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來自 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



五十年心得感言

輔導員 陳潤榮

  歲月不饒人,回首自民國65年,經由林再添先生的提攜照顧,由原本在彰化縣福興鄉的福寶集乳廠,進而進入台灣省乳業改進會,至今已快三十個年頭,回想當時初創起時,一戶酪農戶從國外進口六頭乳牛開始,每戶人家由最初的副業開始,白天各忙自己的工作,在利用工作之餘來照顧牛隻,每戶人家剛開始由最原始的運用人工擠奶,慢慢演進成機械化,一直演進到現在高科技的全自動化電腦擠乳,當時的辛苦可想而知了,有時就連我們也都要下去幫忙,而由起初的沒經驗,慢慢和大家摸索,然後在一一改進,那時大家常常都忙的團團轉!跟著社會的演變,科技的日新月異,現在酪農業也都逐漸變為現代化的飼養與經營,不但在人力的大幅節省,就連生乳品質也越來越好了。

  隨著工商社會的發達,生活品質的提升,現代人對衛生、健康的觀念越來越重視,所以乳品品質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因而政府一開始就對酪農所畜養出來的乳牛,集測其乳質,以供應大眾良好的鮮乳品質。然而乳質的好壞,最主要的因素決定於飼養環境的優劣、飼主本身對牛隻的用心及飼養的專業知識,再在仰賴我們輔導員的專業知識來幫忙-每天採集乳品樣本送至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進行檢測與分析,而經由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的分析報告,酪農們可由每日乳品日量平衡表來注意每一隻乳牛的狀況,進而得以更了解每一隻牛隻的身體狀況。因而,用此來教導酪農們對於飼養環境與飼料應適量‥等細節問題,可促進乳品品質及出乳量的提升。在現今教育普及、交通及通訊發達下,酪農們將由原本仰賴輔導員提供專業知能,演變為自己能夠透過網路與參加專業性的受訓管道,來提升自己本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再加上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對生乳的檢驗分析,將能有效的管控生乳品質。

  而今,酪農們目前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冬季剩餘乳問題,過去乳牛的年產量是4000-6000公斤,而現在因技術進步,使年產量提高到6000-8000公斤,甚至還有些較優質的乳牛,其年產量更高達萬餘公斤。因此,在乳品品質的提升和出乳量的增加下,冬季剩餘乳問題還是非常仰賴乳協居中協調,幫忙酪農處理冬季剩乳問題,好讓酪農們能更加在乳品品質跟產乳量上用心。

  回首這些年來,乳協陪伴著大家辛苦留下的血汗,才有現在的成長與進步,這一切是大家一直默默努力付出的結果,期許將來,大家都能更加追求進步、不要懈怠、不要就此滿足,讓我們大家一起為自己、為台灣的乳品更盡一份心力。




此文件的網址 : 
https://agrkb.angrin.tlri.gov.tw/index.php?page=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