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畜污染防治技術與策略李志賢
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一、前言
臺灣地區的畜牧事業在近30年間成長快速,其經營方式由過去的農村副業轉型為資本、技術密集的農企業,尤以養豬、養雞事業為然。惟自民國八十六年遭遇豬隻口蹄疫導致毛豬外銷市場中斷,再加上為因應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 (WTO)」所推行的離牧措施,以及環保單位即將執行的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禁止養豬之措施,臺灣畜牧事業已大受影響。調查顯示,養牛業部分,於民國八十八年年底,牛隻之在養頭數共16.5萬頭,其中水牛1萬頭,飼養戶數為3070戶;而黃牛及雜種牛共2萬頭,飼養戶數為6,338戶;荷蘭乳牛13.5萬頭,飼養戶數為838戶。全年生產供應屠宰之牛隻達2.6萬頭,生產牛乳34萬公噸 。此外,乳羊飼養頭數為13萬頭,全年生產羊乳3萬公噸;肉羊數24萬頭,全年供應屠宰總數為18萬頭。養豬業部分,民國八十八年臺灣地區養豬戶數共有16,016戶,於民國八十八年年底,在養豬隻共有7,243,194頭,全年供應屠宰頭數898萬頭,產值為614億元。養雞事業亦為臺灣地區重要畜牧產業,飼養戶數約達6000戶,民國八十八年全年屠宰肉雞共3.6億隻,生產雞肉達60萬公噸,雞蛋73億個,合計產值為478億元。由於我國已加入WTO,市場國際化,導致競爭加劇、利潤降低,另因國內環保、建管、土地及畜牧相關法令日趨嚴格,預期未來臺灣地區各項畜產均將持續減少,其後再趨於穩定。
畜牧產業的環境污染有廢水污染、廢棄物污染及臭味空氣污染等三項,其中以廢水污染為各界重視。養牛、養羊場之污染問題以廢棄物為主、廢水為輔,臭味在養牛、養羊場並不構成污染。基本上牛、羊等畜牧場之廢水、廢棄物以有機物為主,以適當之處理後回收利用,可減少環境之污染。養牛、養羊場之污染防治工作,廢水部分以固液分離、厭氣發酵及好氣處理之三段式廢水處理為主。另輔導牛、羊等畜牧場廣植樹木等綠美化工作,一來具遮蔽功能美化環境,二來種植芳香花木,吸附牧場異味。
平均一頭豬一天所排泄之生化需氧量約為100公克,而國人平均一人一天則為40公克,故從原污染量觀之,豬的生化需氧量污染量是人的二.五倍。早期養豬產業較欠缺環保觀念,以致產生環境污染,自從民國八十一年行政院核定 「養豬政策調整方案」之後,養豬場所造成之污染已明顯改善。依資料顯示,截至八十五年十二月底止,台灣地區飼養二百頭以上之養豬戶計9,172戶,扣除270戶因土地有問題 (侵佔河川地、承租公有地…)以致農政單位無法輔導其設置廢水處理設施,應輔導設置污防設施之養豬戶共有8,902戶;其中廢水處理設施已完成與設置中者有7,589戶,農漁牧綜合經營戶有688戶,尚未動工興建廢水處埋設施者仍有625戶,廢水已處理戶數之比率高達92.98%,亦即從削減率觀之,養豬廢水污染量已大幅減少。依據「養豬政策調整方案」之政策目標,輔導養豬場設置廢水、廢棄物及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廢棄物處理部分,輔導堆肥製造利用,並設置禽畜糞堆肥集中處理場;回收利用廢水處理所產生之沼氣,用於焚化病死豬,避免農民任意棄置污染;推廣牧場綠美化,防治空氣污染,建立低污染之健康產業。
有關養雞場污染情形,一般以雞舍臭味、雞糞及死雞廢棄物處理問題較令人困擾。對於廢水部分,除雞舍沖洗水外,幾為無排放。雞糞處理部分,每年可收集總糞量共約1,430萬公噸,排泄量相當可觀,若未經妥善處理而任意棄置,將發生公害污染問題。養雞產業分成蛋雞場及肉雞場二種,有關雞舍臭味問題,蛋雞糞含水率高,曝露於空氣中,將產生臭味與孳生蒼蠅影響四週環境;肉雞業因屬墊料式飼養,所造成之臭味,雖不如蛋雞糞嚴重,但易受氣候、溼度、雨季及管理方式之影響,除產生臭味外,更易造成雞糞清除上之困難,因此加強雞舍之通風與脫臭處理,並推動牧場綠美化工作,將可降低雞舍之惡臭味及蚊蠅產生改善鄰居之觀感。至於死雞廢棄物問題,一般雞場之死雞,應予焚化處理,以徹底解決死雞處理問題。另外有關雞糞處理問題,肉雞以粗糠墊料吸附糞便排泄物,以每期飼養後一次裝袋清除,臭味少,亦可迅速做為堆肥使用。蛋雞糞雖多做為有機肥出售供農作施肥使用,但如未經完全發酵,僅曬乾後出售,若直接施用於農地農作物,將造成傷害及雜草種子滋生及二次污染公害。
對農畜污染防治,國內如前述,已有相當的投入。為因應加入WTO,國內不僅農畜產業內,其他產業近年來也逐漸面臨環保標準要求日益嚴格,環保技術之發展,在國內漸受重視。本報告將比較討論國內現行環保技術之發展與近年畜牧污染防治之研究,期能提供農畜污染防治工作之參考。
二、國內環保技術之發展
環保技術為集合各項工程相關技術大成之整合性應用科技,1970年代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較早注意到公害防制問題而開始進行各種法規的訂定和環境保護工作之推動,因而帶動了其環保技術及產業的興起。
隨著環境標準的提昇及全面環境品質管理的需求,國際間環保技術發展已逐漸自早期的廢水廢氣及廢棄物之管末處理,轉移至對以廢棄物加以管理及減量或減毒等資源回收及清潔生產做為發展重點;甚至進一步追溯至源頭,由設計階段就考慮降低能源與資源使用強度以產製低環境影響及永續發展生態環境考量之生態化設計與生產技術。
除此之外,在環保技術及產業,除了較傳統的物理及化學處理方式外,近年來更因為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及遺傳工程學等研究發展上的突破,生物技術發展蓬勃,國際間也積極將生物技術應用到環境科學領域,發展出新興環境生物技術學門。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之應用領域,主要包括:(1)管末(End-of-Pipe)處理技術,以淨化污染物,並使其排放後不會造成環境傷害;(2)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以轉換廢棄物成為有用之資源;(3)新生物材料開發,以減輕對環境衝擊與負荷及(4)新的生物生產製程技術,減少廢棄物產生與增加資源之有效利用等。
過去二、三十年發展的過程中,國內環保產業除了持續由美國、日本、歐洲引進愈來愈先進的技術外,亦逐步由市場的擴展而建立了一些具本土特性之本土化技術。我國環保產業之重點技術內容及技術來源如表一所示。
表一、我國環保技術來源
項 目 | 重點技術內容 | 技術來源 |
1.廢水處理場自動化 監控技術 | 利用廢水中pH、ORP、DO、溫度、導電度及配合氣相中C02、CH4.H2S等的自動監測數據以及操作單元之特性條件,組合成廢水處理單元自動監控技術。 | 國內自行研發/國際合作 |
2.高級氧化處理設備 | 利用次氯酸、雙氧水、臭氧等氧化劑,配合必要之催化劑(例如Fenton法之亞鐵)以及適當的加藥系統,以氧化廢水中生物不易分解的物質或放流水中殘存有機物。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3.無污泥之廢水再生 技術 | 針對廢水之再生系統及處理系統,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行性評估流程,同時,在離子交換樹脂系統的再生過程中,研究「電解再生型的離子交換系統」,使化學藥品的使用及樹脂再生廢水減量。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4.廢水處理生物擔體技術 (生物網膜技術) | 生物網膜具有多孔性結構、高比表面積、不堵塞、價格低廉等優點,可處理合碳、氮、磷等有機污染物之整合性程序.比目前採用的活性污泥程序及傳統生物膜處理程序穩定及容易操作,並可節省能源及減少二次污染物。 | 國內自行研發/國際合作 |
5.內包性生物擔體技術 | 內包性固定化廢水處理技術為一高效率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將微生物以人工方式包覆在多孔高分子聚合體中,可有效提高污泥濃度,增進廢水生物處理效率,減少用地面積,縮短水力停留時間。對突增負荷以及毒性物質的忍受力大,系統穩定性高。並可再單一反應槽中完成硝化脫氮功能。 | 國內自行研發/國際合作 |
6.生物活性碳技術 | 藉由活性碳本身所具有對廢水中污染物之吸附作用、同時以人工植種的方式將馴養後可分解殘留污染物質的微生物菌群植附在活性碳顆粒上形成生物膜,此生物膜可進一步將廢水中及吸附於活性碳顆粒中之殘留污染物質加以生物分解。應用於廢水高級處理程序,放流水可達到現行排放標準,污泥產生量少,延長活性碳使用期限10倍以上,大幅減少二次污染與污泥運棄問題。 | 國內自行研發/國際合作 |
7.環境生物處理系統 即時監控穩定技術 | 掌握好氧生物活性高時攝氧量大之生物反應系統之特徵,用於監測及診斷生物反應系統之功能,並控制生物反應系統之進流,使各生物反應系統得以穩定操作,更進而能設計高效率之生物反應系統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9.膜離生物反應器技術 | .膜離生物反應器技術(MBR)為結合生物反應器與薄膜分離之新穎技術,此種技術處理效能高,處理系統不需沈澱單元,可大幅節省空間。MBR可完全截留Biomass,且污泥停留時間可相當長,因此生長速率緩慢的微生物得以滯留與增殖,有利於特殊或難分解污染物的去除,由於MBR使用類似MF的薄膜,可截留懸浮固體物,處理水水質良好,極適合回收使用。 | 國內自行研發 |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
表一、我國環保技術來源(續1)
項 目 | 重點技術內容 | 技術來源 |
8.高性能營養鹽脫除技術 | 增強氫氣於生物反應器中的引出與導入利用技術,加速廢水中有機質的生物分解速率及脫氮除磷之系統中營養鹽的去除,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10.薄膜生物監測設備技術 | 發展生物電子技術,製備生物感測器,應用於工業污染之監測。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 |
11.含氮廢水生物處理法 | 為使用好氧脫硝菌於有氧條件下進行廢水脫氮,不需經過厭氧脫硝,節省土地成本,應用於現場廢水處埋。 | 國內自行研發 |
12.套裝式小型焚化爐 | 整合高溫耐火材及除塵與除酸技術於小型(二噸處理量以下)之焚化爐.達到無污染及高處理效率之目標。並依照特殊操作要求而發展及運用控氣式焚化爐。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13.廢棄物碳化資源化處理 | 將廢棄物中之有機部份藉由碳化反應轉化成焦碳、液態或氣態燃料;含金屬部份,如鐵、鋁、銅等,因處理過程中尚未達氧化程度,經由分選後可直接回收利用。碳化後之殘渣,添加適量的SiO2,高溫熔融玻璃化後,可再利用。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14.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廢 棄物有機堆肥化技術 | 利用快速分析方法及自動化調配資材技術,配合堆肥用生物製劑的使用,可將食品廠有機廢棄物或無害之造紙污泥短時間內轉化為品質優良、安全穩定之有機堆肥。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15.有機廢棄物高速發酵及應用技術 | 利用微生物製劑技術及高效率之攪拌與通氣系統,將生物易分解之有機廢棄物於二~三天內快速發酵,可以當做堆肥處理或是其他資源化和焚化的前處理。 | 國內自行研發 |
16.廢水處理用生物製劑 | 利用微生物篩選培養技術與生物活性監控技術,純化並收集對特定廢水具高分解效率之生物菌種,製成生物製劑以解決異常負荷下生物活性低的處理環境。 |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
17.利用有機廢水/廢棄物生產生物高分子材料(PHA) | 利用有機廢水或有機廢棄物做為微生物的原料,生產生物高分子材料Plyhydroxyalkanoate(PHA),製成生物可分解性塑膠,以取代石化塑膠,可降低PHA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 國內自行研發 |
18.廢氣固定之生物技術 | 利用高效率固定二氧化碳能力之藻種,減少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可生產高附加價值DHA產品,提高藻類附加價值,藻類光和反應器開發,可用於高密度藻類之養殖,提生藻類養殖和水產餌料工業的競爭力,促進二氧化碳滅量技術的研發。 | 國內自行研發 |
19.建立生物可分解材料測試實驗室 | 在控制之堆肥環境下,藉由在試驗結果時量測二氧化碳釋出量及塑膠之崩解程度,以測定有機成分構成之塑膠材料之最終好氧生物分解程度之方法。 |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所公告之標準方法IS014855 |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
國內產業之發展以及環保法規之嚴格程度,接近已開發國家之條件,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治、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等環保技術及產業領域具發展潛力產品、關鍵性技術及零組件如表二所示。
表二、環保技術中具發展潛力設備、關鍵性技術及零組件
項 目 | 水 污 染 防 治 | 空氣污染防治 | 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 |
具 發 展 潛 力 設 備 | .廢水處理套裝設備 .復合性分離膜廢水處理設備 .高級氧化處理設備 .固液分離設備 .固定式生物膜廢水回收設備 .微生物活性監控裝置 .生物活性碳水處理與回收設備 | .過濾集塵設備 .有機氣體處理設備 .重金屬處理設備 .靜電集塵設備 .逸散性有機氣體冷凝設備 .藻類光合成反應器 | .灰置資源化設備 .焚化爐爐床 .污泥乾燥設備 .廢棄物破碎、分離、回收設備 .污泥發酵處理及回收設備 .有機廢棄物高速發酵生物製劑 |
關 鍵 性 技 術 | .生物菌種篩選技術 .厭氣、喜氣整合性處理技術 .COD分解與同時脫氮除磷技術 .生物固定化技術 .毒性與難分解有機廢水分解去除技術 .高級水處理與回用技術 .淨水技術 .環保用酵素生產及應用技術 .環保用微生物大量培養及應用技術 .多種微生物相容穩定性技術 .環保用微生物活性保存技術 | .有機氣體吸附脫技術 .氣流控制技術 .生物脫臭技術 .微生物用純化技術生物膜 | .灰渣資源化技術 .焚化爐爐床技術 .污泥資源化技術 .生態化水泥製造技術 .廢酸回收技術 .固態發酵技術 .微生物生質化技術 .生物可分解材料測試技術 .有機廢水/廢棄物生產高分子材料(PHB)技術 |
關 鍵 性 零 組 件 | .微孔薄膜 .生物擔體 .接觸濾材 .臭氧生產設備 | .高溫陶瓷濾材 .氧化/還原型觸媒 .有機廢氣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藻類培養槽體設計 | .燃燒機 .機械爐床之爐條 .耐火材料 .電漿產生器 .發酵槽通氣、溫控與攪拌機件設計 |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
三、我國環保技術與先進國家之比較
我國環保技術大致上仍落後歐、美先進國家三~五年,表三乃以目前國內發展運用上較關鍵之技術,針對其現有水準與國外做一比較。
表三、我國與先進國家環保技術水準比較
項 目 | 我 國 | 技術領先國 (美、日) | 差距(年) |
研發單位、學界 | 業 界 |
重金屬電解回收及電解氧化套裝設備 | 商業化流體化床電解回收設備。 | 已技術移轉福傳公司,並有三家實績。 | 英國BEWT有流體化床電解設備。 | 無 |
廢水處埋場自動化技術開發 | 依水質自動加藥控制並具單元之整合性自動監控系統。 | 僅有水質監測及簡單控制。 | 朝專家系統之趨勢(多數均在研發階段)。 | 3~5 |
廢水處理生物擔體技術 | 模組化生物網膜(BioNET)處理系統設計與操作。 | 已技術移轉水美等五家公司。 | 德國Linde AG、英國的Slmon-Hartley Ltd.,美國Allied Signal Inc等三家公司有類似技術,但僅有少數應用案例。 | 1 |
排水管去油防塞生化技術 | 已開發完成多菌株多酵素清潔劑生產技術並將之應用於生活污水排水管之測試。 | 技術移轉毛寶股份有限公司。 | 美日類似產品甚多,效果水準參差不一。 | 無 |
工業廢水處理用生物製劑生產及應用技術 | 已完成多種工業廢水處理用生物製劑生產技術即將之應用於實廠之測試。 | 技術移轉國際聚合公司及昌貿、翊耘等公司。 | 國外產品繁多,效果不一。 | 無 |
生物可分解材料標準測試技術 | 建立實驗室並申請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系統(CNLA)的認證。 | 國內尚無測試實驗室 | 歐美國家已有生物可分解材料測試方法及技術。 | 1 |
有機污泥處理技術 | 已建立25M3軌道式污泥穩定系統,可連續操作、運轉,已應用於食品紙廠以及廚餘穩定處理模型試驗。 | .國內已引進許多類反應器,但缺乏適用之操作軟體配合,發揮其性能。 | 日本美國污泥穩定機之研發已從小型桶式以至大規模桶槽式,並聯螺漿式,多層直立塔式等均能製作,進行實廠應用。 除了污泥堆肥化應用外.對於毒性污泥亦進行後續環保設備研發。 | 2 |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
表三、我國與先進國家環保技術水準比較(續1)
項目 | 我國 | 技術領先國 (美、日) | 差距 (年) |
研發單位、學界 | 業界 |
利用有機廢水/廢棄物生產生物高分子材料 | 微生物利用有機廢水/廢棄物做為原料,發酵生產高分子材料。 | 國內尚無此產業 | 美國Monsanto公司利用基因轉殖的細菌來生產PHA。 | 5 |
旋轉窯焚化爐 | 具規劃、設計與操作運轉技術,並建立4Mbtu/h旋轉窯焚化爐,可做為難處理廢棄物之先期技術評估之用。 | 國內廠商有旋轉窯運轉案例,但操作並不理想。 | 歐美等國大型公司已有商業運轉實績及操作經驗。 | 3 |
流體化床焚化爐 | 已建立12T/D處理量之流體化床污泥焚化系統,並具Scale-up至60T/D處理量之技術能力。 | 國內爐體大都由日本進口。 | 歐、美、日等國已有商業運轉實績及操作經驗。 | 3 |
低污染小型套裝式焚化爐 | 具有廢棄物處理整合技術,且已完成低污染、高效率、省空間、價格低可處理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之套裝式小型焚化爐整合系統。 | 非整合性系統,常造成二次污染問題。 | 日本小型焚化爐的情形與國內近似。 | 無 |
五十噸級機械爐床焚化爐研發 | .已完成機械傳動爐床焚化爐相關之零組件研發與製造測試並有模廠級實際運轉測試經驗。 | .國內已有二家公司承接科專所研發之技術成果,具有基本設計規劃能力。 | .國外已有多項爐床設計專利,已正式商業化運轉,系統設計技術亦較成熟,單爐日處理量可達450噸。 | 5 |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
四、國內近年對畜牧污染防治之研究現況
國內近年對畜牧污染防治之研究,包括對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鴨等,內容部分可概分為廢水處理部分及廢棄物處理部分、嗅味、環境衛生、環境監測部分,與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及結論四個部分分別討論。其中,國內近年畜牧污染防治有關廢水處理部分之研究成果及結論彙整如下所述:
1.建造高效率式豬糞尿廢水處理系統,可去除豬糞尿廢水中之固形物80%以上及減少廢水濃度65%;高效率式厭氣處理槽之填充率為50%,好氣處理槽為30%,以懸浮式濾料較適合,可避免過度結晶;高效率式好氣處理之化學需氧量(COD)負荷量需在0.5公斤/立方公尺/天以下。
2.以稻殼過濾豬糞尿原廢水COD之去除率,最多達到20.9%;在「終沈池」之後加設高壓過濾系統,填充混合及活性碳濾材,COD去除率可達50%;三段式處理後豬糞尿原廢水中COD與導電度(EC)呈直線相關;由COD與總有機碳分析得知,難分解物質佔放流水COD值之9%,其含量約為llmg/l,主要物質為壬二酸苯、磷酸、醛類及乙二酸。
3.利用固定化之好氧性脫氮SU2菌株,配合間歇曝氣之分批式廢水處理系統,可有效加強亞硝酸氮之去除,避免干擾COD檢測值;以污泥與SU2菌株比為l:1OO,COD之去除率為86.8%,生物需氧量(BOD)與懸浮固體(SS)之去除率皆為90%以上,氨氮與凱式氮之去除率皆為100%;第240小時後,COD已符合放流水標準。
4.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加入多元氯化鋁1000mg/L後,化學需氧量(COD)可由431mg/L降至191mg/L,總磷濃度降至10mg/L以下,但最終產生的化學污泥則需負擔較高之處理成本。於該處理系統之厭氧槽後,增設氮磷結晶單元,並配合添加鎂鹽及提昇廢水pH值,亦可提高廢水中COD、氮、磷之去除率。
5.研製出一套豬舍集糞機,使從豬舍排出的原廢水污染量降低,以減輕後續廢水處理設施的負荷,同時可節省用水量。
6.自活性污泥中分離得到本土性原生動物,發現主要為纖毛蟲類之Verticella microstoma、Aspidisca costata、Colpidum campylum及Podophrya fixa等。
7.廢水處理系統採處理水循環利用,不影響沼氣產量,而活性污泥槽之電解質(EC)、化學需氧量(COD)及懸浮固體物含量(SS) 有累積現象。接種病原性細菌,1~14天後放流水中即測不出該菌。
8.終沉池和排放渠水FC/FS值,鴨源為5.11 ± 5.04,牛源4.18 ± 3.40,和人源與豬源污廢水有顯著差異。X比值((E. hirae + E.durans)/(E. faecalis + E.faecium)),鴨源為0.55,牛源1.29,人源0.90.豬源5.55。
9.以單一污泥型系統處理高含氮合成廢水(TKN=890mg/L),COD-TKN、TN及TP去除率分別為93%~99﹪、84﹪~99﹪、66﹪~73﹪及12﹪~24﹪。
10.完成三段式畜牧廢水處理系統中活性污泥自動監控系統之研製。又另行研發較人性化之圖控軟體 (Advantec Genie 2.1)。
11.利用A2O除氮除磷系統對化學需氧量(COD)、總氮量(TKN)及總磷量(TP)之去除率分別為82.3~88.2﹪、90.5~90.6﹪及58.6~63.2﹪。
12.建立鴨糞廢水處理模式:鴨糞廢水經固液分離-->初沉槽(HRT 6小時)-->厭氣處理(HRT 5天)-->調整槽-->活性污泥槽(HRT 1天)-->終沉槽-->回收或放流。(HRT:水力停留時間)
13.架設反應槽模擬結晶物形成的實際狀況,結果顯示,當廢水處於高Ph值、曝氣及高溫的環境下時,結晶物較易形成.故先行於豬糞尿廢水添加氫氧化鈉(NaOH)或石灰後,再去徐沉澱物質的前處理、可有效防止結晶物的形成,並同時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磷、氨態氮(NH3)-氮(N)、鈣(Ca)及鎂(Mg)的部分含量。
14.經過三段式廢水處理過程,豬糞尿廢水中之生菌數及大腸桿菌數皆明顯減少,另豬丹毒桿菌無法在處理過程中殘存,但沙氏悍茵則能殘存頗長時間,而各豬場未經處理之廢水中幾乎都有寄生蟲卵或卵囊存在,但經三段式處理後皆能有效清除。
國內近年畜牧污染防治有關廢棄物處理部分之研究成果及結論彙整如下所述:
1.研製出4種豬糞收集機,以第二代真空吸取式集糞機效果最佳;使用豬糞收集機前後,清洗豬舍的用水量約為4:1,可節省75%的沖洗水。
2.壤經施入不同量之堆肥並種植作物約15個月後,顯示土壤pH值、重金屬有增加趨勢,有機碳含量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研究顯示,每年施用豬糞堆肥50ton/ha以下時,仍可確保上壤及作物品質,不致受到重金屬污染之影響。
3.雞糞鋅殘留量隨著飼糧鋅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飼糧鋅含量87.2ppm即可得到不錯的雞隻生長性能。
4.雞隻餵飼200ppm之磺胺劑期間,血液中有殘留,糞便則未檢出,堆肥處理中心的雞糞亦未檢出磺胺劑。
5.建立鹿糞尿之質、量資料,並推薦其處理模式為水車式固液分離、15天厭氣發酵、2天活性污泥處理,可使放流水合乎八十七年度之標準。
6.以厭氧方式處理動物屍體時,每公斤屍體最多可產生540L之沼氣。以泥碳土或培養土為介質的生物濾床,可去除屍體分解時產生的惡臭氣體。
7.密閉式豬舍環控自動化評估與系統研發方面,運用完成之模擬設施,以離乳仔豬進行3次田間試驗,逐一對產生之問題及故障做出檢討與修改。結果顯示,可完全省去沖洗用水而有效清除排泄物,豬糞固型物集收率可達78.72﹪,而污水量僅為傳統沖洗式之16﹪。整體清洗系統皆可定時自動操作,可節省人工麻煩及疏失。已針對肥育豬舍完成模組化之設計,可依照傳統畜舍舊有的空間規劃,快速組裝高床及刮糞尿機組,同時兼顧維修的方便性,目前尚在進行模組化組裝測試。
8.完成操作條件對動物屍體焚化結果之模擬實驗,證實提昇爐心溫度與提供足夠助燃空氣均有助於改善焚化爐排放氣體之污染量。
9.完成墊料式一貫技肥豬舍之建造,提供農民參採。此際肥豬舍僅於豬隻移欄時少量清洗豬舍,其清洗水經排污水管導入集水坑,再與糞尿及墊料混合堆積製成堆肥,達到完全無廢水排放。
國內近年畜牧污染防治有關臭味、環境衛生、環境監測部分之研究成果及結論彙整如下所述:
1.水廉式畜舍在不影響畜舍內大型風扇運作的情況下,設置擋風牆,可將畜舍內排出的強風阻擋下來,並可將排放出的粉塵轉向。當濾網及擋風牆同時使用時更有利於減低畜舍排放之臭氣。
2.以人工嗅覺感測器完成養豬場臭味指紋圖譜,經利用該人工鼻至北部附近之養豬場進行氣味量測,並選擇10處實驗室之氣味為對照組進行比較。已確定人工鼻系統量測有無限之重複性,且無嗅覺疲勞。又確定養豬場惡臭之主因為空氣中之氨類及硫醇類所致。
3.實驗證明裝設添加誘引劑之滅蠅系統,可降低臨近雞舍走道蠅類成蟲指數至約17﹪,但完全去除蠅類則不可能,且存在技術與防治成本等問題,故實際推廣仍有困難。
國內近年畜牧污染防治有關其他部分之研究成果及結論彙整如下所述:
1.畜牧場對水源保護區影響關係及流量計評估之研究,發現生物需氧量需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同時進行管理;流量計評估方面,明渠式超音波流量計在排放流量較大之畜牧場中使用精確度較高,而管流式電磁流量計則適用於任何流量的畜牧場。
2.建立牛隻糞材中Escherichia coli O157之檢測流程,針對台灣北部4縣市78場3,062頭牛隻糞便檢測,結果僅有其中之2場、4頭牛隻帶有E. coli O157:H7菌體。
3.分析各類廢水處理系統中污泥糞脂醇含量,人源為0.93、豬源為0.27、牛源為0.024、鴨源為0.007。其中人源為市鎮污水處理廠排放口之底泥.糞脂醇含量指標顯著高於其他動物。
4.廢水循環安全性評估顯示,處理後廢水濃度在15ppm以上,以次氯酸鈉消毒15分鐘,可有效殺滅99.9﹪以上之糞生大腸悍菌群。處理水循環利用時,採一次接種定量的病毒,則活性污泥槽無法檢測到所接種之病毒,顯示現行三段式處理水循環利用時,不會有安全上的顧慮,並可達到省水及減廢之效益。
5.採用新鮮牛糞及雞糞作為介質.因電導度(EC)值過高對蚯蚓有致死的結果。惟經過2個月腐熟處理後,豬糞及牛糞之EC值可降至6~8以下,較適於蚯蚓生長。另外,雞糞中的EC值並未隨腐熟時間的增加而降低,仍不利於蚯蚓存活。
6.飼糧中添加國產或進口腐植酸,可提高生長豬全腸道鋅、銅及鐵消化率。
7.肉雞飼糧額外添加飼及鋅對生長性能並無明顯改進效果,但會顯著殘留於排泄物中,故不宜額外添加銅鹽與鋅鹽於肉雞飼糧,以避免雞排泄物因含高量的銅鋅而造成環境污染。
8.比較民生污水及豬源廢水特性時,發現生物需氧量(BOD)、化學寓氧量(COD)及懸浮固體物含量(SS)等傳統水污染指標不具來源特異性,且易受處理程度或處理前後水樣混入影響,非為兩源區隔之良好指標。
9.依試驗所得,製作豬糞尿廢水經三段式處理後排放水以透視度推估BOD、COD、SS值檢索表之墊板,供各飼養戶使用,藉以提供飼養業者作為快速診斷及隨時監測排放水水質之參考,唯實際之水質BOD、COD及SS值,仍須以分析結果為準。
五、國內涉及農畜污染防治之技術
由第二節彙整之國內環保技術之發展資料,農畜業雖為傳統產業,然其中如廢水處以場自動化監控技術,廢水處理生物擔體技術、高性能營養鹽脫除技術、含氮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套裝式小型焚化爐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利用技術及污泥處理技術,於實際上均能提供。目前國內農畜污染防治在水處理、廢棄物處理、臭味、環境監測技術等研發上之參考基礎。
六、結論與未來展望
完整的環保技術領域雖然包括管末處理、減廢、資源化、環境管理等。因應高環保標準,農畜污染防治不可避免仍應發展高處理效率、省空間、易操作、彈性大、穩定性佳、低二次污染之處理技術。因應資源化趨勢,各種處理技術應配合資源化作整體考量。引用先進環保技術及設備,針對農畜污染之特徵,發展適宜之環保技術。
針對技術個別發展分述如下:
●水污染防治技術部分,廢水處理技術應因應國內地窄人稠的特殊環境,開發高效率、省空間、低成本的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仍將為廢水處理中最經濟有效之技術,其發展策略在於開發同時去除COD與脫氮除磷之整合技術及應用分子生物作特殊菌種之篩選與馴育與生物固定化。
※擴大生物技術在環保上之應用,應開發生物製劑等相關之產品。
●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部分,應朝資源化及回收再利用發展。
●針對環境管理方面而言,永續農業應考慮農業相關之生態平衡、農業的綜合治理,及多元化農業經營,即所謂生態農業。依據生態系統的構造功能結合自然條件、生產技術和社會需求,可設計多種多樣的農業工程體系,例如物質能量的多層分級利用系統、農林漁牧聯合生產系統。
參 考 文 獻
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0),「環境白皮書」,台北。
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7),「中華民國技術年鑑」,台北。
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中華民國技術年鑑」,台北。
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技術年鑑」,台北。
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技術年鑑」,台北。
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1),「中華民國技術年鑑」,台北。
7.行政院主計處(2001),「台灣地區綠色國民所得帳試編結果報告」,台北。
8.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產業技術白皮書」,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