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豬(Micropig)育種計畫第三次會議紀錄
(2011年8月23日畜試東科字第1002471189號函)
壹、時間: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上午10時至12時
貳、地點: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行政館二樓會議室
參、主持人:林正鏞 場長 記錄:張之維
肆、參加人員:宋永義、姜延年、張秀鑾、吳明哲、陳立人、郭廷雍、朱賢斌、張俊達、張之維
伍、討論事項︰
案由一:第二次會議紀錄之辦理情形檢討。
決議:
一.依據1938年日籍學者山根甚信報告指出,亞洲豬種淚骨型態與歐洲豬種明顯不同,因此台東場純蘭嶼系的小型豬屬特有亞種,學名應為Sus scrofa vittatus ,建議應於推廣文件與展示場合上強調敘明。
二.對於小型豬的生醫應用推廣,建議朝直接與業界進行品種授權與研提科專計畫,發展純品系的中大型實驗動物,並提供SPF等級(或是多種疾病清淨)之生醫用實驗豬。
三.實驗用豬隻最適飼料配方(營養需求),應考慮實驗豬有免於飢餓的基本權利,進而建立台東場小型豬的飼養繁殖之營養需求,並符合AAALAC國際認證所需。
四.根據豬隻不同的生長繁殖階段,建立合適的飼料類別,場內使用的料別以其生長繁殖階段稱呼飼料,例如教槽料、保育料、生長料、母前料、母後料、種豬料等,期能提供使用單位更完整的台東場小型豬營養需求。
五.小型豬定位為實驗動物,除須重視其遺傳穩定性外,各生長階段的飼養管理與衛生防疫,應以使用者的角度去調整。對於豬隻的體型、體重及相關生理及生化值等基礎資料應更進一步收集與建立,將有利於生醫用小型豬的選育與推廣。
案由二:賓朗豬的兩歲齡以上種公豬體型及其後裔頭數資訊,供作Lanyu500微小型豬(Micropig)的親代種原篩選用,並研議後續配種工作流程。
決議:
一.賓朗豬的兩歲齡以上種公豬體型係依據2011年7月20日的體測數據及其後裔仔豬數,選定場內特定個體為體型最小(體長、體高及後寬之總和,少於210公分為優先)的種公豬,再與擁有後裔最多的種公豬的女兒豬進行配種,以孕育出第一代的微小型豬。
二.比較上述該兩頭特定個體公豬的後裔體型,進行相關的體測數據收集與整理,並與場內同期的賓朗豬進行比較,藉以釐清豬體型的遺傳變異性。
三.後代豬隻選留方式可參考核心種豬場或高畜黑豬的選育流程,先對種母豬第一胎與第二胎的活仔豬總數排序,最多活仔豬數的種母豬之第一胎女兒豬選留,進行半同胞的配種,縮短選育時間,
案由三:進行賓朗種公豬採精,精液與配其他豬種,確認其體色與體型的遺傳優勢及整齊度。
決議:
一.進行賓朗種公豬的採精,以人工授精技術進行新品系育種及製作冷凍精液進行國際種原交流,並利用機會進行品種雜交或品系雜交。
二.請洽總所育種場或花蓮場之經產母豬離乳日期,並儘速安排賓朗豬精液之授精試驗,藉以評估體型縮小的遺傳模式。
陸、臨時動議:無
柒、散會時間:當日中午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