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流程與配種設計
4-2 選育流程與配種設計
第一階段選育(1994至1999年)流程如下:雛鵝孵出後即掛上腳號,進行系譜之建立,分別測定8及16週齡體重,至16週齡時,將發育良好之鵝隻悉數留下,並以1公:2母之比例選留體重大之個體,育成至6月齡上籠,剛上籠之新鵝與原留之種鵝隨著繁殖季節來臨,測定母鵝之產蛋數,選留種母鵝產蛋數多者與種公鵝體重大者作為下一繁殖季之種鵝(陳等,2003)。
第二階段選育(2002至2007年)流程如下:雛鵝孵出後,隨即掛上腳號,進行系譜之建立,雛鵝於出生、8以及14週齡時,均進行體重檢定,同時配合系譜資料進行選種,即利用最佳線性無偏差預測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之動物模式統計分析後,依鵝隻8週齡體重之育種價,做為留種之依據,依預定分別選留公與母鵝各15與60隻,經選留之鵝群於6月齡上籠,並依其血緣之親疏遠近,避免造成全同胞間或半同胞間之配種,以完成指定配種表。選留之母鵝於8月齡進入產蛋期,而公鵝則於進行採精訓練後,依配種表進行鵝隻人工授精工作,收集種蛋入孵,下一世代後裔孵出,圖1所列為該階段之選育流程。每世代預計孵出公與母雛鵝各150隻,然有鑒於第7至10世代之雛鵝孵出隻數未如預期,故於2006年起,每世代選留公鵝25隻與母鵝100隻上籠,以期達到每世代孵出公與母雛鵝各150隻供檢定之預定目標。
圖1. 白羅曼鵝高體重品系之選育流程(2002至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