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流程
4-2 選育流程
(二)選育流程
本選育計畫之杜洛克豬原始種畜群係源自國家核心種豬場南場(以下簡稱核南場)檢定合格之豬隻。核南場之公豬採個檢方式檢定,調查30 公斤至 110 公斤期間平均隻日增重(ADG_110),飼料效率(FE)與修正 110 公斤體重之背脂厚度(ABF_110);女豬則採每欄 5 至 6頭之群檢方式檢定,調查30 至 90 公斤期間平均隻日增重(ADG_90)及修正 90公斤體重之背脂厚度(ABF_90);公、母豬經同期比較後,計算生長性能指數。豬隻檢定期間均採任食方式飼養,而公豬性能指數 ﹦100 + 60 ×(ADG_110 同場同期離均差)- 40 ×(FE 同場同期離均差) - 45 ×(ABF_110 同場同期離均差),女豬性能指數 ﹦100 + 180 ×(ADG_90 同場同期離均差)- 50 ×(ABF_90 同場同期離均差)。選留生長性能指數最優2%公豬與最優15%女豬,且四肢強健者,供作核南場更新用種豬之來源;此外亦不定期自中央檢定站購買性能優異之種公豬(最優 5%)供更新用。1988年核南場108胎杜洛克種母豬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活仔數與三週齡活仔數分別為 9.22、 7.69與 6.62頭,杜洛克女豬ABF_90、ADG_90及修正 90公斤日齡 (D90) 分別為:1.82 公分、0.67公斤及173.2日;杜洛克公豬ABF_110、 FE、ADG_110及修正 110公斤日齡 (D110) 分別為1.90 公分、2.55、0.80公斤及184.1日 (池等,1988)。臺灣地區杜洛克豬因生長快且屠體品質佳,已成為肉豬生產的終端公豬主要品種之一,然由於該品種長期著重於生長性能選拔,致其繁殖性能較藍瑞斯、約克夏或桃園豬為差 (周,1987;Tai et al., 1992)。 鑑於臺灣消費者對黑豬肉的偏愛,乃應用桃園豬種優良之產仔性能與杜洛克豬種的高產肉性能,發展適合國人口味之豬種,以因應加入WTO後貿易自由化之產業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