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吳永惠
一、危害、防疫困難點及盛行率
副結核病是由簡稱為副結核分校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肉芽輝性腸炎。在乳牛,被感染的年齡通常為出生後1歲內(尤其半歲內),但感染後細菌會躲到小腸未段的迴腸潛伏著,直到1∼2歲(尤其4∼7歲)後才約有1%的感染牛會發病成為所謂發病牛(有症狀牛),牠們會持續性下痢、體重和乳量逐漸降低和最後難免死亡,此為最主要的損失(圖1左及中)﹔但是沒發病(沒出現症狀)的感染牛的損失也不容忽視,因為這些所謂帶菌牛(圖1右)除了也會持續或問歇地從糞便排菌,污染環境和感染其他仔牛,使本病成為代代相傳的傳染病以外,由一些研究報告也指出帶菌牛也會使乳房炎發生率增加、奶量減少(泌乳期總乳量會減少2-19.5%)、體重減輕(約10%)、繁殖障礙、飼料效率差、生產年齡縮短、較易種慧、其他疾病,以及間接影響牛群重新和後代的遺傳價值喪失等等損失。
|
圖1.感染副結核分枝桿菌之發病牛(左及中)會出現頑固無法治癒之持續性下痢、體重和乳量逐漸
降低和最後難免死亡。感染但無症狀之帶菌牛(右)也會有看不出之很多損失(參見文中),
因此如何逐漸降低感染率值得加以重視。 |
雖然長期投藥(給予抗結核藥或抗生素)可減少發病牛糞便中的簡體數或改善其臨床症狀,但終究無法治癒,且藥物不但價錢昂貴又會傷害瘤胃正常微生物叢,故對牛並不適用。菌苗接種難可減輕發病症狀,但動物仍會被感染和排菌,且會使結核病結核菌素試驗呈現假陽性反應而影響國家結核病控制政策,所以世界各國都禁用疫苗。另方面,因感染牛每年僅約1%(稀少超過5%)會發病(出現明顯臨床症狀),鬆懈了酪農的警覺心,因此副結核病的盛行率在重要乳業國家常高達20-80%。台灣在數年前調查全台508戶乳牛?,也高達93.1%(473場)有陽性牛,頭盛行率在幾次的調查也都在10∼50%間。
又,在人的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為一種病變類似牛副結核病的慢性肉芽腫性腸炎,有7.5-38%可分離到副結核分枝悍菌,因此本菌對人有感染的風險。
二、病原菌特性與感染途徑
副結核分枝悍菌具有厚的蠟質壁,耐熱、耐寒、耐乾燥,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水中可存活費久,在室外糞中通常可存活152-246天,因此一旦侵入牧場,要單靠清潔消毒很難將其完全清除乾淨。
在自然感染試驗中,當一頭母牛感染而自糞便排菌時,飼養於其隔壁之1週齡犢牛在3個月內10頭有9頭會被感染,感染種牛在第19天也會排菌,且很快(8-12個月齡時)達排菌高峰,然後在15-27個月齡下降至無排菌而維持一段較長時間,接著有的牛在27個月齡會再排菌;同居健康犢牛很快也會被感染而於7-9個月齡達排菌高峰。由此可知小牛(尤其6個月齡內),若生下後不立即與母牛做嚴格隔離,有很大機會會被感染而代代相傳。
感染牛除了會由糞便大量排菌外,由其初乳和常奶中也可排菌(但數目較少)。懷孕的感染牛也可經由子宮感染胎兒。感染公牛也可經精液配種傳播。
感染通常在出生後不久,最具感受性之年齡是生後6個月齡內,對感染的抵抗力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成牛通常不易被感染。然而,由於世界各國包括台灣,乳牛感染之盛行率都相當高,所以最主要的傳染途徑仍是生後食入或者舔到無症狀之帶菌牛的糞便、被污染的奶頭、初奶、常乳、飼料、飲水、理毛或其它環境中的污染物而代代相傳。
三、控制
既然本病無法治療,不能菌苗預防注射,而要靠檢驗來淘汰感染牛也因所費不貲、困難度高而不被酪農所接受。那要控制這個代代相傳但對乳牛場為害不容忽視的傳染病,就只剩下切斷傳播途徑而使其逐漸減少一途了。
因為本病的感染幾乎都在1歲內(尤其出生後半年內),因此要切斷傳播途徑需由分娩欄會的獨立與徹底清潔開始,然後仔牛出生後立即高床飼養並餵予63℃30分鐘滅菌過的初乳和常乳,下架小牛與成牛分開飼養直至1歲。這些都要靠良好的衛生管理措施來維護。然而,台灣的乳牛?雖然很多都有做類似的措施,但大多做得不夠徹底,因此或許可減少一般下病性病原(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輪形病毒、冠狀病毒、隱袍子蟲等)的感染,但對可耐受不良環境的病原(如副結核病、Q熱),則仍不是以避免代代相傳,導致各場不一的感染率。以下護就尚須改善之處互勉之。
一.分娩欄未能真正有效隔離
大多僅將待產牛隔開,有時其它牛隻(有可能為帶菌牛)之糞便仍可噴濺入分娩欄,增加初生仔牛感染機會。
二.仔牛出生後未立即隔離至高床飼養
仔牛出生後即會舔、吮,只要床面、乳頭/乳房有被帶菌母牛或其它帶菌牛糞便污染,即有機會被感染如圖2左和中。有的?把初生仔牛究一起隔離到某區域飼養女如圖2右,這種末將仔牛一頭一頭隔開的狀況,只要其中1頭有病,就會相互感染而成為各種病原菌傳播的大本營。
|
圖 2.
仔牛出生後未立即隔離至高床飼養而與母牛接觸太久(左圖)、將仔牛隔離於未先徹底清潔
消毒過之床面(中圖)、或將仔牛圈養在一起,都會增加感染副結核分枝悍菌之機會。 |
三.在高床上仔牛未能真正隔開或徹底清潔
高床因可讓仔牛免於地面積糞的污染,大大降低了一般下病性病原的傳播,然而若高床未事先徹底清潔消毒過,可在環境中存活很久之病原菌如副結核分枝桿菌,仍可經由污染之糞便傳播。另方面,若高床上的小牛有下痢,經常會將下痢便排到其隔壁欄。高床上的小牛若混養在一起,也會增加互相感染之機會。
四.餵予仔牛之奶雖滅菌過,但餵具未徹底清洗
感染母牛除了會由糞便大量排菌外,也可由其初乳和常奶中排菌(只是數目較少)。為確保仔牛不被感染,餵予之初乳或常乳最好加溫至63∼65℃滅菌30分鐘。另方面,由於副結核分枝桿菌可隨糞污染而無所不在,因此餵乳桶和人工乳頭每次都要徹底清潔。
五.下架小牛仍需隔離飼養
由於高床空間有限,台灣高床飼養的時間大多僅2∼3個月,然而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年齡常達1歲左右,尤其生後6個月齡內仔牛最易感染。因此下架小牛仍應飼養於徹底清潔消毒過之水泥床面,不要跟其它成牛群接觸。
六.自國內、外牛場買入更新用牛隻時,應先檢驗有無本病或需留意來源的衛生管理措施情形
由於副結核分枝樺菌感染之帶菌牛相當多,函此自國外輸入牛隻時,會將副結核病列入需檢驗項目。但自國內他場購質牛隻時,因豪無檢驗本病之關念,因此起碼要多多觀察來源場的衛生管理措施,以減少買入帶菌牛之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