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5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除非人類能夠將愛心延伸到所有的生物上,否則人類將永遠無法找到和平

[史懷哲]
 隨機文章
藍瑞斯公豬合照(英文) (1813)
中國畜牧2006年十二號 (1799)
藍瑞斯完檢(中文) (1745)
農牧旬刊2008年3月5日 (1593)
杜洛克母豬合照(英文) (1127)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一、新生仔羊飼養現場:一次性操作認知與執行本質

  現行商業乳羊場在仔羊出生後,隨即會進行基本的防疫保健,人工操作先會做到確認每頭仔羊與母親羊隔離,接續收集母羊初乳和進行消毒,以及餵食仔羊消毒初乳,三者都是屬於一次性操作的項目,每項人工操作是否有效,都只有一次機會,而對新生仔羊表現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新生仔羊與母羊隔離的一次性操作步驟簡易,不難達到落實執行。相對的,初乳餵食相關的工作內容繁瑣,包括優質初乳的生產與消毒備用、出生後第一次餵食時間,以及確認每頭仔羊的初乳攝取量。

  由於初乳的消毒與餵食費工耗時,理想的標準操作步驟難以建立,而且不易每日落實執行。乳羊場之間或是仔羊出生批次之間,初乳準備與餵食的執行方式多樣,且存在有高度的人為操作落差,連動對仔羊表現優劣產生關鍵的影響。乳羊場有必要針對新生仔羊的一次性人工操作,探究步驟細節的操作妥善程度,逐一檢查相關的人、事、物,比對仔羊育成率與增重表現成績,釐清與確認可能的盲點問題所在,進而據以擬定改善策略。

 

二、仔羊為養羊場循環營收與升級的基礎:殷切需要生產仔羊達到育成收穫

  仔羊的出生伴隨母羊產乳,以及提供未來仔羊成長,進而可資用於肉羊出售的雙重營收機會。因此,新生仔羊的育成與增重生長是山羊飼養循環獲利的基礎。此外,母羊群經濟規模的維持,每年需要規劃一定數量的仔羊育成進行替補。積極面的羊群數量擴充與產能體質升級,更是需要生產培育具有優質遺傳潛力的仔羊。

 

三、國內乳用山羊飼養產銷:增重達標的乳用品種亦有肉用市場通路

(一)肉羊市場:交易規格涵蓋乳用種各階段羊隻
  國內山羊肉用拍賣市場的交易頭數,常有高達50%是來自瑞士乳用品種血統,拍賣規格涵蓋閹公羊、女羊與熟齡母羊。可見,即使是乳用種新生仔羊,飼養達到市場體重規格,便可以規劃出售。成年的泌乳羊也常會在繁殖與產乳性能不佳的情況,轉向肉用飼養模式而育肥出售。飼養乳羊可以說是除了產乳收入之外,亦有肉用銷售的附加價值。

  然而,要達到最佳化的羊乳生產與肉羊出售,基本面需要有新生仔羊可資育成,接續飼養增重達到女羊配種階段,以進行替補既有母羊群的產能運作規模。仔羊成長的配種與肉用銷售期程,均是以體重為具體參考依據;新生仔羊育成與增重成績不佳,直接造成羊場經營產乳與產肉效益的損失。

(二)初產母羊為主體的羊群結構:限制仔羊的產出與育成增重

  在國內商業羊場的母羊群,常見會有高達50%以上是初產母羊,經產母羊的佔比偏低,如此每年會需要有高量的新生仔羊替補進用,以維持母羊群的運作規模。年輕羊群為主體的結構另外代表,新生仔羊主要是來自懷孕女羊。由於女羊生產單胎的機率較高,少有多胎的情形,連動母羊群的單位母羊產仔數,可以說在數量上有其限度,羊群的仔羊產出並不充裕。

  除了較多單胎生產之外,母羊初次生產容易有仔羊出生體重較輕的情形。出生體重較輕的仔羊,一般活動力與採食活性偏低,會有餵食初乳攝取不足,以及之後乳汁的搶食競爭上較為弱勢,而不利於生長與育成。以初產母羊為主體的羊群,預期會消耗更多的人力成本,照護出生體重低下的仔羊,因而有必要調整育成與增重管理,規劃因應補強策略。

 

四、仔羊出生後的隔離防疫:難以全面執行到位的一次性人工操作

  為了降低仔羊出生後吸食母羊乳汁的機會,國內商業乳羊場的運作是有看到仔羊出生,會立即將仔羊和母羊分離,後續再進行人工哺乳作業。同樣是為了減少山羊關節炎腦炎(CAE)病毒,經由吸吮母羊乳汁傳遞,國內肉羊生產採行人工哺乳操作模式有增加的趨勢。人工隔離是仔羊出生後,第一次遭遇的一次性人工操作,步驟簡單而容易落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在夜間或日間飼養現場沒有工作人員時段出生的仔羊,可能會在被發現之前站立行走,而吸食到母羊乳汁。因此,隔離操作的全面性成效,還要看羊場工作人員積極檢視預產母羊的頻度而定。

 

五、仔羊出生後的第一餐:初乳準備與人工餵食呈現高度的一次性操作落差

(一)初乳來源與仔羊育成表現

  1. 國內樣態:國內乳羊場的仔羊出生後,第一次餵食是使用來自母羊分娩後第一次擠乳收集的初乳,仔羊會有良好的育成率。在有些乳羊場的仔羊出生後第一次餵食,使用母羊分娩後兩天內、或是七天內的乳汁混合後餵食,如此操作的仔羊育成率相對低下。

  2. 母羊初乳產出要件:母羊實施乾乳期有助於初乳生產;研究發現乾乳1或2個月,在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濃度沒有差別,但皆高於無乾乳的母羊。另外的優點是有乾乳的母羊,仔羊出生體重較高。懷孕女羊沒有進行乾乳計畫,也是需要留意懷孕後期的營養狀態,以免影響初乳的免疫球蛋白濃度。熱緊迫會減少母羊的初乳產量,這可能會影響仔羊的育成率。

  3. 優質初乳收集要件:母羊分娩後,只有第一次收集的擠乳才是初乳。母羊分娩後,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隨著收集擠乳的延遲時間增加,而快速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仔羊採食較高濃度免疫球蛋白的初乳,腸道會有較佳的吸收效率。因此,用於供應仔羊初乳的母羊,需要同時滿足乾乳1個月以上,以及分娩後6小時內收集的初乳為佳。

  如果母羊在日間分娩,在分娩後6小時內收集初乳應該可以做到。母羊初乳的品質落差大,應該要檢查初乳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在養羊現場可以使用操作簡易的折射計進行量測;檢查初乳也有助於檢查懷孕後期的飼養管理問題。相較於經產母羊,初產母羊的初乳品質一般是較佳的。

  4. 初乳消毒要件:國內羊場使用消毒設備與操作方式呈現多種樣態;為了確保達到消毒,普遍有溫度過高、加熱時間延長的情形,如此可能對免疫球蛋白產生破壞作用。避免一次性的加熱無效,應該要嚴格監控加熱條件(加熱到初乳攝氏56度、維持60分鐘)。

  5. 初乳餵食準備要件:新鮮收集的初乳加熱升溫達到定溫與維持溫度完成消毒,需要1小時以上的時間,另外加上冷卻後方可餵食仔羊,過程時間更為延長。如果仔羊的出生可以迅速被發現,則尚有足夠時間在仔羊免疫球蛋白的最佳吸收能力時段內(出生後4小時),依序完成母羊產後第一次擠乳的初乳收集、消毒與第一次的初乳餵食。

  相對的,如果預期新生仔羊無法達到迅速被發現,則要考量仔羊出生後,需要完成餵食初乳操作的時程期限,對比新鮮初乳收集與消毒妥善需要的等候時間,先後完成操作的順序在銜接上是否存在有時間落差,而產生失誤。因此,會需要預備已經消毒的優質初乳冷藏或凍存,再回溫餵食新生仔羊,以便掌握在最佳初乳吸收時效內,達到仔羊出生後及早進行餵食消毒初乳。也就是說,仔羊腸道的最佳有效吸收時限,可能會等不及使用到新鮮初乳消毒之後餵食。冷凍初乳應該依照出生季節批次管理,以維護高品質的初乳庫存。

(二)初乳餵食時間樣態與仔羊育成生長表現

  在自然哺乳的情況下,仔羊出生後一般會自行由親生母羊的乳頭吸食乳汁。國內乳羊場是在仔羊出生後,會儘快與母羊分離,採行人工哺乳。即使在自然哺乳的養羊場,仍有少數新生仔羊會需要以人工哺乳照護,例如在母羊乳房出現問題、胎仔數過多、仔羊出生虛弱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養羊場現行的操作新生仔羊人工分離之後,不一定會立即接續進行操作餵食仔羊初乳。

  仔羊對初乳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效果,隨著出生後經過時間遞減。因此,第一餐的初乳餵食時機,對仔羊的健康育成與增重表現,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國內的調查資料顯示,乳羊場在任何時段發現新生仔羊,便盡快完成初乳餵食工作,仔羊的育成率會超過90%。相對的,有些乳羊場只有在牧場例行工作時段內,進行餵食新生仔羊初乳。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仔羊在出生後會等待很久,才會攝取到初乳;調查發現如此操作的乳羊場,仔羊育成率低於75%。

  仔羊在出生後的前4小時,消化道腸壁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最佳。然而,在出生後12小時後,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仔羊第一次餵食操作目標是在出生後4小時內,最遲不能超過12小時。在國內的飼養現場操作,需要留意出生後未及時隔離,仔羊可能吸食到含有CAE病毒的初乳。相對的,隔離後沒有及早餵食消毒初乳,可能錯失仔羊有效吸收抗體時機;這些都會衝擊仔羊的免疫與健康。

(三)初乳攝取量:根據仔羊體重與攝食活性調節餵食

  新生仔羊建議需要攝取約10-20%出生體重的初乳量;以免疫球蛋白來說,每公斤新生仔羊體重至少需要攝取3克,才能有足夠的被動免疫。國內乳用種仔羊出生體重平均略高於3公斤,現場餵食仔羊至少需要達到攝取約300克含有高濃度免疫球蛋白的初乳。針對攝食活性低下的新生仔羊,喝乳緩慢且每次量少,需要分次、分段餵食,以達到足量的初乳攝取。母羊若在懷孕3個月後處於熱季,也就是國內8至10月出生的新生仔羊,可能會有出生時吸乳活動力低下的問題,因此必須留意確保初乳餵食達到採食充足,以促進仔羊的免疫力。

 

六、持續再次檢視瓶頸步驟與優化一次性操作的落實程度

(一)仔羊出生後即刻與母羊隔離

  仔羊出生後隔離操作的本質單純,關鍵在於爭取時間,即早完成工作。因此,有效操作指標是力求做到仔羊出生後,在站立行走之前撿拾而隔離,如此可以認定仔羊尚未吸吮母羊乳汁。由於所有的出生後一次性操作期限與時效,都是以仔羊的出生為起始參考時間點,為了促進及早發現仔羊的出生,可以針對產房分娩欄位架設影音監視系統,或是增加人力分配於巡視待產母羊。

  如果羊群屬於有高比例母羊偏向夜間分娩,則有需要在仔羊出生季節,加派人力夜間執行巡查勤務。若是人力不足,則最好是能在晚間睡前和早上開始例行工作前安排巡視,另外加強運用影音偵測系統遠端監視,促進即時行動、快速完成操作。如此的夜間隔離操作,只要在分娩季節規劃增加投入人力,就能降低仔羊感染CAE病毒的風險,而且做到仔羊沒有吸吮母羊乳頭,後續也較容易進行人工餵乳操作。

(二)母羊分娩後及早第一次收集初乳與優質初乳消毒備用及庫存

  單一母羊的初乳應該要個別化處理、避免混乳;然而,初乳消毒部分是共用加熱設備、器具與步驟。在分娩母羊數量增多時,會產生初乳收集有效時間不足與交叉汙染的挑戰。因此,操作成效同樣是要依靠人員爭取時間,也就在母羊分娩後6小時內,及早收集初乳消毒備用。運作上可以規劃單位時間內母羊集乳的數量;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增加人力,進行批次性母羊排程收集初乳,以減少分娩後集乳流程發生瓶頸導致的塞車與過度延長,而錯過初乳收集時效。另外要考量初乳收集能夠搭配消毒設備的處理容量,避免發生收集的初乳等待消毒,而過度閒置。

  消毒步驟操作最主要是達到消除CAE病毒,兼顧保護免疫球蛋白活性;另外是不會有二次污染任何病源體。初乳消毒在所有的一次性操作之中,不僅工作量大,且涉及諸多技術操作,要做到完好是存在有最多的挑戰之處。養羊現場操作常會有初乳溫控與加溫欠缺嚴謹的情形;使用能夠定時、定溫的設備加熱初乳,可以有效減少操作失誤。若加熱設備無法定時,則需另外準備計時器輔助控制時間,否則會導致加熱不足(無效消毒)或過度加熱(破壞免疫球蛋白),而造成仔羊CAE病毒感染或育成率不佳。在消毒結束後,應該要再次確認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濃度是否仍在標準(30公克/公升)以上。

  養羊現場大都用人為目測,主觀判斷母羊初乳品質。使用折射計可以標準化檢測初乳免疫球蛋白濃度,操作上堪稱簡易、方便。至於初乳的庫存備用,長期保存置於冷凍保存,短暫保存可以置於冷藏環境。庫存初乳使用上要避免多次重複冷卻與退冰的動作,以免降低免疫球蛋白濃度。基於品質管控,庫存的初乳也應該要再次確認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濃度是否標準。無論如何,即將用於餵食的初乳若有免疫球蛋白濃度不足,應考慮使用初乳粉進行補充。

(三)仔羊出生後儘早第一次餵食初乳

  爭取時間及早第一次餵食仔羊安全消毒的初乳,對於仔羊免疫力的提升至為重要。如果養羊場是安排收集初乳與消毒餵食為先後的連貫順序,則在完成消毒冷卻後,仔羊的初乳餵食時間,將會極為逼近最佳吸收時效結束。使用庫存消毒初乳,則可以規劃先完成及早仔羊第一次餵食初乳,然後從容收集母羊初乳與品質檢查。

  理想情況是在仔羊出生的4小時內餵食第一次初乳,且飼餵時間越接近出生,仔羊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越好。因此,在養羊場工作時段期間發現新生仔羊,應立即餵食初乳;午間休息時段也要避免出生超過4小時才進行餵食初乳。夜間若人力不足,則最好是能在晚間睡前和早上例行工作時間開始之前,實施餵食初乳。由於早上工作前發現的新生仔羊,可能出生已超過4小時,因此更須確保初乳品質和餵量達到參考標準。若有吸乳緩慢的仔羊,可以運用餵乳管,加速仔羊達到需要的初乳攝取量。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agrkb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1504期L0011-01體型-頭頸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