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酪農天地專訪位於彰化縣福興 鄉新泉興畜牧場 - 周育廷先生(封面頁右 側)。育廷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畜產系, 飼養約 300 頭乳牛,他的牧場最大的特色就是 109 年度冬夏乳比為 26 比 74,榮獲乳 品廠優級牧場認證書。究竟他是怎麼做到 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各位讀者一起 來了解育廷及新泉興牧場的故事吧!
大學時期就決定畢業後要養乳牛,卻在畢業12年後才完成開設牧場的心願
|
|
|
▲ 快點放飯~ 部分架仔牛因為肚子餓, |
|
|
|
▲ 固液分離機分離出來之固體亦有設 |
|
|
|
▲ 草庫之一隅。 |
夏季生乳供不應求,乳價也較高,調整冬夏乳比可提高牧場收益
國人習慣在夏季把鮮乳當成飲料使用,常致生乳供不應求,所以夏季的生乳價格會比冬季高。因此,酪農都希望能在夏季生產較多之牛乳,但荷蘭牛原是屬溫帶動物,較不耐熱及耐濕,夏季高溫多濕本非其舒適環境。且近年來臺灣各月溫度屢創新高,在熱季不斷延長的情況下,要如何調整冬夏乳比,使夏季的總乳量高於冬季,著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調整冬夏乳比最大的好處當然就是提高場內收益,因為乳品廠夏季收購生乳價格較,夏季每公斤乳價較冬季多7
至8元,這價差真的是非常大。而乳品廠會用這麼優惠的價格收購生乳,鼓勵酪農夏季多產乳的原因,也是跟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增加夏季產乳量的主要關鍵,在於讓孕女牛及初產女牛的產乳高峰落在夏季
為了提高牧場的收益,育廷當然也希望能在夏季多生產一些牛乳,而且經過這幾年的實務操作驗證,得到了一些心得。首先,他認為最好調整乳牛產乳高峰的時期是孕女牛及初產母牛。女牛滿12
至13月齡時可準備進行配種,務必使其在每年4月發情,5 月成功受孕,如此可確保孕女牛在隔年2 - 3
月分娩。孕女牛分娩後身分轉變為初產母牛,初產母牛在分娩後40
天要看到發情,如此可代表子宮復舊程度及體況恢復不錯,但這次發情不配種,繼續讓母牛子宮及體況回復,在下一次發情時(大約是分娩後60
日)才進行配種。同樣務必在5 月前成功受孕,如此可在隔年2 - 3 月分娩,周而復始。
至於為何選擇孕女牛及初產母牛來進行調整呢?育廷解釋主要是因孕女牛尚未分娩過,子宮較健康、問題較少。同樣的因為初產母牛分娩後子宮較健康、復舊較快,因此很容易在產後40
天就看到第一次發情。如果是兩胎以上的母牛,產後易有子宮蓄膿或胎衣滯留問題,較不容易在分娩後40 天看到發情,這可能也跟兩胎以上母牛乳量較高有關。
至於是否要所有泌乳牛皆調整呢?育廷認為不盡然。主要是有些牛隻泌乳天數達300
天了,每天仍有相當高的乳量,可以不用配種沒關係。因為這種牛往往較難配上,且一懷孕乳量就會下降,分娩後的照顧亦會有較多的問題。育廷笑說目前場內有一頭牛分娩後一直維持高乳量,泌乳天數已達400
多天,產乳4 萬多公斤,乾脆就不配,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沒有幫忙多生一些小牛。
完美的產乳期調整,要搭配足夠的飼養空間、正確的轉換期營養管理及淘汰策略
然而,俗話說過猶不及也,育廷提醒如果過度調整冬夏乳比,會導致有大批犢牛在每年2-3
月出生,如果現場犢牛欄位不足,就得讓部分小牛群養在平地上,現場管理很難照顧到每一頭犢牛,很容易忽略生病牛隻而影響育成率。此外,員工在那段時間須照顧大量犢牛也會拉長工作時間,進而影響對母牛之照顧。而此期間亦會有許多乾乳牛或孕女牛轉變為泌乳牛,如果欄位空間不夠,就會導致母牛互相踩踏的情況,造成乳房損傷,得不償失,而泌乳牛過度密飼,亦會影響其發情時之駕乘表現。
育廷也指出,由於母牛分娩後易有能量負平衡問題,讓體態過瘦而致不發情,而如何減少母牛產後失重,就跟轉換期飼糧配方有關。他建議乳牛轉換期飼糧陽離子不宜過高,且要讓牛隻儘快採食到品質良好的芻料,這些都有助於牛隻產後恢復食慾,進而能儘早渡過能量負平衡期間。育廷也提到高產量乳牛維持及分娩後產乳的能量需求是產犢前數倍,但分娩後飼料採食量卻是緩慢增加,通常是產乳高峰後幾週才達到採食量高峰。因此如何讓母牛分娩後儘早恢復採食量,是轉換期飼養管理上首重之項目。
此外,育廷發現母牛若在冬季分娩,轉換期食慾較差,子宮復舊速度較慢,且容易發生胎衣滯留或子宮蓄膿之狀況。他認為主要是母牛懷孕中期及末期剛好是在夏季,導致採食量下降,使得母牛產後問題較多。對於場內經濟效益較差的牛隻也應斷然淘汰,育廷解釋乳牛畢竟是經濟動物,沒有生產力的牛隻就應該淘汰。育廷對於淘汰牛隻亦有獨到之方式,他會先開立繁殖上有障礙的牛隻名單,而擠乳室亦會有乳房問題的牛隻名單,兩相比對後,就是要淘汰的牛隻。對於要淘汰的牛隻,育廷希望牠是有尊嚴地走出去,而非被人拉出去,因此他會在牛隻出現生產力下降趨勢時就準備淘汰,避免牛隻不斷被治療,身上多處針孔,或是不良於行的時候才淘汰。
結語
採訪的最後,育廷特別提到,2025 年起依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紐西蘭之液態乳進口零關稅,從此乳品進口再無任何保護措施。預期將至的衝擊,已經讓乳品廠皆開始提前規劃調整因應。此外,最近九大原物料(玉米粉、大豆粕、青割玉米、狼尾草、百慕達草、燕麥草、苜蓿乾草、豆殼粒、麩皮)的價格持續上漲,酪農飼養成本隨之提高,然而這些增加的飼養成本往往都是酪農自行吸收,讓酪農們目前都很擔憂。筆者亦觀察到以玉米為例,10
月初為每公噸10.4 元,然而到11 月中已上漲到11.65 元,很多畜牧生產者都苦不堪言。
如果貿易自由化及原物料價格的波動在未來都難以避免,筆者認為健全牧場本身的體質就很重要,儘可能壓低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成本,再搭配冬夏乳比的調整及擴大農作副產物取代芻料等措施,讓自己在大環境狀況好的時候能比別人賺更多,在大環境狀況壞的時候賺少一點或賠少一點,才能保有競爭力而永續經營。
謝謝育廷夫妻倆這次熱心的招待和講解,期待未來有機會再跟他們有合作的機會,一起探討及解決產業遭遇之困難,讓臺灣的酪農產業越來越好。
▲ 獲頒夏季乳比得獎獎牌。 |
|
|
|
▲ 賽馬式擠乳設備。 |
▲ 萬綠叢中一點紅,全場唯一一隻 |