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原來源
4-1 種原來源
(一)種原來源
桃園豬與杜洛克豬為生產畜試黑豬一號之基礎豬種,桃園豬原始種畜群來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本所)一閉鎖之桃園豬保種族群。桃園種原為龍潭陂種,或稱中壢種,1910年起,統稱桃園種。蒔田德義(1965) 調查報告稱桃園種母豬每胎分娩活仔數為9.11頭,其範圍在6∼13頭之間。但一般飼養過桃園豬種的農民皆稱桃園豬種具有較大的窩仔數(戴等,1988)。中國豬品種志上記載臺灣桃園豬種與大陸太湖流域的太湖豬同屬江海型豬種,而江海型豬種以繁殖力高著稱(鄭,1986)。陳與吳(1991)調查桃園豬、藍瑞斯、約克夏與杜洛克種新女豬配種後一至七天的黃體數,發現桃園豬之排卵數顯著地高於其他三個品種。林等(1993)分析桃園種母豬98頭於1985至1993年間所分娩285胎的產仔性能,結果發現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10.6頭及活仔數8.0頭。桃園豬在本省早期豬隻改良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自1971年後,臺灣地區企業化大規模養豬制度逐漸興起,在講求經濟效益的需求下,純種桃園豬由於生長速率慢與瘦肉率低等因素,飼養頭數逐漸減少,導致瀕臨絕種的危機。在世界響起保護地區性種原的聲浪中,臺灣地區在有限畜產資源下,對具多產、早熟及耐粗等特性之桃園豬的保存與利用,實有其必要性。本所彰化種畜繁殖中心之桃園豬2公21母於1974年移入位於總所之養豬系,建立桃園豬基礎族群。隨後於1975年又自桃園縣購入5公35母進行繁殖,至1984年再引入12頭桃園種小公豬,開始進行閉鎖式族群之種原保存與利用,經過多年繁殖與適應,已成為臺灣在來種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