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上個月2024年 5月下個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今天
 主選單
 出版刊物
 訪問統計

 隨機小語
智者不惑,人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
 隨機文章
農牧旬刊2006年7月5日 (1956)
藍瑞斯公豬合照(英文) (1770)
藍瑞斯公豬合照(中文) (1107)
杜洛克母豬合照(中文) (989)
優質牛排行榜 (823)
 熱門連結網站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YL或LY女豬

本省養豬產業係以供應藍瑞斯、約克夏與杜洛克之雜交肉豬為主,其中乃以約克夏公豬(Y)與配藍瑞斯母豬(L)所生產LY女豬為生產體系之母系;完檢女豬中仍以LY單雜交女豬為多(LY與YL分別佔 78.4 21.6 )。然兩者之完檢率( 85.5 85.5 )相同,ADG( 0.622±0.002公斤 0.628±0.003公斤)、D90( 176.8±0.3 天與 176.0±0.6 )與ABF(1.60±0.01公分 1.59±0.01公分)等性狀亦無顯著性差異(7),但仍以YL女豬性能表現稍佳。此與 McLaren(1985)報告中指出離乳後平均日增重LY較YL豬隻多 0.0194 公斤,且背脂平均薄 0.06公分之結論剛好相反。

 

7. 完檢YLLY女豬的生長性狀(平均值±標準機差)

 

 

遺傳型(父品種×母品種)

不同遺傳型

LYYL之差異

Y×L

L×Y

檢定女豬頭數

1521

420

 

 

 

 

日增重(公斤)

0.622±0.002

0.628±0.003

-0.006±0.004

 

 

 

 

90公斤體重日齡

176.8±0.3

176.0±0.6

0.7±0.7

 

 

 

 

修正90公斤體重背脂厚度(公分)

1.60±0.01

1.59±0.01

0.01±0.01

不同遺傳型(LY YL)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歷年來二品種完檢女豬,生長性能指數 85 或以上者,且經由二品種種豬推廣委員會代表及其所聘請專家挑選外觀體型無缺陷之優良女豬舉行公開拍賣之價格分析。每期拍賣底價係由前述推廣委員會依拍賣當月之全省毛豬牌價而訂定,歷年來共計賣出1153頭女豬,其每頭女豬平均價格約為當月毛豬價格之 2.23±0.58 倍,由於生長性能指數係結合了ADG與ABF兩項重要經濟性狀,而體型遺傳係又屬中高遺傳變異率性狀,故拍賣女豬之價格主要受生長性能指數高低與體型優劣之影響,與當月毛豬價格相關性並不大。

 

三品種雜交肉豬

肉豬的生長性能測定,主要是達某特定體重所需的日齡、自一個體重到另一體重期間的每日增重速率和飼料效率、以及接近上市體重的背脂厚度之超音波量測。池(1980)認為我國豬種改良應採日增重、飼料效率和背脂厚度同步選拔的多項性狀綜合指數,來選留種豬,而後再以品種雜交方式來生產肉豬,最具經濟價值。McLaren(1985) 利用美國奧克拉荷馬農業試驗場的豬隻雜交資料,認為以杜洛克種當終端公豬,來與配藍瑞斯種和約克夏種雜交後的雜交一代母豬,所生的三品種雜交肉豬有最高的生產效率。由於肉豬的肥瘦度是豬種改良體系的最終指標,故其生長性狀和背脂厚度之測量是做為種豬選種策略的一項指標。豬的日增重和背脂厚度平均有 0.25的遺傳型相關(Lasley, 1978) 0.18的表型相關(吳,1981)。自池(1980)將國內原來引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豬隻性能檢定指數公式,經修正為我國豬種改良用公式,陸續地被國家核心種豬場、民間純種豬場和種豬檢定站採用,黃與李(1994)分析國家核心種豬場北場之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種女豬之生長性能資料,發現日增重(30 90公斤)和背脂厚度的遺傳型相關分別為 -0.120.39 0.71,表型相關亦分別為0.010.12 .15 顯示有品種差異性。不過,日增重的年改進量在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種女豬分別為 14.50 5.47 1.69g,背脂厚度亦分別有 -0.69-0.35 -0.58㎜。雖然使用相同的選拔指數,各品種的改進速率不盡相同。再者,藍瑞斯和約克夏種雜交而成的 YL LY雜交一代母豬之生長性能並無差異性存在(劉等,1993),但冷季參檢豬生長較熱季參檢豬為快(P<.01)。雜交一代 LY YL 母豬檢定結束體重為 90公斤,其背脂厚度並不因品種或檢定季節而有差異存在。以三品肉豬進行其生長性狀和背脂厚度之表型相關研究時,暫不考慮其雌親品種 LY YL 的影響。

 

檢定方式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於民國七十二年至八十一年間辦理本省小農所飼養三品種肉豬之集中檢定,各縣市逢機選取五胎,公母各半,公豬於小農戶豬場離乳時就已去勢為閹公豬。參檢豬隻需具六對以上(含六對)乳頭,且其送檢日齡與體重分別在 5670日齡與 1525公斤間。送檢豬已先完成豬瘟、丹毒等免疫預防注射及消毒。檢定開始時,以任食方式餵給 18 CP3150 Kcal/ ME 之保育料,體重達 25公斤即開始檢定,檢定料為 17 CP3050  Kcal/ ME,亦採任食和自動飲水器供水。每隔四週稱重一次,達 95公斤體重時就進行背脂厚度測定,背脂厚度測點有三,分別在離背中線 5公分的第五肋、最後肋和最後腰椎處,以超音波掃描器測其皮下脂肪厚度。豬隻達 95公斤所需日齡、自 25 95 公斤檢定期間的日增重和檢定期間的飼料效率 ( 耗料量/增重)均予以計算。

生長性狀與背脂厚度

閹公肉豬和女肉豬達 95公斤體重分別需 180±26 188±24日齡( 8)。檢定期間自 25 95公斤體重的日增重在閹公豬為 0.67±0.10公斤,女豬為 0.62±0.10公斤,閹公豬的增重速率明顯地較快(P<.05)。檢定期間的飼料效率無性別差異,分別為 3.51±0.43 3.53±0.54。黃與李(1994)列舉出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種女豬在 30 90公斤間日增重介於 0.629 0.707公斤,以及張與鍾(1993)列舉出三個品種公豬在 30 110公斤間日增重為 0.78 0.93公斤,顯示小農所養的肉豬生長速率具有純種豬的平均值下限水準,但並未有杜洛克種公豬 0.78 0.88公斤 日增重平均的外表型值,此乃暗示小農的三品種雜交肉豬並未直接獲益自純種豬場杜洛克種公豬的改良效率。背脂厚度在閹公豬的三點測量值稍大於女豬的三點測量值( 8)。第五肋上方的背脂厚度在閹公豬和女豬分別為 2.37±0.33 2.18±0.28公分,最後肋背脂厚度則分別為 1.42±0.26 1.25±0.24公分,以及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分別為 1.73±0.31 1.55±0.28公分。由於採用生長性能檢定指數,黃與李(1994)和張與鍾(1993)均採三點背脂厚度平均表示,故不易用來比較肉豬背脂厚度均勻性。羅與黃(1995)測量 103±6 公斤活體重之純種豬之屠體背脂厚度,第一肋處背脂厚度介於 2.64 2.96公分,最後肋背脂厚度介於 1.77 2.14公分,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則介於 1.88 2.88公分不論純種豬的第一肋或三品雜交肉豬的第五肋背脂厚度均較其他後軀兩點的背脂還厚,達 37 74%不等,故若考量肉豬背脂蓄積狀況,尋求第一肋或第五肋背脂厚度再減少的選育方法,則應鼓勵業者儘早重視三點背脂的個別改進量,而非三點平均的改進量才宜。

 

8. 雜交肉豬生長性狀與背脂厚度(平均±標準偏差)

性狀

閹公豬

女豬

頭數

1161

1177

95 公斤重日齡

180±26

188±24

日增重(公斤)

0.67±0.10

0.62±0.10

飼料效率(耗料量/增重)

3.51±0.43

3.53±0.54

背脂厚度(公分)

 

 

 第五肋(BF1

2.37±0.33

2.18±0.28

 最後肋(BF2

1.42±0.26

1.25±0.24

 最後腰椎(BF3

1.73±0.31

1.55±0.28

 

 

背脂厚度均勻性

肉豬皮下脂肪分佈均勻性,可用三點背脂厚薄比來評估。閹公豬和女豬群的豬隻個體三點背脂厚薄比之頻率分析上,以第五肋背脂厚度(BF1)為基準時,其在最後肋的背脂厚度(BF2) BF1 的多少比值,按 BF1BF2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11.1 以上者,予以計算頻率,並同時計算各 BF1BF2 比值組的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BF3) BF1 比值之平均。若 BF1BF2 比值接近 11.0 BF3/BF1 接近 1.00 則表示三點背脂厚度相似。相反地,比值接近 0.1 則表示厚度相差相當多,顯示三點的厚度均勻性不高。閹公豬和女豬群個別豬的第五肋背脂厚度(BF1)和最後肋背脂厚度(BF2)比值自 10.1 11.3 等十三級中。在閹公豬以 10.6 的肉豬佔絕大多數,高達 41.77%,依次有 30.15%為 10.5 19.38%為 10.7;在女豬以 10.5 的肉豬佔絕大多數,多達 39.34%,依序有 37.04%為 10.6 14.10%為 10.7。當 41.77%閹公豬的 BF1BF2 比值為 10.6 時,其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BF3) BF1 的平均比值為0.73,顯示後軀兩點 BF2 BF3 較薄,但亦暗示背脂三點具有相同的厚度之機率近乎零,意即背脂均勻性不高。相似地,在女豬的 BF1BF2 比值為10.5 時較多,其 BF3/BF1 比值為 0.66。不論閹公豬或女豬,其後軀的背部脂肪厚度以最後肋處最薄,約為第五肋處的一半厚。張等(1996)量測屠體長介於 81 86㎝的肉豬屠體去皮背脂厚度,亦以 BF1(第一肋)BF2 10.5 58.35%者居多,而其 BF3/BF1 比值為 0.55。故加強活體第五肋背脂厚度之選拔,尤其其遺傳率的估計是未來豬種改良必備的遺傳參數。

 

性狀間表型相關

近年來小農所飼肉豬的背脂厚度和腰眼面積雖未有明顯改進的趨勢,但提高 2%的瘦肉率 (張與鍾,1993)。該項瘦肉率改進效果可能因種豬來源增多且價格稍低,導致小農更新種豬群的情況增加所致。達 95公斤所需日齡(D95)和檢定期間的日增重(ADG)呈負相關,閹公豬和女豬分別為 -0.85 -0.86( 9)ADG和三點背脂厚度之表型相關,在閹公豬為 0.14 0.25 不等;而在女豬則為 0.20 0.22 不等。黃與李(1994)分析純種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女豬之日增重和三點背脂厚度平均之表型相關,分別 0.010.12 0.15。因此,肉豬要長得快但背脂薄之改善情況仍有待克服兩者間正相關的不利因素。

 

9. 生長性狀與背脂厚度之表型相關(對角線下為閹公豬,上為女豬)

性狀

ADG

D95

FE

BF1

BF2

BF3

ADG

1.00

-0.86

-0.43

0.22

0.20

0.20

 

 

 

 

 

 

 

D95

-0.85

1.00

0.36

-0.16

-0.10

-0.11

 

 

 

 

 

 

 

FE

-0.45

0.44

1.00

0.21

0.16

0.02

 

 

 

 

 

 

 

BF1

0.21

-0.19

0.28

1.00

0.63

0.61

 

 

 

 

 

 

 

BF2

0.14

-0.09

0.20

0.62

1.00

0.75

 

 

 

 

 

 

 

BF3

0.25

-0.19

0.02

0.64

0.73

1.00

ADG: 2595公斤間之日增重;D95:達95公斤重日齡;FE:飼料效率(耗料量/增重)BF1:第五肋背脂厚度;BF2:最後肋背脂厚度;BF3:最後腰椎背脂厚度。閹公豬 (N=1161)和女豬 (N=1177)

 

三點背脂厚度間之表型相關,在閹公豬則介於0.62 0.73間,在女豬則介於0.61 0.75 間。最後肋和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間之表型相關為最高。可是最後腰椎處背脂厚度和飼料效率之表型相關不論性別,均幾近無相關(r=0.02P>.73)。第五肋背脂厚度和飼料效率在閹公豬為 0.28(P<.05),而在女豬亦有 0.21(P<.05)Kuhlers and Jungst(1992;1993)分別就藍瑞斯和杜洛克種進行 200日齡體重選拔,經六個世代後,不僅對日增重有直接選拔效應,亦對屠體和生殖性狀產生間接選拔反應。當檢定人力欠缺的種豬場欲先加速改進其豬隻生長速率,且日增重和背脂厚度之表型相關低於 0.20 時,可僅採用固定日齡稱重和背脂測定的選拔指數,可同步改進豬種生長性狀和背脂厚度。ADG 和飼料效率(耗料量/增重)呈負相關(P<.05),表示我國肉豬在 25 95 公斤期間,生長快的豬所需的飼料量亦較少,故改採固定日齡的場內檢定方式,將有助於肉豬性能之全面提升。黃與李(1994)研究指出藍瑞斯種女豬之 ADG 和背脂厚度平均幾無表型相關存在(r=0.01),另外兩品種女豬亦呈現較低的表型相關(Y: r=0.12D: r=0.15),不過遺傳型相關在約克夏種為 0.37,在杜洛克種高達 0.71,暗示女豬個體上的差異主要受遺傳因素所致。因此,以杜洛克種公豬為終端公豬來生產三品種雜交肉豬時,有杜洛克一半的遺傳下,且杜洛克種之 ADG 和背脂厚度呈高度遺傳相關,將不易使肉豬長得快但背脂薄。不過陳等(1991)比較不同品種豬隻三點背脂厚度平均,認為藍瑞斯種最厚,雜交豬則最薄。由於陳等(1991)所採用的試驗頭數,每品種均未超過30頭,故仍需重視三品種雜交肉豬所需終端公豬杜洛克種的選育工作。

 



[回上頁 | 顯示此文件為可列印格式]

此文件提供者: shuYing - [評分 : 0.00 (0 票選) | 評分!]
 visiter

 本頁 QR Code

 搜尋

進階搜尋

 電子相簿
中央畜產會200709期D1079-09拍賣照片

 隨機好書

 夥伴網站

http://www.angrin.tlri.gov.tw

http://www.naif.org.tw/

http://www.coa.gov.tw

http://www.tlrihc.gov.tw/

http://minipigs.angrin.tl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