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農.專.訪 - 張邦松先生
●
畜試所新竹分所 李國華
此次的酪農採訪,特別要感謝DHI輔導員李約增先生的熱心協助,才能順利完成。經由蜿蜒的道路,夾道兩旁的綠草隨風搖曳,和煦的陽光灑落在田野,一股鄉野濃情油然而生,就在此情境之下,到達張邦松先生的牧場,車經牧場之消毒水淺槽,即感受到主人對防疫的用心。進入場區,綠意盎然,綠樹與嫣紅的九重葛花,兩相輝胦,如置身在充滿休閒氣息之花園般,忘卻隔道即是乳牛場。 |
初次與張邦松及其家屬見面,就有一股很溫馨與幸福的感覺,因為從他們那種自然流露的笑容與相敬如賓的和諧,令我印象深刻,那種知足幸福感,是我們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或許養牛很苦、很累,但一個家庭的向心與和諧,會令人忘卻辛勞,換得到的是那燦爛的笑容。
追溯其養牛淵源,已歷經三代,據張邦松先生口述,在其父親的年代(日據時期),先在〝高雄牧場〞當僱工,學得一些飼養的方法後,自己開始從事畜牧業,最早飼養2頭牛與2頭羊,早期牛奶是富人的專利品,一般平民百姓皆喝不起,一大早擠好牛奶,經裝瓶加熱處理後,從大社騎單車將牛奶運至高雄市販售,牛飼養頭數雖少,但牛奶的收入比一般的農民還好,加上悉心的照顧與用心的學習。張邦松先生自小學畢業後就一起加入其父親的行列,現今算起來已近四十個年頭了,牛隻飼養的頭數擴增至近300頭,養牛雖辛苦但四十年如一日。
薪火的傳承,張邦松的兒子張益誠已接棒,初生之犢熱力四射,用心的程度比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讓張邦松先生既欣慰又驕傲。目前的飼養規模,除只加僱一位工人外,場內大小事情皆全家一起,張邦松夫婦及其子與媳共四人,同心協力,不管對內或對外,都打理得有章有節不會紊亂。
張邦松先生經營牧場的特色就是對專業的信賴與用心經營,平時的工作包括:
1. | TMR料的選購:捨棄繁複的營養配方計算,直接購買統一公司的TMR配料,成本雖會高一點,但也省下不少時間與錯誤,同時商品化的TMR配料對於其泌乳牛群的性能表現也不錯。 |
2. | 牧草與精料的分析:直接與新竹分所李春芳博士之營養實驗室接洽,可得到完整的分析值,再與營養專家李春芳博士諮詢,建立一套營養餵飼系統,目前牛群在營養或代謝上皆無問題。 |
3. | 乳牛胚移置工作站的成立:由畜試所生理系李善男主任、輔導,相信專業的胚移置團隊,至今已有三年的努力,成果裴然,對於洗胚、冷凍胚的工作皆了然於胸,對提升場內優良系譜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
4. | 加入DHI的行列:張邦松先生對於加入DHI的行列,深表認同,且在其言談之中對現今DHI的運作充滿感激之心,如報表資料的快速取得,讓牛隻的個別性能一覽無遺,可作治療或改進,甚至說「沒有加入DHI,就養不出好牛」,讓筆者與有榮焉,也是對DHI工作群之一大鼓舞,他們的辛勞是有代價的。 |
5. | 首重疾病防治:牧場大門設置消毒槽,管制人車進入,避免外來疾病的入侵。疫苗的施打確實,施打口蹄疫苗、三安疫苗、流行熱疫苗,針對此次流行熱的疫情,皆不受到影響,因為流行熱疫苗今年三月及九月各施打一次,以維持高力價抗體來保護牛群。 |
6. | 加強發情觀察適時給予配種:一天約20小時的發情觀察,讓牛隻的發情無所遁形,這也是他們辛苦所得到的成果。熱季的配種以女牛為主,經產牛則安排在涼季為多,因綿密的發情觀察,不採用發情同期化的策略,也不用種公牛自配,全以人工授精,以維持品系之提升。 |
7. | 新建牛床,鋪上橡皮墊:讓泌乳牛有個別乾爽舒適的牛床休息,以防止乳房被他牛踏傷。 |
8. | 重質的策略:為提升更好的生乳品質及降低成本,勇於淘汰性能差之牛,將牛群數控制在270頭左右,易於管理,又能得到好成績,在DHI排行榜上留下輝煌的成績。 |
養牛事業雖辛苦,在今日不景氣下,更深覺張先生的家人怡然自得,在好的經營策略與不斷地吸取新知,相信在未來更競爭的條件下,更能創出自己的品牌,打響自己的知名度。最後感謝李約增父子的鼎力幫忙才能順利完成採訪工作,此行雖無花香撲鼻,卻如沐春風般自得,希望每位酪農朋友對於DHI的用心與努力,能感受到如同張邦松先般之「沒有加入DHI,就養不出好牛」的共識。「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無能也」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