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本期採訪酪農天地封面人物─粘連祿畜牧場經營者:粘連祿(爸爸)、粘國慶及粘正忠(兩兄弟)三個人。粘連祿先生自民國62年開始從事小農經營,起初從6頭乳牛開始養起,一開始只是當作家庭副業在經營,規模較小。後來70年代初因為政府開始推廣酪農政策,資助小農轉型成有規模之牧場,粘爸爸飼養乳牛頭數日漸增加,於民國88年遷場於現今彰化縣福興鄉之場址,當時牧場已略具規模。因牧場業務日漸繁複,需要較多人力投入,大哥粘國慶於20年前開始投入牧場內之飼養管理與繁殖配種;經歷金融海嘯(民國100年)後,弟弟粘正忠也從原本之事業跳脫,並加入至畜牧場工作,現今牧場內原物料之選用、進貨、配料及餵料都由粘正忠一手包辦;目前牧場乳牛總頭數已達450頭左右,其中泌乳牛220頭、女牛100頭及乾乳牛130頭。經粘爸爸三十幾年的牧場管理經驗及兩兄弟盡心盡力下,粘連祿種牛場屢於這幾年獲得「天噸乳牛獎」之殊榮,其經營之道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天噸牛獎牌

高產乳牛區

  粘大哥及弟弟粘正忠說每個畜牧場的乳牛飼養管理都大同小異,真正的差異應在於「牛隻吃得好不好」。給乳牛吃好的牧草、牧草嗜口性好,牛隻自然吃的多;乳牛吃好吃多,乳量自然生產多、品質也較好。粘正忠在牧草及飼糧選用上,花費毫不手軟,大手筆採購品質優良之苜蓿及甜燕麥,筆者以外觀觀察其牧草品質都屬優級品。牛隻營養全年度都採相同的日糧配方,以泌乳牛為例,以苜蓿及甜燕麥兩進口草為主,搭配短纖、精料及過瘤胃脂肪粉等,較特別的地方是全年在日糧中都會添加活性碳粉及過瘤胃脂肪粉。場內依乳量多寡分為高產牛、中產牛及低產牛三區,每日早晚擠乳後給予完全混合日糧飼養之方式,全場平均乳量在25公斤以上。大女牛以盤固乾草為主,小女牛則以盤固乾草及苜蓿作為主要飼糧,並搭配精料。

     新生仔牛高床

低產乳牛區

  繁殖配種方面,粘國慶大哥開始投入養牛初期,已盡力著手於乳牛體型之選育及改善牛群腳蹄之健康,選用人工授精之精液以美國及加拿大精液進口為大宗,近年亦有進口少部分日本荷蘭牛之精液。美、加荷蘭牛精液特色為體型大、乳量多;日本精液則以體態好、乳房及腳蹄健康為主,其乳產量也毫不遜色。腳蹄強健分數高的精液相較一般精液價格會較高,但考量牧場牛隻體態及長壽性等,粘大哥說願意花再多一點錢購買這些性能好的精液,雖然牛群的育種改良不是一兩年就能看到成果,但他願意十幾年慢慢累積,以增加往後之效益。粘連祿種牛場已經十幾年之選拔,其場內有不少乳牛已達3胎以上之長壽牛。場內也配備牛隻發情計步器,即時傳輸乳牛活動量的計步器系統,能詳細記錄活動量開始上升、到達高峰與結束的時間點,更精確地判斷發情與配種時間點。粘正忠表示去年已賣出50∼60頭仔牛,可見粘大哥牧場配種效率已趨於成熟。

     牛隻運動場

擠乳區

  畜牧場主要擠乳工作是由粘家大姊、大嫂及一名女性員工共同負責,粘大哥說大姊及大嫂工作上較細心,自從兩個女主人接任擠乳工作後,擠乳工作一直很順利進行。其擠乳過程也遵照標準作業流程,包含清洗、毛巾擦乾、前藥浴、紙巾擦拭、套杯,牧場內之生乳體細胞數能穩定控制在優質乳之標準內。粘連祿畜牧場畜舍特色:建築物下層是以水泥紅磚砌成,上層則以木頭樑柱為主,而屋頂加蓋塑膠之防水層。其場內採用厚重之防滑墊為主,並以自動沖洗系統清洗畜舍。去年(104年)已完成新蓋畜舍,以因應逐年上升之牛隻數量。  

      牧場外觀

草 庫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