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11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蕭伯納]
 隨機文章
採精記錄 (1565)
杜洛克母豬合照(中文) (1167)
藍瑞斯公豬合照(英文) (1125)
採精紀錄資料表 (1210)
畜牧半月刊2009年8月25日 (1564)
 熱門連結網站


SmartSection is developed by The SmartFactory (http://www.smartfactory.ca), a division of InBox Solutions (http://www.inboxsolutions.net)
種原文件 > > 資料 > 馬的繁殖
馬的繁殖
由 Anonymous 發佈於 2005/4/29 (18495 次瀏覽)
馬的繁殖
吳明哲、賴永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2005/03/18

馬的繁殖特性為單胎性,近季節性配種動物,發情期長,配種行為激烈,懷孕期長,發身期稍長,受胎率中等,分娩時間短,乳汁富含乳糖及公馬精液品質個體差異頗巨。馬人工授精與胚移置技術可供引進優良品種。馬、斑馬、驢、騾等統稱為馬屬動物,人類約在西元前4000年開始馴馬騎乘,而東方〝馬戰車〞的使用,可由器皿、文字、圖像的記載遠溯自商朝時代(1450∼1050 B.C.)。

一、母馬發情與配種
  馬為單胎動物,懷孕期因品種,體型和季節而異,約為329至345天,冬季產駒時,懷孕期會縮短20天之多。二歲齡公馬和一歲半母馬可供繁衍下一代用,但在寒帶地區則因馬為短日照動物,故其配種季節為冬末至夏初,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所飼養的馬,全年均可配種但夏季繁殖力很低。母馬發情期平均為七天,排卵通常發生在發情期後半部,且55至65%的卵來自於左側卵巢。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種的最佳適期,應選在排卵前數小時,其受精率可高達86%;若在排卵後2至10小時內授精,則僅有30%的受精率。若配種後的母馬未有受精卵,則在配種後15天重發情,其發情週期為22天。受精卵在母馬子宮內漂流相當一段時間才會著床,一般上發育胚在配種後35至45天才進行著床。直至配種後60天始著床完全。早期懷孕診斷可以直腸觸診方式來判斷配種後40至50天的卵巢上是否有黃體存在或子宮內膜杯形成,更早期的懷孕可藉助超音波掃瞄或懷孕內泌素分析來判別。
  母馬發情徵兆有呈興奮行為,有長而尖銳的叫聲,喜歡親近其他母馬或公馬,頻尿、接近公馬時會有咬或踢公馬的激情動作。在種馬飼養管理上可以馬棚架隔開公馬於一側,發情母馬會自動尋找公馬,待發情後四至五天,牽母馬到配種架,其地面稍低,並在接近後腳跟的後側加裝一木板,防止授精人員或配種公馬受到母馬的踢傷。情的母馬嘴亦應套上嘴套來避免授精人員或配種公馬受其咬傷。因母馬發情期長且不易判斷適配日期,複配是不可忽視的。採用人工授精前,若為年老的母馬因其陰道底部低於陰戶之故,會有堆積的黏液和尿液,故宜先清除再注入精液。胚移置技術與冷凍肧保存解凍技術已開發,胚可經陰道深入子宮體而移置於受胚母馬。

二、公馬精液
  公馬精液生產與公牛、公綿羊極不相同,但像公豬精液生產。公馬射精量多,一般50至200毫升,個體差異因品種、年齡、營養、採精頻度或季節而不同,多者達400毫升,少者有15至20毫升。每毫升精液約含三千萬至八億精蟲,不正常精蟲比率常高於30%,但尚不至於影響自然配種的受精率。製作冷凍精液時,其直線前進活動的精蟲百分率至少要有50%或每毫升精液至少含五千萬隻精蟲始可。

三、母馬分娩
  母馬分娩前三至四週,其乳腺漸腫大,直至分娩前二天,其乳頭有初乳分泌,有如上臘般。分娩所需時間在馬極短,約10至15分鐘。剛出生的小馬,其臍帶仍會與母體胎盤連接5至10分鐘才會斷裂,此對小馬極為重要,因此時子宮收縮激烈,可把胎盤內大量血液擠給小馬,協助其站立。馬乳中含固形物11.2%,乳脂率1.9%,總蛋白質2.5%和乳糖6.2%,其乳糖比率為猿猴類和人類以外哺乳動物中含量最高者。

四、馬之用途
  十六世紀以後各國運輸事業與軍事上馬之用途日廣,乃陸續改良各馬種的騎乘、輓、馱等性能。近代因機械發展進步,馬匹之需要與產馬事業朝向娛樂,用以競技、狩獵、競速與觀賞為培育目標。世界各國馬種依用途略分為乘用種、輕輓用種、重輓用種、休閒觀賞用種。
  乘用種: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巴布、英國純血、獵馬、安哥阿拉伯、脫拉克納 、哈奴彿爾、基特蘭。
  輕輓用種:哈克尼、克利佛蘭佩、安哥羅門、沃爾洛夫速步種、美國速步種、瑙紐斯、奧登堡。
  重輓用種:雪爾、克利竇斯達、薩福克、貝爾休倫、勃利登、勃拉龐松、阿爾登奈。
  中國大陸地區的馬,因需多用途特性多偏向輕輓用種有:
  1.蒙古馬-分有海拉爾、桑貝子、烏球穆沁、青海等品系,分布輓用種黃河流域以北 。
  2.伊犁馬-有綏定馬、西口馬、烏孫馬等不同名稱,分布新疆天山北路一帶。
  3.南蕃馬-古代名稱為蕃馬或秦馬,分布在甘肅、青海等藏族人居地
  4.西南馬-有蜀馬、廣馬與四川馬等不同名稱,習慣統稱為川馬,分有川、康、黔、滇、桂等品系。分布中國西南各省。

五、臺灣現有馬種
  臺灣地區於日據時期雖曾飼養戰馬,但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糧食缺乏,馬匹大多被屠宰食用,目前馬匹的引進以休閒騎乘與馬術競技為主,臺灣各馬場僅少量進口,品種紊多。本文介紹長期保種於臺灣之安哥羅門(Anglonorman)役用品種、威爾斯小型馬與法拉貝拉迷你馬等休閒觀賞用品種。
(http://www.angrin.tlri.gov.tw/Breed_Res/Breed_31-33.pdf)
  1.安哥羅門(Anglonorman)
    品種特徵:
    頭頸優良,頸礎高度適宜,鬐甲隆起適度,背腰力強,軀幹大,四肢筋腱發達,體高157∼165公分,適於遠距輓駕及騎乘,舊時法國政府以為騎兵用馬,毛色多為騮毛(被毛紅色加以黑色或紅色而有濃淡之別,前肢膝以下與後肢飛節以下必呈黑色)。
    品種來源:
    原產於法國諾爾曼地方,安哥羅門種為該地主要馬種,自古此地方之產馬,特徵為體格較大,性質溫良,故主要為農用馬與重輓馬,在十字軍東征後,引入阿拉伯與西班牙馬,至十八世紀時與英國純血種(Thoroughbred)及奴佛克(Norfolk)馬種等配合,產生安哥羅門(Anglonorman)種。台灣於1952年在台中后里,集中各部隊之母馬、幼駒成立台灣種馬牧場,當時種公、母馬以日本安哥羅門種為主,因馬政更易,經輾轉遷移至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已四十餘年,目前採半野放保留種原。
    畜產種原紀錄:
    紀錄事項:台灣私人畜養本品種最大族群為台南縣新化鎮虎頭埤馬場,於2002年由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購入2公13母,全數馴養供休閒騎乘,至2004年產幼駒12匹。
  2.威爾斯小型馬(Welsh Pony)
    品種特徵:
    本品種是一種高雅的小型馬,適宜生活於山地與沼澤,有卓越的競爭性和良好的跳躍能力,除了漂亮外,同時保持吃苦耐勞和健壯的體質,卓越的肚圍有時後被稱為威爾斯麵包籃,適合體輕少年乘用或輕輓用,毛色不一,體高在120公分到142公分之間。
    品種來源:
    於史前時代小型馬就生長於英國威爾斯(Welsh)山區,羅馬人佔領英國引入東方馬血統,一直到1894年威爾斯山地小型馬(Welsh Mountain Pony)品種固定(A型),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威爾斯小型馬(Welsh Pony) (B型)和威爾斯科柏馬(Welsh Pony of Cob Type)的兩型(C型與D型)。畜產試驗所於1991年從美國密西根州引入繁殖並推廣。

  3.法拉貝拉迷你馬(Falabella)
    品種特徵:
    馬體矮小的自然原因除惡劣環境與不良飼養外,另可透過精心選育將其迷你化,作為寵物和追求珍希的價值,最有名的就是法拉貝拉(Falabella),體高70公分以下,迷你馬有身體結構缺陷,如跗關節弱,四肢過彎曲,頭部與身體比例沉重,鬐甲平,尾礎低,臀腰下傾。做為寵物的優點,其個性友好、聰明,毛色多樣,包括花色與斑點,鬃毛濃密茂盛,尾毛濃密而豐滿似雪特蘭馬(Shetland)。
    品種來源:
    法拉貝拉種是以Falabella家族命名,由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麗斯郊區雷克里德羅卡牧場所培育,以雪特蘭馬(Shetland)和非常小的純血馬(Thorough- bred)雜交選育,再近親繁殖選育。世界紀錄中最小的迷你馬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出現,高51公分,體重13.6公斤。畜產試驗所分別於1992與1993年從美國南卡羅萊那州與澳洲引入繁殖並推廣。
  以 PDF 格式瀏覽這篇文章 列印文章 發送文章

 visiter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台灣區種豬產業協會10104期D0562-05側面相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