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克夏豬種
類別 : 資料
ShuYing 發佈於 1999/12/15
盤克夏豬種

種豬場: 臺灣省畜產試驗所家畜育種系

主講人: 張秀鑾

電 話: (06) 5911211 分機229

傳 真: (06) 5912452

Email: gnahc816@mail.ncku.edu.tw

選種過程

台灣養豬產業發展歷程中,於1898年日本人將日本盤克夏豬種引入台灣,並於1909年開始推廣生產台灣桃園種和日本盤克夏種的雜交肉豬。桃園種和盤克夏種雜交一代母豬之窩仔數為9.7±0.4頭,比純種盤克夏平均6.87頭為多,是一結合桃園種多產性與盤克夏種產肉性之市場用肉豬,成為1942年台灣在養頭數的主要雜交肉豬;仔豬出生重為837±15g,八月齡體重可達93 kg,佔有率高達市場的95.29%。但因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豬種改良工作受阻,加上養豬飼料多為農作副產物,致民間改以桃園種等耐粗性較高的本地種為主要飼養品種;而盤克夏豬種於1959年後則逐漸消失於台灣。

本省再度引進盤克夏豬種,但豬種來源是美國。1994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處長池雙慶博士認為日本人仍對盤克夏豬種有特別喜好且其豬肉在日本市場的價位是最貴的。雖經雙方民間或學術團體的接觸,可惜日方並不同意輸出日本盤克夏豬種。但為了開拓多樣化的豬肉市場,故轉而向美國盤克夏豬種登錄協會洽詢。美國盤克豬種是美國最老的豬種,早在1820年代自英國以盤克夏豬種為名引進後,就因適合戶外圈飼而受到農家喜愛,在1875年正式成立世界第一個豬種登錄協會。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西部農家開始注重豬隻生長速率和產仔數,並以集約方式生產,故而轉移到其他豬種。同時因登錄協會過份注重盤克夏的碟狀臉型,導致屠體品質不如原有的品質,而失去市場。目前是美國的次要豬種且數目亦逐年減少。

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引種經費補助下,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於1996年2月8日及4月3日分兩批自美國進口盤克夏豬種,計有12頭公豬和55頭母豬合乎留種標準,並於同年7月起開始配種。

外型特徵

盤克夏豬種體色有六白特徵,分別在四腳、鼻臉和尾巴呈現白色,其餘身體部位為黑色。碟狀臉型。


繁殖性能

留種的55頭母豬至 1997年9月底為止,計有32頭母豬產下第一產和其第二產9胎等合計41胎。每胎健壯仔豬數是以產後48小時內可自行吮乳的仔豬頭數計之,共計有健壯仔豬232頭;其為來自7頭種公豬和32頭種母豬的後裔。豬的總乳頭數是以左右側乳頭數總和來表示,而左右側乳頭數型則以左右側的乳頭數目表示之,例如 5/5型表示左右側各有5個乳頭,6/7型表示左側有6個乳頭和右側有7個乳頭;餘類推之。

進口的7頭種公豬有 13、14或15個總乳頭數等三種,而進口的32頭種母豬計有12、13、14或15個總乳頭數等四種,且分別佔有21.9、15.6、59.4和 3.1%。種母豬的乳頭數型則以6/6型和7/7型者居多,分別有7和19頭,其餘的6頭則有4頭為6/7型、1頭為7/6型和1頭為7/8型。在台所生的232頭仔豬的乳頭數有10、11、12、13、14、15或16者,分別佔有0.4、0.9、12.5、25.4、48.7、8.6和3.5%。仔豬具10、11和16個總乳頭數者,是雌親和雄親均沒有的總乳頭數。

先計算每頭種母豬之子代乳頭數平均值後,再進行親子兩代乳頭數間的相關分析時,雌親乳頭數平均為13.4±0.9個,而每窩仔豬乳頭數平均之平均為 13.6±0.6個,兩者的相關係數為0.45(P<0.01)。按仔豬性別分開計算乳頭數相關係數時,公仔豬與雌親之乳頭數相關為0.37(P<0.03),而母仔豬與雌親之乳頭數相關為0.51(P<0.005)。

子代具有雌親的乳頭數型之比率,在7/7型種母豬的子代152頭中有49.34%的仔豬仍具有7/7型乳頭,但6/6型種母豬的子代46頭中仍具有6/6型乳頭者僅為 26.09%。由於6/6型種母豬產有一頭5/5型仔豬(1/46=2.2%),而7/7型種母豬產有7頭8/8型仔豬(7/152=4.6%),因此,要求盤克夏豬種至少具有14個乳頭,且為7/7型者,將有利於盤克夏豬的繁殖性能改良工作。

盤克夏種女豬進口後的初產性狀,依Hal-1843遺傳型為CC或CT進行比較,發現CC型母豬的初產日齡為438±18天(N=20),而CT型母豬為498±20天(N=12),統計上CT型母豬的初產日齡較CC型母豬者延遲了60天(P<0.05)(表 1)。兩種遺傳型母豬的初產窩仔數並無顯著的差異,分別為7.06±0.53頭(CC型)和6.75± 0.59頭(CT型);而初產活仔數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CC型母豬產有5.90±0.54頭活仔豬,CT型母豬產有 5.75±0.61頭活仔豬。盤克夏種母豬初產日齡明顯地比同場飼養的三個品種母豬之初產日齡遲30天以上。同一飼養環境經自然配種後,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品種的初產總仔數分別有9.16、9.09和8.41頭,均較盤克夏初產母豬多生了1至2頭仔豬。

盤克夏初產母豬於兩歲齡前發生猝死的比率,在CC型和CT型母豬,分別有10.0%(2/20)和16.7%(2/12)。存活的初產母豬達兩歲齡時,CC型母豬群已有 55.6%(10/18)產下第二產,但CT型母豬群則僅有40.0%(4/10)產下第二產。第二產母豬於兩歲前發生猝死比率,CC型和CT型母豬分別有10.0%(1/10)和50.0%(2/4)。而有離乳仔豬的母豬比率,則分別有80%(8/10)和50%(2/4)。綜合上述結果,Hal- 1843突變基因不僅影響到盤克夏種母豬的初產日齡和再次配種受孕的能力,亦影響到經產母豬的存活頭數。

表1. 緊迫基因CC正常型與CT雜合型盤克夏母豬之繁殖性狀

性狀

Hal-1843遺傳型

CC

CT

進口女豬頭數

31

23

初產母豬頭數

20

12

初產頭數百分率

64.5(20/31)

52.2(12/23)

初產日齡

438±18

498±20*

初產窩仔數

7.06±0.53

6.75±0.59

初產活仔數

5.90±0.54

5.75±0.61

初產母豬存活數

18

10

第二產母豬頭數百分率

55.6(10/18)

40.0*(4/10)

*顯著地不同於CC型(P<0.05)。

生長性能

美國盤克夏種與台灣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種之仔豬生長性狀,依品種和性別列於表2。不分性別時,盤克夏種仔豬出生重、三週齡重和八週齡重分別為1.72±.02、5.15±.10和16.18±.27kg。品種間比較結果顯示盤克夏仔豬的出生重與藍瑞斯仔豬相似,但較約克夏仔豬重(P<0.05),不過較杜洛克仔豬輕(P&amp;lt;0.05)。盤克夏仔豬生長速率較慢,致盤克夏仔豬三週齡和八週齡重均比其他三個品種還輕(P<0.05)。

表2. 各品種仔豬的生長性狀比較

品種

性別

出生重,公斤

三週重,公斤

八週重,公斤

盤克夏

1.80±.03( 87)a

5.20±.13

16.55±.40

1.63±.03( 73)

5.09±.15

15.80±.37

全部

1.72±.02c(160)

5.15±.10b

16.18±.27b

     
藍瑞斯

1.78±.02(251)

5.58±.08

17.61±.33

1.71±.01(469)

5.29±.07

16.85±.24

全部

1.74±.01c(720)

5.44±.05c

17.23±.20c

     
約克夏

1.67±.02(188)

5.51±.09

17.93±.34

1.53±.02(272)

5.24±.08

16.89±.28

全部

1.60±.01b(460)

5.38±.06bc

17.41±.22c

     
杜洛克

1.82±.02(121)

5.45±.11

16.78±.44

1.78±.02(145)

5.49±.10

16.71±.39

全部

1.80±.02d(266)

5.47±.08c

16.74±.29bc

平均±標準機差

a括弧內為仔豬頭數

b,c,d同一性狀平均值具不同上標者有差異(P<0.05)

公豬自30kg開檢至110 kg完檢時,盤克夏公豬的日增重為816±17 g,較杜洛克(833±19g)、約克夏(913±16 g)和藍瑞斯(916±14g)公豬日增重慢(P<0.05)(表3)。飼料效率(耗料量/增重)比較上,盤克夏公豬為2.68±.03,亦顯著地不如其他三個品種。達110kg重之日齡比較上,盤克夏公豬需182±2天,而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公豬則分別僅需168±1、167±1和178±2天。至於110kg重時背脂厚度比較上,盤克夏公豬具較厚的背脂厚度,有1.94±.03cm,而藍瑞斯公豬之背脂厚度最薄,僅有1.57±.02 cm。

女豬在30至90kg體重之檢定期間日增重比較上,盤克夏女豬增重最慢(671±17g),與藍瑞斯女豬的日增重(783±9 g)相差112 g之多。因此,達90kg重之日齡在盤克夏(175±2天)和藍瑞斯(159±1天)間亦相差16天之久。至於90kg重時背脂厚度,盤克夏女豬具較厚的背脂厚度,有1.79±.02cm,而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女豬分別為1.39±.01、1.61±.01和1.53&amp;plusmn;.02 cm。

綜合公豬和女豬之生長檢定結果,盤克夏種的生長速率不及同場飼養的三個品種,並且具較厚的背脂。根據美國NPPC的1995年年度報告,盤克夏種做為終端公豬所生的後裔豬在國家遺傳評估計畫資料比較上,其日增重為840g,與約克夏種為終端公豬的後裔豬(835g)相似,但不如杜洛克種者(885g)。飼料效率(耗料量/增重)上,盤克夏種為終端公豬的後裔豬是3.07,亦不如杜洛克者(2.91)和約克夏者(2.93)。其屠體的第十肋骨處和最後肋骨處的背脂厚度亦分別有3.18和3.23 cm,均較杜洛克者和約克夏者還顯著地厚。

表3.各品種參檢豬之生長性狀比較

性狀

品種

盤克夏

藍瑞斯

約克夏

杜洛克

公豬頭數

63

195

126

86

日增重(公克)

816±17a

916±14b

913±16b

833±19a

飼料效率

(耗料量/增重)

2.68±.03c

2.34±.03a

2.39±.03ab

2.46±.04b

背脂厚度(公分)

1.94±.03d

1.57±.02a

1.80±.02c

1.70±.03b

達110kg日齡

182±2b

168±1a

167±1a

178±2b

     
女豬頭數

47

398

214

110

日增重(公克)

671±17a

783±9c

723±11b

708±15ab

背脂厚度(公分)

1.79±.02d

1.39±.01a

1.61±.01c

1.53±.02b

達90kg日齡

175±2c

159±1a

165±1b

170±1c

平均&amp;plusmn;標準機差。

a,b,c,d具不同上標的平均值有差異(P<0.05)。

屠體性狀

在美國市場上,盤克夏種的豬肉風味(Eatingquality)之品評上受到好評,以及里脊肉失水率僅有2.43%,顯著地比杜洛克者(2.75%)和約克夏者(2.85%)還少(Jones,1998)。日本鹿兒島所飼養的日本盤克夏豬種之肉質評估,在以里脊部位和腿肉部位之肌肉樣材,與美國盤克夏豬種和漢布夏豬種比較時,肌束直徑差異不大,但每條肌束中的肌纖維數在日本盤克夏豬種則較多,亦就是日本盤克夏豬種的肌纖維較細,此乃日本盤克夏豬肉屬優質肉的一項因素(川井田等,1978)。近年來,美國肉品市場發現帶有盤克夏豬種血統的雜交肉豬豬肉受到外銷日本價位上揚之刺激,美國盤克夏豬種登錄協會在1995年的登錄胎數已有1938胎,計有13400頭豬,並於1996年上半年開始增加飼養頭數(Jones,1998)。我國原亦看重日本市場而引進美國盤克夏豬種,然後裔豬生長性能與背脂如預期並不如國內已選育的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等豬種,那麼進一步確認盤克夏豬種的豬肉風味佳特性,是有必要的,俾能研擬下一步的選育策略,因此豬肉品質評估項目將是盤克夏豬引種後繁殖推廣計畫的關鍵項目。

表4.盤克夏豬種之屠體性狀

性狀

頭數

23

39

活體重,公斤

118±8

115±11

屠體重,公斤

87±8

89±6

屠宰率,%

78.7±5.0

78.4±4.8

屠體長,公分

79.5±16.1

84.0±3.8

背脂厚度,公分

第一肋

最後肋

最後腰椎

3.52±0.54

1.93±0.41

2.08±0.46

3.57±0.43

1.73±0.29

1.89±0.27

腹脂厚度,公分

胸骨部

肚臍部

鼠蹊部

3.16±0.29

3.50±0.30

4.63±0.57

3.51±0.30

3.79±0.32

4.73±0.39

第10-11肋處腰眼

面積,平方公分

34.8±5.2

41.8±5.5

肋骨數

左側

右側

14.9±0.6(N=23)

14.7±0.6(N=19)

14.9±0.5(N=39)

15.0±0.5(N=25)

瘦肉率,%

50.2±5.1

54.2±4.6

骨骼率,%

17.3±1.7

16.6±0.9

脂肪率,%

13.5±3.1

12.3±2.0

平均&amp;plusmn;標準偏差

遺傳型頻率

檢驗243頭仔豬的Hal-1843基因型。Hal-1843基因型為CC、CT和TT者分別有71.2、27.6和1.2%。而GPI遺傳型和PGD遺傳型之頻率列表於表5。

表5. 畜試所育種系各品種豬之GPI和PGD遺傳型頻率(%)

品 種

檢測頭數

GPI遺傳型

PGD遺傳型

AA

AB

BB

AA

AB

BB

盤克夏

160

7.50

40.00

52.50

56.87

37.50

5.63

藍瑞斯

5000

2.18

23.60

74.22

48.00

41.96

10.04

約克夏

2578

44.92

46.35

8.73

44.80

44.69

10.51

杜洛克

2482

10.56

44.20

45.24

3.51

14.87

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