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園地
黑蠅的危害與防治
梁世祥
黑蠅(蚋,Simuliumsp., Black Fly)是一類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蚋科的吸血昆蟲,通俗的名稱有黑頭狗仔、小金鋼等。黑蠅為水生昆蟲,成蟲將卵產於水生植物的水際處,幼蟲底棲於溪流、河床或附著於水生植物表面,化蛹時會結繭於水生植物的水中部位,一般一年一個世代,四月為其羽化季節,成蟲羽化後飛行活動範圍約十數公里,傍晚和清晨為蚋的吸血高峰,不同種類的吸血高峰略有差異,成蟲對特定顏色、氣味具明顯的趨性,可以用顏色或氣味進行誘引,特別是橘色為底的亮色系。
筆者自民國99年3月至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服務以來,從未曾在西湖鄉五湖村分所所在地區遭受黑蠅叮咬,但在民國105年5月,首次於宿舍附近小水塘旁遭到黑蠅叮咬紀錄,之後於8月在宿舍區又再次遭到叮咬,顯見黑蠅可能已在西湖鄉五湖村地區有族群分布。筆者前臂近手腕處遭受黑蠅叮咬時有明顯的痛覺,不同於家蚊或斑蚊的叮咬,被叮咬後出現特徵性的淤斑,初期皮膚有水腫與紅班反應,之後造成結痂,逐漸痊癒。
黑蠅為小型粗壯的吸血昆蟲,體長僅1.5-5mm,多數黑色,足短,胸部背面隆起如駝背。翅寬短,透明膜質,無鱗片或細毛,翅前部的縱脈發達。為裸蛹不能移動,包圍在袋狀或其它形狀的半裸繭內。黑蠅卵通常成塊或作帶狀產於水際,或產在水中。卵外包圍有黏性的膠質層,能黏著於物體上。雌黑蠅每批可產50-100個卵,最多可達150-800個。黑蠅破蛹羽化時間很短,通常只需數分鐘,多在白天羽化,雌黑蠅壽命正常為2-3週,雌黑蠅的口器適於刺吸血液,大致可分為嗜雞血和嗜哺乳類動物兩類,一般前者居多,後者亦有兼吸或偶吸人血的,多在白天吸血,但不同種類有不同剌叮高峰。
黑蠅能傳播蟠尾絲蟲病 (onchocerciasis),流行於非洲和美洲,病原體為蟠尾絲蟲(Onchocerca volvulus),此病又稱河盲病,會造成失明風險。在水牛、黃牛及馬等也有蟠尾絲蟲寄生,如牛蟠尾絲蟲(Onchocerca
圖一、雙翅目蚋科蚋亞屬(Simuliumsp.),又稱黑蠅外型概觀。 引用自http://www.dovemed.com/diseases-conditions/river- blindness/(2017, Jun.17)
圖二、黑蠅為蟠尾絲蟲的病媒昆蟲。 引用自https://www.cdc.gov/parasites/onchocer- ciasis/disease.html(2017,Jun.17)
圖三、黑蠅叮咬人明顯水腫紅班反應。 引用自http://entnemdept.ufl.edu/creatures/ livest-ock/bfly.htm(2017,Jun.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