由1/3長纖牧草、1/3副產物及1/3穀類精料組成的333泌乳牛飼糧配方能有效提高夏季乳這(約15%),且乳指率及乳蛋白率也維持良好。顯示333飼養方式是一良好可行的夏季飼
糧配
方選項,配方中的長纖牧草以國產青貯玉米為大宗,再配合一些進口的苜蓿乾草與國產盤固乾草(提升有效長纖含量),副產物則包括前述的酒粕、豆殼與麩皮等。此外,以副產物取代15%穀類精料的飼養成果良好,支持在1/3飼糧提供有效長纖的前提下,副產物的高
量使用是可接受的(占飼糧37%,精料降低至27%)。在飼養成本的估算上,也顯現出333的經濟效益及國產牧草與副產物的重要性。
政策面建言
一、改變育割玉米及硬質玉米分際,使兩者「合」而非「競」
青割與硬質利用本身是很好的自然調節,也是資源的靈活利用,青割後青貯,青貯後硬
質,省卻勘查防弊、契約收購等行政投入,減少干預及依賴的養成,也不會發生牽制及基層財政競相加碼情事,只要適當措注獎勵額度讓耕作有利基,其餘留待自由市場解決。建議獎勵一致,青割青貯的部分由酪
農付出合理價格(然可安心投資穩定改變飼養習慣),留作硬質的部分再酌以補助後端多出的成本。不然,兩者一開始的獎勵差價徒然造成被劃為青割者的用地取
得成本提高,等於用國庫墊高草農的生產成本及酪農的購買成本,且多花錢卻讓青割玉米產銷一路巔簸,本來能合作共榮的反而成了排擠。去除外在干預,青割的產銷及合理價格會自行達成平
衡;其餘的全轉為硬質玉米,面積隨國際價格增減屬自然。不需寄望所有人能契約生產,或表定的產銷平衡。
二、獎勵地草地的公益性機能,彰顯多元價值
台灣土地狹小,生活空間擁擠,為維護農業環境、朝向三生和諧,土地利用型的草地應獎勵親善環境與保護自然生活空間的生產方式。由集團轉作及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支持的牧草生產難產值不高,但相對青割、飼料玉米等的耗能、耗肥經營,以低投入、低勞力經營的牧草地
擁有超乎產值的多元價值,其
乾淨無毒的生產方式使環境健全,波波草浪令人心曠神怡。建議多年生草地經營實務應與環境保護理念融合為一,獎勵農民採取親善環境的措施,將永續型的草原經營(包括有機草地、粗耕式綠地利用)列為友善環境的獎勵措施,以反應對農民所提供服務的肯定與鼓勵,並符合對新政府對環境補貼的政策。
三、鄰酪農區的風頭水尾輔導成立多年生草地為主的牧草專區
為了不讓復耕土地種回水稻,政府苦思活化休耕地的種植對象,然則像剛成立的福興牧草專區規模,台灣還可以容納數十個。建議更積極於酪農區鄰近輔導成立牧草專區,不僅具地利之便,更把美麗的綠色草地點綴在酪農區旁。
台灣有不少風頭水尾,沒有比多年生牧草地更適合的作物了,就以強調要節水的高鐵沿線資金廊道來說,與其大費周章提高補助節水,不如就種這種節到沒水也可經營的草地,低投入、不怕寒流、沒水不長、下雨就可收穫,又有好的景觀,北可供應彰化,南可供應崙
背、嘉義。乍看之下,糧草經濟收益低,但是把成本、補貼、災損與環境成本算上去,整體效益還待估算。類似這樣,在北、中、南、東各個酪農區周邊推動幾個牧草專區,省下的運輸
成本約莫就可換取優質調製的成本,值得大家共力來推動。
四、鼓勵副產物的集中、利用,推廣環保333飼糧
副產物的利用是畜產業的積極價值,應給予更多的重視。乳牛飼糧中適當的使用國內農作與食品加工後的副產物,其飼養效果良好且有助於降低瘤胃溫室氣體產生量,因此以國產牧草與副產物來搭配進口精料方式的飼糧設計,是一種綠色節能減碳、永續飼養模式。然而對乳牛的日績來說,供應無處且穩定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國內農副產物雖然
豐富多樣,但副產物的集中、儲存與穩定供應有賴政策性引導,以因地制宜適當選擇利用。畜試所累積實驗成果推出333環保飼糧,現正進行產學合作推廣至業界中,有興趣者可洽畜試所
營養組參考。(本文副產物部分感謝畜試所李春芳組長提供資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